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文观止鉴赏辞典(珍藏本)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傅德岷//赖云琪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自清初以来,《古文观止》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巨大的一部古代散文选本。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与现行的版本比较,不仅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书末还附录了“名句摘引”,以便让读者明白这些名句的出处,有利于写作时的引用和参考。本书由傅德岷、赖云琪主编。

内容推荐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与现行的版本比较,不仅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书末还附录了“名句摘引”,以便让读者明白这些名句的出处,有利于写作时的引用和参考。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遨游于《古文观止》的文化海洋中,吸吮其精华,陶冶我情操,扬我民族文化之威,建我现代化的祖国吧!《古文观止鉴赏辞典》由傅德岷、赖云琪主编。

目录

卷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左传》)

 周郑交质(《左传》)

 石碏谏宠州吁(《左传》)

 臧僖伯谏观鱼(《左传》)

 郑庄公戒饬守臣(《左传》)

 臧哀伯谏纳郜鼎(《左传》)

 季梁谏追楚师(《左传》)

 曹刿论战(《左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

 齐桓公下拜受胙(《左传》)

 阴饴甥对秦伯(《左传》)

 子鱼论战(《左传》)

 寺人披见文公(《左传》)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

 展喜犒师(《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蹇叔哭师(《左传》)

卷二 周文

 郑子家告赵宣子(《左传》)

 王孙满对楚子(《左传》)

 齐国佐不辱命(《左传》)

 楚归晋知罃(《左传》)

 吕相绝秦(《左传》)

 驹支不屈于晋(《左传》)

 祁奚请免叔向(《左传》)

 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左传》)

 晏子不死君难(《左传》)

 季札观周乐(《左传》)

 子产坏晋馆垣(《左传》)

 子产论尹何为邑(《左传》)

 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左传》)

 子革对灵王(《左传》)

 子产论政宽猛(《左传》)

 吴许越成(《左传》)

卷三 周文

 祭公谏征犬戎(《国语》)

 召公谏厉王止谤(《国语》)

 襄王不许请隧(《国语》)

 单子知陈必亡(《国语》)

 展禽论祀爰居(《国语》)

 里革断罟匡君(《国语》)

 敬姜论劳逸(《国语》)

 叔向贺贫(《国语》)

 王孙圉论楚宝(《国语》)

 诸稽郢行成予吴(《国语》)

 申胥谏许越成(《国语》)

 春王正月(《公羊传》)

 宋人及楚人平(《公羊传》)

 吴子使札来聘(《公羊传>)

 郑伯克段于鄢(《谷梁传》)

 虞师晋师灭夏阳(《谷梁传》)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礼记》)

 曾子易箦(《礼记》)

 有子之言似夫子(《礼记》)

 公子重耳对秦客(《礼记》)

 杜蒉扬觯(《礼记》)

 晋献文子成室(《礼记》)

卷四 秦文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范雎说秦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颜斶说齐王(《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战国策》)

 赵威后问齐使(《战国策》)

 庄辛论幸臣(《战国策》)

 触昝说赵太后(《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战国策》)

 鲁共公择言(《战国策》)

 唐雎说信陵君(《战国策》)

 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乐毅报燕王书(《战国策》)

 谏逐客书(李斯)

 卜居(《楚辞》)

 宋玉对楚王问(《楚辞》)

卷五 汉文

 五帝本纪赞(《史记》)

 项羽本纪赞(《史记》)

 秦楚之际月表序(《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序(《史记》)

 孔子世家赞(《史记》)

 外戚世家序(《史记》)

 伯夷列传(《史记》)

 管晏列传(《史记》)

 屈原列传(《史记》)

 酷吏列传序(《史记》)

 游侠列传序(《史记》)

 滑稽列传(《史记》)

 货殖列传序(《史记》)

 太史公自序(《史记》)

 报任安书(司马迁)

卷六 汉文

 求贤诏(西汉文)(汉高帝)

