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甘地自传(最新版插图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印)莫·卡·甘地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甘地自传》为甘地亲笔撰写的精神自传,生动再现了他饱经忧患,历尽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但他本人却并不认为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他只是把自身体验真理的经历以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写了出来,将其禁欲、非暴力、独身生活等行为原则展示给读者,以期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激励和净化。

内容推荐

圣雄甘地被尊称为印度国父,他倡导“非暴力不抵抗”运动,带领印度人民脱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他对道德完善、心灵宁静以及人格完美的不懈追求,为世人惊叹并永远铭记。他是人类良知的代言人。

本书为甘地亲笔撰写的精神自传。生动再现了他饱经忧患,历尽坎坷,追求真理的一生。但他本人却并不认为这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自传,他只是把自身体验真理的经历以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写了出来,将其禁欲、非暴力、独身生活等行为原则展示给读者,以期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激励和净化。

甘地的生命经历和他的独特思想。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正如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所说:“他不是教徒,却比任何教徒都要虔诚。”任何想从伟大人物的身上汲取力量。提高自身修养的读者,都不应错过这本书。

目录

作者序

第1部 求学英国 

 1 我的家世

 2 童年时代

 3 童婚印象

 4 新婚体验

 5 在公立中学

 6 结交一个损友

 7 肉食的诱惑

 8 从堕落中脱逃

 9 父亲离世

 10 感知宗教

 11 打算赴英

 12 家族风波

 13 抵达伦敦

 14 成为素食主义者

 15 努力做英国绅士

 16 极力节俭的生活

 17 饮食方法的体验

 18 我的羞涩性格

 19 吐露结婚真情

 20 初步研究各种宗教

 21 神灵助我力量

 22 纳拉扬·亨昌德罗

 23 参观大博览会

 24 取得律师资格

 25 体会执业艰难

第2部 南非生活 

 1 赖昌德巴伊

 2 开始新的生活

 3 第一宗案子

 4 头一次打击

 5 选择前往南非

 6 到达纳塔尔

 7 头巾问题的纠纷

 8 在旅途中的遭遇

 9 不公正的待遇

 10 到达比勒陀利亚

 11 与基督教徒交往

 12 和印度侨民的交往

 13 “苦力”原来如此

 14 做案子的准备工作

 15 对基督教的见解

 16 决定留在南非

 17 定居纳塔尔

 18 反对种族歧视

 19 纳塔尔印度人大会

 20 巴拉宋达朗

 21 三英镑人头税

 22 各种宗教的比较研究

 23 轻信的教训

 24 返回印度

 25 回到印度的见闻

 26 我的两种禀性

 27 参加孟买集会

 28 在浦酃获得支持

 29 争取舆论支持

第3部 体验真理

 1 首次携妻儿远航

 2 遭遇暴风雨

 3 突破重围 

 4 放弃控告产生的影响

 5 对儿女的教育

 6 在医院的义务服务

 7 体验“禁欲”(上)

 8 体验“禁欲”(下)

 9 崇尚简朴生活

 10 波耳战争

 11 卫生改革和饥荒救济

 12 贵重的礼品

 13 重返印度

 14 文书和昕差

 15 参加国民大会

 16 寇松勋爵的朝觏

 17 与戈克利的相处

 18 加尔各答的见闻

 19 难忘的一个月

 20 在贝纳勒斯

 21 去孟买

 22 真正的考验

 23 再次前往南非

第4部 非暴力运动

 1 冷遇

 2 亚洲来的官员们

 3 忍辱负重

 4 自我牺牲的信念

 5 自省

 6 因为素食的牺牲

 7 经历土疗和水疗

 8 警示

 9 与权势抗争

 10 回忆和忏悔

 11 与欧洲人的交往(上)

 12 与欧洲人的交往(下)

 13 《印度舆论》

 14 不可接触者

 15 黑热病(上)

 16 黑热病(下)

 17 烧毁印度居民区

 18 一本书对我的影响

 19 凤凰村

 20 创刊之夜

 21 波拉克前来相助

 22 上帝庇佑的人

 23 “家务劳动”

 24 祖鲁人的“叛乱”

 25 心路历程

 26 “非暴力”的含义

 27 更多饮食实验

 28 勇敢的嘉斯杜白

 29 戒食盐与豆

 30 自制

 31 绝食

 32 校长生活

 33 文化教育

 34 精神训练

 35 好与坏

 36 以绝食来忏悔

 37 戈克利的召唤

 38 志愿者

 39 艰难的选择

 40 小规模非暴力抵抗

 41 戈克利的爱心

 42 治疗肋膜炎

 43 重返故国

 44 回忆律师生涯

 45 诚实的品质

 46 当事人与同事

 47 一个当事人怎样得救

第5部 谋求印度自治

 1 初次经历

 2 与戈克利重逢

 3 这是威胁吗?

