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扁鹊》是作者郑一民继1984年出版《神医扁鹊的故事》一书后,经过28年对众多历史遗迹、史料、传说等梳理和沉淀,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神医扁鹊》中作者以独特视角穿越历史,再现了中华医学始祖扁鹊在巫术横行的春秋战国时代,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一代名医的历程。记录了一代神医在游医十二国期间,以解奇症救赵简子、虢太子、拦棺救葬妇、四望齐桓侯等一桩桩鲜活事件,成功塑造了扁鹊的光辉形象与传奇人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医扁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郑一民 |
出版社 | 花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神医扁鹊》是作者郑一民继1984年出版《神医扁鹊的故事》一书后,经过28年对众多历史遗迹、史料、传说等梳理和沉淀,推出的又一部精品力作。《神医扁鹊》中作者以独特视角穿越历史,再现了中华医学始祖扁鹊在巫术横行的春秋战国时代,创“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一代名医的历程。记录了一代神医在游医十二国期间,以解奇症救赵简子、虢太子、拦棺救葬妇、四望齐桓侯等一桩桩鲜活事件,成功塑造了扁鹊的光辉形象与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扁鹊,中医理论的奠基者,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医生。他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刻苦钻研与总结,首创“四诊法”和“切脉独取寸口”,使其被尊为神医、医圣和医祖。他一生救人无数,尤以奇诊赵简子、使虢太子起死回生、四望齐桓公、割秦武王痼疾等名垂青史。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邯郸为“带下医”,至洛阳为“耳目痹医”,入成阳为“小儿科”大夫。惨遭杀害后,人们在他行医之地建墓筑庙,世代以神奉祀。 《神医扁鹊》参阅大量的正史和民间传说故事,以生动流畅的笔触、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神医扁鹊大慈、大悲、大爱、大限、大德、人贤的鲜活艺术形象,彰显了他历尽艰辛、刻苦钻研、矢志不渝、普救众生的神奇一生,讴歌了他为中华文明发展进步作出的伟大贡献。 《神医扁鹊》由郑一民所著。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长桑君夜收义子 第二章 惩过失约法三章 第三章 蒙病难临终留遗训 第四章 继医业大义治乡瘟 第五章 开古训创诊脉“独取寸口” 第六章 互敬慕水乡结连理 第七章 遭忌恨五庸医登门问罪 第八章 走□兮巧用偏方除绦虫 第九章 宿荒野狗群救乞童 第十章 献毒计黑狗儿自遭惨死 第十一章 庆寿诞夫妻叙衷情 第十二章 遭暗算双亲遇难 第十三章 忍悲痛戴孝行医 第十四章 让生死爱妻命丧白洋淀 第寸五章 解困境携徒去尧山 第十六章 瞻圣迹真人指点立宏愿 第十七章 寻药源夜栖蓬山仙人洞 第十八章 治顽症结缘焦子村与狼家庄 第十九章 斗巫医巧用药饼除瘟疫 第二十章 游邯郸众人感恩赠颂匾 第二十一章 回蓬山祥鸟群聚誉扁鹊 第二十二章 尝鸟粪师徒发现“五灵脂” 第二十三章 切微脉奇诊晋相赵简子(上) 第二十四章 切微脉奇诊晋相赵简子(下) 第二十五章 遇盗匪落难汤邑学艾灸 第二十六章 迁新居盘古梳今著《难经》 第二十七章 报医恩众人捐建回生桥 第二十八章 过虢国妙术救活虢太子 第二十九章 尊老人雒阳城乡留美誉 第三十章 祭艾仙帝丘街头斗恶巫 第三十一章 兴医业破宗规连收五徒 第三十二章 回故里七间房更名祖业庄 第三十三章 