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不同方面。作者赵春生回顾往事,为的是留下人生的一片真情,描述亲历的事实真相,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寻觅人生的生活真谛。《雪域微言》一本随笔散文集,共收录精选文章六十余篇,分为“流年琴瑟”、“读书札记”、“修心拾零”、“亲情弦歌”、“泅渡随想”“人生琐谈”、“桑榆晚唱”七个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雪域微言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春生 |
出版社 |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不同方面。作者赵春生回顾往事,为的是留下人生的一片真情,描述亲历的事实真相,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寻觅人生的生活真谛。《雪域微言》一本随笔散文集,共收录精选文章六十余篇,分为“流年琴瑟”、“读书札记”、“修心拾零”、“亲情弦歌”、“泅渡随想”“人生琐谈”、“桑榆晚唱”七个部分。 内容推荐 《雪域微言》系作者赵春生的一本随笔散文集,共收录精选文章六十余篇。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流年琴瑟”、“读书札记”、“修心拾零”、“亲情弦歌”、“泅渡随想”“人生琐谈”、“桑榆晚唱”。第一辑流年琴瑟,主要回顾了自己心中难以忘却的民族情、战友情和故乡情。第二辑读书札记,记叙了自己读书的乐趣与随感,铡重于对自己关注的信仰、取仕和社会诸问题,做了一些思索。第三辑修心拾零,写的是依据传统文化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学佛修心方面的点滴体会。第四辑亲情弦歌,以家教家风为主线,写了父母传给我们的勤俭美德和淡然心境,自己奉行的事亲孝道和待人友道,以及对子女自强自立的期待。第五辑泅渡随录,着重从自己亲历的官场与商场生活出发,以贪腐成风的政治生态中捍卫人格和在欺诈肆虐的商海中守护良心为重点,倾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第六辑人生琐谈,用过来人的眼睛回望自己的一生,从思考人生的角度写了一些自己的认知。第七辑桑榆晚唱,联系自己晚年生活的实际,谈了老年人要力所能及地做点有意义的事以及有尊严地活着、优雅地死去的心愿。 目录 第一辑 流年琴瑟 历史的记忆 巍峨的靠山 藏族阿妈的无言真情 糌粑缘 十四世胆巴活佛 不忍相送 亡灵的归路 用笑按摩心脏的班措 恩重如山的老师 三江源百灵鸟尼玛拉毛 我的藏语名字 人生难忘风雨行 嘛呢石刻雕人生 生命凝成的音符 我生命中的朋友 两盏明灯在心头 乡里称呼寄三生 永远不再的故土 亲情清香味无穷 感怀岁月 草原金雕 心灵中的一座山峰 牧区生活中的宗教 永恒的老高原精神 蒙托那义的故事 搜索岁月的落叶 第二辑 读书札记 民族的信仰 党员要坚守自己的信仰 从信仰看人心 信仰的五彩 关于人的思考 社会是命运的市场 用人取向是衡量社会的一把尺子 插嘴几句“逆淘汰” 给青年一个擂台 以书知人 读书犹如会见人 读史贵在有真知 重温鲁迅 黄庭坚的命 黄庭坚的心 王阳明心学要领 王阳明心学的社会背景 王阳明心学的四句教 读书时的心距 不求甚解误己深 说诚信 说智慧 说说话 说朋友 说磨砺 说真理 说人性 说眼力 说义与利 首个国家公祭日感怀 安倍的战犯基因 清明节前话祭祖 思乡寻根说文化 天塌是一瞬间的事 关于社会的思考 在摸索中行走 穿合脚的鞋走自己的路 第三辑 修心拾零 洗涤心灵 学佛心语 唐卡绘心 耕耘心田 铭记与忘却 修行即修心 聆听心脏的跳动 苦在心里 警惕心污 整理心房 传法三戒 道德的窗户 纠结甚于自杀 佛陀 自度 佛祖早都离开了中国 腊八感言 给别人留路是给自己留福 人心里的两道坎 因果报应就在身边 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宗教迷信与宗教信仰 禅学初识点滴 日日喜 日日思 日日新 第四辑 亲情弦歌 老人是宝 期望平实 只能往前走 民族和则福 量布裁衣 子女们的那些事儿 天晴改水路 感恩的话题 报恩的三个必须 三恩不忘 好夫妻首先是好朋友 母亲的嘱咐 淡然的心境 待人之法 半斤熟肉过春节 领悟“无为” 自己与人相处的规则 工作的心情 祭奠祖先 我家的家训 一切只为让老人家高兴 从小孩子处学做人 家长能给孩子什么 人是待炼的原生矿 事亲至孝在生前 奉养慈母度晚年 母爱无疆 父亲的眼神 父亲的“历史清楚” 唠唠“自立” 与人相处的三个成语 以友道待子女 军人的职业 任职只为做点事 闲聊职务 再说职务 与后生谈干工作 转折与机遇 第五辑 泅渡随想 破除迷信 敬畏职务是一种品德 徐罪不止于贪 以德积财 吃亏缘何是福 此消彼长是社会 捍卫人格 脚跟的定力 