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千零一夜(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仲跻昆//刘光敏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卷帙浩繁、优美动人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高尔基誉为是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它用离奇突兀的情节、神奇瑰异的想象编织出一幅宏伟辉煌、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哪部文学作品能像它传播那样广,影响那样深,以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本书由刘光敏等编译。

内容推荐

《一千零一夜》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婚姻爱情、航海冒险、宫廷趣闻和名人轶事等等,故事中的人物有天仙精怪,国王大臣,富商巨贾,庶民百姓,三教九流,应有尽有。这些故事和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组成了中世纪阿拉伯帝国社会生活的复杂画面,是研究阿拉伯和东方历史、文化、宗教、民俗等的珍贵资料。高尔基誉之为民间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千零一夜》由刘光敏等编译。

目录

序言

山鲁亚尔、沙赫宰曼兄弟与妖魔、美女的故事

商人和妖魔的故事

 第一个老人的故事

 第二个老人的故事

 第三个老人的故事

渔夫和妖魔的故事

 国王尤南的大臣的故事

 辛德巴德国王和鹰的故事

 诡计多端的大臣的故事

 池塘和彩色鱼的故事

脚夫和三个女郎的故事

 第一个流浪汉的故事

 第二个流浪汉的故事

 嫉妒者和被嫉妒者的故事

 第三个流浪汉的故事

 第一个女郎的故事

 第二个女郎的故事

驼背的故事

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真假哈里发的故事)

法官妻子的故事

飞毯的故事

乌木马的故事

阿里·米斯里的故事

航海家辛德巴德的故事

 第一次航海的故事

 第二次航海的故事

 第三次航海的故事

 第四次航海的故事

 第五次航海的故事

 第六次航海的故事

 第七次航海的故事

朱德尔三兄弟的故事

白德尔王子与凤凰王国珍宝公主的故事

阿拉丁和神灯

巴士拉省长阿卜杜拉·本·法迪里与其兄长们的故事

鞋匠马鲁夫

试读章节

大臣回答道:“国王陛下!原先你若是还蒙在鼓里,现在也该清醒了!臣指的就是杜班医师!”

国王道:“你真该死!须知,这个杜班贤医是我的朋友,是我最亲爱的人。因为是他让我手里握着东西去打马球,为我治病,结果治愈了我那医生们全都感到束手无策的恶疾。像他这样的奇才高手在当今这个世上任你走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第二个。你怎么竞可以出口不逊,对他编排出如此一套谰言呢?从今天起,我要对他封官晋爵,每月给他一千第纳尔的俸禄。其实,论他的功德,即使让他与我共掌江山,都不足为报。我想你刚才对他的诋毁纯系出自嫉妒心。这就像我听说的有关辛德巴德国王的故事那样。”

随之,尤南国王对他的那位大臣说道:“你一定是对这位贤医心怀嫉妒而要我杀了他,此后,我则会后悔,就像辛德巴德国王为杀死鹰而后悔一样!”

大臣就问:“陛下!那是怎么回事呢?”

辛德巴德国王和鹰的故事

于是国王讲道:

传说,有一个波斯国王,叫辛德巴德,喜欢飞鹰走狗、野游、打猎、行乐。他养了一只鹰,与他朝夕相伴,连晚上睡觉都架在胳膊上。每逢外出行猎总要带上它。国王还为它做了个金碗,拴在它项下,让它饮水。

有一天,国王正坐朝,管理猎鹰的官员前来进见,说:“启禀陛下:此时正宜出猎。”

于是国王下令外出行猎。他手上架着鹰,带着大队人马来到一条山谷,设好了围场。这时,正好有一只羚羊落入了围场中,国王便说:“谁若放走了这只羚羊,我定杀不赦。”

于是大家慢慢收拢围场,向羚羊靠拢。不料羚羊直奔国王跟前,两只后腿站定,却把两只前蹄举在胸前,好像在给国王打躬作揖,恳求饶命。国王一愣,对羚羊低了一下头。那羚羊就“噌”的一声,越过国王头顶,直奔荒野去了。国王回头看了看众将士,只见他们在那里挤眉弄眼地窃窃私语,便问近旁的一位大臣:“爱卿!将士们在嘀咕些什么呢?”

