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插图典藏本)(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奥地利)茨威格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插图典藏本)(精)》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夏天的故事》、《灼人的秘密》、《看不见的收藏》、《国际象棋的故事》等作品。

内容推荐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插图典藏本)(精)》是茨威格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被遗忘的梦》、《夏天的故事》、《灼人的秘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颗心的沦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看不见的收藏》、《国际象棋的故事》等短篇小说作品。其中《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目录

译 序

被遗忘的梦

夏天的故事

灼人的秘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颗心的沦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看不见的收藏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

拍卖行里的奇遇

国际象棋的故事

茨威格1936年用英文写的简历

绝命书

茨威格生平和创作年表

试读章节

被遗忘的梦

一座别墅紧靠在海边。

咸腥味的海的氤氲弥漫在静谧的朦胧的五针松甬道中间,不断吹来的微风戏弄着橘子树的四周,拂来掠去,宛如用谨慎的手指抚摩着一朵绚丽多彩的鲜花。阳光闪耀中的远方,山丘,它们中间秀丽的房屋有如白色的珍珠在熠熠发光。几里之遥有一座灯塔,它像一根蜡烛似的笔直地矗向天际,在清晰明显、界限清楚的轮廓中间,一切都泛着亮光并浸入大海的湛蓝之中,如一幅闪光的镶嵌图案。大海动情地把它的波浪紧紧偎依在带有台阶的平台旁边——别墅就在上面。白色的光华映进大海,在远处点缀着孤寂的闪光的船帆,越来越深入地升到一个宽大的阴影下的庭院中的绿地上,并消失在疲惫的、童话般寂静的公园里。

上午的炎热压在沉睡的房屋上面,一条狭窄的铺着沙砾的小路像一条白线从房屋通向凉爽的望景台,台下波浪粗暴地不停地在冲击,噼啪作响,这些闪光的水珠子不时四下飞溅,由于刺眼的阳光扩散成钻石般的彩虹的光华。熠熠发亮的太阳光芒一部分洒落在五针松树叶上,这些树叶浓密地靠在一起,宛如在窃窃私语;另一部分由一把张开的日本雨伞遮挡住,被刺眼的不舒服的颜色固定在欢快的形状上。

在这把伞的阴影中间,一个女人倚在一把柔软的草椅上,她把她漂亮的身躯舒适地偎依在软塌塌的纺织物里。一只消瘦的没有带指环的手像被遗忘似的垂了下来,轻轻地惬意地戏弄着一条狗的发亮的丝绸般的皮毛,另一只手拿着一本书,深色的长有黑色睫毛的眸子把它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书本上,一刻也没有间断,眼睛里含着一丝强忍住的微笑。这是一双不安静的眼睛,长得大大的,在呆滞的、模模糊糊的光亮里显得更为秀丽。线条清晰的瓜子面庞所散发出的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并不是天然的、和谐的,而是把经过精心修饰的个别部分的美以一种精心的方式显露出来。表面看来是凌乱的鬈发闪闪发光,散发着芳香,仿佛一位艺术家的精心之作,在阅读时围绕唇边现出的微笑露出牙齿那洁白光滑的珐琅质,可就是这种微笑也是一种多年览镜得出的结果,但现在已经成了固定的、无法摆脱的一种习惯的艺术了。

沙砾上响起了一种轻微的沙沙声。

她望去,姿态没有任何改变,像一只躺在耀眼的灼热的阳光里沐浴的猫一样,她用炯炯发光的眼睛迎向来人。

脚步迅速走近,一个身着号衣的仆人站到她的面前,递上一张狭长的拜访名片,然后后退少许等在那里。

她读着名片,表情显得惊愕,在马路上当一个陌生人向你亲切打招呼时,你就会有这样的表情。眼睛上面清晰而又浓黑的眉毛显出一道小小的皱纹,这是在费力思考的一种表示,随即在她的面庞上流露出一种欢快的光辉,眼睛在傲慢的光亮里闪动,她像在回想早就逝去的、完全遗忘的青春年华一样,而这个名字重新唤起了那个岁月的明快的画面。形象和梦幻重又获得结实的形体,清晰得如实实在在的一样。

