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2006中国最佳随笔(精)/太阳鸟文学年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蒙主编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太阳鸟文学年选”丛书将锁定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萃,自成风格。

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它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本书为潘凯雄、王必胜主编的《2006中国最佳随笔(精)/太阳鸟文学年选》,是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太阳乌文学年选,由著名学者王蒙出任主编,编委及分卷主编皆为文学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他们对发表于2006年的原创作品精读、精选,力求将最优秀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潘凯雄、王必胜主编的《2006中国最佳随笔(精)/太阳鸟文学年选》,既关注文学的人性化震颤,又关注触动人类心灵的时代精神。选本走的是平民化、大众化的阅读路线,以积极参与的姿态关注生活,体察民众的阅读心理。

目录

我们这一代人的世界想象

中年人最个白的是失去方寸

俄狄浦斯的灵魂

千古伤心文字狱——邓拓逝世四十年祭

“古镜”今说

另一个八十年代

“9.11”遗址随想

中国作家的生活方式

年画

学会跪拜

狗年初一

照片骗人

人生几度秋凉

戊戌年的铡刀

这是什么

古怪的海瑞

异国读屈原

山居心情

熬至滴水成珠(节选)

我有一个狮子军

通向务虚之途(节选)

近思录(节选)

高尔夫别高

老房子的前世今生(节选)

论火锅

吃喝的自白

往事浮花(节选)

西风残照大寨行

二十六个字母

让死亡等待

行夜路(节选)

一滴水有多苦

日常记(节选)

走向地坛

户口短语(节选)

辣椒们也开会

僻室笔记(节选)

我是大师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和想象

虎啸(节选)——为虎代言

神农架启示录

青海湖畔说危羊

都市的生灵(节选)

名画亲历记(节选)

忧郁的探戈

猎狐者蒙哥马利

光明的低头一瞬

萨帕塔的关键词

到纽约找鲍伯·迪伦

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

抄纸女的不能承受之薄

夜读抄

理想的阅读

书房天地

辞典中的历史(节选)

“寻根”二十年忆

秋华与冬雪

随笔二题

人间要传奇

“蚊子血”与“一粒饭”——张爱玲的“显”与“隐”

红楼隔雨相望冷

梁启超怎样当父亲

命名

树林里有两条小路

不读耶利内克的理由

试读章节

现在想来,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国民党统治后期媚外欺内的政策,黑暗的记忆犹新。我至今还记得当时我最喜欢朗诵的艾青的诗句:“当我还是一个儿童,/我已有了严肃的心情,/我用阴郁的眼睛,/看着数不清的苦难:/暴力在乡下横行,/善良的人受尽欺凌;……在城市的街道上,/耀武扬威的是异邦人!/劳动者的血被无止境地榨取,/连血液和骨髓都被吸尽……”在上世纪50年代,我和我的同学最喜欢朗诵的还有一首题为《台湾啊,我的故乡!》的诗,也是这样描写国民党统治下的台湾:“基隆是一个美丽的港口,杀戮之地现在却歇满了/挂星条旗的舰艇;/在特种酒家喝得烂醉的/美国兵。/用手枪恐吓过路的小学生。/一年三熟的良田变成了/美式飞机场。”而这样一些描写是得到我们童年时期的模糊记忆的支持的;在抗战胜利以后,美国大兵以胜利者、征服者的姿态,在南京、上海等城市,驾着吉普车,搂着所谓“吉普女郎”,招摇过市的轻狂举动,引起了包括我这样的尚不懂事的孩子在内的广大市民的强烈反感;坦白地说,直到今天,当我看到美国大兵又以征服者、解放者的姿态在伊拉克街头横行,就很自然地唤起上述童年记忆,并对伊斯兰世界的反美、仇美情绪有了一种理解的同情——尽管今天我站在理性的立场上,并不赞同反美与仇美。这本身也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是我们在下文将要讨论的。

当然,驱使这一代人走向反美道路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前引笔记中提到的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封锁。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谈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大陆先后经历了两次外来封锁——5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封锁,6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封锁,这对于恰恰在这20年内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性格、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对于这一影响,人们至今仍然估计不足。”(《(心灵的探寻)后记》)它所唤起的是一种以独立自主、奋发图强的民族自强、自尊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情绪。因此,当1953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坐下来与中、朝两个落后的东方国家谈判,在朝鲜战场上事实上打了一个平手时,几乎所有的中国人与知识分子都有一种“中国从此站立起来,在国际大格局中获得独立、平等地位”的民族自豪感,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在我看来,这样的民族自主、自强、自尊与自豪,是东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的精神资源,是不能借口“全球化”而轻易抹煞的。由此引发的是探讨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自觉追求与实验,尽管在探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失误,其价值恐怕也不能轻易否定。当然,后来它发展到极端,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变成闭关自守,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隔离开来,也自有其深刻教训。