那位大臣答道:“他们在说:陛下刚才还说,谁若放走了羚羊,定杀不赦。”

国王一听这话,不禁恼火地说:“凭着我项上这颗头起誓,我一定要追回那只羚羊!”

说罢,国王便策马跟在羚羊后面紧追不舍。猎鹰也扑向羚羊,拍打着双翅,弄瞎了羚羊的双眼,使它晕头转向。这时国王赶到,抽出棍子把羚羊打翻在地,然后跳下马,把它宰了,剥了皮,挂在鞍头。

当时天气正热,林中又荒无人烟,找不到水喝。国王与身下的坐骑实在都干渴难耐。于是国王环顾四周,发现在一棵树上流下一滴滴奶油般的汁液。当时国王戴着皮手套。他解开拴在鹰项下的小金碗,用它接满了一碗那种汁液,放在自己的面前,正准备要喝,不料鹰却突然抖开了翅膀,一下子把碗打翻在地。国王又拿起碗,耐心地接满了第二碗。他以为是鹰渴了,便把碗放在它面前,不料它又抖开翅膀,将碗打翻在地。国王对鹰的这种行为感到很恼火,但他忍了忍,又接了第三碗,端给马喝。谁知道猎鹰又是一翅膀将碗打翻在地。于是国王忍无可忍,勃然大怒地吼道:“你这只倒霉的鸟!你自己不肯喝,也不让我和马喝!愿真主让你不得好死!”

说罢,抽出剑来,削去了鹰的两只翅膀。那鹰抬起头,那样子好像在说:“你瞧瞧树上吧!”

国王举目一看,发现那棵树上竟然盘着一条巨蛇,那流下来的正是它的毒液。国王见状,不由得对自己削掉鹰的翅膀感到万分懊悔。他懊丧地起身上马,带着那只猎获的羚羊回到了营帐,把它丢给了厨师:“拿去!把它烤了吧!”P36-37

序言

《一千零一夜》是一部卷帙浩繁、优美动人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被高尔基誉为是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它用离奇突兀的情节、神奇瑰异的想象编织出一幅宏伟辉煌、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世界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哪部文学作品能像它传播那样广,影响那样深,以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故事的脉络

《一千零一夜》的书名是来自主线故事:相传古代在中国与印度之间有一个萨珊国。国王山鲁亚尔发现王后不忠,一怒之下,将她及与其私通的奴仆杀死,还存心向所有的女人报复:每娶一个处女,枕宿一夜之后,翌日早晨便将其杀掉再娶。如此三年,致使当时妇女不是死于国王刀下,便是逃之夭夭,弄得十室九空,全国一片恐怖。聪慧、美丽的宰相女儿山鲁佐德得知情由,为使姊妹们不再惨遭虐待与杀害,毅然挺身而出,让父亲将自己送进宫。并请国王允许将其妹敦娅佐德召进宫,以求死别。其妹按照事先约定,要求姐姐讲个故事以消遣一夜。于是山鲁佐德便征得国王同意,开始讲起故事。翌日早晨天刚亮,那引人入胜的故事却正值精彩处,留下悬念而未完结,国王很感兴趣,受好奇心驱使,想知道故事结局,只好免山鲁佐德一死,让她第二夜接着讲。就这样,故事接故事,故事套故事,每到夜尽天亮时分,正是故事兴味正浓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这期间,山鲁佐德还为国王生了孩子。最后,国王受到那些神奇迷人的故事感化,幡然悔悟,弃恶从善,决心与聪明、美丽的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二、成书过程

这部鸿篇巨制的民间故事集并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它实际上是古代中近东各国、阿拉伯地区的民间说唱艺人与文人学士历经几个世纪共同创作的结果。