“那么,”她突然清醒过来,转向仆人说,“这位先生当然可以前来。”

仆人迈着卑恭的脚步走开了。有一分钟的时间寂静无声,只有永不疲倦的风儿在轻轻吟唱,从充满强烈的正午阳光的山峰那边飘来。

突然问传来了轻快的脚步,它在沙砾路上有力地发出了响声,一条长长的身影直落到她的双足跟前,随即一个高大的男人站到了她的前面,她从她那臃肿的座位上伶俐地立起身来。

先是他们的目光相遇。他朝绰约娇丽的身躯抛去飞快的一瞥,而她在眸子里闪烁出一丝嘲弄的微笑。

“你真是太好了,还记得起我来。”她开始说,同时她把消瘦发亮、精心保养的手递给了他,他敬畏地用嘴唇吻了吻。

“仁慈的夫人,我要坦诚地对您,因为这是阔别多年以来的一次重逢,并且是,我感到害怕,好多年了。我到这里来,纯系一种偶然,这座宫殿的占有者的名字重又使我想起了你。我是因为他的杰出的地位才打听到这幢别墅的。这就是说我本来是作为一个深感内疚的人来到这里。”

“但这不会使你不受欢迎,因为我也不是立刻就想起了您,尽管你对我来说是相当重要的。”

现在两人都笑了。半是隐蔽的青年时代的初恋的那种甘美的淡淡的芬芳,同它整个的迷人的甜蜜感在他们心中苏醒了,犹如一个梦,一个人们在醒来时会轻蔑地撇一下嘴的梦,尽管他还是希望再去做一次。美梦有头没尾,这只能希望而无法要求,这只能应允而不能给予。

他们继续谈下去。但在语调里已经有了一种真诚,一种温柔的信赖感,它能保守一种玫瑰色的、业已半是苍白的秘密。她吐出的轻松的字眼儿,一种欢愉的笑声不时像落在玉盘里的流动的珍珠。他们谈起过去的事情,谈起忘掉的诗歌、枯萎的花朵、丢失的和抛掉的饰带,这是他们之间的故事,像无痕迹的传说一样,在他们心里撞击起多年沉默的、尘封的大钟,慢慢地、慢慢地充满了一种痛苦的、疲惫的庄重感;他们业已死去的青年时代的爱情的结局在他们的谈话中有着一种深沉的,几乎是悲哀的严肃性。

他讲道:“在美国那边我得到一个消息,说您订婚了,那是在婚礼早已举行了的时候。”在讲这段话时,他的富有旋律的声音有轻微的颤抖。

她什么也没有回答。她的思想已退回到了十年前。

一阵郁闷的沉默压在两人身上,几分钟的时间过去了。

随后她轻轻地问,几乎听不到声音:

“您当时对我是怎样想的?”  他惊愕地朝她望去。

……

P1-4

序言

斯·茨威格一八八一年生于维也纳,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纺织厂主,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从童年起,他就过着优渥的生活,受着良好的教育,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维也纳当时是奥匈帝国的首都,这个帝国建立于一八六七年,到十九世纪末国运式微,政治衰败。可这同时也是奥地利历史上一个文学艺术生机勃发的时期,如茨威格所说的,它“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综合”。马赫(1838—1911)的哲学,弗洛伊德(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学,马勒(1860—1911)、施特劳斯(1864—1949)、勋伯格(1874—1951)在音乐上赢得的世界性声誉,建筑和绘画艺术上分离派和印象派的成就已饮誉欧洲,而文学上则是“青年维也纳”的崛起。这个文学流派很快就成为奥地利和维也纳文学生活的中心,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迅即赢得了青年一代的敬仰和追随。茨威格就是在这样一种文学艺术氛围中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一八九八年,还是一个十七岁中学生的茨威格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诗歌;一九○一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银弦集》;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二年,第一部短篇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出版于一九○四年;《泰尔西特斯》是他的第一部剧作,创作于一九○七年,而作为传记作家,他写了第一部人物传记《艾米尔·凡尔哈伦》,时为一九一○年。这表明,近而立之年的茨威格在文坛上的各个领域都进行了尝试,并赢得了一些名声。