定力需要代价 心的麻痹已近于死亡 姜太公的历史眼光 高人指路 不富不贵是土豪 站在社会的河边眺望 男人的担当 儿子多是他爹带坏的 贪腐官员不堪重负的罪孽 山洪过后思人生 聊聊“两面人” 再说“两面人” 契约意识刍议 契约与诚信 社会的旋涡 劳动节前话贫富 劳动与财富的黄金定律 阴毒的猎手 消费是社会状况的透视镜 妖魔狂舞的金钱世界 值得琢磨的王林事件 谁是真正有钱的人 交往的深处是善恶的消长 做自己的财神爷 人心中的贼 经商的五交五不交 远离文化的收藏 当今之“三患” 平安就是好人生 第六辑 人生琐谈 轻松愉快地去旅行 人生难得一啾儿 生命是一次消费 人生的留白 人生的财富 人生的格局 人生的精神高地 人生的得与失 人生的悲剧 人生的追求 人生第九苦 人生的悖论 人生的幸福 人生的总结 人生的圈子 人生须有三口气 人生的三个“易” 人生中的难与更难 人生的意义 人生是没有设计图纸的施工 人生的三个本质和一条大道 人生的命运 人生的价值在于付出 人生的末路 人生的追求与境界 人生的身后之事 人生四立 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确立“做好人的人生观” 再论确立“做好人的人生观” 三论确立“做好人的人生观” 第七辑 桑榆晚唱 老首长万福 朴实无华真人生 留恋是人生的苦 告别后悔 六十不取 人至暮年逢乔迁 你的满意是我的幸福 信步独行夕阳下 以市道交是俗常态 退休栖居福祉地 我的七十之矩 爱生命的勇气 为之动容的舞 花未全开月未圆 老在收获的季节 写点诗词度余生 魂兮归来 夕阳余晖中赶路的人 宿将还山不论兵 老年的心境 人生的第二事业 跟随良知行走 直面人生坦然接受 枫叶红似二月花 尊严地活着优雅地老去 让死成为精彩的人生告别 跋 试读章节 历史的记忆 20世纪60年代末,我第一次到格尔木采写新闻稿,热心的战友带我去看“将军楼”,指着“将军柳”,给我讲20世纪50年代初,身上还带着战争硝烟的慕生忠老将军主动请命,率部队修筑青藏公路的动人事迹。 穿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翻过世界屋脊的屋脊唐古拉山,修筑汽车通行的公路,架起边陲西藏到内地中原的“天桥”,的确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 据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依靠落后的铁锹镢头施工,慕生忠将军率领的筑路大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格尔木到拉萨,1000多公里的青藏公路上,平均每公里有一个人牺牲了宝贵的生命。 在格尔木烈士陵园,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凭吊那些为祖国和人民献身的先烈,后来,到兵站部还收集过他们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玉树工作期间,到海拔4000多米的治多县下乡,一位老乡见我是军人,开口便问:“李四海司令员现在在哪里?他还好吗?” 李四海是新中国建立前参加革命的老首长,20世纪60年代初从空军调到青海省军区工作,曾任玉树军分区司令员,后来任省军区副司令员。他离开玉树已近30年了,老乡缘何问起他来了? 那位藏族老人告诉我,李司令员不一定认识他,但他见过李司令员。他记着李司令员,是因为治多县的第一座水泥公路桥,是当年李四海司令员指挥修筑的。 普通藏族老人的一番听似普通的话,“嗵”的一下,在我的心里激起了一层浪花,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就是那句平时听起来似乎有点空泛的话,“他活在人民的心里!”一下子鲜活地放在我面前了。 在高原牧区工作的几十年里,我到过全省所有的县,去过大部分乡镇。我经常遇到少数民族干部、父老乡亲、活佛僧人问起这个军人、那个军人的事。总起来说,无非就是谁在他家住过,谁帮他办过什么事,谁到寺院来过,全是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平常事。但是,询问多、记忆深、流传广的领导干部或基层官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为大家做过利民好事的那些人,特别是几十年来,抗雪救灾、抗震救灾的人和事,以及高原医疗队在农村牧区为各族群众巡回医疗的人和事。 有一年,青南地区闹大雪灾,有一支车队往灾区送粮。车队到了玉树结古镇,积雪厚,道路滑,原定去杂多的有个司机害怕了,蹲在地上直哭。军分区负责向灾区送粮的领导急了,让战士押着司机开车去杂多。那个领导当时吼道:“上面灾民等着粮食救命,你狗日的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多少年过去了,那个领导叫什么,人们早已不记得了。但是,这件事和他的那句话一直在草原上的牧民中流传。 