访临淄四望齐桓侯(上) 第三十四章 访临淄四望齐桓侯(下) 第三十五章 走鲁国岱山脚下访针医 第三十六章 庆花甲讲医道立规“六不治” 第三十七章 惩迷徒语重心长点人生 第三十八章 救弟子破腹施术传千古 第三十九章 论医理回生桥前励众徒 第四十章 除儿瘟名震咸阳城 第四十一章 割痼疾太医令嫉能生歹心 第四十二章 遭暗杀神医惨死天地悲 第四十三章 葬蓬山圣庙翠峰颂医祖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长桑君夜收义子 春秋后叶一天,初夏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齐国北疆边陲□邑城外,一条柳树成荫的路上走着一个骑毛驴背着药葫芦的老人,驴身上一边挂着一个袋囊。那老人鹤发童颜,名叫长桑君,是一名云游四方的游医。他一边醉心地望着路两边绿油油连天的庄稼和在地里锄草劳作的农人,一边摇摇晃晃捋着飘拂的白胡须哼着小曲:“茫茫兮天地,渺渺兮人生。习习兮夏风,茂茂兮禾耕……” 这时路边庄稼地中,一个中年妇人突然发出“哎呀”一声惊叫倒地。 长桑君闻声倏然离开驴背,似箭一样奔向倒地人。他发现一条核桃粗的青花毒蛇正蜿蜒离去,左手顺手抄起蛇尾,右手轻轻一捋,那毒蛇霎时变成一根四尺长的僵棍躺在地上。 那中年妇人见了吓得额出惊汗,坐在地上龇牙咧嘴,双手抱着脚腕哀求:“老人家,俺被蛇咬了,您能到前面村里叫俺孩子他爹快来救俺吗?” 长桑君并不答话,两眼如炬盯查毒蛇牙留下的浸血印痕和迅速变肿变黑的脚腕说:“你别动!我来给你放毒消肿。” 那中年妇女疑惑地问:“您是郎中?” 老人闪眉一笑,从身上背袋中取出一把骨制小刀,在那红肿发黑处划了一下,就双手用力挤了起来。 那中年妇女痛得咬牙冒汗,嘴里发出一串“嗯、啊”的叫声。 几滴黑血落地后,那老人又从背袋中取出一个竹筒,拔下筒塞向伤口上倒了一小堆药粉,扯出一根布条裹上,拍拍手上沾的药粉,笑着说:“没事了,三天后保你完好如初!” 那中年妇女抓起扔在地上的锄杆拄着站起,感激地说:“老人家,您姓啥名谁,俺咋谢您哪?” 老人家摆手淡淡地说:“治病救人乃医家之本,何谈谢字啊!”说着扬长而去。 那中年妇女望着轻飘如云的长桑君背影,惊愕地自语:“啊,俺咋遇到活神仙了?” 长桑君听了也不回头,笑笑骑上驴,继续哼唱摇晃着奔往□邑城。 □邑城坐落在白洋淀之畔,虽是齐国边陲小城,由于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喝买叫卖,人来人往,一片热闹景象。在商铺林立的南街上,有一挂着“李家客栈”招牌的客店。店主李商笑眯眯坐在柜台后,一边手端茶碗喝水一边观瞧着两个店伙计打扫卫生。 两个店伙计,一大一小,大的叫蝎子,小的叫秦越人。大的用鸡毛掸子掸桌椅上的尘土,小的手拿笤帚清扫地上尘土,一会儿钻到桌下,一会儿搬动桌椅,满脸汗水。 蝎子每当秦越人走近,就故意用力在桌椅上摔鸡毛掸子。 秦越人在尘土飞扬中灰头土脸、连连咳嗽。他实在难忍,从桌下钻出说:“蝎子,你咋专冲俺掸土?” 蝎子赔着笑脸说:“俺没看见,没看见。”说着扯下肩上的布巾在秦越人脸上抹了几下,秦越人顿时变成了大花脸。 这时外出玩耍的店主儿子李醯进门,看到秦越人脸上白一道黑一道满脸成了黑菊花,高兴地拍手跳脚大喊:“快看哪!越人成大花脸了,越人成大花脸了!” 李店主哈哈笑得前仰后合,把口中含的水都喷到柜台上了。 秦越人羞得满脸通红,捂脸转身跑向后院。 李醯紧追着欢叫:“越人成大花脸了,越人成大花脸了!” 蝎子嬉笑着用手中布巾去擦柜台上店主喷出的水,李店主喘笑指着蝎子说:“你小子真毒!故意往人家孩子脸上掸土,还给人家画个大花脸!” 蝎子红了脸说:“掌柜姐夫可别瞎说,可别瞎说。” 李店主阴笑着说:“你蒙别人可蒙不了我!快躲躲吧,小心越人回来跟你拼命!” 蝎子点头哈腰说:“谢掌柜,谢姐夫!”急忙从侧门溜走。 长桑君牵着毛驴在街上溜逛,他一会儿问问菜的价钱,一会儿问问粮的价格,一会儿蹲在药材摊前观瞧,不知不觉走到南街李家客栈前。他驻足看着“李家客栈”四个字思忖了一会儿,便牵驴向店门口走去。 坐堂的李店主见有客人临门,一边冲内喊:“越人快出来,有客了!”一边满脸堆笑迎了上去,上下打量仙风道骨的长桑君和驴身上的行囊说:“老人家辛苦了,是住单间还是住通铺?” 长桑君观望一圈清洁整齐的店堂问:“单间多少钱,通铺多少钱?” 