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费起鹤及孔祥熙/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麦美德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民国著名教育家费起鹤和风云人物孔祥熙早年亲历记,再现波澜壮阔的晚清历史!

《费起鹤及孔祥熙》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系列图书之一,是麦美德根据民国著名教育家费起鹤以及风云人物孔祥熙的早年回忆整理而成的。文笔质朴真实,叙述详尽,真实再现了费起鹤与孔祥熙二人的早年经历。

费起鹤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家和先驱者之一,当时颇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一生所走过的路,是爱国知识分子从教育救国转向拥护革命、拥护共产党的光明之路。

内容推荐

《费起鹤及孔祥熙》是美国传教士麦美德教授编撰的费起鹤与孔祥熙的传记,详尽地记述了费起鹤与孔祥熙如何从懵懂的幼童成长为学识渊博的学者的历程。

《费起鹤及孔祥熙》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费起鹤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孔祥熙的故事,这两部分各成一体,分别描述了他们二人的家世背景、童年经历、中学读书生涯等,并着重叙述了两人在山西教案中的遭遇。最后一部分是后记,讲述了两人1901年两人抵达美国留学的经过。费起鹤的故事共九章,前三章叙述了他的童年时代和上学生涯,以及他从学校毕业后任教山西的经过,从第四章起,主要叙述了作为基督徒的费起鹤一家在山西教案中的牺牲,以及外国传教士在山西教案中的悲惨遭遇。孔祥熙的故事篇幅较简短,共五章,第一章叙述了其家世背景和童年经历,介绍了孔祥熙和基督教徒接触的经过,后面四章主要叙述了孔祥熙如何躲避义和团的加害和外国传教士及教友在山西教案中被杀的经过。

目录

第一部分 费起鹤传

第一章 童年时代

第二章 大学时代

第三章 任教山西

第四章 “风暴”骤起

第五章 在汾州府的最后时日

第六章 城墙之外

第七章 旅程伊始

第八章 重返故土

第九章 旅行终结

第二部分:孔祥熙的故事

第一章 早期经历

第二章 与教友的冒险经历

第三章 离别之际

第四章 恐怖统治

第五章 考验与救赎

第三部分 后记

在美国的经历

试读章节

提笔写下我的家庭与自己多年来的经历,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我唯独希望普天之下信奉基督的兄弟姐妹始终坚信一点,那就是,耶稣基督眷顾世间每一个人。我便是得到上帝眷顾的其中一个。这么说,并非由于我有多么与众不同,而是因为我生在一个崛起的时代,也正是在这个时代我领略了世间一切美好。因此,我想要借述写自己人生经历,来感谢上帝的垂怜。同时,也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相信上帝与你们同在。

儿时曾听父母讲道,我家祖上一直定居于天津,且大都生活富裕。我的曾祖父因担任兵部要职,奉朝廷命令,举家迁往北京,直至通州以南十多公里开外的吴家营。他在那里购置田产、安家立命。因此,自那时起吴家营便成了我的故乡。

我的祖父靠行医为生,赚了大钱,但因嗜赌成性又贪图享乐,不久就把所有的钱财挥霍一空。

祖父膝下有五个女儿。那个年代,在很多非基督教国家,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并且顽固不化。因此,膝下无子的祖父一直心有不甘,后来便收了一个养子。但养子终不是亲生骨肉,这让祖父久久不能释怀,成了他的一块心病。因此那个时候我的祖父到处奔走,逢庙必进,烧香祈祷,甚至不惜踏入深山去跪求神灵降子于他,可见祖父求子心切。每每祖父祈祷完毕,都会在脖子上系一根红绳,挂上两个泥偶,一路带着它们回到家中,见到祖母便说:“我命里有两个儿子!”在旧社会,大多膝下无子的老百姓都用这种方法来求子。还有的人去庙里拜观音娘娘,在观音神像前面跪下许愿,许完愿之后再把一截红绳系在庙里的某个地方,之后再带回家,这是表达受神灵所赐的意思。如果许愿之后他们果真生下儿子,他们还要去庙里还愿,以谢娘娘保佑之恩。不知是不是祖父的诚意打动了老天爷,就在祖父已年过半百五十五岁高龄那年,祖母终于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我的父亲。老来得子的祖父和祖母喜不自胜,就在父亲满月当天,他们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远亲近邻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之情。祖父相信,父亲一定是深山神灵的馈赠。于是后来他买了好酒好菜,再次进入深山烧香供奉以感谢神灵。又过了不久,祖母竟又生了一个儿子,晚年的祖父和祖母对这两个儿子简直当宝一样关爱,对他们呵护备至。但是,有了两个儿子的祖父又开始继续挥霍的日子,祖母屡次劝道,先前你一直痛心膝下无子,现在有了两个儿子,你也应该节约一些,为他们留些积蓄才是。不听劝导的祖父,依然旧习不改。就在六十三岁那年祖父不幸突然去世,除了给九口之家留下几亩荒田以外,什么财产都没留下。后来,祖父的五个女儿一个个地出嫁,他唯一的养子也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而父亲与叔父又因太年幼帮不上家里的忙,因此祖母一家的生活过得十分贫苦。到父亲二十岁的时候,他才与邻村的一位年方十六的姑娘,也就是我的母亲,拜堂成亲。