阿拉伯阿拔斯朝建国初期,即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有长达百年的“翻译运动”,大批外文书籍被译成阿拉伯文。据阿拉伯学者迈斯欧迪(?-957)在《黄金草原》一书中称:“在从波斯、印度、罗马语文翻译过来并传到我们手中的群书中,有《希扎尔·艾夫萨乃》一书,由波斯文译为阿拉伯文的意思就是‘一千个故事’。故事一词的波斯文就叫‘艾夫萨乃’。人们称这部书叫‘一千零一夜’。”另一位学者伊本·奈迪姆(890—989)在《索引》一书中则说:“最早将故事编撰成书,并将其保存于文库(其中有些是动物寓言)的是古代的波斯人……这些故事在萨珊王朝时期数量更多,面也更广。阿拉伯人将它们译成了阿拉伯文。一些善于言词、长于修辞的人们把它们拿过来,进行修饰润色,并按其类似内容进行整理。在这类内容方面搞的第一本书就是《希扎尔·艾夫萨乃》,意为一千个故事。书的成因是:有一个国王,一旦娶一个女人,枕宿一夜后,翌日便将她杀死。后来,他娶了一个王家的婢女,是个有头脑有知识的人,名叫山鲁佐德。她同他在一起时,她便向他讲故事,夜尽时,故事正讲到有趣处,国王只好让她留下,要求她第二天接着讲。就这样,直到同她过了一千夜。与此同时,他还同她生了一个孩子。国王认为她很聪明,便倾心于她,让她留在宫中。当时国王有位女管家,名叫敦娅佐德,在这件事上与山鲁佐德相互配合。

伊本·奈迪姆并随之加以评论道:“事实是——如蒙天佑——最早在夜晚进行夜谈的是亚历山大。他有一伙人逗他笑,向他讲故事。他这样做并不是为取乐,而是为了记下来,作为殷鉴。此后,国王们也都因此而利用《希扎尔·艾夫萨乃》一书。全书有一千夜,却不到二百个故事,因为一个故事也许要讲几夜。我曾分几次读完全书。事实上,这是一本粗俗无聊的书。”从上述引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一千零一夜》的雏形是译自波斯的名为《希扎尔·艾夫萨乃》一书。将《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串联起来的主线(引子)故事的基本情节连同这个故事的女主人公山鲁佐德的名字都是来自这本《希扎尔·艾夫萨乃》。学者们又多认为,波斯的《希扎尔·艾夫萨乃》又可能来源于印度。

《希扎尔·艾夫萨乃》原书已佚,原貌已不得而知。但显而易见,它与现在所见的《一千零一夜》大不相同,因为它在当时还只是一只“丑小鸭”——“粗俗、无聊”,远没有成为羽翼丰满、令人赞叹的“天鹅”。事实上,《希扎尔·艾夫萨乃》只是为日后的《一千零一夜》提供了一个主线故事,一个伸缩性很大的故事框架——山鲁佐德为国王讲了一千或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据学者考证,《一千零一夜》定型于公元1517—1535年之间的埃及。

《一千零一夜》的成书、定型过程,实际上是说书人在《希扎尔·艾夫萨乃》这一粗俗、松散的底本上,在内容方面,不断增加、扩充,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在艺术性方面,不断修饰、润色,使其更臻于完美。这一过程是由文人学士和民间艺人共同完成的。其方式、方法大约有三种:一是将现成的书面故事塞进故事集中;二是将民间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加工整理,补进书中;三是将书中原有的故事修补、抻长。如在迈斯欧迪的《黄金草原》与伊本·奈迪姆的《索引》书中,在提到从印度、波斯等引进的书中有《辛迪巴德》、《舍玛斯》等书,独立地与“希扎尔·艾夫萨乃”并列陈述,但现今的《一千零一夜》却包含了这些书中的故事。