 4 圣提尼克坦

 5 三等车厢上的遭遇

 6 印度公仆社

 7 坎巴庙会

 8 恒河上的吊桥

 9 创建学院

 10 风波

 11 废除劳工契约制度

 12 反“三卡塔”制

 13 比哈尔人

 14 谁是被告

 15 斗争策略

 16 调查三巴朗

 17 同事们

 18 到农村去

 19 省长的支持

 20 联系劳工

 21 学院概况

 22 再次绝食

 23 凯达农民的反抗

 24 偷洋葱的贼

 25 凯达抗田赋斗争的意义

 26 谋求一致立场

 27 招募新兵

 28 病危

 29 身处窘境

 30 呐喊的声浪

 31 德里总罢市

 32 与警察局长的辩论

 33 铸成大错

 34 反戒严令

 35 在旁遮普的经历

 36 护牛与抵制英货

 37 阿姆里察国大党大会

 38 修订国大党党章

 39 土布运动

 40 实行手工纺织

 41 与纺织厂主一席谈

 42 印度国民大会

结束语

试读章节

甘地家族属于班尼亚种姓,最初出身好像是做小本生意的。然而,从我的祖父开始,已连续三代担任卡提阿瓦许多邦国的首相(卡提阿瓦是印度西端一个小的半岛,划分有不少的印度联邦,其中心在拉杰科特)。我的祖父乌云昌德·甘地,别名奥塔·甘地,是一个有原则的人。政治上的种种纷扰使他被迫离开了波尔班达;在那里他曾为当地土邦王公的首相。后来他避难于朱那加特,在那儿他以左手向当地的军政长官致敬。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不恭,他回答说:“我的右手已经发誓尽忠于波尔班达了。”

奥塔·甘地在结发妻子去世后又续弦。他的第一个妻子生了四个儿子,第二个妻子又生了两个。我在童年时,从来没有想到,而且也不晓得奥塔·甘地这些儿子原来不是一母所生的。这六个弟兄当中,第五个名叫卡朗玛香·甘地,别名卡巴·甘地;第六个名为都希达斯·甘地。他们兄弟俩先后当过波尔班达的首相。卡巴·甘地就是我的父亲。他原在王府法庭当过法官。现在这种法庭已经不存在了,然而在当时却是一个调处酋长及其族人之间纠纷的很有势力的机构。他还陆续在拉杰科特和樊康纳当过一个时期的首相。他去世的时候已经辞去了拉杰科特的首相且退隐了。

卡巴·甘地一共结了四次婚,每次续弦都是因为前妻去世。他在前两次结婚中生了两个女儿。他最后一任妻子普特丽白生育了一女三男,我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我的父亲为人耿直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族,只是性情有些急躁。他还多情善感,从某种程度上说,似乎有点纵情肉欲,年过四十时,还开始了第四次婚姻生活。但是他却是一个清廉自守的人,并且在家庭内外都公正无私,因此享有盛誉。他对本邦忠心耿耿,这一点远近闻名。有一次,一个英国总督派驻的助理政治监督官在谈到拉杰科特的王公时口气轻蔑,他立即挺身而出,对那个监督官奋起攻击。监督官因此恼羞成怒,要求卡巴·甘地向他道歉。我的父亲严词拒绝,因此被扣留了好几个小时。但是因为卡巴·甘地毫无屈从之意,那个监督官只好把他放了。

我的父亲从来没有聚敛金钱的野心,所以只留给我们有限的财产。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最多只能说是读到古遮拉特文五年级的水平,更没有学过历史地理,然而他却在生活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有助于他解决最繁难的问题,并有能力领导众人。他没有受过多少宗教训练,但是他从在寺院的参拜中及聆听印度教经文的讲解时获得了这种修养。在他暮年时,他听从我们家族一个修行颇深的婆罗门的劝告,开始念起纪达经来,而且每天祷告的时候,总要高声朗诵几段。