渐渐地,我终于明白了神农尝百草,伏羲演八卦,仓颉造字,夸父追日,大禹治水,等等,儿时不解的神话,是怎样诞生的,如何流传的。也终于深深地理解了“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为人民献身的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那其中永恒不变的真实内容和历史真相。 青史留名,不是凭自己的主观意愿能作为的事,不是靠编造的自传能办到的事,也不是一帮抬轿子的文人能左右的事。青史留下的人名,多是那些原本未曾想留名而埋头干实事的人。 历史记忆的是关系民生的事实,而不是人造的徒具的虚名。人民怀念的只是那些心无杂念、矢志不渝、埋头苦干、为民族和国家献身的人,尤其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所做的那些实实在在的事。 (2014年10月3日,晨,缅怀先贤志士英烈) 巍峨的靠山 在牧区工作的时候,我有过在牧民家帐房过夜的生活,虽然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让我终生难忘。至今回想起来,记忆库里印象最深刻的至少有三次。 第一次,是1969年秋。那年夏天,我们团奉大调防命令,从甘肃兰州移防青海海南州负责劳改农场执勤看押任务。那时,我在团政治处报道组当报道员。 有一天,我和团里的王大元参谋搭乘地方上的一辆大卡车去哇玉香卡农场。在青藏线,从大水桥下车后,天已黑了。那里离目的地还有几十公里路,我们只好步行赶路。 我们走着走着,又饥又渴,在疲惫不堪的时候,翻过一个小山梁,突然在苍茫夜色里,发现了一顶隐约闪烁着灯光的小帐篷。我们好像在茫茫大海里看到了救生艇一样,急切地向小帐篷走去。 帐房里的主人,是一对中年藏族夫妇。他们一看我们两个穿军装的人,亲切地称呼我们“金珠玛米”。把我们让进帐篷房里后,热情的主人急急忙忙为我们烧奶茶,做面条。 男主人一边烧奶茶,一边用羊粪擦碗。羊粪擦过后,还用炉膛边的一条发黑的毛巾又擦了一遍,他觉得擦得很干净了,才倒上奶茶劝我们喝。 女主人见我们是汉族人,便特意用小盆子和了一块面。水烧开、面和好以后,狭窄的帐房里没有面板,她撩起皮袄的下摆,露出了大腿,揪一块面,在腿上一搓,往锅里一扔,动作十分娴熟麻利,不一会,一锅面条下好了。她大腿上搓过面的那一块,明显变白了许多。 那时,我们来藏区不久,领导反复讲过,藏族群众很好客,也很讲义气,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情感。我和王参谋相互看了看,什么也没说,接过碗,喝完了奶茶,吃完了面。P3-5 序言 我用微信这种方式写关于人生的感悟,起缘于2014年10月,去看望我的老团长窦义清时的一番感触。远在西安的生云和怀明友立即来微信叮嘱我,多写点人生感悟之类的微信,这比我过去耗费二十余年业余生活所从事的古玩收藏更有价值和意义。他们说,古玩再好终归是一堆物件,而收藏人生才是无价的财富。 后来,居住外地的常远、治业、修文和王燕诸友多次来微信鼓励,近在身边的光明、得录和唐钰、孟军等微信圈朋友更是经常面谈指导。在诸位朋友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我每天坚持写人生感悟的微信,一年下来,收获颇丰,便有了这本微信文小册子。 关于人生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我写人生感悟的微信,主要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为素材、为原料。力求从这些基础出发,筛选素材,冶炼原料,从内心的感受中,挖掘出生活中的真相和精神来。不是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一律不写,有味则记之,无味则去之。 一叶一菩提,一人一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自然有不同的感触和各异的认知。我的一生比较简单,步入社会以前是学生和农民,从入伍到退休是高原军人,退休以后做了一点小生意。我觉得自己所写的人生感悟微信,要力求反映出自己人生经历中的特殊感受;同时,要求自己所写一定要严守做人的底线和准则,力戒文过饰非的自我吹嘘,不写自己不想说的违心话,坚决不写不符合事实的假话。 我写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是发在微信朋友圈里与大家交流的,旨在与朋友分享人生的滋味。所以,我以为这类微信应当是自己人心的坦诚叙述,没有必要批评他人,也不可以说教他人为能事,需要有一种“各自清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态度;同时,还要有一种求教于各位朋友的虔诚和谦恭。以我的愚钝,探讨人生谈不上什么神圣和庄严,但也绝不是随意的儿戏,毕竟是一件诚意待人和忠实对己的严肃事情。