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名人传/创美文学馆世界经典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法)罗曼·罗兰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名人传》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的三位传主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有着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他们在扰患困顿的人生征途上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凸现他们崇高的人格、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从而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内容推荐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曼·罗兰传世名作之一,它包括《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米开朗基罗传》三部“英雄传记”。是世界传记文学作品中的典范之作。

目录

译者序

贝多芬

 序言

 贝多芬传

 贝多芬的遗嘱

 贝多芬书信选

 贝多芬论艺术

米开朗琪罗

 序言

 米开朗琪罗传

序篇

上篇斗争

下篇舍弃

结束语

 这便是他那神圣痛苦的一生

托尔斯泰

 序言

 托尔斯泰传

 托尔斯泰的遗作简析

 亚洲对托尔斯泰的反响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

作者年表

试读章节

除了这些肉体的痛苦而外,又增添了另一种苦痛。韦格勒说他从未见过未带强烈热情的贝多芬。这些爱情似乎一直是纯洁无邪的。激情和欢娱毫不搭界。人们今天将二者混为一谈,那证明大多数人愚昧无知,不懂得激情及其难求。贝多芬在心灵中有着某种清教徒的东西;粗俗的谈论和思想令他厌恶;在爱情的神圣方面,他有着一丝不苟的看法。据说他不能原谅莫扎特,因为后者糟蹋自己的才华去写《堂·璜》。他的挚友辛德勒肯定地说,“他带着一种童贞走过了一生,从未有过因任何脆弱而需要责备自己的。”这样的一个人生就是要受爱情的欺骗,是爱情的受害者。他就是这样。他不断痴情地去恋爱,他不断地梦想着幸福,但幸福一旦破灭,随即便是痛苦的煎熬。必须在那种爱情和高傲的反抗的交替之中去寻找贝多芬最丰富灵感的源泉,直到他性格之激昂隐忍于悲苦之中的年岁为止。

1801年,他激情的对象好像是朱丽埃塔·居奇亚迪,他把他那著名的名为《月光奏鸣曲》的佳作(第二十七号之二,1802年)题献给了她。他在给韦格勒的信中写道:“我现在以一种更温馨的方式在生活,并且与人接触得也多了……这一变化是一位亲爱的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我两年来所拥有的初次幸福时光。”他为此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这段爱情使他更加感受到自己残疾之苦,以及使他陷入不可能娶这个他所爱的女子的艰难之境况。再者,朱丽埃塔风骚,稚气,自私;她使贝多芬很痛苦,而且,1803年11月。她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这类激情摧残心灵;而像贝多芬那样,在心灵已经被病魔弄得脆弱了的时候,这类激情有可能把心灵给毁灭了。这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似乎要一蹶不振的时刻。他经历了一场绝望的危机,他的一封信使我们了解了这一点,那是他那时写给两个弟弟卡尔和约翰的遗嘱,上面注明“待我死后方可拆阅并执行”。这是反抗的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呐喊。听见这种呐喊不能不让人悲从中来。他几近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只是他那不屈的道德情操阻止了他。他痊愈的最后希望破灭了。“甚至曾一直支撑着我的那崇高的勇气也消失了。噢,主啊,向我显示一天,仅仅一天的真正欢乐吧!我已那么久没有听到欢乐那深邃的声音了!什么时候,啊!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再能见到它啊?……永远也见不到?——不,这太残忍了!”

这是一种垂死的悲鸣;不过,贝多芬又活了二十五年。他那坚强的性格不可能屈服于挫折。“我的体力随着智力的发展比以往更加的增强……我的青春——是的,我感觉到它了——才刚刚开始。我每天都在接近我一直窥见而又无法确定的目标……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病魔,我将拥抱世界!……没有任何歇息!除了睡眠,我不知什么是休息;可我挺不幸的,不得不比以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只要我能从我的病魔中解脱l出来一半,那就睡吧!……不,我将忍受不了病痛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将无法使我完全屈服……啊!千百次地享受人生是多么地美妙啊!”

这爱情、这痛楚、这意志、这颓丧和傲岸的交替、这些内心的悲剧。都反映在1802年所写的伟大作品之中:附有《葬礼进行曲》的《奏鸣曲》(作品第二十六号);称作《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作品第二十七号);《第二奏鸣曲》(作品第三十一号),包括仿佛一场雄伟而哀婉的独启戏剧化的吟诵;题献给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作品第三十号);《克勒策奏呜曲》(作品第四十七号);根据格莱尔的词编制的六支英勇悲壮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八号)。1803年的《第二交响曲》更多反映的是他年少时的爱情:可以感觉得到,他的意志占了上风。一种无法抗御之力把他那阴郁的思想一扫而光。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无法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P13-15

序言

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和中期的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是法国外省的一个公证人之子,1881年,举家迁往巴黎,进入法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该校是当时思想矛盾冲突激烈的一个地方。