母亲的童年故事我了解得并不多,但仍依稀记得些。母亲四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也就是我的外祖父,就不幸离世了。而她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外祖母,又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改嫁了。按照旧社会当地的习俗,妇女在丈夫死后改嫁,她的女儿就要留在原配家里,到了每年的祭日去她父亲的坟前烧纸、祭拜,以求她的父亲到了阴曹地府免受炼狱之苦。所以,我的母亲在她父亲死后被我的外祖母留在了家里与她的祖母相依为命,一两年后她的祖母也去世了,母亲又被她的叔父收养。她的叔父对她十分刻薄,不仅不给她吃的,还经常把她赶出去睡。母亲每次跟我讲起这些遭遇的时候,总会泪水纵横,沿面颊流下来,那时她总是会说:“一个被生身母亲所抛弃的孩子所承受的痛苦是世界上任何痛苦都无法相比的。”每次听到这里,我内心总是颇有感触,感谢父母亲给予我想要的一切,对我关爱呵护,无微不至。我还要感谢上帝赋予我一个快乐的童年。

父母成亲数年之后,我的祖母也去世了。于是父母同我那年轻的叔父陷入了遗产之争。又因那年遇上旱灾,地里庄稼颗粒无收,靠天吃饭的他们因此没了收入来源。终于有一天,最后一点余粮也被吃光的时候,父亲对着母亲绝望地叹道,“唉,看来只能等着饿死了。”说完父亲便往床上一倒,不吭声了。母亲和叔父看见父亲这一举动,也难过地哭了。从那以后,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去地里挖一些野菜野草的根来吃,后来甚至连野菜也被挖完了。一想起父母遭遇的那些苦楚,我总会掩面而泣,甚至希望自己能代替他们承受当初的一切苦难。每当我抱怨自己吃不好,穿不好,或者遇到任何不顺我心意的事情的时候,父母经历贫苦的情形便历历在目,我便总是以此来告诫自己:人应该知足。

后来,我的叔父找到了活计。不久,父亲也在北京的一家药店当起了学徒,自那以后母亲只身一人留在家里看护家院,织衣耕田。当时我家离叔父家不远。父亲当学徒的三年里,药店只负责父亲的食宿。不过幸运的是,那个时候地里的庄稼足以让母亲吃喝无忧。又过了三年,除食宿之外。父亲每个月还能从药店领到五角钱的补贴。但是,好景不长,自从我的长兄出生之后,家里的日子又开始拮据了,父亲每个月领的钱只够给母亲买一点点玉米面,而地里的粮食又不够养活母亲和长兄娘儿俩。就这样,母亲日日饥寒交迫,因此父亲一有时间就往家跑,从北京到我家三十公里路程,因为舍不得花钱,父亲都是靠步行往回走,饿了就忍着,渴得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才买杯茶水喝。年幼的长兄因为少吃少穿身体很是虚弱,我的叔父虽然之前从未帮助过我的母亲,见到我家这样的光景也伸出了援助之手,把长兄接到他家住,给他吃的穿的。后来,叔父因为膝下无子,我的长兄便过继给他们做儿子。

又过了不久,父亲的收入多了一些,他不愿意母亲总是一个人住,于是打发他的一个远房嫂嫂来我家与母亲同住。来了我家之后,那个女人对待母亲很是粗暴,让母亲吃得很差不说,还把所有的脏活累活让母亲一个人干,不仅如此,她还总是辱骂母亲。那个时候因为母亲说话有些结巴,那个女人便时不时地讥讽嘲笑她。这些委屈母亲只能含泪往肚子里咽,晚上一个人的时候才敢偷偷哭泣。后来碰到父亲回家的时候,母亲便把这些委屈统统告诉了父亲,声泪俱下,而父亲竟然不为所动,反而劝母亲再忍耐一些。P-6