此外,伊本·奈迪姆在《索引》一书中还提到阿拔斯朝曾写过《大臣和书记传》一书的著名作家杰赫希亚里(?-942),曾搜集了阿拉伯、波斯、印度、罗马等各国、各族人的故事,企图加工成一千个故事,称《千夜谈》。每篇故事约50页。但他只写了480篇就因逝世而中断。杰赫希亚里的《千夜谈》可能是阿拉伯文人编写《一千零一夜》之类故事较早的一次尝试。书虽未成,稿亦散失,但其中的一些故事肯定也被融进了现今的《一千零一夜》中而得以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一千零一夜》发源、流传、成书、定型过程的空间与时间。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集中地产生于印度、波斯、伊拉克、埃及。这些地区有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波斯文明的积淀,而且由于伊斯兰初期的开拓疆域、阿拉伯帝国的建立,通过战争、占领、混居、通婚、商业贸易、作品的译介……阿拉伯、印度、波斯、希腊一罗马、希伯来、柏柏尔……乃至中国等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以及印度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宗教文化,都在这一空间,这一时间,相互撞击而融汇于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一体中。

在定型成书前,“它是一些故事集。编写出来不是为了阅读,也不是为了保存于图书馆的,而是一种散乱的故事集子,将它们写下来的目的在于:通过讲述它以娱乐公众。几百年间,说书人带着这本书的各自抄本,可以随意抻长,随意增删。直到后来,人们用赞赏的目光来看待这些故事,于是要么通过印刷,要么通过图书馆对那些抄本的保存,这些故事便被限定下来。”即可以认为,在16世纪《一千零一夜》定型前的各种手抄本,实际上多是说书人备忘的“底本”。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来源:部分源自《希扎尔·艾夫萨乃》的印度、波斯故事,还有一些出自阿拔斯朝的伊拉克以及马木鲁克朝的埃及。

阿拉伯人自古就有讲故事的传统。到阿拔斯朝,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形成、稳定,政治、军事的强盛,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达,促进了城市的昌盛和市民阶层的成长,以说书、讲故事为主要形式的市井文学便应运而生。《一千零一夜》正是这种市井文学的代表作。

说书,是当时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的需要,许多说书人在街头巷尾、茶馆、集市上,为平民百姓说书;同时,说书也受到宫廷哈里发及贵族们的青睐,有时说书人被召进王宫、官府,为哈里发和大臣们讲故事,因为故事内容新颖奇异,讲得生动感人,说书人会获得重金赏赐。

因而说书这一民间市井文学在阿拔斯朝一直长盛不衰。

阿拔斯王朝衰亡后,马木鲁克王朝依靠人民的积极支援和英勇战斗,打退了蒙古人的进犯,清除了十字军在东方的侵略势力,这一时期的埃及在东方经济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13—15世纪,埃及的商业,特别是与欧洲、印度的转口贸易十分兴旺。蒙古人西侵和安达卢西亚失落后,西亚地区和安达卢西亚、西西里岛的阿拉伯文人学士多集结于埃及。因此,马木鲁克朝的埃及实际上成了当时阿拉伯的经济、文化中心。

自阿拔斯朝后期开始出现的文学作品有向文野两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在这一时期显得益甚。那些雕词琢句的高雅诗文很难为普通百姓所接受,倒是市井文学让市民感到亲切。

马木鲁克王朝的统治者也很喜欢通俗的市井文学。这样兴起于阿拔斯朝初期伊拉克的市井文学,在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再次繁荣。《一千零一夜》在此时此地又注入新的血液,而最后定型,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内容取材

《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产生于不同的民族、地区,难免带有不同的胎痣,可供识别。有关动物的寓言故事多半来源于印度,这可能与印度教——佛教关于轮回转世投胎的信仰有关;源于波斯的故事多是一些有关风流才子聪明、机智的单篇故事;有关阿拔斯朝的伊拉克和马木鲁克朝的埃及故事则有着较浓厚的地方色彩与时代特征,表现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如写巴格达王官的豪华,哈里发哈伦·赖施德微服私访,这些自然是源于阿拔斯朝的伊拉克;而有关魔法、巫术、符咒之类的故事则多半源于埃及,因为这是该地区的传统习俗。

