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是中国史学的宝贵典籍,是由历代著名史学家精心编撰的纪传体史书合集。各史以为人立传为主,记载了人物的生平事迹和有关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二十五史》是乾隆皇帝钦定的“正史”,毛泽东一生研读此书,批注最多。
本书记载的历史,长达1800多年,是一部记载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十国、宋、辽、明、清等十九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它涵盖面广,记载全,史料详细,包含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与权谋奸诈,平民百姓的智慧与善良,以及红粉佳人的忧愁与哀怨。是一部“历史与人性”的绝唱。本书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故事编撰而成,能使读者轻松地阅尽上下四千多年的人间沧桑,并从中汲取源源不尽的睿见卓识,使自己的人生阅历获得深化和拓展。
为了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连贯的了解,本书把记载清朝历史的,体裁又与“二十四史”相同的《清史稿》选译一篇,作为第二十五史。各史所选以“本纪”“列传”为主,选取各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或知名人物的专篇。目的在于让读者对传主的事迹,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将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所以姓项氏。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学成。放弃了学字,改学击剑,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气。项籍说:“字只不过用来记记姓名而已。剑也只能抵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能抵抗万人的。”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项梁曾因栎阳罪案受到牵连,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到了结。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到吴中躲避仇家。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和丧葬,项梁常常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因此了解了每个人的能力。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项籍说:“那个皇帝,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胡说八道,当心全族被杀头啊!”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已经敬畏他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这一年九月,会稽郡守殷通对项梁说:“江西都造反了,这也是上天灭亡秦朝的时候。我听说先发则能制人,后发则为人所制。我想发兵,派你和桓楚带领。”当时桓楚逃亡在湖泽之中。项梁说:“桓楚亡匿在外,人们不知道他的下落,只有项籍知道。”项梁走出来,吩咐项籍持剑在外面等候。项梁又走进去,与郡守一块儿坐着。项梁说:“请允许我叫项籍进来,让他接受命令召回桓楚。”郡守说:“好吧。”项梁招呼项籍进来。不一会儿,项梁使眼色给项籍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剑来砍掉了郡守的脑袋。项梁拿着郡守的脑袋,身上系着郡守的官印。郡守的侍从护卫大为惊慌,一片混乱,项籍杀死了数十百人。全府中的人都惶惧畏服,没有人敢动手反抗。项梁就召集昔日所熟悉的有胆识的府吏,把所要做的起兵反秦这件事情向大家讲清楚,于是征集吴中士卒起义。派人搜罗下属各县丁壮,得到精兵八千人。项梁安排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没有得到任用,自己去向项梁申述。项梁说:“前些时候有一丧事,让你主办一件事,你不能办,因此不任用你。”于是大家都很佩服项梁。项梁为会稽郡守,项籍为裨将,镇抚下属县邑。
广陵人召平这时为陈王略地广陵,没有降服。听说陈王战败逃走,秦兵又将要到达,就渡江假托陈王的命令,拜项梁为楚王的上柱国。召平说:“江东已经平定,赶快引兵西进攻打秦军。”项梁就以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发。他听说陈婴已经攻下东阳,便派遣使者,想要与陈婴联合西进。陈婴这个人,原来是东阳令史,在县里一向诚实谨慎,人们称他为忠厚长者。东阳的青年杀死了他们的县令,聚合了几千人,想要选置一个首领,没有找到可用的人,就请陈婴来担任。陈婴推辞说不能胜任,大家就强行推立他做首领。县中随从的有二万人。青年们打算推举陈婴为王,士兵为了同其他各路军队相区别,头上裹以青巾,表示异军突起。陈婴的母亲对陈婴说:“自从我做了你陈家的媳妇,未曾听说你家先辈有得过高官贵爵的,现在突然得到很大的名声,不是好兆头。不如有所归属,事情成功了,犹能得到封侯,事情失败了,也容易逃脱,因为不是社会上指名道姓的人。”因此陈婴不敢为王。对他的军吏说:“项家世代为将,有名于楚。现在要想干成大事,将帅不得其人不行。我们依附名门大族,一定能使秦朝灭亡。”于是大家听从他的话,把军队归属项梁。项梁渡过淮水,黥布、蒲将军也率军归附。项梁共有六七万人,驻扎在下邳。
这时,秦嘉已立景驹为楚王,驻扎在彭城东面,想要抵挡项梁。项梁对军吏说:“陈王首先起事,作战不利,不知道下落。现在秦嘉背叛陈王而立景驹,大逆不道。”项梁就进兵攻打秦嘉,秦嘉的军队败逃,项梁追到胡陵。秦嘉回军打了一天,秦嘉阵亡,士卒投降。景驹逃走,死在梁地。项梁已经合并了秦嘉的军队,驻扎在胡陵,将要引军西进。章邯的军队到达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和他交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跑到胡陵。项梁便带兵进入薛县,杀了朱鸡石。项梁在这之前派项羽另率一军攻打襄城,襄城坚守不降。攻克以后,全部坑杀了守城军,回来报告项梁。项梁听说陈王确实死了,召集各路将领会合到薛县商讨大事。这时沛公也起兵于沛,前往薛县。