李店主笑着说:“单间管饭一天一枚钱,通铺不管饭,三天一枚钱。” 长桑君问:“如果常住,价钱怎么算?” P1-2 序言 在茫茫千里太行山中段,有一片绿树参天、雄浑壮丽的连绵大山,那里百鸟争鸣、百兽群聚,被称为古蓬山,是一处凝聚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的天然药库。在古蓬山东麓山脚下,有一个古老而充满传奇的村庄,它的名字叫“神头”。 神头村中,有一条由山泉汇成的清凌凌称襄水的小溪穿村而过,将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分成两半。河南岸的村庄,原名叫焦子村,世代以伐木烧焦为生;河北岸的村庄,原名叫狼家庄,世代以打猎为业,因中华医祖神医扁鹊生前长期生活在这两个村中,死后将其头埋在这里,两村才合并更名为“神头村”。在神头村村西襄河北岸古柏掩映的阳坡上,有一座历史久远、规模宏大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庙宇群,那便是始建于战国初年,重建于汉唐,经历代修缮,名播海内外的中华伟大医学始祖神医扁鹊的陵墓和享堂——扁鹊祠所在地。 神医扁鹊,是世人对逝者的誉称。他姓秦名越人,生于鄞邑(今河北任丘市鄞州镇),建业于古蓬山(今河北内丘县鹊山)。他生活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古蓬山为基地,游医齐、燕、代、中山、晋、卫、虢、韩、魏、赵、鲁、秦等十二国,精通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医术,创“问、闻、望、切”四诊法,以“切脉独取寸口”名扬青史,开中华医术以授徒相传之先河,以解奇症救赵简子、虢太子、四望齐桓公、割治秦武王痼疾和治邯郸带下病、雒阳耳目痹、帝丘鼠疫、成阳儿瘟等业绩名彰古今,在医、巫相争的困苦中首倡“六不治”之医道,著《八十一难经》等医著传世,被世代尊奉为神医、扁鹊、医祖和医圣。 古蓬山是扁鹊的第二故乡,也是他的封地和采药制药、授徒传业、开创中华医德医术奇迹之地。他在秦国惨遭奸人李醯等杀害后,普天震惊,众弟子冒死千里盗头,刻木体凿石穴安葬于蓬山扁鹊祠旁。青山为其戴孝,襄河为其悲咽,焦子村狼家庄和蓬山一带民众感念他一生普救众生的恩德和致力医学进取的贡献,为他立祠建庙,并在他遇害的农历三月一日和安葬的农历十月一日立庙会公祭,世代以神崇祀至今。他一生收有十二个弟子,子豹被残害于秦国成阳,大弟子子容寿终于故乡鄞州,小弟子虢太子愤慨时世出家修行,剩余子术、子仪、子舆、子阳、子游、子越、子同、子明、子信九弟子在尊师训游医天下中年年应时而至祭祀他的英灵,日久天长竟化为几搂粗的参天巨柏,被誉为“九龙柏”。他们一字排列屹立在祠前顽石上,与药石、手术石、洗肠沟、捞肠沟、仙人洞、回生桥、佚妹柏、药泉、碑刻、庙宇、陵墓等形成震聩世人心灵的人间奇观,并衍生出许多脍炙人口、催人泪下的传说故事,广传于大河上下、长城内外,汇同全国各地的神医扁鹊遗迹和传说故事构成一种风情独特的文化现象,共同彰显和述说着这位伟大医祖的史实和传奇人生,颂扬着他探索中华医学奥秘的艰难坎坷和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 古语讲,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故事。秦越人创建惊天伟业的一生,堪称卓越奇绝。他生前被誉为“神医扁鹊”,死后被民间奉为“神”立祠祭祀,宋封“神应侯”,元封“神应王”,史册称他为中华医学伟大先驱和奠基人。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开创和谱写人类这一伟大奇迹的秦越人,童年却因生活所迫,是从在鄞邑城内一家小客栈做杂活的临时小伙计,踏上人生之路的…… 后记 将中华伟大医祖秦越人充满传奇的一生和事迹创作成长篇历史小说,是我多年的宿愿。 我出生在河北内丘县西部茫茫太行山脉的古蓬山脚下。这里是秦越人的封地和成名建业之地,也是全国最古老、规模最宏大的扁鹊享堂和陵墓所在地。我自幼就在种种关于神医扁鹊各种神奇传说沐浴中成长。我的故乡西庞村,就有一座“鹊王庙”。