序言

本书是美国传教士麦美德教授编撰的费起鹤与孔祥熙的传记,详尽地记述了费起鹤与孔祥熙如何从懵懂的幼童成长为学识渊博的学者的历程。

孔祥熙的事迹广为人知,书籍文章中多有记叙,故在此不再赘述,而费起鹤则不为大多数读者所知,故下面专就费起鹤的生平及其与孔祥熙的交谊做一简明扼要之介绍。

费起鹤(1879-1953),字云皋,通州都县镇吴家营村人,自幼聪明好学,1899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通州潞河书院。费起鹤中学毕业后,就仍留在潞河书院,一边学习,一边等待时机出国留学。1901年暑假前夕,在学校教师会议上,美国传教士麦美德教授(Lueella Miner)建议校方资送费起鹤和应届最优秀的毕业生孔祥熙二人赴美进修。全体教师在审议时一致通过了麦美德的提议。

1903年6月,费起鹤与孔祥熙正式在美国欧伯林学院注册入学,1906年,费起鹤入耶鲁大学研究院深造,并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1907年夏,费起鹤与孔祥熙一同返回祖国。孔祥熙去故乡山西太谷创办铭贤学校,28岁的费起鹤则在天津一所普通中学堂任监督,不久又应邀前往保定府,担任直隶省高等学堂的西学教务长。

1912年深秋时节,费起鹤担任了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副总干事,主管青年会国际教育事务。费起鹤担任副总干事期间,萌发了创办职业学校的想法。经过一番筹备,他创办了育才学校,两年后改名为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以下简称“财商”),学制四年,主要为社会培训财会、英语、商业管理和统计等方面的专门人才。

费起鹤在北京担任财商校长长达二十多年,他不仅主持教务和行政工作,还亲自参加英语教学。

1935年初,58岁的费起鹤离开了他创办的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

之后,应老同学、南京国民政府实业部部长孔祥熙之邀,担任了实业部天津商品检验局局长,后任财政部赋税司司长等职。

抗日战争期间,费起鹤从二女儿那里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逐渐同情和支持革命,拥护共产党。

新中国诞生后,他写信给在美国留学的两个儿子费近仁、费存仁,动员他们回国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费起鹤在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时期,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忱。他作为天津仁立公司的创办人之一和董事,毅然支持公司总经理为抗美援朝捐献一架战斗机的爱国行动。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亲自登门拜访费起鹤先生,请他在购买新中国经济建设公债时带个头。费起鹤毫不犹豫地尽其全力,予以认购,受到有关部门的赞誉。

费起鹤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家和先驱者之一,当时颇为著名的教育家。其一生所走过的路,是爱国知识分子从教育救国转向拥护革命、拥护共产党的光明之路。1953年,费起鹤先生因冠心病逝世于北京,享年74岁。

后记

书中第一部分为费起鹤的传记,同时展示了十九世纪中国社会的现状。第一章为费起鹤的早年经历,可供那些对清末明初中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感兴趣的朋友们阅读。第二章及第三章讲述了费起鹤在教会学堂的读书生涯,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详细,但想要与东方人的真实心理紧密接触的西方人,着实需要花时间仔细阅读。尤其那些成功的商人、外交家与传教士们,不妨也抽时间读一读,从中一定会有所感悟与启发。

如果孔祥熙的童年经历叙述也如费起鹤一般详尽,那么他们的经历会给我们一个鲜明的对比。与费起鹤不同的是,孔祥熙生于富裕之家,他的童年生活没有那么多的坎坷与艰险,几乎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充满了欢乐。但极富同情心的他,也深深为国民生活叹息。

如果这两位年轻人得以在美留学深造,他们一定可以成为有用之才,一定可以凭借崇高的理想拯救处于黑暗中的中国人,使这个国家和民族以坚强的姿态走向充满光辉的时代。到那个时候,他们的英雄事迹可能还会继续被世人写成书籍,永载史册。同时这两位年轻人也深深渴望,有朝一日基督教义的光辉可以照射中国。

此次留美深造机遇求来不易,然而他们能否在主的指引下凯旋归国以完成教会赋予他们的使命;能否为未来的中国注入新的智慧与精神血液;他们能否像编辑与翻译工作者那样对整个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如果读者读完此书,也有人同我一样为这两位年轻人感到惋惜与悲愤的话,那么不如把这短暂的情绪化为力量,同我一起支持他们,并且反对排华法。我们制定了法律,但如果它谈不上公正,那么我们就有权利也有义务去改变它。这片奉行基督教的土地,对用性命去维护其本国传教士的两位英雄基督教徒都拒之门外,却为其他国家的一些污秽之人敞开大门——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难道不可悲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