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顽强抗击纳粹德国的大举侵犯。举世闻名的“英国之战”、“伦敦之战”就在这个时候爆发了。战争场面之大,破坏性之强,实属罕见。然而,英国人民最终打碎了希特勒称霸欧洲的迷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沉的英伦岛--英伦之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
作者 | 吴穹//过亦林 |
出版社 | 蓝天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顽强抗击纳粹德国的大举侵犯。举世闻名的“英国之战”、“伦敦之战”就在这个时候爆发了。战争场面之大,破坏性之强,实属罕见。然而,英国人民最终打碎了希特勒称霸欧洲的迷梦。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实丛书》共10卷,即《鹰爪下的羔羊》、《越过马其诺》、《不沉的英伦岛》、《犁不开的冻土》、《血染的冬天》、《喋血黄沙》、《天昏海暗》、《英吉利海峡的狂腌》、《“卐”字旗的陨落》、《黄河在咆哮》。该丛书以文学纪实体的写法,分别记叙了德军闪击波兰、德国攻击法国、英伦之战、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会战、北非争夺战、太平洋战争、攻击柏林、中国的抗战,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讴歌浴血奋战的正义之师,鞭挞法西斯的罪恶暴行。各卷既注意严格区分,又注意相互映照,以体现整个大战的整体性、全局性。各卷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当时的国际政治关系、军事斗争和外交活动等,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和深刻的剖析,并突出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旨。 本书为该丛书之《不沉的英伦岛——英伦之战》。 目录 第一章 黑暗岁月 一、辉煌时刻 二、临危受命 三、决不投降 第二章 海狮魔影 一、元首下了决心 二、海狮计划 三、无声的结局 第三章 卡住喉管 一、空中妖孽 二、海上地狱 第四章 “热心的朋友” 一、首脑外交 二、鼎力相助 三、反击,在大西洋 第五章 空中决生死 一、空战开始了 二、搏击长空 三、夜袭伦敦 第六章 伟大的人民 一、伦敦并没有屈服 二、秘密战 试读章节 二、临危受命 丘吉尔始终认为,他命中注定要高居众人之上,相信自己肯定会当上首相。只是因为他早产儿的急性子,使他的大半辈子充满了坎坷和挫折。现在,希特勒的侵略风暴开始纵横呼啸之际,机会真的降临了,首相的宝座被推到了他的面前。尽管前途艰险,但他义无反顾。 1940年5月10日。伦敦。风和日丽。 张伯伦被迫下台。丘吉尔任新首相。两件大事在同一天内进行。在少见的好天气里,英国民众开始走出“姑息政策”下含垢忍辱的深谷。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人,也开始觉得自己已经投身于历史缔造者的滚滚洪流之中。 下午5时58分。66岁的丘吉尔在海军部门口跨上汽车,沿着花园的林荫路驰向白金汉宫。6时整,他准时应召,站到了英国国王面前。 在这天早晨,希特勒入侵荷兰、比利时的消息像晴空惊雷,炸得整个伦敦头皮发麻。晚报上充斥的也只是大陆方面惊心动魄的消息。显然,公众还没来得及把视线转向国内政坛的风云骤变。因此,皇宫门前,并没有等候的群众——非常时期的非常之观。 