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儿编著的《把幸福还给孩子》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是教育专家李跃儿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独家分享三十年教育经典案例,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孩子。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把幸福还给孩子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李跃儿 |
出版社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跃儿编著的《把幸福还给孩子》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是教育专家李跃儿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独家分享三十年教育经典案例,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孩子。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内容推荐 李跃儿编著的《把幸福还给孩子》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姊妹篇,是教育专家李跃儿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独家分享三十年教育经典案例,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孩子。 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带来压抑、束缚,甚至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在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外,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姿态,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的多彩世界…… 《把幸福还给孩子》是一部家庭教育类书籍。 目录 PART 1 心灵的果冻 第一节 盲人摸象的时代 1.“笨孩子”的生产过程 小手拍一拍,小脚跺一跺 像孔雀的是右手,像公鸡的是左手 课堂上一片喊声 “笨孩子”的生产过程 最简单的办法 2.草 原 草 原 草原有什么 草原是什么 之所以成为草原 腰部一刀 3.显微镜中看风景 让学生“乱”起来 张冠李戴的头 附和之附和 思维被绑架之后 一声断喝 显微镜中看风景 道路消失在路的尽头 夕阳红 4.盲人摸象的时代 九重天上 盲人摸象的时代 培养孩子,没有《圣经》 第二节 张开全身毛细孔 1.我是李跃儿 下马威 有个男孩叫王勇 我是李跃儿 救命稻草 2.曙光躲在乌云背后 柳暗花明 “儿童游戏”与“游戏儿童” 曙光躲在乌云背后 3.张开全身毛细孔 你从哪里来 新大陆 张开全身毛细孔 第三节 心灵的果冻 1.四两拨万斤 第十九层地狱 说的一尺,不如行的一寸 四两拨万斤 2.心灵的果冻 出六关 营造一个氛围 心灵的果冻 用灵魂照耀灵魂 3.蜀道之难 云雾心中 大海无水 恋爱话题 蜀道之难 第四节 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的模样 1.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的模样 爬台阶的小男孩 背后的军团 不要让你的目光成为镰刀 不要将孩子塑造成你的模样 不合格的父母应该“下岗” 2.生命之树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生命之树 无法遏止的动力 同化与顺应 学会倾听 3.多米诺效应 你要哪个 创造力能不能教 国王号令全国 眼泪与冰淇淋 多米诺效应 PART 2高庚,你在撒谎 第一节 天上有个太阳 1.天上有个太阳 天上有个太阳 因陀罗网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智慧之光 见仁见智的差别 教育难点 2.课堂上,我与孩子打了一架 课堂上,我与孩子打了一架 我坐在那儿看着他哭 关键时刻 小姨来到教室 好朋友经常要吵架的 第二节 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1.