我的母亲给我印象最深刻之处是她的圣洁。她是一个虔诚笃行的宗教徒;从来没有一次是不做祷告就进食的。她每天必到哈维立一毗湿奴神庙去参拜。在我依稀遥远的记忆中,她从来没有遗忘奉行宗教的斋戒,从来没有错过为期4个月的禁食期。她有时许下最不易奉行的善愿,但她始终是毫不懈怠地谨奉遵行。甚至有病的时候,她也并不以为是一个充足的理由而托故放弃。我还记得,有一次她正在履行一个特别的断食善愿(这种善愿的特点在于每日的食量随月亮的盈亏而增减)时,突然病倒了,可她却不许病魔中断她禁食的善愿。甚至于连续两次或三次禁食,对她来说也是不足为奇的常事。在4个月的禁食期中,每日只吃一顿,在她已成为一种习惯了。她对这还不满意,甚至有时在这段时期内,每隔一两天竞有一天整日绝食。还有一次,也是在4个月的禁食期间,她许愿看不见太阳不吃任何东西。在那段时期,我们一群小孩子总是翘首望着天空,等候太阳一出现就去报告我们的母亲。众所周知,在多雨的季节里,太阳是不轻易露面的,有时整整一天也看不见太阳。我记得有好几天,我们看见太阳突然出现了,急忙跑去告诉她。于是她就要走出屋外亲眼看一下太阳,但是等她出来后,那捉摸不定的太阳又隐没不见了,因此她仍旧必须守斋戒不能吃饭,但是她心平气和地说:“这没什么要紧,神不允许我在今天吃饭。”于是她又重新进屋整理家务了。  我母亲有丰富的常识,有一种很稳重的判断力。她关心熟悉国家大事、政治局势,连宫廷里的贵妇们也很推崇她的才智。我年幼的时候经常跟着她出去,从童年时就获得了出入宫廷的特权。我现在还记得她和本邦王公的寡母多次生动的谈话的场景。这就是我的父母。1869年10月2日我诞生在波尔班达,我在这里度过了我的童年,后进入当地的小学接受启蒙教育。我克服了很多困难才学会了乘法口诀。在这段时期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现在还能记起来的,就只剩下我和别的孩子一起戏谑我们的教师的顽皮行为了。这件事实似乎可以证明,在那时我的智力一定是比较迟钝的,记忆力也不算好。P3-5

序言

大概在1920年的时候,由于我最亲近的几个同事的建议,我决定了写一部自传。

当我已开始写作,但第一页还没写完的时候,孟买的暴动便发生了,于是这工作便停顿了下来。接着又相继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最终导致我被囚于耶罗弗达监狱。捷朗达斯先生当时与我同在狱中,他希望我把别的事情暂搁一旁,继续写完我的自传。我回答他说,我已为自己制订了一个学习计划,除非完成了这个计划,否则我不打算再做别的什么事情。实际上,如果在耶罗弗达狱中服满刑期,我真的可以写完自传,因为在我获释后,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写完。这时史华密`阿南德又提出这个建议,而我也已经完成了《南非非暴力抵抗运动史》,我便准备为《新生活》写我的自传。史华密要我单独写一本书出版,可我没有时间。我只能安排一周写一章,按此计划,每一个星期我总得给《新生活》写一点东西,那么写自传不是很好吗?史华密同意这个想法,于是我就硬着头皮干了起来。

然而有一个敬畏神灵的朋友,在我沉默的日子里向我表示他的怀疑。他说:“您怎么能这样冒失,写自传是西洋人的一种特殊做法。除了那些受了西方影响的人,我不知道东方有谁写过自传。而且您想写些什么呢?要是明天您否定了今天自以为是一些有原则性的东西,如果将来您改变了今天的想法,那么根据您写在书上的文字而行事的人不是要犯错误了吗?您难道不觉得不写像自传这样的东西,至少是现在不写,不是更好一些吗?”

他的一席话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不过我的意图倒不在于完成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自传。我只是想把自己体验真理的无数经历写出来,因为我生平没有别的,只有这种体验,所以不过是这个故事以自传的形式叙述出来。然而只要这个故事的每一页所讲的都是我的亲身体验,至于采取什么形式,我倒不在乎。我相信,或者至少这种信念使我感到得意,就是把所有这些体验的有关部分写出来,对读者不会是没有益处的。我在政治方面的体验,现在不但印度的国民都知道了,就是对于“文明”世界,也多少知道一些了。这些体验对我倒没有太多的价值,因此它们为我所挣得的“圣雄”的尊荣,价值就更小了。这一荣称常常使我感到痛苦,而且我不记得在什么时候,它曾使我感到过得意。然而我当然愿意把我在精神上的体验说出来,这些体验只有我自己知道,而且我在政治方面进行工作所具有的那种力量无不得自这些体验。如果这些体验真正是属于精神上的,那么就没有什么值得自吹自擂的了。它们只能增加我的谦虚。我越是回想和回顾过去的时候,我越发分明地感到自己不行。

我所想达到的——30年来我所致力和争取达到的——就是自我实现,面对面看着神灵,达到解脱。我为此目的而生,为此目的而行,而且孜孜求其实现。凡是我所说的和所写的,以及我在政治方面的一切冒险,无一而不导向这一目的;但是因为我一直相信,对一个人可能的事.对所有的人也是可能的,所以我的实验并不是关起门来而是公开进行的;且我并不认为这个事实降低了它们的精神价值。有些事情是只有一个人和他的造物主才知道的。这些当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所要说的体验并不属于这一类,不过它们是精神上的,或者不如说是道德上的,因为宗教的本质就是道德。