 议佐百姓诏(西汉文)(汉文帝)

 令二千石修职诏(西汉文)(汉景帝)

 求茂材异等诏(西汉文)(汉武帝)

 过秦论(上)(贾谊)

 治安策(一)(贾谊)

 论贵粟疏(晁错)

 狱中上梁王书(邹阳)

 上书谏猎(司马相如)

 答苏武书(李陵)

 尚德缓刑书(路温舒)

 报孙会宗书(杨恽)

 临淄劳耿弁(东汉文)(光武帝)

 诫兄子严敦书(马援)

 前出师表(诸葛亮)

 后出师表(诸葛亮)

卷七 六朝唐文

 陈情表(李密)

 兰亭集序(王羲之)

 归去来辞(陶渊明)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北山移文(孔稚硅)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骆宾王)

 滕王阁序(王勃)

 与韩荆州书(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

 吊古战场文(李华)

 陋室铭(刘禹锡)

 阿房宫赋(杜牧)

 原道(韩愈)

 原毁(韩愈)

 获麟解(韩愈)

 杂说一(韩愈)

 杂说四(韩愈)

卷八 唐文

 师说(韩愈)

 进学解(韩愈)

 圬者王承福传(韩愈)

 讳辩(韩愈)

 争臣论(韩愈)

 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韩愈)

 与于襄阳书(韩愈)

 与陈给事书(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韩愈)

 送孟东野序(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

 送杨少尹序(韩愈)

 送石处士序(韩愈)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韩愈)

 祭十二郎文(韩愈)

 祭鳄鱼文(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卷九 唐宋文

 驳复仇议(柳宗元)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

 箕子碑(柳宗元)

 捕蛇者说(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梓人传(柳宗元)

 愚溪诗序(柳宗元)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柳宗元)

 钴鉧潭西小丘记(柳宗元)

 小石城山记(柳宗元)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待漏院记(王禹偁)

 黄冈竹楼记(王禹偁)

 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

 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

 岳阳楼记(范仲淹)

 谏院题名记(司马光)

 义田记(钱公辅)

 袁州州学记(李觏)

 朋党论(欧阳修)

 纵囚论(欧阳修)

 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

卷十 宋文

 《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送杨真序(欧阳修)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相州昼锦堂记(欧阳修)

 丰乐亭记(欧阳修)

 醉翁亭记(欧阳修)

 秋声赋(欧阳修)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

 泷冈阡表(欧阳修)

 管仲论(苏洵)

 辨奸论(苏洵)

 心术(苏洵)

 张益州匦像记(苏洵)

 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

 范增论(苏轼)

 留侯论(苏轼)

 贾谊论(苏轼)

 晁错论(苏轼)

卷十一 宋文

 上梅直讲书(苏轼)

 喜雨亭记(苏轼)

 凌虚台记(苏轼)

 超然台记(苏轼)

 放鹤亭记(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苏轼)

 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苏轼)

 前赤壁赋(苏轼)

 后赤壁赋(苏轼)

 三槐堂铭(苏轼)

 方山子传(苏轼)

 六国论(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

 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曾巩)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

 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泰州海陵县主簿许君墓志铭(王安石)

卷十二 明文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阅江楼记(宋濂)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

 卖柑者言(刘基)

 深虑论(方孝孺)

 豫让论(方孝孺)

 亲政篇(王鏊)

 尊经阁记(王守仁)

 象祠记(王守仁)

 瘗旅文(王守仁)

 信陵君救赵论(唐顺之)

 报刘一丈书(宗臣)

 吴山图记(归有光)

 沧浪亭记(归有光)

 青霞先生文集序(茅坤)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王世贞)

 徐文长传(袁宏道)

 五人墓碑记(张溥)