据不完全统计,仅有787平方千米面积的内丘县,纪念祭祀神医扁鹊的庙宇就多达三十余座,可见他在当地民众中影响之大之深。所以,当我步入文学创作和民族文化研究之路后,撰写的第一部专著就是《神医扁鹊的故事》(新华出版社1984年出版)。为此,当时在省文物局工作的我,利用考察学习文物保护和展览工作之便,遍访了散布在全国各地的有关神医扁鹊的遗迹;而后,在国家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程中和全国实施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程中,又从各地搜集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史料和口传资料。因此,当时光跨入2012年,就产生了创作冲动;省政协副主席赵文鹤提议让我创作电视连续剧《神医扁鹊》,更坚定了我的创作意念,所以在提笔撰写《神医扁鹊》一书时,便一气呵成这部近80万字的长篇小说。 关于扁鹊的事迹,散见于《史记》、《战国策》、《资治通鉴》、《古今医统》、《说苑》、《韩非子》、《汉书》、《搜神记》、《太平广记》等典籍和各地方志、碑文等记载中,及广流各地民间的众多传说故事中。虽然史书记述混乱且有矛盾和争议,但他足迹所到之处,人民群众纷纷为他建陵墓、立碑石、修庙宇,世代以神奉祀至今,确是不争的史实。在我的心目中,扁鹊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医祖、医圣和中华医学的开拓者、奠基者、先驱,还是一位教育家、政治家、阴阳家、慈善家和武术家。他是人,也是神;是医生,也是一位胸怀天下、志向高远的先哲。“神”字,不仅是世代人民对他医术超凡的崇赞,也是对他高尚品德、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精神的讴歌!面对这样一位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矢志不渝、攻取不懈、解疑释难、精益求精、授徒弘业,为中华医学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和楷模,我真是由衷敬佩、高山仰止啊!其大慈、大悲、大爱、大恨、大贤、大德,不仅受到历代医家敬仰、赞颂和尊崇,也使许多政治家、教育家汗颜和惭愧。将凝聚和承载着中华民族各种优秀品德的人称为“神”,是人民的心声,是历史史实的写照,是激励人类和科学进步的力量源泉。不然,你无法解释神头村在2300多年岁月中一代又一代呵护秦越人遗迹、祭祠、陵墓至今不衰的文化事象,无法解释社会进入21世纪后为啥每年在他遇害日农历三月一日和下葬日农历十月初一还有来自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的香客扶老携幼到扁鹊祠来祭祀纪念这位医祖的文化奇观!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悲哀的,英雄众多、尊崇英雄的人众多,是民族繁荣昌盛的标志。这,就是我要将秦越人充满传奇的人生创作成长篇历史小说,奉献给社会和读者的原因和动力。 老实讲,驾驭这种历史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是有许多困难的。一、史籍记载资料匮乏,零乱且矛盾;二、扁鹊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低下,无砖无瓦,文字还没统一,器乐单调;三、时代久远,地名更易大,古风古俗资料破碎;四、传说众多、精糟混杂,需辨伪取真,剥去后世敷衍之说;五、扁鹊的事迹,涉及医学、政治、教育、阴阳五行等学说,对于作者来说,需要翻阅大量专业史书进行再学习;六、特别是各种史书、碑文、方志、野史对故事发生年代的矛盾记载,若按历史纪元年表推算,扁鹊当是一位一百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这显然是荒唐的。在处理这些问题中,我的原则,例如地名、建筑、器乐、风俗等,皆以可考史料记载为准绳;而对史书记载的事件发生的时间矛盾进行压缩处理,遵照古语“人活七十古来稀”的民谚,将所有事件置放于秦越人73岁年限内。