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是后念生,前念灭,念念相续。如果后起之念还保留前起之念的内容,就是执著。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可以很快,快到在一念之间。
本书是要带出一个道理:世间没有坏人,只有做坏事的人。而决定一个人的好与坏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念之间/敦煌心灵之旅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净因法师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的思维是后念生,前念灭,念念相续。如果后起之念还保留前起之念的内容,就是执著。要改变自己的思维,可以很快,快到在一念之间。 本书是要带出一个道理:世间没有坏人,只有做坏事的人。而决定一个人的好与坏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内容推荐 《敦煌心灵之旅》系列中的每一本书都由敦煌名画、佛经故事、处世智慧三部分组成:敦煌名画——众多权威专家亲临敦煌观摩、拍摄,以高清影像集中呈现敦煌壁画的顶级真迹——凌空飘舞的飞天、庄严肃穆的罗汉……穿越千年的彩色艺术尽显盛大辉煌和惊人之美;佛经故事——生动的壁画描绘的是经典佛经故事,五百强盗修成正果、善事太子人海取宝、九色鹿舍己救人……故事丰富离奇,情节曲折动人,是一堂堂诱人的人生修行课;处世智慧:著名佛学大师净因法师等智者的修行心得和人生感悟字字珠玑,为身陷生活、职场和心灵等困境中的现代人指点迷津,读来可谓醍醐灌顶、受益终生。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书中是要带出一个道理:世间没有坏人,只有做坏事的人。而决定一个人的好与坏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目录 写在出发之前 第一站 五百盗贼改邪归正 五百强盗横行为患 遭受挑眼酷刑·正义之旅 放逐深山陷绝境·心灵的忏悔 香山妙药令双眼复明·慈悲的心灵 皈依佛门脱苦海·心灵的启迪 潜心修行·心灵的救赎 寓意 壁画艺术导赏 第二站 囚父禁母的孽缘 受损友唆摆囚父·辨明是非的心灵 王后秘密奉食·心灵的感悟 国王求水漱口 国王受戒·智慧的心灵 阿阁世审问狱卒·心灵的解放 太子欲害其母·心灵的良知 大臣谏阻·心灵的忏悔 王后请佛·心灵的反思 佛至王宫探视王后·心灵的倾听 王后号泣向佛·心灵的砥砺 现十方净土·心灵的净土 寓意 第三站 无恼指■的救赎 无恼天赋异禀·脆弱的心灵 无恼中计杀人取指·明辨是非的心灵 受佛点化回归本性-心灵的觉悟 捉无恼途遇妙音比丘 国王和尢恼前世因缘·心灵的警诫 阳工与母狮野合生子 毁神庙惹怒天神·理性的心灵 受仙人诅咒 王食人肉·心灵的沟通 斑足成鬼王办人肉宴 冼心革面返正途·心灵的宽恕 寓意 第四站 难陀觉悟过情关 佛诱难陀离家 难陀被迫落发为僧·心灵的抉择 留守寺院 伺机逃跑·心灵的执著 佛显神通 难陀游天宫·智慧的心灵 游地狱痛悟前非·心灵的觉悟 寓意 经文锦囊 试读章节 马来西亚人捕捉猴子,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椰子开一个小口,然后在里面装一些花生。猎人先用手指从椰子内夹出一粒花生米,做食之津津有味状,然后把装有花生的椰子放在树下。树上好奇的猴子早已经受不住诱惑,也学着猎人的模样,用手指伸入椰子中取花生吃,越吃越贪心,最后把整双手伸入椰子中,企图抓一把花生米拿出来吃,可出口太小,抓满花生米的手无法拿出来,猴子又不甘心把到手的花生放弃,于是双手就扣在椰子内。这时捉猴子的猎人突然现身,猴子双手被扣,无法爬上树,猎人就轻而易举地抓住了贪心的猴子。其实猴子如果放开双掌就可以甩掉椰子,爬上树逃命,但就是因为贪心而束手就擒,轻则成了人的玩物,重则丧命。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俗话说,人为财死,乌为食亡,本故事中的五百盗贼,就是因为贪财而成了大恶人。他们啸聚山林,拦路抢劫,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百姓安全极受威胁,令他们恶名昭彰,声名狼藉。然而,受到严惩后的五百盗贼,悔过自新,重新做人,便成了五百好人。同样,人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不怕,改了便成了正常人。 西魏这一铺壁画,可以说是敦煌石窟中一个很特别的例子,因为画中虽然仍是讲述佛经故事,但在表达上,却与一般佛画有所不同,不着力描写佛陀的广大神道与庄严慈悲,反而着重描绘五百强盗未皈依佛前之惨况及痛苦与皈依佛后之平安喜乐。这其实就是着重于描写人的内心感情。壁画中的佛陀,虽然形象也画得比其他人物大,但他的神情并不是肃穆端庄,姿态亦不是四平八稳的端坐,而是像一个尽责的教师,在不厌其烦地教导学生,他像一个导师多于像一个至高无上的佛祖。 