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太原西南行50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西周时,年幼的成王姬诵即位,一日与其弟姬虞在院中玩耍,随手拾起一片落地的桐叶,剪成玉圭形,说:“把这个圭给你,封你为唐国诸侯。”天子无戏言,于是其弟长大后便来到当时的唐国,即现在的山西做了诸侯。《史记》称此为“剪桐封弟”。姬虞后来兴修水利,唐国人民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便改唐国为晋国。人们缅怀姬虞的功绩,便在这悬瓮山下修一所祠堂来祀奉他,后人称为晋祠。
晋祠之美,在山美、树美、水美。
这里的山,巍巍的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而香远;秋来草木郁郁,天高而水清。无论何时拾级登山,探古洞,访亭阁,都情悦神爽。古祠设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如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日周柏,一日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于石阶旁,宛如老者说古;那唐槐,腰粗三围,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人游其间,总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也有造型奇特的,如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却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其余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j惟。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内信步,那里一泓深潭,这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有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么多的水,又不知是从哪里冒出的,叮叮咚咚,只闻佩环齐鸣,却找不到一处泉眼,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更可爱的是水清得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丝纹可见。而水势又不大,清清的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玉栏倒影,织成了一条条的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至此,曾赞叹道:“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你沿着水去赏那亭台楼阁,时常会发出这样的自问:怕这几百间建筑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这是全祠的主殿,是为虞侯的母亲邑姜所修的。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距今已有880年。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在能找到的最早实例。殿内宽七间、深六间,极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扣,远看飞阁流丹,气势雄伟。殿堂内宋代泥塑的圣母及42尊侍女,是我国现存宋塑中的珍品。她们或梳妆、洒扫,或奏乐、歌舞,形态各异。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专注,衣纹流畅,匠心之巧,绝非一般。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雕于宋元祜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日,真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P2-4
第一单元 入选中学生教材解读
晋祠
美文解读 我 写《晋祠》
觅渡,觅渡,渡何处?
《觅渡》自注16条
美文解读 我写《觅渡》
参考资料 瞿秋白女儿给作者的一封信
跨越百年的美丽
美文解读 我写《跨越百年的美丽》26
相关资料 《数理化通俗演义》节选
把栏杆拍遍
美文解读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对《把栏杆拍遍》的讲解39
夏感
美文解读 我写《夏感》
相关资料 六百六十六字凝成的精美镜头
青山不老
美文解读 我写《青山不老》
壶口瀑布
美文解读 我写《壶口瀑布》
教材的力量
第二单元 扩展阅读
写人篇
阅读指导 关于写伟人
百年明镜季羡老
大无大有周恩来
这思考的窑洞
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
二死其身的忠臣彭德怀
读韩愈107读柳永
乱世中的美神
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
追寻那遥远的美丽
你怎么就是得不到爱
梁思成落户大同
写景篇
阅读指导 山水为什么美
冬日香山
石河子秋色
草原八月末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
榆林红石峡记
吴县四柏
天星桥:桥那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佩莱斯王宫记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乌梁素海:带伤的美丽
记事篇
阅读指导 叙事是写作的基本功
红毛线,蓝毛线
周恩来让座
与朴老缘结钓鱼台
平塘藏字石记
试着病了一回
山中夜话
抒情篇
阅读指导 为文第一要激动
年感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西北三绿
忽又重听走西口
母亲石
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
秋思
说理篇
阅读指导 文章为思想而写
文章五诀
人人皆可为国王
匠人与大师
书与人的随想
你不能没有家
提倡写大事大情大理
石头里有一只会飞的鹰
说兴趣
做人如写字,先方后圆
第三单元 碑赋作品
壶口瀑布记
广安真理宝鼎记
嘉兴南湖红船之铭
西柏坡赋
周总理手植腊梅赋
第四单元 作品与教学研究
《泰山:人向天的倾诉》一文解读
《跨越百年的美丽》备课思考及教学
欣赏梁衡之“工”
理与情铸就的美
附录
梁衡入选语文教材和教学阅读用书作品一览
媒体推荐名单
教师推荐名单
我在上中学时读着书里的课文,想象着作者,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没有想到1982年我在《光明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晋祠》,当年被选入中学课本。以后又有《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青山不老》等陆续入选中学、小学和师范课本。我想许多同学对我这个作者,大概也会感觉到有一点神秘。1984年我读研究生时有一位同班同学,他的儿子正上中学,学我的《晋祠》,他就说:“这作者是我的同学。”那孩子仰头看着父亲,足有几秒钟,然后说:“这人早死了吧?”2008年“六一儿童节”,北京1叭中学举办师生与作家见面会,校方问作协能不能找到我,好像我已经失踪。我的活动领域基本都在新闻界、政界,从来没有参加过中学的活动,我说这次一定参加。到现场一看,令我大为感动,同学们几乎人手一册我的散文集《觅渡》。当时我就感到实在对不起热爱我的中学生读者,决定要为他们编一本散文集,好让那些可爱的同学知道他的这位大朋友还活着,还没有失踪,还在为他们写作。
我的一些文章,同学们当然是在刊物上零星读过的,书店里也有其他选本,但这个本子是专门为配合教学而编的。为此我曾请教了几位中学语言教师,定下现在的这个结构,即全书分为教材解读、扩展阅读、碑赋作品、教学研究四个单元。但总的来讲是想回答两个问题:怎样做人和怎样作文。当然这两个大问题不是一本书就能讲清的,但是中学阶段所有的教育,特别是语言教育却绕不开这个话题。本书中写到十多位名人,他们都堪称我们的人生楷模。相信,只要第一次阅读,你就会把他们当作人生的坐标。同时,作者又尽量复盘当时的写作过程,披露背景资料,解析写作方法,目的是想告诉同学们文章是这样写成的。另外,除了人物散文,还解读了其他文体的写作。我认为一篇文章,不管是教师讲,还是学生学,要从中得到三个东西,即:思想内容、语言知识和美感。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在充满激情、汲取知识和享受美感的氛围中度过。我中学时代的一些语文课就是这么过来的,它让我终生享用无穷。我希望这本书也能给同学们找到一点我昔日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梁衡是中国当代知名的散文家,他的多篇散文入选了多个版本的中学生教材及自读课本。《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是梁衡专为中学生编写的一本散文读本,最大的特点是梁衡亲自挑选了一些适宜中学生阅读的文章,并对每篇文章亲自进行点评,以便让中学生读者能够明白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写作技巧和方法。
梁衡编著的《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介绍了,文学的价值在于揭示生活中的美,但是发现了事务的美如何去表现呢?山水说明文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艺术手法表现自然风物之美,给人美得陶冶、感染与享受;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是启示理想、信念、道德、哲理;叙述是文学的基础,一切析理合抒情都要首先将客观的、有价值的事情用简洁明快的方式表达出来。现代散文名家梁衡亲自挑选、亲自点评的作品将帮助理解散文中的生活美,掌握写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