附录

 名句摘引

试读章节

宣公夏滥于泗渊①。里革断其罟而弃之②,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人,助宣气也③。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置罗,矠鱼鳖以为夏犒,助生阜也④。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罝罜蔍;设阱鄂,以实庙庖⑤,畜功用也。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麂麑,鸟翼彀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⑥。古之训也。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⑦。”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⑧,不亦善乎!是良罟也⑨,为我得法。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⑩。”师存侍⑾,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注释】①宣公:鲁国国君。滥:将鱼网沉于水中捕鱼。泗:泗水,鲁国的一条河流。②里革:鲁国的大夫。罟:鱼网。③土蛰:蛰伏在土里的虫子。发:出来。水虞:管理河流湖泊的官员。讲:谋划。罛:大鱼网。罾:捕鱼的笼子。名鱼:大鱼。登:得到。川禽:甲鱼之类。尝:献祭。寝庙:祖庙。诸:“之于”的合音。宣气:宣泄阳气。④兽虞:掌管捕捉野兽的官员。置:捕野兽的网。罗:捕鸟的网。矠:以叉矛刺取物。夏犒:夏天食用的鱼干。生阜:生长。⑤罜蔍:小渔网。阱:陷阱。鄂:陷阱中的木桩。庖:厨房。⑥槎:砍伐。蘖:树木砍伐后发的嫩芽。夭:没有长大的树木。鲲鲕:小鱼。鹿:小鹿。麑:小糜鹿。毂:幼鸟。蚔蝝:幼虫。庶物:万物。⑦方:正在。无艺:没有限度。⑧过:错误。⑨是:代词,这。⑩谂:告诉。⑾师:乐师。存:人名。

【译文】鲁宣公夏天把鱼网沉入泗水的深渊捕鱼。里革割断他的鱼网并扔掉,说:“从前,严寒逐渐消退,蛰伏的虫子从土中钻出来,这时候,负责捕鱼的官员就使用鱼网鱼笼去捕取大鱼、鳖蚌之类,进献给国君的祖庙享用;然后再让百姓去捕捞,这有助于春天的阳气渲泄出来。鸟兽孕育,水里鱼鳖长成之时,负责打猎的官员就禁止使用捕捉鸟兽的网罗,这时就刺取鱼鳖之类做成鱼干夏天食用,这是帮助鸟兽生养成长。当鸟兽长成,水中的鱼鳖孕育之时,负责捕鱼的官员就禁止使用小鱼网,这时就设置陷阱之类捕捉鸟兽,来充实祖庙的祭品和庖厨的美味,这样做是为了增加国家的用度。况且在山上不砍伐树桩新发的嫩芽,在湖泊边不砍伐没有长大的草木,河里禁止捕取小鱼,让小麂小麋鹿之类小野兽成长,捕鸟时要保护幼鸟和鸟蛋,捉虫时要放开幼虫,这样做是为了万物的繁衍。这些都是古代传下来的教训啊。现在,鱼儿正离开雄鱼在孕育,不让鱼儿成长,还要用鱼网去捕捉,这是贪得无厌啊。”

宣公听了这一席话,说:“我有过错,而里革帮助我纠正,不是很好的吗?这破了的鱼网真是好,它让我得到了很好的教训。让官员把它收藏好,它使我不会忘记这一番良言。”乐师存正在旁边侍候,他说:“收藏这鱼网,还不如让里革在身边,这样您更不会忘记的。”

【鉴赏】本文以极为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鲁宣公和大夫里革。宣公在鱼类繁殖的夏季下网捕鱼,里革先割破并扔掉了鱼网,再引用古训阐述破网的理由,还指责宣公这样做是贪得无厌;宣公面对破鱼网和里革的指责不但不发怒,反而高兴地把破鱼网收起来,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里革的教诲。大夫匡君果断,国君知错即改,两个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从本文还可以看出中华民族从古以来对于有益于人类的鸟兽虫鱼,总是采取有节制的捕获政策,十分注重生态平衡。文中的里革不怕权势进行劝谏;鲁宣公及时醒悟,虚心纳谏;师存进言,意味深长。三个人物的言行,至今仍有令人深思之处。