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弹指之间的匠心独运 孩子才是你的教案 老师是鞋,孩子是脚 轻轻地接,轻轻地递 生命中没有“更死” 2.我是鹿王 视死如归 契 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我是鹿王 第三节 逃跑的圆球 1.技术的输入 技术的输入 创造的实现 城堡的建造 2.逃跑的圆球 禅宗的方式 逃跑的圆球 转型的窍门 第四节 高庚,你在撒谎 1.与大师约会去 与大师约会去 凡·高当牧师 凡·高当画家 凡·高的大皮鞋 凡·高的房子 凡·高的大树 改造凡·高 2.高庚,你在撒谎 阿尔的太阳 风景欢宴 高庚,你在撒谎 凡·高,你也撒谎 不是糊涂,是伤心 美丽的陷阱 3.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新大陆 绸缎里裹不住艺术 光着身子的耶稣 4.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人体扫黄 贝壳里站出来少女 男孩子捂上眼睛,女孩子低下了头 谁抱着女人 风动,还是心动 人体是一片彩云 给维纳斯穿上衣裳 接吻是“黄色”的吗 5.孩子眼里下大雪 谁来评说 孩子眼里下大雪 野兽不是野兽 第五节 从概念到心灵 1.从个体到归纳 白云吸住了眼睛 你发现了什么 从个体到归纳 2.从归纳到心灵 进入故事 实体化的过程 从归纳到心灵 第六节 红头发安妮 1.让形象在大脑里动起来 一分之外 白象似群山 让形象在大脑里动起来 姑娘犹如阴影 2.红头发安妮 红头发安妮 胸针在蓝色湖水中盘旋 我是上帝 第七节 莫格太太的猫 1.莫格太太的猫 感性中的理性 理性中的升华 莫格太太的猫 千难万险 暴雨倾盆 2.人性的光辉 美好的东西 人性的光辉 思维混乱的成人 第八节 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1.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月亮鸟 哈利·波特的扫帚 我看见幽灵从空中飞过 天狼星 2.午后大海升起白云 午后大海升起白云 大胡子叔叔 冲出围城 第九节 他为何如此紧张 1.他为何如此紧张 他为何如此紧张 大脑翻江倒海 2.颤动的神经末梢 颤动的神经末梢 满天的星星 第十节 咀嚼彩云 1.锣鼓敲起来 心有几两重 锣鼓敲起来 在玉龙雪山 血是有营养的 春天的一个早晨 2.咀嚼彩云 伸手抓来的虚空 长着尖角的酸味 咀嚼彩云 第十一节 请抓住你的影子 1.请抓住你的影子 天是红色的吗 请抓住你的影子 2. 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让孩子自己发现真理 第十二节 田园牧歌 1.浪子流浪在家中 浪子流浪在家中 贫下中农的感觉 2.田园牧歌 田园牧歌 阳光灿烂的日子 后记:我和芭学园 附文:李跃儿致孩子的信 试读章节 小手拍一拍,小脚跺一跺 上一本书谈的都是家庭教育、民间教育,国家教育如何,探索的势头也很强,当时国家下了大决心,由前副总理李岚清亲自挂帅,下了死命令,我听了很受鼓舞。只是国家教育的探索当时还在观念的层面,操作还跟不上。 比如有一次,我跟一位搞教育的朋友去另一个城市的一所幼儿园观摹他们的教学。那是一所在探索新式教育方面很下功夫的幼儿园,我的朋友听一个班的课,我听另一个班的。那节课是让孩子分左右手。 课的开头是让全体孩子唱一首儿歌,就是“小手拍一拍,小脚跺一跺”。我想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有手有脚,先把注意力引到手和脚上来。 孩子拍手跺脚之后,老师就说:小朋友们,来,伸出你们的小手。说的时候,老师并没有指明左手还是右手。 老师说:请把这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弯下去。说的同时做出孔雀的姿势:看,老师像什么?孩子说:像孔——雀——然后老师又让孩子把另一只手的无名指和小拇指弯下去,说:看,这又像什么?孩子说:公——鸡—— 好像教材就是这样设计的,就是哪根手指与哪根手指弯下去是右手,哪根手指与哪根手指弯下去是左手。这位老师呢,又把这些东西戏剧化了。我发现,本来,孩子在使用手指的名称找手指的时候就很糊涂,找了好长时间,往下弯的时候就更困难了。他们的小手指上的神经还没有那么敏感,把手指弯下去是很困难的。好不容易弯下去了,老师又是孑L雀又是公鸡的,把孩子完全搞糊涂了。 我想老师的意图是好的,她想创新,想变出花样。像孔雀的是右手,像公鸡的是左手 接下来,老师突然“嗒——嗒嗒”了几声,跳起了孔雀舞。跳了一阵,告诉孩子:像孔雀的,是右手,像鸡的,是左手。这个时候,你想想,老师是站在孩子对面的,她的手的左右与孩子的左右是反着的,孩子的左边是老师的右边,老师的左边是孩子的右边。这样多的信息,这样复杂的情况,一个五岁的孩子怎么能分清呢?孩子脑子里能装进去多少东西啊!无名指、食指、小拇指、孔雀、公鸡、舞蹈,加上左右相反……看看,为了一个“左右”的概念,老师使用了多少概念啊,孩子把这些东西全都搅在一块儿了,老师呢,早就把教课的目的搞得没影了。 