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纳兰词》,思履主编的《纳兰词全鉴(彩图全解版)》设置了注释、赏析、点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及作家境况全面地展示出来,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掌握其精华。
本书体例科学、图片精美、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纳兰词全鉴(彩图全解版)/中华国学典藏 |
分类 | |
作者 | 思履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纳兰词》,思履主编的《纳兰词全鉴(彩图全解版)》设置了注释、赏析、点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将作品的主题思想、创作背景及作家境况全面地展示出来,帮助读者方便快捷地掌握其精华。 本书体例科学、图片精美、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打造出一个彩色的阅读空间,全面提升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内容推荐 被王国维评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的纳兰性德,现存词作349酋,刊印为《饮水集》和《侧帽集》,后多称《纳兰词》。词风淡雅又不乏真情实意,哀感顽艳却并不媚俗,感情简单质朴,让无数人为之倾倒,广为传唱,一时有“家家传唱饮水词”之说。他的词“纯任性灵,纤尘不染”,字里行间,真情天然流动,饱合着美好的感情和纯真的激情。 思履主编的《纳兰词全鉴(彩图全解版)》收录的纳兰性德的词,是对纳兰性德情感的真实写照。纳兰性德是情深不寿的最佳典型,生命短暂却拥有很多故事。他用词章抒写自己所有的故事,一首首小词似乎信手拈来,却能掀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轻轻翻开这本书。透过婉丽隽秀、明净清婉、感人肺腑的小令长调,仿佛能看到那个拥有着绝世才华、出众容貌、高洁品行的人站在那里,散发着一股遗世独立、浪漫凄苦的气息,华美至极,多情至极,深沉至极,孤独至极。一个才华横溢、欲报效国家而不能如愿;一个因爱而陷入爱的漩涡中挣扎的多情男子,都尘封在这里。 目录 梦江南(昏鸦尽) 赤枣子(惊晓漏) 遐方怨(欹角枕) 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 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天仙子(梦里蘼芜青一剪) 天仙子(好在软绡红泪积) 天仙子(水浴凉蟾风入袂) 长相思(山一程)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昭君怨(深禁好春谁惜) 昭君怨(暮雨丝丝吹湿) 酒泉子(谢却荼蘼) 生查子(东风不解愁) 生查子(散帙坐凝尘) 生查子(短焰剔残花) 点绛唇(别样幽芬) 点绛唇(一种蛾眉) 点绛唇(五夜光寒) 浣溪沙(泪浥红笺第几行)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浣溪沙(雨歇梧桐泪乍收) 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 浣溪沙(欲问江梅瘦几分)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浣溪沙(睡起惺忪强自支)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 浣溪沙(肠断班骓去未还) 浣溪沙(旋拂轻容写洛神) 浣溪沙(十二红帘窣地深) 浣溪沙(藕荡桥边埋钓筒) 浣溪沙(欲寄愁心朔雁边)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霜天晓角(重来对酒) 菩萨蛮(隔花才歇廉纤雨) 菩萨蛮(新寒中酒敲窗雨)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菩萨蛮(玉绳斜转疑清晓) 菩萨蛮(白日惊飙冬已半) 菩萨蛮(黄云紫塞三千里) 菩萨蛮(知君此际情萧索)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 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 菩萨蛮(晶帘一片伤心白) 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菩萨蛮(梦回酒醒三通鼓) 菩萨蛮(乌丝曲倩红儿谱) 减字木兰花(晚妆欲罢)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 减字木兰花(断魂无据) 减字木兰花(花丛冷眼) 卜算子(塞草晚才青) 采桑子(彤霞久绝飞琼字)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 采桑子(冷香萦遍红桥梦) 采桑子(凉生露气湘弦润) 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采桑子(而今才道当时错) 采桑子(明月多情应笑我) 采桑子(嫩烟分染鹅儿柳) 好事近(马首望青山) 