只有那些属于宗教的、大人小孩都能理解的事情,才包括在这个故事里面。只要我能够以一种心平气和而又谦虚的姿态:苌讲这些体验,其他的众多体验者会从中找到他们进军的食粮。我还不敢说这些体验已经尽善尽美。我敢于宣称的只不过是像一个科学工作者那样,虽然以极端的准确、远见和细致进行实验,却从来不敢宣称得到的结论就是最后的,而对它们采取一种虚心的态度。我经历过深刻的自我反省,一再探求自己,并且检查和分析每一种心理状态。然而我还远远不敢宣称我的结论就是最后的,没有错误的。只有一样我敢于宣称,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这一点。对我来说,它们是绝对正确的,而且似乎暂时是最后的。因为如果不然,我就不能根据它们采取行动,而我所采取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根据它们加以接受,或者加以拒绝,从而据以行事。而且只要我的行动使我的理性和良心感到满足,那我就必须坚决地按照我原来的结论行事。

如果我只是讨论一些学院式的原理,我当然不应该写自传。然而我的目的是说明这些原理在各种实践上的运用。这当然包括非暴力、独身生活和其他一些被认为与真理不同的行为的原则。然而对我来说,真理便是至高无上的原则,它包括无数其他的原则。这个真理不单单是指吉论的真实,而且也指思想的真实,不只是我们所理解的相对真理,而是绝对的真理、永恒的原则,即神灵。关于神灵,有无数的定义,因为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这些表现使我惊奇和敬畏,有一个时候还使我惶恐。但是我只把神灵当作真理来崇拜。我还没有找到他,但是我正在追求他。我为了达到这个愿望,宁肯牺牲我最珍贵的东西。即使所要求的牺牲就是我的生命,我希望我也能够把它贡献出来。然而只要我还不能实现这个绝对真理,我就得坚持我所理解的相对真理。那个相对真理同时还必须是我的光辉、护身符和防护物,虽然这条道路像刀刃那么笔直、狭窄而锐利,但对我来说,它却是最便捷而轻易的。就连我所铸成的大错,我以为似乎也很渺小,因为我已经严于此道。因为这条道路已使我免于悲愁,而我已按照我的灯光前行。我在前进的过程中常常隐约看见绝对真理,即神灵的一点光辉,而且只有他是真实的,其他一切都是不真实的信念,天天都在我心里孕育着。让那些愿意的人了解一下这种信念是怎样在我心里滋长的;如果能够,止他们分享我的实验,也分享我的信念。更进一步的信念一直在我心中生长着:凡是对我是可能的事情,甚至对一个小孩也是可能的,而且我有充分的理由这样说。追求真理的工具既简单也困难。对于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它们似乎是完全不__‘能的,而对于一个无辜的儿童,却完全是可能的。追求真理的人应当比尘土还要谦虚。人们可以把尘土踩在脚下,但是追求真理的人必须谦虚到比尘土还要轻。只有这样,也只有到那时候,他才能够一瞥真理。至富和妙友之间的对话极其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都充分地证明了这个问题。

如果我在这几页里所写的任何事物使读者有骄傲的感觉,那么就应当肯定我所追求的一定有什么错误,而我所瞥见的不过是海市蜃楼罢了。让成千上万像我这样的人毁灭吧,而让真理获胜。大家不要像我这样在评价误入歧途的人类时将真理的标准降低,哪怕有丝毫的降低。

我希望而且恳求不致有人把以下几章所发表的意见当作权威。这里所谈的一些体验可以当作是一种例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所好和能力参照它来进行试验。我相信如果只限于这个范围,这些例证确实是会有帮助的;因为我既不打算掩饰,也不打算少说一些应当说的任伺丑事。我希望把我所有的错误都完全告诉读者。我的目的是要描写我在暴力抵抗的科学中的体验,而不是要说我的为人多么好。对于我自己的判断,我将尽可能做到严格而又真切,因为我要别人也这样。根据这个标准来衡量我自己,我必须同首陀罗齐声高呼:

哪里有一个坏人,

像我这样邪恶而令人厌烦?

我已抛弃我的造物主,

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

因为我还离他那么遥远,这使我极感痛苦。我完全明白,他统治着我生命中每一次呼吸,而我是他的后代。我知道我所以离他那么遥远,是因为我还有不良的感情,可是我还不能完全摆脱这种感情。

不过我得就此止住了。我只好在下一章开始这个真正的故事。

莫·卡·甘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