课堂上一片喊声 这个时候,老师让孩子打开了课本,有一页中间被一条黑线分开,线的左边从上到下画着一只左手、一只右手,一只左脚上的袜子、一只右脚上的袜子,一只左手的手套、一只右手的手套,都是一对一对的;黑线的右边也是这样,也是一对一对的手套呀袜子呀。老师告诉孩子:请将右边的全部用铅笔涂成黑色,左边不涂。 当时,连我都没搞清老师指的是整个书页的右边,还是每一对图的右边。孩子更不清楚,不知道该涂哪边。结果课堂上一片喊声,问老师到底要涂哪边。老师就忙得满教室乱跑,挨个儿讲解。不过这位老师特别有爱心,到现在还是没有发火。但是,从她脸上可以看出,孩子这样笨大大出乎她的意料——费了这么大的劲,又是儿歌,又是打比方,又是跳舞,怎么到现在仍然连左右都分不清呢? 其实,好多所谓的差生就是由老师这样搞糊涂的,搞笨的。然后,这个老师就……就累得不得了,因为有人在后面听课,而效果又这样不尽如人意,她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心情也越来越不好了,对孩子有气,也只能强忍着,因为毕竟是新式教育,起码不能朝孩子发火。 “笨孩子”的生产过程 之后,又出现一个问题,从这里你就会看到“笨孩子”的生产过程。就在涂颜色的时候,孩子那只小手,要把右边所有的手套、袜子全涂满,一根手指头一根手指头地涂,还要涂匀,涂得整整齐齐,不许出错,这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我教画画我知道,那么大的孩子能涂个大概已经相当不错了。 为什么要这样涂?目的是什么?不就是分开左右,为了让孩子认知左右、认知左右手吗?右边有颜色,左边没颜色,不就是这个目的吗?可是老师,这时候好像忘了这一点,而把整齐、匀称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了。孩子一直被折腾着,因为只要涂到边线以外就要重来,不整齐也得重来,不重来老师就过来擦掉,让重新涂。 这就抓芝麻丢西瓜了,当时,我觉得要是照着这种方式教下去,孩子不是变笨,就是对写字彻底失去兴趣。因为涂颜色拿着铅笔,讨厌了铅笔,甚至连握笔的过程都讨厌,他还会对写字有兴趣吗?这也是许多孩子不爱写作业的原因。P3-6 序言 编辑要我给李跃儿的这本书写一个序,等我安静地坐在书桌前,却不知道从何说起,与李跃儿相识相知的这七年,她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曾经,我对她说:“你知道吗,如果没有遇见你,我的生命不会起飞!”李跃儿笑着说:“哈哈,如果我对你的这一点点帮助,就能够让你的生命起飞,那也太容易了吧!”……我想把我们相识相知的过程写下来,保存在这本书里。 2006年的8月,我应邀到山东潍坊参加一个会议,原来安排与我住一个房间的老师与别人合住了,负责人像是在安慰我:“我们安排李跃儿和你住,她是搞幼儿园的,你也是研究儿童的,你们肯定合得来。”我心里开始想象李跃儿的样子,不知道这个人怎么样。半夜门响,知道是她来了,礼貌地起床问她需不需要帮助,她好像怕影响我,很快就上床睡觉了,我们没怎么讲话。 第二天开会,我们在会场各自找到喜欢的位置,我喜欢坐前面,一看她坐在后面,我因为没有什么认识的人,总想与她套近乎——我们要在一个房间里住上一周啊,这样不讲话太不是滋味了吧,于是主动与她打招呼:“坐前面来吧!”从下午开始,我们坐在了一起。会场门口有人在卖李跃儿的书,很多人都买了,我也买了一本,请她签名,她说回房间再说吧,我很得意地告诉那些买书的人:“我和她住一个房间哦!”可是,至今我的这本书也没有签上她的大名。 晚上在房间里,我趴在床上开始翻看她的书,李跃儿问我:“你的研究是什么?”我将我的《成长与性》给她看,我同时在偷偷地观察她的眼神,她很随意地翻了翻我的书,然后告诉我应该如何进行对儿童性心理的系统研究,她告诉我在芭学园,有很多孩子出现了性发展的行为,这些行为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她邀请我到芭学园进行研究。 那一刻,我心狂喜,在我迷茫无助的时候,上天终于派天使来帮助我了啊12005年7月,我被迫离开以前的小学,中断了长达四年的小学生性心理和性教育研究,时隔一年,我有机会到芭学园研究0~6岁孩子的性心理发展,这是我期盼已久的机会啊!那天晚上我们一直聊到深夜。此后,对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共同志趣让我们成为了知己,芭学园成为我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基地。 从潍坊会议开始,我们俩只要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以至于上洗手间的时间也不肯放过,只要一个人在上洗手间,另一个人一定是在洗手问的门口站着,继续交谈,这个习惯持续了多年,我在北京住在李跃儿家里也是如此,胡子(李跃儿的先生)一旦见到我们不放过洗手间的时间进行交流,就会提出强烈的抗议:“你们能不能文明一点啊!”我们大笑,笑我们自己,也,笑胡子,然后继续交流。 