国王用锐利而深沉的目光凝视着丘吉尔:“你想象不到我为何会紧急召你觐见吧?” “陛下,”还仅仅是海军大臣的丘吉尔,这次没有在国王面前显示他深刻的洞察力和雄辩的口才,他只是顺着国王的思路回答,“我怎么也想不出是为了什么。” 国王笑了:“我要请你出任首相,组织政府!” 丘吉尔并不惊讶,断然表示谨遵钧谕,然后说:“我立即去邀见工党和自由党的领袖,一起讨论新政府的组织问题……我认为应尽快组织一个战时内阁,五六人组成。如蒙同意,我可否在午夜前将名单向您呈报?” “你一切都将如愿以偿!去吧,行使你的权力和智慧去!” 丘吉尔如释重负,步出皇宫。虽然责任重大,但他感到人生的准备工作已大功告成,接下来的分分秒秒便统统是人生的自由、人生的目的、人生的快乐、幸福和辉煌。 1.始终关闭的政权之门 丘吉尔是个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斗士。他有个坚定的信念:权力之争乃是历史发展之实质。被排除在政府之外时,他便孜孜不倦地想方设法挤进去;出任政府大臣时,他便急匆匆地靠近首相宝座,要把座上之人撵走,以便自己取而代之。然而每每都在最高峰的悬崖上,被人一把推下,威望扫地,把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为乌有。直到66岁,丘吉尔面前这扇通向政权的大门,始终紧闭。而对他来说,不执政,宁可死。因此,在1940年5月10日以前的全部生活,丘吉尔自己认为仅仅是他人生的“准备阶段”。 20世纪三十年代在丘吉尔一生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既是丘吉尔的苦难年代,也是丘吉尔为自己赢得首相宝座做好切实准备的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猛烈抨击着准备采纳印度管理改革建议的一切人。为此,他以普通议员的身份带着两大政敌步入了三十年代。一个政敌是工党领袖、当朝首相麦克唐纳,他被丘吉尔称之为“没有骨头的恶魔”;另一个是丘吉尔自己的党即保守党的领袖、联合政府中说话算数的副首相鲍尔温,一个狡猾但并不聪明的人。两大政敌的地位,足以说明丘吉尔整个三十年代的痛苦处境。 丘吉尔有个老习惯,每当不走运的时候便离开英国。1931年底,他决定要去美国。去做一次范围广泛的演讲旅行,同时据此改善一下家庭经济状况——克莱门蒂娜穿衣打扮花钱很多,时时要拿丈夫的大量文章去换一件新衣服;丘吉尔自己也很讲究衣着,好用高级品;儿子又埋怨父亲没让他在牛津大学毕业,20岁时便让他当了新闻记者。嗜酒成癖使他花钱与父亲不分伯仲,怎么也走不出入不敷出的窘境。丘吉尔无奈地对客人说:“现在的青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父母的只有在孩子出生前才能管住他们。” 但三十年代的这次旅行,与往常的愉快心情不同,他由于固执英国的传统偏见而在纽约吃了一顿苦头。 12月13日,天气很好。丘吉尔破例徒步穿过第五街去拜访一个美国老朋友。 他忘记了车辆行驶规则中,伦敦靠左而纽约则靠右通行。横过马路时,他只顾习惯地向右侧看,然后放心地继续朝前走去。可是就在这一瞬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丘吉尔猛地感到被汽车撞倒了。 伤势很重,内出血,骨头断了十五根,遍身被擦伤。 医院里的时光自然是不愉快的。德诺克斯——希尔医院是所私人医院。值班医生按照惯例询问丘吉尔的家庭收入,有无支付医疗费的能力。他忍着巨大的疼痛,好不容易说清了自己的能力之后,才被抬上了手术台。 等身体有所复原后,他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关照不要为难那个倒霉的汽车司机。他还同那个前来探望并请求原谅的司机合了影。 在后来的演讲过程中,因为印度问题上的观点,丘吉尔收到了700封恐吓信,常常看到反对他来访的示威游行,曾两度遭遇石头袭击他的汽车的场面,甚至还有一次未遂的行凶事件。 