当前史学界有人将秦越人的生卒年龄定为公元前401年至公元前310年,卒年有史书记载为证,生年却令人生疑,因为无法想象一位91岁的老人如何远奔西秦去游医?面对这种硬伤,我不能怪古人没留下科学准确的时间和事件详实记载,只有以自己对史实的理解和参悟来梳理成序了。好在这是文学创作而不是人物传记。我这样做,是觉得一部文学作品能不能激励世人,主要在故事在业绩,至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事件和人物混乱让史学家们去探究吧。 还有,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秦越人成为名医经过时说:“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从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显然是溢美神化之词。在笔者看来,秦越人是个有血有肉之人,他之所以医技高超、炉火纯青,是刻苦探索、勇于开拓之果,绝非吃神“药”饮“上池之水”而来。所以在本书中以较多笔墨描写他久经磨难而不屈的品质和事迹,这样更令人信服和敬佩。 关于扁鹊弟子,据《古今医统》、《说苑》、《史记》等史书记载,有子容、子术、子仪、子阳、子豹、子同、子明、子游、子越等九人。本书为12人,增加了子舆、子信、虢太子三人,这是从众多民间口头传说和现存遗迹、古碑文中筛定的。佚妹作为扁鹊的续妻,也由民间传说故事而出,且有今日依然繁茂存于河北内丘县扁鹊祠前的佚妹柏为佐证。总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事出有源有因的,不是作者凭空杜撰。 关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所载“四望齐桓侯”,学界对此多有争议。一说,为春秋早期的齐桓公(前685~前643),姓姜,氏吕,名小白;一说为春秋末至战国初的齐桓公(前400~前357),姓田,名午,是田氏代齐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民间传说和杂史也有将其称为“蔡桓公”的。本书采信于齐桓公田午,理由有二:第一,姜小白在世时秦越人尚未出生;第二,秦越人医术只有到中老年时方能炉火纯青。按此计算,书中让秦越人59岁时“四望齐桓侯”,虽然在纪年上稍有差异,从全书故事发展安排上看,似乎更合理更可信。 从1984年出版《神医扁鹊的故事》,到2012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神医扁鹊》,时间相隔二十八年,当年是38岁的青年,今日已是66岁的老人了。在这个岁数还敢研墨挥笔,源于赵文鹤副主席的鞭策和鼓励。他是一位学中医的领导干部,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看到中华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将创作《神医扁鹊》长篇小说和电视连续剧视为使命与职责,于是就将任务交给了我这个省政协委员。中华中医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进步的一项伟大贡献,是值得在世界上引以为豪的科学成就。而彰显这种价值和影响,需要由历代中医大家的文化形象和业绩来支撑。于是我便抱着对历史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创作出《神医扁鹊》这部书,是否成功,请读者和评论家们去评判吧。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采鑫同志看到书稿后,放下手头众多编务,与责任编辑卢水淹编审加班加点编校审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 郑一民 2013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