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斯蒂芬·霍金
把缺陷看作是上帝的特殊钟爱
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虽然已经成功地画出了人类遗传DNA图谱,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令医学束手无策的病症。每年因为各种疾病被夺去生命的人数有增无减,一些人还不得不每天面对病痛的折磨,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徘徊。
相信你还记得本世纪初的那场“非典”战役,据当时的报道,有一家医院收治了两位少年,都是“非典疑似病例”,其中的一位感慨时日不多,拼命地吃与玩,还时不时地大声哭闹、叫骂,且不论白天还是半夜。而另一位就镇定多了,除了每天复习必要的功课,还打电话安慰自己的家人,劝慰他们不要过于为自己担心。
尽管两个人最终都被确诊为普通病毒性感冒而治愈出院,但是在病魔面前,他们的境界却有天壤之别。这不得不引发我们深思:我们应当怎样面对病魔的威胁和挑战?在同病魔作斗争的时候,我们是屈服还是抗争?万一不幸真的降临到我们头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和行为对待它?这些都能够说明一个人在命运面前,到底是坚强还是懦弱。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一个在病魔的压迫下,顽强地抗击不幸命运的斗士。
斯蒂芬·霍金于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那时正是纳粹疯狂袭击伦敦的年代,然而在家人的呵护下,他和妹妹度过了一个还算愉快的童年。霍金的父母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家里还有一辆二手小汽车,他们一家人经常驾着车到郊外去游玩。
小时候的霍金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脑子里不时冒出各种奇怪的想法。他喜欢拆开感兴趣的东西搞清楚组成零件都有哪些,可是却往往组合不回原来的样子。这种好奇心没有给他的功课带来丝毫的帮助,他在学校一点也不用功,甚至连写出来的字都是班上最潦草的。 那时候的霍金矮小瘦弱,但如果有人因此就想借机欺侮他,这些人就将得到他毫不犹豫的反击。这种表现在他抗击命运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霍金在学校经常衣服散乱,衣领上带着墨水的痕迹;他喜欢与人讲话,因为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反而显得句子含混;他的成绩并不十分出色,不过老师们公认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
可是病魔的出现却使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霍金从小不太喜欢体育运动,而在他到牛津读书的第三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变得越来越不灵活,还有一两次莫名其妙地摔倒。甚至有一次上楼梯的时候,还突然跌了下来,当即昏迷,出现生命危险。不过,这些并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
过了一些时候,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反应,在妈妈的一再要求下,少年霍金住进了医院进行检查。
两个星期后,霍金被诊断出患有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又叫卢伽雷病。这是一种让人的肌肉逐渐失去力量的怪病,当时,甚至到目前都无药可治。肌肉脱力要比想象中可怕得多,不仅仅是不能行走的瘫痪,还不能举手,不能摇头,如果内脏肌肉也失去活力,也就不能消化、循环,最终将人折磨至死。医生当时给霍金下了一个残酷的结论:这种病将影响他的身体机能,只有心脏、肺、脑还能工作,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去功能。命运无情地宣判霍金最多只能再活两年。
霍金后来说:“当你面临夭折的可能性时,你就会意识到,生命是何等宝贵,多少事情你还没有完成。”
病魔的突然造访,并没有让霍金失去生活的勇气,服从命运的安排,反而让他觉得时间紧迫,让他义无反顾地发起向科学的冲锋。于是,霍金开始前所未有地认真学习,而这段潜心学习的过程也使他发现,其实自己挺喜欢做研究,好像也适合做研究。
在与疾病对抗的同时,霍金开始沉人对世界的思索中。出乎医生意料的是,这个他断言即将死亡的病人不仅一直活了下来,并且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直至今天。
霍金在学术上的名气一天天大起来,但是他的身体状况却在不断恶化,他再也无法自己行走,轮椅成了必需品。在1985年因肺炎造成的手术中,他甚至失去了讲话的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他飞驰的思想只能被封闭在自己的大脑中。
无法与人交流,这使他觉得生不如死。幸运的是,科技的发达最终使他得以借助电脑和语言合成器,重新表达自己的思想,甚至能够在众人面前演讲。
《时间简史》的中文译者这样描述第一次见到霍金时的情景:
“我听到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然后看到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要用很大的努力才能举起头来,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在这个时候他尚能与人交谈,虽然声音非常微弱而且含混,只有非常熟悉他的人才能明白——而不久之后,连这个权利他也几乎失去。”
虽然身体状况日益恶化,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他照样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生命的存在,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作用下,跌下轮椅,甚至身受重创。然而,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
永远不屈服的性格使得霍金这个名字渐渐在人类科学的世界里显露出自己的光彩:
1975年,教皇在梵蒂冈步下圣坛,将嘉奖“有杰出成就的年轻科学家”的勋章授予霍金;
1979年,霍金被任命为剑桥大学数学中心主席,这个职位是牛顿生前曾经担任的职位;
1985年,霍金被世界上最古老的学术组织——英国皇家学会吸纳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
1988年,霍金的惊世之著《时间简史》发行。该书被译成4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流传,发行量高达千万册。
他被世界公认为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对20世纪人类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
霍金曾经说,他比患病前更加快乐,因为他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所在,找到了生命的成就感,对人类知识作出了适度的却是有意义的贡献。他说:“当然,我是幸运的,但是任何人只要足够努力都能有所成就——即使像我这样残缺不全的人。”
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