《一千零一夜》全书包括有大小近300个故事。其中有神话传说、爱情传奇、寓言童话、宫廷奇闻、名人逸事、冒险奇遇……不一而足。故事发生的时间自开天辟地直到成书当时;故事发生的空间是阳世阴间、山南海北、宇宙太空、世界各地,更多的则是巴格达、巴士拉、开罗、大马士革……阿拉伯的都会、名城,无所不包。故事的主角则是自仙魔、精灵、帝王将相、王子公主、才子佳人,至商贾、僧侣、工匠、渔翁、农夫、童仆奴婢、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乃至飞禽走兽、鱼鳖虾蟹……应有尽有。这些故事或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中古时期阿拉伯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贯穿于全书的主旋律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

中世纪的伊斯兰阿拉伯帝国商业的发展,城市的昌盛,使市井商人、工匠的故事在《一千零一夜》中占了很大的比重。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富商巨贾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连哈里发都愿意与他们结交,常委以重任,封以高官,招为驸马。有的商贾竟成了宰相,乃至国王。这种重钱财、商贾的价值观念显然与古代中国的“学而优则仕”的“重学轻商”的传统大不相同。

这类以商人为主角,描写他们背井离乡,远涉重洋,出生入死,不畏艰险而发财致富,衣锦还乡,成为权贵的代表作,无疑是《航海家辛德巴德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辛德巴德原为巴格达城市的一个纨绔子弟,在将巨额遗产挥霍一空之后,痛下决心去海外经商发财,以求重振家业。他前后进行了7次远航,每次都是惊心动魄的冒险,都是死里逃生;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成为巴格达城首屈一指的富商巨贾。

关于爱情的故事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故事往往歌颂了真正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不畏艰难险阻的;宣扬了尽管爱情的道路是崎岖不平、坎坷曲折的,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思想。如《巴士拉银匠哈桑与羽衣公主》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敢于冲破天上与人间的重重阻挠,经历了生与死的重重考验,越过了深谷、大海、高山而终于找到了妻子,从而阖家团圆。故事中的神魔世界,实际上是现实生活的折射,诸如此类的故事反映了广大男女要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千零一夜》既然是一部民间故事集,很多故事就很自然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爱憎鲜明地描述了百姓的苦难和不幸;表达了人民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控诉;歌颂了劳苦大众的勤劳、勇敢、聪明、善良的美德,他们忠于爱情,不畏强暴,不怕艰险,嫉恶如仇,执着地追求幸福、正义,憧憬美好的生活。与此同时,很多故事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穷奢极欲;斥责了社会的黑暗不公;嘲笑了上层权贵的昏聩、贪婪。书中在每一场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总是让前者战胜了后者,从而鲜明地表达了劳动群众的感情与倾向。比如《驼背的故事》就让我们看到了人们一般的心态以及他们善良的本性。裁缝、犹太医生、基督教徒、御厨总管遇到偶发事件时,都想逃避责任,嫁祸于人。但是一旦看到他人无辜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时,立即自己承认错误,不愿意他人代自己受过。这些故事都反映出了普通市民的心态以及他们所认同的人们应该具有的品质。

《一千零一夜》一书既然是中古时期世界各种文化,尤其是东方各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汇的产物,我们从中自然不难看到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一佛教、波斯一祆教、希伯来一犹太教、希腊一罗马公教、基督教……诸种文化的影响。当时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亦称“海上丝绸之路”)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从书中亦可看到。如很多故事都提到中国和中国人,其中有些著名的故事,如《神灯》还以中国为主人公活动的舞台。

《一千零一夜》一方面是伴随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形成而形成的产物,另一方面,它又是反映这一文化的镜子。它在对外来故事的取舍、消化过程中,是以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的道德价值观念为准则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对拜火教(祆教),对犹太人,对拜物教……都是持丑化、贬斥、否定的态度,认为是异教徒,是邪恶势力或反面形象。与此同时,全书却宣扬真主无时无处不在,是世上一切惟一的主宰,具有无穷的威力;敬畏真主、虔诚笃信,就会遇难呈祥,化险为夷。比如,在《巴士拉省长阿卜杜拉·本·法迪里与其兄长们的故事》、《赛义夫·穆鲁克与白蒂娅·杰玛丽的故事》等故事中,除了叙述各自动听的美妙动人的故事,也同样宣扬了伊斯兰教会给人带来幸福,而骗子、邪恶的人通常是异教徒。