少年时期,他对当时一味模仿他人的种种唯心主义思潮持否定态度,他以斯宾诺莎和古希腊的所谓“先苏格拉底派”哲学家与之抗衡。在这些哲学家中,他最赞赏的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厄别多克勒斯(公元前约490一前约430)。这位古希腊哲学家将生活说成是爱与恨的永恒的斗争。

青年时期,他非常喜爱莎士比亚、雨果和歌德等法国与外国的著名作家,他在不少地方还模仿过雨果的创作手法。不过,在他的思想和艺术的形成过程中,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则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托尔斯泰对他的影响是双重性的。首先,作为艺术家,托尔斯泰以其现实主义的真实与高尚的道德吸引着他,而托尔斯泰的批评性见解则有助于他正确地评价颓废的资产阶级文化,使他理解艺术应当面向人民的道理。但是,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弱的方面——勿以暴力抗恶论——也长期地引起过罗兰的共鸣,对其作品的影响很大。

罗兰在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该校和巴黎担任音乐史教授。他是作为剧作家登上文坛的。他的第一部剧作名为《圣路易》(1897),收入戏剧集《信仰悲剧》的卷首篇。收入该戏剧集的还有《阿埃尔》(1898)和《时间将会到来》(1903)。在《戏剧集》尚未全部完成的情况之下,罗兰便又着手创作他的第二部规模更大的戏剧集,名为《革命戏剧》。该戏剧集具体实现了他在1900年到1903年在题名为《人民戏剧》的一系列文章中所阐述的各项美学原则:创造以广大民众为对象的、与自然主义的平庸生活格格不入的、热情洋溢和朝气蓬勃的景象。《革命戏剧》中收有《群狼》(1898)、《理性的胜利》(1899)、《丹东》(1899)、《七月十四日》(1901)等。该戏剧集比《信仰悲剧》向前迈了一大步,因为它触及到了民族历史的最重要的时期——178ff—1794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及其具体的历史矛盾。

罗兰在完成了《七月十四日》之后,便开始创作传记体裁的作品。他在不同时期先后写了《贝多芬传》(1902)、《米开朗琪罗传》(1905)和《托尔斯泰传》(1911),后汇成一册,题名为《英雄传略》(Les Vies heroiques),现中译本取名为《名人传》,不过,名为《三大师传》似乎更贴切一些。罗兰打算通过这些作品恢复20世纪文学的崇高的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的性格。该书描写了处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三个伟大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灵魂美。作者认为他们不仅仅是天资聪颖的个人,而且是一些和他们的时代紧密相连并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体现世人所关心的问题的人。这一点,《贝多芬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作者笔下的贝多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具有广泛的社会兴趣,他为法国革命的英雄壮举感到欢欣鼓舞。罗兰写道:“革命吸引着全世界和贝多芬。”所以,尽管贝多芬经受了许许多多的痛苦(爱情希望的破灭,贫困,以及最后的对于一个音乐家的最可怕的打击——耳聋),但是,在精神上,他仍然坚强不屈,并且最后在欢乐的凯歌声中完成了《第九交响乐》的乐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罗兰的鸿篇巨制——《约翰·克利斯朵夫》。该书于1912年出版。作者几乎花费了十年心血才完成这部上百万字的作品。该书出版后,好评如潮,蜚声国内外,各国争相翻译成本国文字,影响巨大。中国读者应感谢今已作古的傅雷先生,是他很早地把这部作品介绍给了我们,影响了好几代的中国人。该书按照年代顺序描写了一个人从降生到死亡的一生。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在此应该指出,“约翰”为英国人所称呼的人名,法国人则称作“让”)是一位作曲家,他生性刚强,才华出众。他的半德国人半佛来米人的族系,他的外貌以及和《贝多芬传》卷首部分几乎完全一样的童年生活,都在说明罗兰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的最初原型正是他所喜爱的这位大作曲家。不过,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这种相似的地方明显地减少了。小说中心反映的是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对于像贝多芬这样气质的人来说,同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时期的那个社会是格格不入的。这种冲突尤其表现在小说的第四卷《反抗》和第五卷《广场上的杂耍》中。罗兰通过这部长篇巨作,显示了他的现实主义才华。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他的巨大功绩在于,他不仅以来自人民和接近人民的劳动知识分子的可爱形象与资产阶级社会的腐朽没落相抗衡,而且还表现了正是这些普通人身上所体现的真正的民族精神。这些普通人包括主人公的朋友、诗人奥利维,他的姐姐、家庭教师安多纳德,工人埃马努伊尔,女仆西多妮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人。罗兰怀着尊敬与爱戴的感情描写的劳动人民,不仅是法国人,而且还有其他国家的人,包括德国人在内。这表现了作者的高风亮节,他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迥然不同,并不仇视德国人,不像后者那样称德国人为“德国佬”。

罗兰还是一位积极的社会活动家,是反法西斯阵线的领导人之一,参加过国际反战和反法西斯大会。他同巴比塞、法共领导人和高尔基等人关系密切,国际威望很高。

罗兰于1944年12月逝世,未能活到彻底战胜法西斯侵略者的那一天,他是活到了法国从法西斯的奴役下解放出来的日子。

陈筱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