成功的文学起步使茨威格选择了一个职业作家的生涯,但他清醒地认识到,正如他在自传《昨日的世界》中自省地所写:“虽然我很早就(几乎有点不大合适)发表作品了,但我心中有数,直到二十六岁,我还没有创做出真正的作品。”标志着他形成自己创作风格并赢得评论界赞赏的是他一九一一年发表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它有一个副标题:儿童王国里的四篇故事,内收有《夜色朦胧》《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作家和评论家弗里顿塔尔称,这个集子的小说才使茨威格成为一个小说家。其中《灼人的秘密》尤为受到读者的喜爱,它稍后出了单行本,一次印了二十万册。《初次经历》确立了他在德语文坛上的地位,形成了他在小说创作上独具特色的表现风格,表达了他在艺术上的追求,探索和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他此后创作的一个基调。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把茨威格抛到与过去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中去。生性热爱和平的茨威格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没有摆脱民族主义的影响,他写了几篇颂扬所谓“爱国主义”的文章,并自愿入伍,在战争档案处和战争新闻本部工作。但民族之间的血腥杀戮和战争的残酷使他很快觉醒过来,到一九一六年初,如他在《昨日的世界》中所表明的,他成了一个反战主义者。一九一六年,他取材《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创作了反战戏剧《耶利米》。这位犹太民族的先知预言巨大灾难的降临,但在狂热的年代无人相信他,他被看作傻瓜、叛徒。“用我的肉体去反对战争,用我的生命去维护和平”,在这位先知身上,我们看到了茨威格本人的身影。此外,他还写了一些和平主义的文章,并在此后的年代写出了反对战争、控诉战争的小说,如《桎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看不见的收藏》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失败而宣告结束。茨威格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很多,可他获得的更多。一九二六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做了这样一份总结:“失去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失去的是:从前的悠闲自在,活泼愉快,创作的轻松惬意……以及一些身外的东西,如金钱和物质上的无忧无虑。留下来的:一些珍贵的友谊,对世界的更好的认识,那种对知识的炽热的爱,还有一种新的、坚强的勇气和充分的责任感,在逝去多年时光之后,突然成长起来。是的,人们能以此重新开始了。”

茨威格对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生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热衷于对人类心灵的探索,增强了作为一位作家的责任感。他勤奋耕耘,孜孜不倦地写作。自战后到一九三三年这段时间成为他创作上的鼎盛时期。他先后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在这些传记,或者说是作家散论中,茨威格以多彩生动的文笔,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这些作家的生平,而更重要的是展示了这些大师栩栩如生的独特性格和复杂而幽暗的精神世界。

除了这些作家的传记之外,他在这段时间还写了一些历史人物的传记:《约瑟夫·福煦》(1929)、《玛丽·安东内特》(1932)以及稍后的《鹿特丹人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哀》(1934)等。在这些著作里,茨威格一方面遵循自己所确定的原则:“精练、浓缩和准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关注的和追求的不是历史事件的发展和规律性的东西,激起他兴趣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艺术画像、精神世界;他观察的不只是人物的外观,而是他们的内心。他对历史人物的独特理解,以及独特的心理分析的表现方法,为他在世界传记文学中赢得了一个独特的地位。

罗曼·罗兰称茨威格是一个“灵魂的猎者”,如果说在这些历史人物传记中,受历史人物本身和历史事件的左右,茨威格还不能充分发挥他灵魂猎者的本领的话,那么他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小说,特别是在他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1922)和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1927)中就淋漓尽致地施展了他的才能。这两本小说集连同他一九一一年发表的小说集《初次经历》,被茨威格本人称为“链条小说”。在《初次经历》中写的是人的儿童期,他通过儿童的视角观察了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这个世界充满了“灼人的秘密”。收有《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的世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的第二本小说集,展示的是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他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小说集《情感的迷惘》内收入的除冠题那一篇之外,还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它们的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作者极为细腻地描绘了这些人物在情欲的驱逼下或遭到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用茨威格本人的话来说,这些小说是带有精神分析印记的,是探索个人的,是与“激情的黑暗世界中的幽明相联结的经历”。