旅行归来,他便在自己的恰特韦尔庄园里忙着砌砖墙,构筑起带加热系统的游泳池。从此客人可以随时下水而不受气温限制。随后是养鱼,他养了一塘淡水鲑,一塘锦鲤。他还养猪,并因为饲养良种母猪而得过奖。 这一时期,他用更多的时间完成了新的巨著——六卷本《马尔巴罗传》。丘吉尔曾多次说过,写作使他在苦闷中得到安慰,写作是休息,是真正的快乐。这就类似于中国文人“借酒浇愁愁更愁”的话了。丘吉尔绝不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只要一有吹奏冲锋号角的机会,他便会在“快乐”的“休息”中一跃而起。 1935年夏,国际舆论的注意力转向埃塞俄比亚这个非洲的独立国家。墨索里尼在英法的默许下准备入侵该国,为意大利攫取一大块殖民地。世界舆论哗然,英国民众表达了强烈的愤怒。 机会似乎来了,丘吉尔一跃而起,他宣告了他的主张:在国际联盟有关保卫埃塞俄比亚的活动中,英国切不要起带头作用。丘吉尔在这里耍了个滑头,其主张既不会触犯众怒,又贩卖了不愿让墨索里尼被削弱的真正意图。因为,当时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法国盲从英国,英国实为群龙之首。只要不让英国去带头,埃塞俄比亚就不可能被保卫。 这时已接替了麦克唐纳位置的鲍尔温首相完全同意丘吉尔提出的原则。但由于民众情绪激奋异常,实际执行中采取了更为灵活的方针。1935年8月24日,英政府声明将支援埃塞俄比亚。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9月间又在国联大会上宣布,英国赞同国联决议中有关支援埃塞俄比亚的集体措施,同意据此来抵抗一切无端的侵略行为。 数番空谈蒙蔽了视听,保守党领袖声威大振。狡猾的鲍尔温决定乘机进行议会选举。结果是首相如愿以偿,保守党大获全胜。 丘吉尔积极参加了选举活动,用其杰出的演说才能为保守党摇旗呐喊。他极力靠近保守党领导人,并完全根据鲍尔温的策略,也要求对意大利法西斯实行惩治。这样竭尽心智的努力,丘吉尔只有一个小小的目的,那就是在选举后改组政府时,伺机谋取大臣的职位。 当时,改革印度管理法案已获通过,就是说他与鲍尔温在印度问题上争论已经结束,而政府里又恰好有适合于丘吉尔的空缺。这怎能不使丘吉尔热血沸腾! 然而,鲍尔温清楚,丘吉尔一旦步入政府,那么,自己就很快会被丘吉尔不动声色地挤到不是第二,而是第三的位置上!但是,竞选期间,鲍尔温缄口不语;选举结果~公布,他便当即宣称他无意要丘吉尔参加政府。 丘吉尔像只猎狗一样被人耍了。他东搜西寻好不容易帮主人把猎物抬到了家里,本想弄根骨头啃啃,不料主人把最后一根骨头吞下肚后,赏给他的竟是一记闷棍。天旋地转了好几天,丘吉尔才清醒过来看出了首相的诡计:如果在竞选之前表明态度,丘吉尔的能量足以使他丢掉取胜的把握;而如今,保守党已高高在上,任你丘吉尔如何怨气冲天,又能奈我如何? 丘吉尔七窍生烟,不等下院开会,就带着画具,要到好客的西班牙和北非旅行去了。 不久,丘吉尔又找到了反击可恶的鲍尔温的机会。 1936年,爱德华八世继承了王位。由于国王一反传统积极参与国政,导致了政府的不满和愤恨,并继而产生动摇王位的念头。 当国王企望在谈情说爱方面,能像普通人一样风流倜傥,一改宫廷刻板古风的时候,他替当政者推翻自己做好了准备。 爱德华八世在41岁时还没有成婚。他决定像贵族中流行的做法那样,娶一个美国女人做妻子。他选中的是活泼、聪明又非常招人喜爱的美国女人沃利斯·辛普森。可是,辛普森在和英王结识前竟已有了两次婚史。而且,她的第一任丈夫还活着,第二任丈夫正在办理离婚手续,而英国国王充其量只是她未来的第三任丈夫。 辛普森与她的第二任丈夫办完了离婚手续。热恋中的一对总以为他俩的理想马上可以实现。国王宣布他将与辛普森结婚。 P17-22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