敬姜论劳逸(鲁语下)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①。文伯曰:“以歇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②,其以歇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居,吾语女③。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日入监九御,使洁奉稀、郊之粢盛④,而后即安。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⑤,而后即安。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⑥,而后即安。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⑦,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社而赋事,罴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⑧,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⑨?吾冀而朝夕修我⑩,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⑾。”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⑿,季氏之妇不淫矣。”

【注释】①公父文伯:名歇,鲁国的大夫。绩:纺麻。②干:触犯。季孙:季康子,鲁国的正卿。③居:坐下。语:动词,告诉。④大采:国君于春季穿的五色彩衣。朝曰:春分朝祭太阳。祖:学习。地德:土地的属性。师尹:大夫。旅:百官。牧:各州的地方官。相:国相。少采:国君于秋季穿的三色衣服。夕月:祭祀月亮。大史:太史,史官。司载:负责天文事务的官员。纠虔:恭敬。九御:宫中的女官。樟:与“郊”都是祭祀的名称,粢盛:祭祀用的食品。⑤慆:轻慢。⑥庀:治理。⑦玄紞:冠冕上用来悬挂玉石的带子。纮綖:冠冕上的两种装饰织品。内子:卿的正妻。大带:礼服上的腰带。命妇:大夫的正妻。⑧社:春分祭社。烝:冬天的祭祀。效:献上。愆:过错。⑨辟:罪过。⑩而:你。⑾是:代词,这。穆伯:公父穆伯,文伯之父。⑿志:记住,记下来。

【译文】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拜见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正在纺麻。文伯说:“以我这样的家庭,母亲您还要纺麻,我担心会使季康子生气,他大概会以为我不能侍奉母亲您吧?”

文伯的母亲叹道:“鲁国大概要灭亡了吧!让幼稚无知的人做官而不懂得大道理。过来坐下,我告诉你。从前,圣哲的国君是这样对待百姓的,选择贫瘠的土地给他们居住,使他们在那土地上辛苦劳作,所以能够长久地拥有天下。百姓辛劳就会思考,思考就会产生善良之心;安逸就会放荡,放荡就会忘掉善良的品德,忘掉了善良品性就会产生邪恶的念头。居住在肥沃土地上的百姓之所以不成才,就是因为太安逸;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之所以有正义之心,就是因为劳作。所以天子身着五彩衣服于春分之日祭祀太阳,与三公九卿一起学习、分辨土地的属性:中午考查国家治理的情况,以及百官的政事,大夫中的众官、州牧、国相宣布依次施行的百姓事务;秋分时节,天子身着三彩衣服祭祀月亮,和太史、司载一起恭恭敬敬地观察天的法则:太阳下山之后就监督宫中女官们,让她们洁净地准备稀祭和郊祭的食品,然后才安寝。诸侯们早上就从事天子的事业,执行其命令,白天考查其本国的职事,傍晚省察常法,晚上告诫百工,让他们不要偷懒放纵,然后才能安寝。卿大夫早上考查他的职事,白天研究处理各种政事,傍晚依次完成这些事情,晚上处理他的家政,然后才能安寝。士早上受业,白天研习功课,傍晚复习,晚上想想是否犯过错误有无憾事,然后才能就寝。从庶人以下的各类人,都是天亮就做事,日落就休息,没有一天偷懒的。王后亲自编织天子冠冕上的黑色垂玉之带,公侯的夫人们编织的,还要加上冠冕上的两种装饰品纮和綖,卿的正妻制作大腰带,大夫的正妻完成祭服,士的妻子还要加上朝服,从庶士以下的妻子都为他们的丈夫制作衣服。每年从春分祭祀社神开始安排活计,到冬天烝祭时献上成果,无论男女,都要考查成绩,如有罪过就要惩罚,这就是自古以来的制度。位居高位的君子操心费神,位居下位的百姓出力劳作,这是先王的教训。从上到下,哪个敢放纵心智、不尽力劳作呢?

