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修于后晋高祖天福六年(941)至出帝开运二年(945)之间,最初奉命监修的是宰相赵莹,参与编纂的有多人,最后由宰相刘晌进呈,故题名作“刘眴等撰”。《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唐代有比较完备的本朝史实进行记载和编修的制度,唐武宗之前的实录到五代时大都存在,还有吴兢、韦述等人所撰的《唐书》,以及日历、会要等存世。修撰过程中,朝廷又征集了一些士人官员的家传、家谱等文献。此外,还有不少耳闻目睹唐朝史事的故老健在,可资访闻。二百卷之书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修成,主要原因即在于此。考虑到有些诏敕和奏议关涉到唐代国家政治和各方面重大的政策措施,刘昫主编的《旧唐书(1)》并未回避这些难题,选译了一些重要的长篇诏敕和奏议。
对于非专业的读者来说,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这前四史,大都不可读,只能作为史料来查考。《旧唐书》就属于这些不可读的正史之一。因此,我们在《旧唐书(1)》篇目选择和现代汉语翻译方面都特别注意文字的可读性,在忠实于原意的前提下,尽量采取现代人可以理解的通俗的表达方式。由于古代汉语在语境上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很大,而且许多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风俗以及思想概念等都已经完全与现代的实际生活无关,所以要准确地表达其中的意义几乎没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翻译古代文献也类似于跨文化的交流。尤其是一些制敕诏令或大臣的表章奏议,典故繁多,用语考究,是翻译中的难中之难。考虑到有些诏敕和奏议关涉到唐代国家政治和各方面重大的政策措施,刘昫主编的《旧唐书(1)》并未回避这些难题,选译了一些重要的长篇诏敕和奏议。
卷一百二十一
列传第七十一李怀光
李怀光,渤海□□人。本姓茹,他的祖先迁徙到幽州,父亲茹常曾为朔方列将,因为战功被赐姓为李,改名为嘉庆。李怀光少时就跟随军队,以武艺高超、强壮英勇而扬名,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对他非常器重。唐肃宗上元年中,李怀光几经升迁后担任了试太仆卿和试太常卿,负责右衙兵将,累积功劳做到了开府仪同三司,被任命为朔方军都虞候。唐代宗永泰年初,李怀光被赐实封三百户。大历六年(771),李怀光兼任御史中丞,一年后,兼任御史大夫,加官为军都虞候。他清明勤劳,严厉刚猛,敢于诛杀,即使是亲戚犯法,也不庇护。郭子仪性格宽厚,不亲自掌管军中纪律纲法等事,这些事都由李怀光掌任,士兵都畏惧他,但也都肯定他能以理行事。大历十二年,他因母亲去世而离职。十三年,职位得到恢复,仍旧兼任□、宁、庆三州的都将。
唐德宗即位,罢免郭子仪的节度副元帅等职,把他的部下分给各将统属,以李怀光为检校刑部尚书,兼任河中尹,□州刺史,□、宁、庆、晋、绛、慈、隰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诸蕃部落等使。之前,李怀光多年率领将士们在长武筑城以便驻兵,城位于原首,临近泾水,俯瞰通道,吐蕃从此不敢南下侵扰,这里也成为了西边的重要塞防。唐德宗建中元年,泾原、四镇节度使段秀实因为被宰相杨炎厌恶,所以被召回京师充任司农卿。唐德宗希望在原州筑城,于是任命李怀光兼任泾州刺史,泾原、四镇、北庭节度使。当时,李怀光刚刚因为私怨而诛杀了朔方老将温儒雅等人,泾州军士都畏惧他。刘文喜利用众人不服的心理,据城反叛。唐德宗下诏,命令朱泚与李怀光率兵讨伐,加授李怀光为检校太子少师。建中二年(781),李怀光升迁为检校左仆射,兼任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支度营田观察盐池押诸蕃部落六城水运使,并被赐实封四百户,并依旧担任□宁节度使等职。
当时马燧、李抱真率军讨伐魏州城没有成功,幽州节度使朱滔、成德军节度使王武俊反叛,合兵援救魏博节度使田悦。建中三年,唐德宗下诏派遣李怀光统率朔方步、骑兵共一万五千人讨伐田悦。李怀光英勇却无谋略,在他率军到达魏城那天,还没有设置营垒,便与朱滔等人在惬山开战,结果被朱滔打败。后来又被田悦放水冲灌,各路军马失利,于是与马燧等人退兵到魏县。不久封李怀光为同平章事,增加实封二百户。之后,官军与朱滔等人相持不战。建中四年十月,泾原士兵在京城发动兵乱,唐德宗前往奉天避祸。朱泚称帝以后,唐德宗派遣宦官快马加鞭去通告河北各路将领,李怀光率军赴命回师。当时路面泥泞不堪,李怀光激励将士,从蒲津渡过黄河,在醴泉打败朱泚的骑兵,直接奔赴奉天。几天前,李怀光就已派遣属将张韶带着封在蜡丸里的奏表混进攻城的叛军中,张韶乘机越过城壕,大声地对城上的士兵呼喊道:“我是朔方军的使者!”城上的士兵用绳子把张韶拉上城去,在登城中,身中数十箭。当时唐德宗在叛军的重重包围中,守御形势越来越危急,知道李怀光的军队到了,命令张韶在城上告知守城士兵,人心于是安定下来。李怀光又在鲁店打败朱泚,朱泚于是解散围城的士兵退回到城中。
李怀光性格粗疏严厉,刚愎自用,一路上几次说卢杞、赵赞、白志贞等人是歼佞小人,并且说:“天下之乱,都是这些人导致的,我面见皇帝之时,应当请求皇帝诛杀他们。”卢杞等人听闻到了风声,心下非常恐惧,于是游说唐德宗命令李怀光乘胜追击朱泚,收复京师,不许他来到奉天,唐德宗听从了他们的意见。李怀光在成阳屯军驻守,数次上表激烈地揭发控诉卢杞等人的罪恶,唐德宗不得已只好贬斥卢……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