人的心灵是一个幽暗的神秘世界,心理学家一直为揭示这个世界的秘密而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弗洛伊德在世纪交替期所创建的精神分析学在这一领域里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并且很快形成一种强大思潮,影响遍及许多学术领域,以文学而论,弗洛伊德主义已成为现代派文学的源头之一。这位伟大的、无所畏惧的心理学家为许多作家打开了进入这一隐秘的世界之路。茨威格就是最早承认和敬重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的德语作家之一。他曾写道:“在我们总是试图进入人的心灵迷宫时,我们的路上就亮有他的智慧之灯。”

茨威格这段时期的小说创作,特别是在后两部的链条小说集中,形象地表现了情欲的力量和无意识的驱动力,可以明显地看到弗洛伊德的影响。《热带癫狂症患者》中的男主人公仅是由于瞬间的冲动而不惜以生命殉情;《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少女对一个登徒子一见倾心,竟像妓女般地委身,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一个出身名门、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为一个年轻赌徒的一双手神魂颠倒,最后以身相许,甚至想到与他远走天涯;《情感的迷惘》中一个享有声望的莎士比亚学者,是一个同性恋者,为情欲所逼竟偷偷出没在下流龌龊的场所,最后导致身败名裂。茨威格在这些作品中,细腻地表现了激情——情欲的力量,展示出无意识状态下人的心态和意识的流动。

正是由于这些小说中明显可见的弗洛伊德的影响,当时有的批评家讥讽茨威格的作品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庸俗化。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茨威格是弗洛伊德的敬仰者,精神分析学有助于茨威格用一种新的目光、新的思想去探索和窥视人的内心世界,去塑造人物的形象,但他不是一个盲目的追随者,用小说图解弗洛伊德的学说。他曾当面激烈地反驳了弗洛伊德对他的小说所作的精神分析学的曲解。茨威格小说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生动的人物形象也驳斥了对他的这种批评。但是不能不承认,随同弗洛伊德学说影响给他文学创作带来了一些弱点:一方面是过多的、不厌其烦的内心描写使作品拖沓、臃肿,另一方面对情欲和无意识的热衷削弱了作品的时代感;而当他把视野转向现实生活时,他创作的一些作品,如《看不见的收藏》《桎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特别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国际象棋的故事》等就有了尖锐的社会批判力量和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攫取了政权,茨威格被抛入另一种生活。随着一九三八年奥地利被法西斯德国吞并,他成了一个无家无国的流亡者。作为一个犹太人,他的种族正遭到灭绝性的杀戮;作为一个奥地利人,他已成为一个亡国之人。在流亡期间他没有参加反法西斯抵抗运动,但他竭尽所能、无私慷慨地帮助那些身受迫害的流亡者。他在从纽约发出的一封信里,这样表露了他的心迹:“我的一半时间都用来为大洋彼岸办理宣誓书、许可证和筹措旅费,我怕你想象不出这有多么困难,多么费力。我们这些逃脱了彼岸秘密警察的人把这当作首要任务,其他一切相比而言都是微不足道的。”

尽管流亡生活颠沛流离,精神上的苦痛折磨着他,茨威格依然勤奋地完成了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其中传记有《马利亚·斯图亚特》《卡斯台里奥反对加尔文》《麦哲伦》,和他唯一完成的长篇小说《焦躁的心》,他的最后一篇小说《国际象棋的故事》,以及他的最后一部著作——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本人并没有看到《国际象棋的故事》和《昨日的世界》的出版。他是一个格外焦躁不安的人,他相信曙光必然到来,却不堪忍受黎明前的黑暗。这个“欢乐的悲观主义者,渴望死亡的乐观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沉重的日子里,于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二日与妻子一道弃世而去,留下了那封悲怆感人的绝命书,用自己的生命对战争进行了最后的抗争。

茨威格一生共写了十二部传记,九部散文集,七部戏剧,两部长篇小说,三部诗集,六部中短篇小说集,以及一部自传等。它们确保了他在德语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他成为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被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他把整个世界当作他的故国,他的书也在地球上所有的语言中找到了友谊和接受。

高中甫

书评(媒体评论)

茨威格的文学荣誉直达地球上的最后一个角落……也许自埃拉斯谟以来,没有一个作家像茨威格这样著名。

——[德]托马斯·曼

读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一一[苏联]高尔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