“现在,我是寡妇,你又位居下大夫,就是早晚勤恳做事,还担心忘记祖先们的功业。何况还有所懈怠,那又怎么能够逃脱处罚呢?我希望你早晚勤恳从事,磨炼自己,应该说:‘一定不废弃祖先的功业。’你现在却说:‘为什么不自我放纵?’用这种态度去担任国君任命的官职,我恐怕你的父亲要绝后了。”

孔子听说了这些话,说:“弟子们记住,季氏家的妇女不贪图享乐。”

【鉴赏】儿子在朝做官,薪俸足以养活寡母,儿子出于关心,让母亲颐养天年,不要再操劳,这本来是人之常情,可是作为母亲的敬姜却从这样一件小事上生发出一番大道理。她一开口就说“鲁国怕要灭亡了”,居然让这样不明事理的人做官!什么样的事理?无论什么人,都应该勤劳,一旦心存安逸就可能身死国灭!敬姜首先分析了勤劳的益处,安逸的坏处。接着详细叙说上自天子下至庶人每天的工作虽然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勤勉从事,“无日以怠”;妇女则上自王后下至民女都做着分内的事。通篇以“劳”字为主,自天子到诸侯,自公卿大夫到士庶人,自王后至夫人,自内子士妻到庶士以下,无一人之不劳,无一日之不劳,无一时之不劳。敬姜作为一位贵族妇女,主张劳动重要,反对好逸恶劳,并把它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是难能可贵的。“君子劳心,小人劳力”,虽有“心”“力”之别,“劳”则一样。最后归结到自己家庭,如果贪图享乐,只有死路一条!文章中心突出,层次清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叙述人们劳作的段落中,详男性略女性,男性中也有详略之分,由天子到庶人越来越简略。

序言

自清初以来,《古文观止》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巨大的~部古代散文选本,编者是清康熙年间的学者吴楚材、吴调侯。此书自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刊行以来,曾风行一时,成为初学文言文的必读课本;辛亥革命后,仍有很多学校将它作为国文教材;也是我国散文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据编者吴楚材之父、吴调侯之祖父吴兴祚介绍,清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他“奉天子命抚八闽(今福建省)”之时,曾请会稽(今浙江绍兴)章子、习子以古文教其子、孙于“三山(福州市的别称)之凌云处”,其时吴楚材与吴调侯均在左右,同堂学习。他说,“楚材天性孝友,潜心力学,工举业,尤好读经史,于寻常讲贯之外,别有会心”;“从孙调侯,日以古学相砥砺。调侯奇伟倜傥,敦尚气谊,本其家学,每思继序前人而光大之”。二人才气过人,下笔洋洋洒洒数千言“无懈漫,盖其得力于古者深矣”。对于当时的启蒙读物“古人书传”,认为“若乃析义理于精微之蕴,辨字句于毫发之间,此衷盖缺如也”。即是说,那些“读物”探义理不精不深,辨析字句不准不晰,深以为憾。康熙三十四年乙亥(1695)春,吴兴祚“统师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寄身绝塞,不胜今昔聚散之感”之时,收到其子(吴楚材)、孙(吴调侯)合编的《古文观止》书稿,经披阅数遍之后,于五月端阳日写的“序”中认为:“阅其选,简而赅,评注详而不繁,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切而确当”,填补了他原引以为憾的“古文”选本之“缺如”者,是“正蒙养而裨后学,厥功岂浅鲜哉”的好读物。

这一评价是中肯精当的。《古文观止》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共选文二百二十二篇,分为十二卷。此书相较于一般的古文选本,有几大特点。