李跃儿告诉我:与孩子找到相处的感觉是进行儿童研究的第一步。在芭学园里,我不知道该怎样进入孩子们的世界,记得有一次看一个男孩在吃饭,我坐在旁边,他看了我一眼,冷冷地问:“你看我干吗?!”我知道我坐在那里让他感觉到不舒服了,于是起身离开,不知道该坐到什么地方,后来,我就找各种理由不去芭学园接触孩子。李跃儿告诉我:“每个想和芭学园孩子打交道的人都会遇到你这样的情况,我们的老师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找感觉,有的需要一年才能够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感觉。”我立即问:“我需要多少时间?”“半年左右吧,看你的了!”于是我心想:那我就咬咬牙吧,坚持一年不行就撤退。一年之后,我才终于找到了与孩子相处的感觉。 看到我已经找到了与孩子相处的感觉,李跃儿给我发来短信:“胡猫.将有自慰行为的孩子进行系统研究,从家庭、父母教养方式等等入手,可以先从芭学园孩子开始。”于是,我在芭学园进行了幼儿性问题的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调查。这次调查成为我后来在全国20个城市进行儿童性发展行为调查的基础。 2007年3月,北京李网网友的培训中,李跃儿给我安排了讲座,这是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讲0~6岁儿童性发展,这次讲座让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网友认识了我,也了解到了我的研究,他们帮助我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这个内容的讲座,让越来越多的父母关注孩子的性发展和性心理。之后,李跃儿教育网站开设了“胡萍专栏”,让我的案例收集扩展到了全国各地,与更多的父母有了直接交流,这对于我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在李跃儿的介绍下,我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摇篮网、新浪网等媒体,从更高更大的平台宣传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至此,李跃儿将我逼上了“梁山”! 曾经问过李跃儿:“为什么这样帮我?”她说:“在我刚来北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有人这样帮助过我!” 在我寻找自己生命价值的那些年里,我一直期盼能与让自己生命起飞的知己相遇,为这样的时刻,神让我等待了五千年,五千年的修行,人生才能得一知己,幸运的是,我等到了与李跃儿的相遇! 后记 以上都是我对教育的理解,我的实施……记得有一次,我给几位专家介绍了我的教育,其中一位说:李跃儿,我给你提一个建议,以后不要说你在搞美术教育,不要把你的教育定位在“美术”上面。你的教育不但超越美术、也超越艺术,你这是“超越艺术的艺术教育”。你的原则适用于所有的教育,不只是音乐、语文这样的人文教育适用,就是数学、物理这样的科学教育同样适用。你的教育不只是“才”的教育,更是“人”的教育。 当时我眼泪都下来了……这些年,我不就是想搞这样一种教育吗7我一直想把教育引向一个宽广的领域:作为教育的整体,我向往将人与才融合、人文与科学融合、东方与西方融合;作为艺术的教育,我向往将美术、音乐、舞蹈、表演等融合;我向往使我的教育快快成熟,向往这种教育能让更多人知道;向往拥有自己的幼儿园、自己的学校以及真正的培训教师与家长基地……多年来的坚持和努力,已经使我的“早期教育”慢慢发芽开花,如今,我创办的芭学园已经陪伴孩子们走过了近10年的岁月。 躺在床上,我开始笑自己,我的欲望实在太多太多,这样一个人,怎能做到背着画箱去山里当尼姑呢? 文/李跃 书评(媒体评论) “研究孩子”和“懂得孩子”是教育的根本。抓住了,所有的方法都是对的,抓不住,所有的方法都是错的。——李跃儿 李跃儿不仅精通教育,而且是讲故事的高手。她让我们入迷地读着故事的同时,学习着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家长。愿天下父母都来读一读她的故事,学一学其中的道理,把幸福还给我们的孩子。——小巫 与李跃儿相识相知的这七年,她给了我太多的帮助。对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共同志趣让我们成为了知己,芭学园成为我研究儿童性心理发展的第一个基地。在李跃儿的介绍下,我来到了中央电视台、摇篮网、新浪网等媒体,从更高更大的平台宣传我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曾经.我对她说:“你知道吗?如果没有遇见你。我的生命不会起飞!”——胡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