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史/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元)脱脱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脱脱的《金史》。

内容推荐

在金朝统治的120年间,北部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取得很大进步,金朝的历史地位是不应被忽视的。

《金史》在选目上,“本纪”全选,借以系统掌握金朝历史发展脉络;“列传”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志”选地理、兵、食货和百官等志,可以从中了解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重要政治制度;“表”则仅选《宗室表》。在所选的本纪、列传和志中,兼顾其重要及有可读性的段落,而“表”则仅节选小序。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流畅、简洁。

脱脱的《金史》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一,由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

目录

卷一 本纪第一

 世纪

卷二 本纪第二

 太祖

卷三 本纪第三

 太宗

卷四 本纪第四

 熙宗

卷五 本纪第五

 海陵

卷六 本纪第六

 世宗上

卷七 本纪第七

 世宗中

卷八 本纪第八

 世宗下

卷九 本纪第九

 章宗一

卷十 本纪第十

 章宗二

卷十一 本纪第十一

 章宗三

卷十二 本纪第十二

 章宗四

卷十三 本纪第十三

 卫绍王

卷十四 本纪第十四

 宣宗上

卷十五 本纪第十五

 宣宗中

卷十六 本纪第十六

 宣宗下

卷十七 本纪第十七

 哀宗上

卷十八 本纪第十八

 哀宗下

卷二十四 志第五

 地理上

卷四十三 志第二十四

 舆服下

 衣服通制

卷四十四 志第二十五

 兵

兵制

卷四十六 志第二十七

 食货

户口

通检推排

卷五十 志第三十一

 食货五

榷场

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选举一

进士诸科

卷五十五 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

卷五十九 表第一

 宗室表一

卷六十三 列传第一

 后妃上

熙宗悼平皇后

海陵嫡母徒单氏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二

 后妃下

睿宗贞懿皇后

世宗昭德皇后

章宗元妃李氏

卷七十 列传第八

 撒改

卷七十二 列传第十

 娄室

卷七十三 列传第十一

 完颜希尹

卷七十四 列传第十二

 宗翰

 宗望

卷七十六 列传第十四

 太宗诸子

 宗磐

 宗斡

卷七十七 列传第十五

 宗弼

 张邦昌

 刘豫

卷七十八 列传第十六

 刘彦宗

 时立爱

 韩企先

卷七十九 列传第十七

 孔彦舟

 施宜生

 宇文虚中

卷八十二 列传第二十

 郭药师

 乌延胡里改

卷八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

 纳合椿年

 祁宰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

 世宗诸子

永中

永蹈

永功

 子踌

卷八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

 纥石烈志宁

卷八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

 纥石烈良弼

卷九十二 列传第三十

 徒单克宁

卷九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

 独吉思忠

 承裕

卷九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

 夹谷清臣

 内族襄

卷九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

 移剌履

 张万公

卷九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

 李晏

 李仲略

卷一百一 列传第三十九

 承晖

卷一百二 列传第四十

 仆散安贞

卷一百六 列传第四十四

 术虎高琪 或作高乞

卷一百七 列传第四十五

 高汝砺

卷一百十 列传第四十八

 赵秉文

卷一百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

 纥石烈牙吾塔

卷一百十二 列传第五十

 完颜合达

卷一百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

 完颜赛不

 白撒

卷一百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

 崔立

 赤盏尉忻

卷一百十七 列传第五十五

 国用安

卷一百十八 列传第五十六

 武仙

卷一百二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

 忠义三

 完颜陈和尚

卷一百二十五 列传第六十三

 文艺上

党怀英

卷一百二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

 文艺下

王庭筠

李纯甫

王若虚

元德明

 子 好问

卷一百二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

 佞幸

张仲轲

李通

胥持国

卷一百三十一 列传第六十九

 方伎

刘完素

张从正

张元素

卷一百三十二 列传第七十

 逆臣

秉德

大兴国

完颜元宜

纥石烈执中

卷一百三十三 列传第七十一

 叛臣

张觉

移剌窝斡

试读章节

本纪第一

世纪

金(女真)的祖先,出自□□氏。□□本来称勿吉。勿吉,居住在古肃慎的地方。元魏时,勿吉有七部:为粟末部、伯咄部、安车骨部、拂涅部、号室部、黑水部、白山部。隋朝时称□□,而七部名称不变。唐朝初年,有黑水□□、粟末□□,其他五部不见记载。

粟末□□开始依附高丽,姓大氏。李勋攻破高丽,粟末□□保卫东牟山。后来建立渤海国,称王,传十余世。有文字、礼乐、官府、制度。设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黑水□□居住在肃慎故地,东临大海,南接高丽,也依附于高丽。曾经以十五万人援助高丽抵抗唐太宗的进攻,在安市被打败。开元年问,前来唐朝朝见,唐在他们居住的地方设置黑水府,以黑水□□的部长为都督、刺史,并设长史监督他们。唐王朝还赐都督姓李氏,名献诚,兼黑水经略使。后来,渤海强盛,黑水隶属于渤海,就不向唐朝朝贡了。五代时,契丹完全占领了渤海国地,而黑水□□则附属于契丹。黑水□□在南部者,入契丹籍,称熟女直;而在北部者,不入契丹籍,称生女直。生女直的地域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也叫黑龙江,这就是所谓的“白山、黑水”。