其一,此书按时代先后顺序编排,选文多具代表性,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

其二,此书不仅对字、词、句加以评注,评注详而不繁,同时还对某些字加以注音,其审音辨字,无不精当确切。

其三,此书在每篇选文之后,都用一段文字加以点评,虽着墨不多,却准确巧妙,一篇之主旨及写作之妙处尽在其中,颇给人以启发。

其四,此书选材广泛,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

其具体选材内容如下:本书前三卷皆为周文,共五十六篇文章。卷一、卷二之文选自《左传》,其中有不少名篇,如《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子产论尹何为邑》等。卷三之文选自《国语》《公羊传》《谷梁传》《礼记》,共二十二篇文章,其中名篇有《召公谏厉王止谤》《敬姜论劳逸》等。卷四之文乃秦文,主要选自《战国策》,另有李斯的《谏逐客书》《楚辞》的《卜居》及《宋玉对楚王问》,共十七篇文章,名篇有《苏秦以连横说秦》《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卷五、卷六乃汉文,共三十一篇文章,其中包括《史记》的十四篇文章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另有西汉文、东汉文、后汉文十六篇,名篇有《史记》的《屈原列传》、贾谊的《过秦论(上)》、诸葛亮的《前出师表》等。卷七乃六朝文和唐文,包括李密、王羲之、陶渊明、孔稚珪、魏征、骆宾王、王勃、李白、李华、刘禹锡、杜牧、韩愈等之十九篇文章,名篇有《陈情表》《归去来辞》《滕王阁序》《陋室铭》《杂说四》等。卷八乃唐文,全为韩愈之文十九篇,为人熟知的有《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卷九为唐宋文,包括柳宗元、王禹偶、李格非、范仲淹、司马光、钱公辅、李觏、欧阳修之文二十二篇,名篇有《捕蛇者说》《黄冈竹楼记》《岳阳楼记》等。卷十、卷十一为宋文,为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文四十篇,名篇有《醉翁亭记》《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游褒禅山记》等。卷十二为明文,包括宋濂、刘基、方孝孺、王鏊、王守仁、厝顺之、宗臣、归有光、茅坤、王世贞、袁宏道、张溥等之文十八篇,名篇有《卖柑者言》《报刘一丈书》《沧浪亭记》《五人墓碑记》等。

由于历史的局限,《古文观止》中也有一些带有封建时代烙印的文章,但绝大多数是人们熟知、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选本。

今天,历史的车轮已经跨入崭新的21世纪,随着我国的和平崛起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正逐步迈入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急需的是具有现代观念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高素质”中自然包含了古代传统文化的素养。面对当前古代文学教育的衰落,许多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培养具有‘民族文化之根’的现代文化人”。这是因为: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是有根基的,而中国文化的底蕴始于古代文学,古文能使人宏观地触摸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气质。据《东方早报》2004年4月初报道,浙江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一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是:“你觉得大学中文课程中最有用的是哪一门?”结果高居第一的答案是:古代文学!他们认为:古代文学能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情操和气质,甚至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工作。一个有较深厚的古代文学修养的人,会显得充实,不浮躁,有涵养,在实际工作中有得体的表达和行动,更易接近事业的成功。诚哉斯言!而《古文观止》又是古代文学中最为普及的、简明扼要的选本,从中不仅可以窥见上自周代以来的历史变迁与先民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观念,更可了解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诸如:“多行不义,必自毙”(《郑伯克段于鄢》)、“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臧哀伯谏纳郜鼎》)、“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召公谏厉王止谤》)、“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等,已成为人们日常的口头语和座右铭,故《古文观止》即使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与现行的版本比较,不仅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书末还附录了“名句摘引”,以便让读者明白这些名句的出处,有利于写作时的引用和参考。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蘅塘士孙洙在《序言》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借用此语,我们不妨也说:

古文二百二十篇。

熟读咀嚼任情看。

字词句义应知晓,

观止可过古文关。

忠孝仁爱德信在,

凛然正气注胸间。

根深蒂固文深厚。

现代新人永向前!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遨游于《古文观止》的文化海洋中,吸吮其精华,陶冶我情操,扬我民族文化之威,建我现代化的祖国吧!

傅德岷 赖云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