《一千零一夜》的书中多有人与妖魔的描写,妖魔经常是神通广大的,而人则是更富有智慧的。比如《渔夫和妖魔的故事》描写了渔夫从大海中打捞出了瓶子,解救了被关进瓶子中的妖魔,那妖魔非但不感谢渔夫,还要恩将仇报,要杀死他,于是渔夫就要想办法对付妖魔了。

渔夫问妖魔道:“你当初是在这个瓶子里。可这个瓶子既容不下你的一只手,也容不下你的一条腿,它又怎么能容得下你的整个身体呢?”

妖魔反问渔夫:“那你是不相信我当初是在瓶子里的了?”

渔夫说:“除非我能亲眼看见,否则,我绝对不相信会有这种事。”

这时,妖魔摇身一变,化成一片烟云,笼罩在海面上,又聚集起来,一点儿一点儿往瓶子里钻。等到那烟完全钻进到了瓶子里,渔夫赶紧抓起盖了印的铅封,把瓶口一下子塞紧,然后大声招呼那个妖魔道:“这回还是你对我说说,你是希望怎么一个死法吧!我一定要把你扔回这个大海里。我还要在这里给自己搭起一个小窝棚,不让任何人在这里撒网打鱼。”

类似的描述,都会启迪人们的智慧,引起人们去思索。

作为民间故事,少不了描写魔幻的宝物,本书中多次描述了各种功能不同的宝物,比如魔戒指、魔瓶、神灯、神奇的褡裢等等。在如何对待这些宝物的态度上,本书也有不同的描述。比如对于神通广大的戒指,在多篇故事中都有涉及。在《鞋匠马鲁夫》结尾时,戒指就作为宝物保存了。而在《朱德尔三兄弟的故事》一篇的结尾处,则是阿西雅公主知道了丈夫的兄长萨利木抢劫了丈夫的魔戒指,杀害了丈夫之后,她用毒酒毒死了萨利木。然后她从萨利木那里取来了魔戒指,将它砸成个粉碎,不让任何人再占有它了;同时她又找出同样具有魔力的褡裢,将它撕成碎片。

然后,公主找来了文官武将、宗教长老,向他们说明了自己所做的事情,说道:“你们推选贤明的人做你们的国王吧!让他来管理国事吧!”

故事的结论是:人们只能依靠自己本身,而魔幻的宝贝则有可能带来灾难。

本书的不少篇章都赞扬了女性的聪明、美貌、智慧、正义等等,比如《法官妻子的故事》就描写了法官妻子的善良、大度,与人为善,并且帮助陷害过自己的人治好了病。类似的篇章还有很多。但同时本书也有不少的篇章透露出对女性的歧视,描写了妇女招致了祸端,如开篇部分《山鲁亚尔、沙赫宰曼兄弟与妖魔、美女的故事》所引用诗歌为:

“别信任女人——千万,也别相信她们的诺言……”

即使在当代都还存在着歧视妇女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苛求数百年前的民间故事了。

书中也有一些对违背伊斯兰教戒律事物的描述,如有些故事写到了人们的纵酒狂饮场面;原书中亦有一些富于感官刺激的色情场面和词语,致使埃及宗教界曾于1985年通过由其控制的礼教法庭指控《一千零一夜》为淫书,勒令对其禁售、查收、销毁,并对出版商课以罚款。应当指出,那些有关酒色的描述,正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作为市井文学,为吸引听众,有些色情的描述和词语,也不难理解。还应看到,文学本来就是“人学”,《一千零一夜》的人文思想的反映,可以认为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提倡的人文主义的先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4: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