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也有积极和消极的不同方面。我回顾往事,为的是留下人生的一片真情,描述亲历的事实真相,倾诉自己的真情实感,寻觅人生的生活真谛。因此,怨天尤人和不愉快的事情,我尽量没有将它们纳入感悟之列,不想再捡回那些早已抛弃的人间是非,只愿净化自己心灵的天空。 从2014年10月开始到今年10月,整整一年,未曾料到自己写的微信竟然有320余篇,约30万字。三个月来,三次归类、.删除和修改,形成目前的模样;7辑,219篇,约19万字。 第一辑流年琴瑟,主要回顾了自己心中难以忘却的民族情、战友情和故乡情。 第二辑读书札记,记叙了自己读书的乐趣与随感,侧重于对自己关注的信仰、取仕和社会诸问题,做了一些思索。 第三辑修心拾零,写的是依据传统文化加强自身修养,特别是学佛修心方面的点滴体会。 第四辑亲情弦歌,以家教家风为主线,写了父母传给我们的勤俭美德和淡然心境,自己奉行的事亲孝道和待人友道,以及对子女自强自立的期待。 第五辑泅渡随录,着重从自己亲历的官场与商场生活出发,以贪腐成风的政治生态中捍卫人格和在欺诈肆虐的商海中守护良心为重点,倾诉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第六辑人生琐谈,用过来人的眼睛回望自己的一生,从思考人生的角度写了一些自己的认知。 第七辑桑榆晚唱,联系自己晚年生活的实际,谈了老年人要力所能及地做点有意义的事以及有尊严地活着、优雅地死去的心愿。 回头看自己整理出来的这些微信段子(我认为自己写的这些微信,说不上是什么文体,故称其为段子),觉得优点在“实”,不足在“平”,这与自己写微信的心境有直接的关系。 我写微信,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写自己的心声。除了内容上力求言之有物、尽量写心有所悟的话以外,在形式上则从知识爆炸的屏幕时代出发,积极探索微信文字的写作方式,力争篇幅短小,文字精练,把事情和道理说明白即算完事。现在看来,一味追求文体的短小,受篇幅的局限,虽然少说了许多废话和空话,免去了寻找华丽辞藻的苦恼,但也少说了本该多说的一些话,使这些文字显得有些平淡与肤浅。王贵如老师曾就此给过我指导,以后再写,便要力争改观了。 因为这个集子来自微信稿,自己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大半生工作生活在雪域高原,此前写过《雪域求索》和《雪域觅珍》两本书,故本书取名《雪域微言》,勉强凑成一个系列,以作纪念。 是为序。 后记 据说地球上的人类,是经过上亿次进化演变而来的。宇宙里的其他星球上,还有没有人这类物种,尚属未知的谜。 我们有幸作为一个人,能在地球这个人类的家园里生活,的确是极其幸运的事情。 退休以后,我早想就自己亲历的人生写点东西,算是对自己生命的一个交代,但一直苦于不知如何下笔,迟迟未能动手。 去年10月,一个偶然的微信段子,引来了许多朋友的鼓励,便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这一堆文字,圆了自己的梦。 由于原来心里憋了许多想说的话,所以,写起来有一股收不住的感觉。一年来,几乎平均每天有一篇微信出手。这些文字急就而成,难免有些肤浅平淡,但好在都出自内心,自以为是有感而发的心里话。 10月初,文稿整理出来后,樊光明书记即热心地帮我筛选,认真地在每篇微信稿的右上方写上“A、B、C”的分类标记,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11月初,第二稿出来后,王贵如厅长对每一篇都逐字逐句仔细地进行了审阅。他认真修改过的文稿,我已珍藏起来了。那里记录了一位兄长对我的真情厚谊,也深深地印记着一位良师益友的高贵品德和殷切期望。 在一年的微信写作期间,生云、常远、怀明、修文、小军、俊义、王燕诸友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在整理修改联系出版期间,张林、济潮、欧治和唐钰、张妍、嵩宁等老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老战友云海和修文夫妇更是关怀备至,苏芳、李宝红和陈刚在编排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次出书,在修文的推荐下,我将书稿投到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合肥是我母亲的家乡,拙作能在合肥出版,使我感到非常欣慰。尽管现在通信非常方便快捷,但西宁与合肥相隔千里,给出版社的同志增加了许多工作量。承蒙朱移山副社长和张慧编辑的精心指导帮助,此书得以顺利出版发行,在此向出版社的同志致以诚挚的感谢。 最后,对我的写作一直给予鼎力相助的妻子张灵草,以及儿子赵成、赵亮、女儿萍萍及外甥向东,在此也深表谢意。 作者 2015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