金的始祖名函普,初从高丽来时,已经有六十多岁了。他的哥哥阿古遁信佛,留在高丽,不肯随他一起来,说:“以后世代子孙必有相聚的,我不能去呀。”函普与弟弟保活里一同来到完颜部。始祖函普居住在完颜部仆斡水之边,保活里住在耶懒。后来,胡十门以曷苏馆归附太祖(阿骨打),自称当年祖父兄弟三人相别而去,自谓是阿古□的后人。石土门、迪古乃,都是保活里的后裔。等到金太祖在国境上打败辽兵时,抓获耶律谢十,便派梁福斡答刺招集并对渤海人说:“女直、渤海本来同是一家。”就是因为当初他们都是勿吉七部之一。

始祖到完颜部,居住了很长时间,完颜部人曾杀其他族人,于是两族结下怨仇,争斗不止不能和解。完颜部人对始祖说:“你若能为部人解决此怨,使两族不再互相仇杀,本部有一位贤惠女子,六十岁尚未出嫁,可把她许配给你,你仍可以成为完颜部人。”始祖说:“可以。”于是始祖自己前往那个部族说:“杀一人而争斗不止,损伤越来越多。不如只杀挑起事端的人,部内以财物赔偿你们,这样不仅能停止争斗,而且可以从中获利。”怨家听从了他的话。于是约定:“凡有杀伤人者,从其家征人一口、马十对、母牛十头、黄金六两,给被杀伤之家,两相和解,不得私斗。”说:“以后一定按这个约定执行。”女直风俗,杀人赔偿马牛三十匹就是从此开始的。已经按照约定赔偿(两族和解),完颜部人对始祖很是信服,酬谢给他青牛一匹,并答应把那位六十岁的女子嫁给他。始祖于是以青牛为聘礼娶了她,并得到了她的资产。后来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乌鲁,次子名斡鲁,一个女儿名注思板,他们都成了完颜部人。天会十四年,追谥函普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皇统四年,称其陵寝为光陵。五年,增谥始祖懿宪景元皇帝。

子德帝,名乌鲁。天会十四年,追谥德皇帝。皇统四年,称其陵寝为熙陵。五年,增谥渊穆玄德皇帝。

子安帝,名跋海。天会十四年,追谥安皇帝。皇统四年,称其陵寝为建陵。五年,增谥和靖庆安皇帝。

子献祖,名绥可。黑水□□旧俗没有房舍,利用有山有水的坑穴,架起梁木,用土覆盖,夏天外出随水草而居,冬天则入住其中,四处迁徙并无固定居所。到献祖时迁徙到海古水,开垦荒地种植庄稼,建筑屋舍,有了营造房屋方法,人称那个地方为“纳葛里”。纳葛里,(本为女真语),就是汉语居室的意思。完颜部从此在安出虎水边定居……

P1-2

序言

《金史》,元脱脱等奉敕撰,凡135卷,包括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3卷,此外附《金国语解》1卷。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始议修辽、金二史;宋亡,又议辽、金、宋三史,但因正统问题争论不休而搁置。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决定辽、宋、金“各与正统”,开始修撰,次年十一月告成。参加修纂的有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以及作为总裁官的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侯斯、李好文、杨宗瑞、王沂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尤大,撰修辽宋金三史的发凡、举例以至书中的论、赞、表、奏等,主要皆出自他的手笔。

金朝有较完善的修史制度,设国史院和记注院。国史院设监修国史、修国史、同修国史和编修官等,掌管监督、修撰国史事宜。记注院,掌修起居注,记录皇帝言行。还有秘书监设著作局,掌修日历,逐日记述有关朝政事务。金朝当代史的记录和撰写,除起居注、实录、日历以外,还修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当代政书、别史、杂史、传记等。如《大金吊伐录》4卷,《大金集礼》40卷等。金元之际,时局动乱,张柔、王鹗等为保存、抢救金朝史料作出重大贡献。张柔在汴京陷落时,独入史馆,取出金实录及秘府图书,入元后,献给朝廷。王鹗不仅致力搜集金朝史料,并在元初受命修金史。因此阿鲁图《进金史表》称,“张柔归金史于其先,王鹗辑金事于其后”。

元修《金史》由于有金朝实录、国史为依据,加之刘祁《归潜志》和元好问《壬辰杂编》、《中州集》小传等可资参考,资料较为丰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金代“制度典章,彬彬为盛,征文考献,具有所资”,而且“相承纂述,复不乏人”;又说,《金史》“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清人赵翼也说,“《金史》叙事最详核,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

《金史》虽有“良史”之誉,但也存在乖于体例、纪传不符、氏名不一、自相矛盾,以及某些重要人物不为立传等失当和疏漏之处。

《金史》较系统地记载了女真族的发展及金朝历史,其中关于女真及其有关各族早期事迹,多不见其他史书。《金史》的志较为详备,为了解、研究金代社会经济、各项制度、行政区域等保存了许多宝贵的资料。《金国语解》一卷,用汉语标出并解释《金史》中某些官称、人事、物象、姓氏等女真语称谓,是解读《金史》及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重要文献。《金史》是研究金代历史最基本的资料。