好事近(何路向家园) 一络索(野火拂云微绿)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雨中花(楼上疏烟楼下路) 清平乐(烟轻雨小) 清平乐(凄凄切切) 清平乐(才听夜雨) 清平乐(塞鸿去矣) 谒金门(风丝袅) 清平乐(孤花片叶) 清平乐(泠泠彻夜) 忆秦娥(长飘泊) 醉桃源(斜风细雨正霏霏)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眼儿媚(重见星娥碧海查) 朝中措(蜀弦秦柱不关情)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摊破浣溪沙(风絮飘残已化萍) 摊破浣溪沙(欲话心情梦已阑) 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 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 锦堂春(帘际一痕轻绿) 河渎神(凉月转雕阑) 四和香(麦浪翻晴风飐柳) 添字采桑子(闲愁似与斜阳约) 荷叶杯(帘卷落花如雪) 荷叶杯(知己一人谁是) 寻芳草(客夜怎生过) 南歌子(翠袖凝寒薄) 南歌子(古戍饥乌集) 秋千索(药阑携手销魂侣) 忆江南(心灰尽) 浪淘沙(紫玉拨寒灰)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浪淘沙(野宿近荒城) 浪淘沙(闷自剔残灯) 浪淘沙(清镜上朝云) 鹧鸪天(冷露无声夜欲阑) 于中好(别绪如丝睡不成) 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于中好(尘满疏帘素带飘) 河传(春浅)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虞美人(彩云易向秋空散)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虞美人(凭君料理花间课) 虞美人(风灭炉烟残灺冷) 鹊桥仙(倦收缃帙) 鹊桥仙(梦来双倚) 南乡子(飞絮晚悠飏) 南乡子(鸳瓦已新霜) 南乡子(灯影伴鸣梭) 红窗月(燕归花谢) 踏莎行(春水鸭头) 踏莎行(倚柳题笺) 临江仙(别后闲情何所寄) 临江仙(独客单衾谁念我) 临江仙(长记碧纱窗外语) 临江仙(六曲阑干三夜雨) 临江仙(霜冷离鸿惊失伴)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唐多令(丝雨织红茵) 踏莎美人(拾翠归迟) 鬓云松令(枕函香) 调笑令(明月) 点绛唇(一帽征尘) 忆王孙(暗冷双缲郁金香) 忆王孙(刺桐花底是儿家) 菩萨蛮(车尘马迹纷如织) 菩萨蛮(客中愁损催寒夕) 菩萨蛮(飘蓬只逐惊飙转) 采桑子(那能寂寞芳菲节) 采桑子(深秋绝塞谁相忆) 采桑子(海天谁放冰轮满) 采桑子(白衣裳凭朱阑立) 清平乐(麝烟深漾) 眼儿媚(林下闺房世罕俦) 少年游(算来好景只如斯) 浪淘沙(双燕又飞还) 东风齐着力(电急流光) 满江红(问我何心) 水调歌头(空山梵呗静) 秋水(谁道破愁须仗酒) 苏幕遮(鬓云松) 淡黄柳(三眠未歇) 青玉案(东风七日蚕芽软) 青玉案(东风卷地飘榆荚) 海棠月(重檐淡月浑如水) 菊花新(愁绝行人天易暮) 附录 纳兰性德行年录 纳兰性德传记资料 纳兰性德书简 试读章节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赏析 长相思,相思有多长?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还是“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如今行走在关外,你说你知道,一驿复一驿,思亲头易白。只是关外的天,苍凉的蓝。遍地都是橙黄的叶子,三两凄然,三两惆怅。一更,一更。所以明月落下的时候,浮起的是你的悲伤。 家乡还在,只是山高水长,路途残缺。四季还在,只是花开有时,昨日不再。这个异地的夜晚,寒冷温柔着你的骨头。乡关何处是?魂梦依稀时。 点评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1682年3月23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纳兰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词的开篇,即指出到达塞上山水漫长,路途遥远。“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仿佛是一个赶路的行者骑于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而发出的感叹;又仿佛是亲人送了词人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有亲人送别的身影。 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那畔行”写的就是词人往前瞻望的目的地,也激荡出一种“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怀。而“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且想象一下那幅豪壮的场景,风雪之中,夜空之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多么壮观的景象!