不过,这里我们所要着重讨论的是,由此而形成的这一代人的“世界想象”。在我们的心目中,世界是分为“西方”与“东方”两个世界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按我们当时的理解,被认为是近现代历史上入侵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在现实世界格局中,是拒绝开封锁中国的霸权主义者,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上,则是与社会主义中国相对抗,并随时准备颠覆新中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按毛泽东“分清敌、我、友”的三分法,自然是属于“敌人”这一方。

而所谓“东方”,又是分为两个层面的,首先,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苏联在地理位置与文化上都跨越欧亚两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更属欧洲,但当时我们却把它们都同视为“东方”世界,而且因为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相同与相似,而被视为“自己人”,是属于“我”的世界。至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由于曾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有着共同的命运,又有着争取民族独立与发展的共同目标,就自然地被视为天然的“朋友”。

P4-5

序言

面对入选的60余篇随笔佳作,如何在这千余字的小序中提要钩弘,略加评说?踌躇再三,仍不得其要。干脆兴之所至,想到哪儿就说到哪儿吧。

姑且对“随笔”二字作一望文生义的理解。正是这一个“随”字,使得当下随笔写作之疆域极其广阔。仅入选的这60余篇随笔,上自天文、下至地理,远到亘古、近及当下,玄若思辨、形若如生,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及。真可谓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只不过“随”是“随”了,却还有一个“笔”字在那限制着,无论万里驰骋,又莫不落笔生花,下笔有神。或许正是当下随笔写作的这种特点,使得我们每年的遴选过程十分为难:既要使之区别于散文,又要使之不同于杂文甚至还有论文。好在它的疆域之广阔,给了我们躲闪腾挪的足够空间,于是就有了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2006中国最佳随笔》的大模样。

所分六辑大致是或据其内容、或依其特色而作的大致归纳,未必十分确切,倒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这一年随笔写作的大概轮廓和总体风采。

归入第一部分的篇什,其涉足的话题尽管各不相同,但大抵以思想性见长,有点类似于杂文。虽不及杂文那般犀利,但又更彰显阐释的充分和话语的亲和。无所谓优劣之分,倒是见出了不同文体间的不同特色及独特-功能。

第二部分的四篇长于说史。前些年习惯将其划入文化散文一支也未尝不可,我这里只想说的是现在这类以随笔说史的文字是越来越多了,颇有些随笔领域中的“百家讲坛”,本书所选五篇不过只是挂一漏万。伴随着CCTV“百家讲坛”的热播,说红楼、品三国、话论语,一时竟成时尚,无论学界对此存有何种评说,我想只要说的、品的、话的不是太离谱,对普及历史文化知识、承接文化传统总还是不无裨益吧。至于入选的这五篇历史随笔,在普及历史知识之余,更有以史为鉴、以史为镜之功效,这恐怕又是CCTV“百家讲坛”所未能及的。

第三部分的篇什看上去比较庞杂,或是尘世在心灵激起的涟漪,或是日常生活的点滴记录,或是娓娓道来,或是警句妙语,却共同成了当下尘世间的一幅浮世绘,丰富、好看。

第四部分之所以单独成辑,是因为这五则随笔不约而同地涉及一个共同的话题——生态。如此集中地围绕着生态问题有感而发,在以往的随笔写作中似不多见,足见环保、生态一类关乎国计民生的深层次问题已越来越多地进入了作家的视野与思考。往小里说,这是作家思想的敏锐与深刻,往大里说,又何尝不是国家之幸事?当一个国家的国民温饱尚存问题之时来谈论环保与生态多少是有点侈奢之嫌的,而如今这些问题集中地被提出来,实则昭示着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接下来的第五部分笔触莫不伸向了域外。这自然不是一片新的领地,所不同的是深度发生了变化,那种开放不久到境外看热闹的情景正在悄悄地向着看门道转换。

最后一部分所辑录的随笔则莫不与阅读有关。我想它的功能与作用大约是会因其文字的活泼与美丽而超越一般性书评的。据报道:近两年来,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尽管我们可以为这种持续走低寻找到种种理由并为之开脱,但我想这样的走低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是一件好事。因此,引导国民健康的阅读任重道远,这些美丽的随笔在自觉地承载着这样的职责,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其予以足够的重视。

兴之所至、随心所欲地对入选之随笔勾勒了一番,这篇小序的使命就该结束了。最后,有必要对选编过程中的若干技术性问题交代一二:

首先,对入选作品的作家,我们尽可能地在本书出版前以不同方式征得了他们的同意;但少数入选作品的作家,因我们孤陋寡闻,尚未及时与之取得联系,只是又不忍割爱,故冒昧将其大作选入。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并请他们在见到本书后及时与出版社联系。对所有入选作品的作家,谨表达我们真诚的谢意。

其次,限于我们阅读的局限,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见谅。

是为序。

2006年岁末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