为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下面就如何看待金代历史略作说明。

金朝是女真族于12世纪建立的王朝,历时120年。在此期间,北部中国社会发生许多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对金朝本土,而且对同时期的南宋以及后来中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是政治与制度方面。

女真人在建立金朝之前,处于原始社会后期,建国后迅速进入阶级社会。随着女真社会由部落联盟发展为国家,其最高统治者也由部落联盟长一都勃极烈而成为皇帝。不过,这时的金代社会仍保留有相当多的女真族特点。完颜阿骨打称帝后,一度采用贵族议事制度——勃极烈制。许多军国大事的决策,须经勃极烈会议商议。到熙宗、海陵王时,金代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官制的确立,它既承袭了中原汉制的某些传统,又非一如汉制,而是有所保留和变通。金朝行台、行省之设,在我国行政区建置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后来为元朝承袭和发展,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又如金朝科举制度,也是继承唐宋之制,并有创新。女真进士科的设置,在我国科举制度史上堪称创举,元朝设蒙古进士科,清朝设宗科,都与金制有渊源关系。又如,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地位的确立与巩固,对后世中国影响尤为重大。海陵王完颜亮于公元1153年从金上京(今黑龙江阿城)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遂成为金朝的政治中心。后来元、明、清均以这里为都城。北京作为我国政治中心的地位是从金朝确立和巩固起来的。

二是经济方面。

金朝统治期间,北方中国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东北地区得到开发,中原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作物种类增加,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畜牧业也很发达;手工业在辽宋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其中火器制造业、雕版印刷业等,均达到很高水平。随着农业、手工业的恢复与发展,商业、与邻国贸易及货币流通也发展起来。交钞的使用和随后取消交钞兑界之制,使之成为无限制通用的货币,在中国纸币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不过,金朝晚期的通货膨胀也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三是文化方面。

金代在文化科技的某些领域里,如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自然科学、医学等,都取得很大成就。如女真人创造女真大小字,为丰富祖国的语言文字作出了贡献;汉语语言学出版了几部对后世有影响的著作;文学既延续宋文学的传统,又形成本朝特色,并且出现了元好问等杰出文学家;艺术中的书法、绘画等已达到很高水平。此外,金代的天文、历算、数学和医学等也有重大发展。金代文化从金初没有文字,到中后期“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其发展是相当迅速的。

对金代文化的历史地位,从金末到元清,都有较高的评价。元好问说金源“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元人修《金史》称:“金用武得国,无以异于辽,而一代制作能自树立唐、宋之间,有非辽世所及,以文而不以武也”。清人赵翼说:“金代文物远胜辽元。”可见金代文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是社会生活方面。

金人的社会生活,诸如服饰、丧葬、宗教等,既受到中原汉人影响,又对南宋和后世产生一定影响。女真人的某些服饰,在北宋故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乃至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有流行,颇受欢迎,曾遭南朝官府的明令禁止;金人的火炕,至今仍是北方一些农村居民的起居之所;北方流行的火葬虽非始自金代,但在当时得到推广;女真人中盛行的萨满教后来在清代满族中仍很流行;金代兴起的新道教——全真、大道、太一诸派到元代有了进一步发展。

五是民族融合方面。

金国境内,除女真人外,还有汉、契丹、奚、渤海人等,由于频繁的战事以及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秩序而采取相关措施,造成人口大量流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的联系与融合。尽管金王朝没有实现中国的统一,但是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起过很大作用。

在我国历史上,凡是民族斗争与融合的重要发展阶段,往往也是在观念上关于所谓华夷、正闰问题讨论最为活跃并在理论上有所发展的时期。金初太祖、太宗时期,称宋为“中国”,金朝自为正统的观念尚不明显,到熙宗、海陵时期,这一观念有了新的发展。海陵王反对重诸夏而夷狄及以在域内区分正统与僭伪的正统论。这种华夷狄平等的主张,固然同他的政治雄心相联系,为其统一江南制造舆论,但不可否认,他对传统观念的否定和批判是符合历史发展大势的。到世宗、章宗时期,金朝社会发展到了鼎盛阶段,统治者的正统观念也益形强烈。这一观念,对推进金代各民族融合,推动北方文化发展,以及对后世特别是元清两代产生了一定影响。金代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实践与理论上,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综上所述,在金朝统治的120年间,北部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取得很大进步,金朝的历史地位是不应被忽视的。

本书在选目上,“本纪”全选,借以系统掌握金朝历史发展脉络;“列传”选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志”选地理、兵、食货和百官等志,可以从中了解金代社会经济发展和重要政治制度;“表”则仅选《宗室表》。在所选的本纪、列传和志中,兼顾其重要及有可读性的段落,而“表”则仅节选小序。译文力求准确、通俗、流畅、简洁。不过限于编译者的水平,无论在选目还是译文方面,必然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尚请读者不吝指教。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