难怪王国维会将此与“澄江静如练”、“落日照大旗”、“大漠孤烟直”相提并论。 “夜深干帐灯”既是上阕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阕之间的自然转换。夜深入静的时候,正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更”。这里的“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 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故园有家有亲人,有天伦之乐,有画眉之趣,让自己没有心思细听这风起雪落,没有机会思忖这温暖家门之外还有侵入骨髓的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地感觉到了风雪夜异乡旅客的情怀。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厌倦的心态。首先山长水阔,路途本就漫长而艰辛,再加上塞上恶劣的天气,就算在阳春三月也是风雪交加,凄寒苦楚。这样的天气,这样的境遇,让纳兰生出了悠长的慨叹之意和深沉的倦旅疲惫之心。 纳兰将塞上风景、行军神态,以及自身的怨思之情婉转道来,画面壮美中不乏相思柔情。本词既有韵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水芙蓉纯真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深受后人喜爱。 P021-022 序言 第一次读纳兰词究于何时,已经记不大清楚了。但,第一次被纳兰词深深吸引却是记得颇清楚的。那是在有些遥远的日子里:高考已毕,北上入学报到的前夜。在整理行囊之余,无绪之中,拿来一本词选,信手翻看,无意之中竟看到了纳兰性德的那首《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当时的年岁是颇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的,便自忖找到了知音。于是捧着他的词,在初秋的院子里且行且吟,感觉自己仿佛已经受了几多山程水驿,来到了北方,再也听不见故园低低的呼吸了,眼前是一更的风、一更的雪和茫茫的夜。于是一种伤感之情兀自充满了小小的心灵,至于纳兰性德是谁,这首词好处在哪,却无甚心思注意到。 如今想来,这些做法固然有些孩子气。然而“喜欢”,究竟是难以言说的。恰如纳兰《少年游》中所言:“称意即相宜。”当然,纳兰这句说的是爱情:深爱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常常要问:“你喜欢我什么啊?”答案其实真的颇简单,爱就爱“称意”这两个字啊!看着你,眼睛觉得舒服;听到你,耳朵觉得舒服;摸到你,手指觉得舒服;闻着你,鼻子觉得舒服……就是称意。称意了,便即相宜了。然而以此解释我们缘何喜欢某一首诗词,我以为尚不足也。 诗词是有意舍弃了文学和生活的表象的,直指人的心灵和灵魂,与我们的情感最微妙之处相联,与人类的生命节奏相关。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其实常常都会有一种朦胧的韵律,如清波之渺渺、荷香之淡淡、杨柳之依依。 当我们读到某一首诗词时,内心的这种韵律便会涌出,与诗词中的节奏、旋律产生共鸣,每逢此时,我们便会被一首诗词打动了,尽管它们有时并不甚高明。然而,对于这两种心灵韵律的契合,我们并不总能详加体察。诗人本人风花雪月的故事,爱恨情愁的演绎反而更能打动我们。然而,这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共振、情感的牵结、灵魂的交谈。我们喜欢某个人,一定是他或他生命的一部分打动了我们。对于纳兰来说,尤是如此。 严格说来,纳兰的词是“仿”出来的,若依启功先生的说法:“唐前的诗是淌出来的,唐朝的诗是嚷出来的,宋朝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然而,这并不妨碍三百多年后我们进入纳兰的心灵世界:其“绝域生还吴季子”式的诚,“天上人间情一诺”式的真。“情在不能醒”式的“索性多情”,如斯种种至情至性。拨动了我们内心深处那根“一往情深深几许”的琴音,让我们为卿痴狂,“共君此夜须沉醉”。 正是在这种有些无来由的“喜欢”中,我买来了中华书局出的《饮水词笺校》,开始逐字逐句地阅读。然而有一点辛苦、一点不习惯,大概是文字是竖排的缘故吧。两个多月过去了,稿子也写得差不多了,可是心中的纳兰反而模糊起来:这位公子竟在何处呢?是在淅沥的风雨中,寂寂的金井旁,为伊人葬落花?还是在月明星稀的渌水亭畔,清风徐徐的合欢树下,与朋友赏花观荷?抑或在深秋的黄昏,萧瑟的西风中,怀揣一卷诗词,按剑垂鞭,慢慢地走进那半透明的深深的蓝里……然而不管在何处,就是“喜欢”,诚如一位网友所说:想去为他伤,为他悲,为他痴,为他狂,“爱”上他,是颇容易的情,一如清澈见底的溪水,照出每一个人的灵魂。譬如“人生若只如初见”,譬如“当时只道是寻常”,譬如“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相遇总是太美。至情如纳兰者,倾其一生,苦苦诉说,却不脱离殇二字。《楚辞》中云:“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人的生命存在,从未永恒,总也无法超越这个平常的字眼。然而我们还有相知,一如三百年后,我们与纳兰结缘,听他,懂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