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准确把握现在,需要了解历史;想清晰认识自身,得先了解历史;想彻底看清未来,也得先了解历史。
和当下各种带有浓厚主观性色彩的私人解读历史不同,本书在拒绝说教,摒弃枯燥的同时,用图与文的完美结合,打造出了一套符合中国人历史观的色彩历史读物。
由郭方编著的《看得见的世界史(上)》汇集了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典藏珍品图片,让读者在图画艺术的陪伴下,清晰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奇美术馆等诸多著名博物馆及华盖创意图片公司,为本书带来了极为罕见而不可多得的珍品艺术。
世界从来不简单,历史何尝会模糊。看得见的历史,让你看见历史的真相,看懂历史的规律,看清楚历史传递给你的答案。
由郭方编著的《看得见的世界史(上)》是一部人类发展史,也是一部世界变革史。内容上,我们接受了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专家们的建议和审读,将全书分为八个篇章、八个阶段,讲述了从史前到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全部历史。图片上,我们与华盖创意及世界各大博物馆等优质图片提供商合作,引进了大量珍贵而精美的图片。本书将学术性的世界历史,丰富化、生动化、趣味化,图文并茂、给读者提供了一部优秀的历史普及读物。
提到奴隶制,我们都会义愤填膺,痛斥它的惨无人道,对奴隶深表同情。但在那个时代,“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深入地研究一下,那我们就一定会说——尽管听起来是多么矛盾和离奇——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就是说,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奴隶制度代替了原始公社制度,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当人的劳动生产率十分低下,除了维持生命之外,剩余的产品还极端微小的时候,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更大的分工才有可能。这种分工的基础是从事单纯体力劳动的群众同管理劳动、经营商业和掌管国事以及后来从事艺术和科学的少数特权分子之间的大分工。这种分工的最简单的完全自发的形式,正是奴隶制。诚如恩格斯所言,这时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的发展只有通过奴隶制这种大分工的形式才有可能实现。
众所周知,在原始社会里,大批的战争俘虏都被杀死,甚至直到今天,生活于大洋洲某些地区的石器时代的遗民还保留着“猎取人头和宰食战败者尸体的原始习俗”。然而,自从私有制与奴隶制产生之后,战俘不再被杀害,而是被用作奴隶,用他们去从事生产劳动,这当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战俘的存留可以说替社会保留了大批精壮的劳动力或生产力。
奴隶主把大批奴隶集中在自己的庄园或作坊中劳动,不仅能做更细的劳动分工以促进生产,而且可以组织规模更大的生产协作去完成更大的生产任务。比如,在古希腊和罗马的矿山中,在古埃及的水利工程——法雍水库的修建中,使用奴隶的数目竟多达数万人。他们所完成的巨大工程,是氏族成员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
同时,奴隶在生产中分工协作,每人只从事一种专门的技艺,生产效率自然就会大大提高,而在氏族公社制度下,这样的分工是不可能的。“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古代文化的繁荣创造条件。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化的欧洲。”
国家的产生 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剥削和压迫也相伴产生——奴隶与奴隶主的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必然激起奴隶的强烈反抗;而广大平民也经常起来反对奴隶主贵族的剥削和压迫,阶级斗争愈演愈烈。奴隶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就逐步改变氏族机构的性质,建立了军队、法庭和监狱等暴力机关,作为镇压奴隶与平民反抗的工具。这样看来,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它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国家总是在那些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和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产生国家的地区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如果再加上以古代克里特半岛为中心的克里特文明、印第安文明,就是学者们所说的“六大文明区”。这些地区最古老国家的形成,标志着人类历史告别了漫长的原始共产社会,跨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代——奴隶制社会;标志着原始公有制社会的结束与私有制社会的开端;标志着人类历史告别了野蛮落后、粗野无文的原始时代,步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到来。
各地历史条件的不同使国家形成的途径多种多样。恩格斯在((起源》一书中曾谈到国家形成的三种模式:在氏族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斗争中产生的雅典国家,没有外力干扰;在原有的氏族成员(罗马人——贵族)和外来平民的斗争中产生的罗马国家;通过征服而产生的日耳曼人的国家。看来,只有雅典国家形成的途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字的出现
随着原始社会生产的发达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除了语言之外更为实用的交际手段,文字就逐渐产生了。文字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劳动者世世代代在社会生产和实践中的共同创造。它经历了实物文字、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古代史上的结绳记事就属于第一个阶段——实物文字的范畴;而图画文字阶段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印第安人的“奥基布娃情书”,它用简单的图画表达了~个比较完整的意思;象形文字的出现显示了人类思维的进步,是抽取事物的最重要的成分,它用最为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达较为复杂的思想观念。其实,从文字发展史来看,只有到了象形文字阶段,才进入了真正的文字阶段,前两个阶段只是向真正文字的一种过渡。
全世界早期人类发明的象形文字有三大系统:埃及的象形文字系统、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系统和中国的方块字系统。但在长时间的发展进程中,前两种象形文字系统在公元前都已经转化为字母文字,只有中国的文字现在仍然保留着象形的特点,完整地保存了中国悠久而漫长的文化传统。
文字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要求,它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人类由野蛮时代过渡到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推动了此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进一步发展,更促进了后世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
P22-24
看见世界史,看懂世界史
世界历史经历了艰辛而又漫长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上古、中世纪、近代、现代、当代五个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都留下了人类坚实的步伐。
几百万年前,人类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进化。而这一进程中,人类创造了最初的文明——从粗糙的石器,到精美的铜器,再到华美的壁画等,为后人留下了不可多得的财富。
伴随着文字的发明、国家的诞生,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掀起了文明古国的“百家争鸣”——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及中国等,在世界历史长河中,为人类留下了太多辉煌灿烂的文化和文明。
中世纪,封建社会替代了奴隶社会,但也为人类带来了些许“黑暗”——这个时期的世界,与宗教密不可分,即使激烈的社会变革也是在宗教的名义下进行。从政治变革到文学艺术,无不沾染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始。随后的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等资产阶级革命,让资本主义制度先后在欧、美、亚等州确立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体系。
进入20世纪,世界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欧美列强的疯狂扩张,让世界纳入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体系中,使人类进入了全新的一体化时代。但两次世界大战的降临,又让人类遭受了空前的劫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了新格局,走向了多极化、多元化的时代。而今天,一个和平与发展、对话与合作的当代世界正在高速发展中……这就是世界历史走过的艰难、曲折、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
历史,从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而我们之所以再次梳理世界史,便是想对多变的世界做一个全新的阐述和解读——用严谨的文字重新记录这段历史,用精美的图片全面展示这段历程。就像《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就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看得见的世界史》,用一样的世界,演绎出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