全铺壁画人物众多而结构紧密,有上承汉代铜器上的水陆攻战图,而下开宋代《清明上河图》、清代《姑苏繁华图》这类风俗画卷的磅礴气势。故事用连环图的形式,由左向右推展。最左一边是佛教壁画很少见的打斗场面,是五百强盗正与征剿他们的官兵厮杀,战斗的激烈,描绘十分真实。官兵与强盗挥刀、射箭的画法与现存河南登封的一幅武僧练武壁画颇为相似。而登封壁画虽然是现今寺观壁画极负盛名之作,但以气势而言,仍逊此壁之庞大。这个人仰马奔、刀来盾去的场面,似可触景闻声,即使明代青花瓷器所绘的刀马人物,也没有这般真实。 打斗场面后是五百强盗被俘及遭受挖眼之刑,强盗悲号和受刑的惨酷,画得触目惊心,这一方面,又近于后代庙宇壁画中的地狱变相图。相传唐代吴道子写地狱情景,使屠户看见,都惊怕得不敢再杀生,转而从事别种生涯,看了这一段画,真觉其亦有此震撼力。 再过去是五百强盗被放逐到深山旷野,山峰树石及走兽,依然是唐以前的绘画方法,人画得比山大得多,但是比起北魏的壁画,色彩就鲜丽及富于变化多了。 跟着是五百强盗的皈依及成为僧徒后听法的情景,这两段,佛陀是主角,所以比他的“强盗”弟子大得多。佛陀正在口讲指划,面部表情也一改公式化的垂眉低目,丰富多变,有点像说得眉飞色舞。这样子的佛陀在宗教壁画中出现,可以见到当时的画工,不单有创造力,而且更有打破框框的胆量与技巧,亦因这一点,使得这铺壁画的艺术性增强了不少。 最后是皈依后的强盗在深山修行。五个昔日的强盗脱胎换骨,变成一群祥和安静的佛子,各人的面相描绘,正代表中国道释人物画的传统,不同层次的人,要画出不同的气质。 在这段壁画中,另一值得欣赏的是皈依后的强盗在深山修行的环境,人物放在不同山峰之间,山峰虽然画得很小,但群山围绕,山间的树木花草与走兽禽鸟,不单增强了山野之感,更营造了一种祥和气氛。这一段的山水,可说是中国最早期的山水画典型。隋代展子虔的《春游图》,其实也是依这一方法推展开来,不过“古质而今妍”,《春游图》的山水写得更细腻,更具象而已。 这铺壁画,在莫高窟佛教壁画中,可说是世俗性较强的佳制。P26-30 序言 富足的心灵:经济繁荣是文明社会的基础,精神的富足才是社会安定、百姓安乐的根本保障。 纯真的心灵:在众多不健康的思维中,“贪”“嗔”“痴”对人的影响最大,又称“三毒”,其中以贪欲居首。人应该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品格纯净,志趣雅正。 惜福的心灵:人就是因为有太多选择,便容易迷失,不懂得珍惜拥有;一旦失去,才知道自己的拥有就是幸福的根本。 参透生死的心灵:面对死亡,如游子回家的欢喜;面对死亡,如囚犯释放的自由;面对死亡,如落叶归根的自然;面对死亡,如空山圆月的明净。 贪心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本书中难陀因贪恋美色而无法安心修行;五百人因贪财而横行为患,成为五百盗贼;无恼指■贪恋升天而成为杀人的魔头;阿阁世因贪权力而杀父杀母,成了十恶不赦的恶人。世间的恶人如此之多,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吗?不仅有,而且很快,快到在一念之间。方法就是改变自己的思维。 人的思维是后念生,前念灭,念念相续,无穷无尽。如果后起之念还保留前起之念的内容,这就是执著。譬如,一个人偶尔发脾气,便误认为他是爱发脾气的人,这种思维不但不正确,而且十分有害,因为“偶尔发脾气”和“爱发脾气”具有本质性的区别。某人正在发脾气,并不代表他明天会发脾气,更不能把他看成是一辈子都是发脾气的人。因为只要他改了,他便不是发脾气的人。同样,当一个人在做坏事的时候,他是坏人;当他在一念之间改了,他便成了好人。 如何才能有效地在一念之间将坏的思维转化成好的思维、把坏人转变成好人呢?火箭、宇宙飞船,都靠后面的推动器推动上太空,但送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一定要把推动器丢掉,独立运行的飞船才能飞得更快。同样,我们承认每人都有贪心,若能把贪心作为载体,当成燃料,善加利用,我们的进步反而会快。然而当贪的“燃料”把我们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把它除掉,否则它永远捆绑着你,使你不可能自由自在。佛陀深明此理,善巧方便,以天女的美丽诱导难陀,然后用地狱之恐怖鞭策难陀好好用功,最终把难陀教育成百毒不侵的一代精神领袖。同样,佛陀并未彻底否定财物和权力的价值,而是在他们最痛的时候,为他们指点迷津,告诫他们,若用错误的手段只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得不偿失。就在一念之间,佛陀转变了他们的思维,把五百盗贼和杀人魔头无恼指■改造成圣人,把企图杀父杀母的阿阁世改造成一代名君。 本书是要带出一个道理:世间没有坏人,只有做坏事的人。而决定一个人的好与坏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净因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