居剿人范增,七十岁了,一向住在家里,喜欢奇策妙计。他去游说项梁说:“陈胜失败本来是应该的。秦灭六国,楚国最没有过错。自从楚怀王入秦不返,楚人至今还想念他。所以楚南公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今陈胜首先起事,没有立楚国的后裔而自立为王,他的局面不会长久。现在你起兵江东,楚地将领有如群蜂纵横,都争先恐后地归附你的缘故,是因为项家世代为楚将,能够再立楚国的后裔。”项梁认为他说得对,就在民间寻访到了楚怀王的孙子心,他在给人放羊,项梁立他为楚怀王,顺从人民的愿望。陈婴为楚上柱国,封地有五个县,和楚怀王一起,建都盱台。项梁自称为武信君。
过了几个月,项梁带兵攻打亢父,与齐田荣、司马龙且的军队一起援救东阿,在东阿大败秦军,田荣率军回到旧地,赶跑了齐王田假。田假逃到楚国。田假的相国田角逃到赵国。田角的弟弟田间原来是齐国的将领,留在赵国不敢回去。田荣立了田儋的儿子为齐王。项梁已经打垮了东阿方面的秦军,就乘胜追击。屡次派遣使者催促齐国军队,打算与它联军西进。田荣说:“楚国杀了田假,赵国杀了田角、田间,我就出兵。”项梁说:“田假是楚国友好国家的国王,走投无路了来依附我,不忍心杀他。”赵国也不杀田角、田间,以之作为与齐交换的条件。于是齐国不肯发兵帮助楚国。项梁派沛公和项羽另率一支军队攻打城阳,屠毁了县城。向西在濮阳东面击破了秦军,秦军收兵进入濮阳。沛公、项羽就攻打定陶。没有攻下定陶,率军离去,西进略地,到达雍丘,大破秦军,杀了李由。回军攻打外黄,没有拿下来。
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等到到达定陶,又一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因此,项梁越来越轻视秦军,面有骄色。宋义就劝告项梁说:“打了胜仗而将领骄傲、士卒懈怠的就要失败。现在士卒稍有懈怠,秦兵日益增多,我替你担心。”项梁不听劝告。就派宋义出使齐国。路上遇到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他:“你将要去见武信君吗?”回答说:“是的。”宋义说:“我断定武信君的军队一定失败。你慢走就可以免死,快走就要遭殃。”秦果然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沛公、项羽离开外黄攻打陈留,陈留坚兵固守,不能攻下。沛公、项羽互相商量说:cc如今项梁的军队垮了,士卒恐惧。”于是就领兵同吕臣的军队一起向东进发。吕臣驻扎在彭城东面,项羽驻扎在彭城西面,沛公驻扎在砀。
章邯已经打垮了项梁的军队,以为楚地的敌人不用担心了,就渡过黄河攻打赵地,大破赵军。这个时候,赵歇为赵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都跑进了钜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钜鹿,章邯驻扎在钜鹿的南面,修筑甬道输送粮食。陈余作为将领,统率士卒数万人驻扎在钜鹿的北面,这就是所说的河北之军。楚军在定陶打了败仗,楚怀王很恐惧,从盱台前往彭城,合并了项羽、吕臣的军队亲自统率。以吕臣为司徒,用他的父亲吕青为令尹。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统率砀郡的军队。
以前宋义所遇到的齐国使者高陵君显还在楚国的军队里,他见到楚怀王说:“宋义断定武信君的军队一定失败,过了几天,他的军队果然失败了。军队没有开战而先看到了失败的征兆,这可说是懂得军事了。”楚怀王召见宋义,和他商量事情,大为高兴,因此委任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担任次将,范增为末将,去援救赵国。各路别将都统属于宋义,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走到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围在钜鹿,赶快带兵渡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内响应,一定能打垮秦军。”宋义说:“不是的。咬牛的牛虻不能伤害虱子。现在秦军攻打赵军,打胜了则兵疲力尽,我们乘秦军疲惫发动进攻;打不胜,我们就率领军队鸣鼓西进,一定打垮秦军。所以不如先让秦、赵相斗。身披甲胄,手执利器,冲锋陷阵,宋义不如你;坐下来运筹划策,你不如宋义。”因此向军中下令说:“凶猛如虎,狠戾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人,一律斩首。”宋义又派遣他的儿子宋襄去辅助齐国,亲自送他到无盐,摆酒设宴,大会宾客。当时,天寒大雨,士卒冻饿交加。项羽说:“本来打算并力攻秦,却长期停留不进。现在年荒岁饥,人民贫困,士卒只吃半升豆子,食不果腹,军中没有存粮,宋义却还设酒宴,会宾客,不率领军队渡河就地取用赵国的粮食,而说什么‘等待秦军疲惫’。以秦那样强大的兵力,进攻新建立的赵国,形势发展的结果必定是秦军打垮赵国的军队。赵国的军队被打垮了,而秦军更加强大,还有什么疲惫的机会可乘!而且楚军最近被打败,国王坐不安席,把国内的所有兵力都集中起来统属于上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如今不体恤士卒,而徇情营私,不是与国家同休共戚之臣。”项羽早晨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他的帐幕中割下了宋义的脑袋,出来发令军中说:“宋义和齐国阴谋反楚,楚王秘密命令我杀死他。”这时,将领们都恐惧屈服,没有敢抗拒的。都说:“创建楚国的,是将军一家。现在又是将军处死了叛乱的人。”将领们就共同推立项羽为假上将军。派人去追宋义的儿子,在齐国赶上了,杀死了他。项羽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就让项羽做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项羽节制。
P2-5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往的一切,是先人生活的记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集体的记忆,也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读史使人明智”,作为有着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国度和民族,中华民族有着忠实记载历史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使得中国几千年来能够保存下来大量的历史资料,这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史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二十五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二十五史”是二十五部纪传体史籍的总称。它包括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南朝范晔撰写的《后汉书》、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唐朝房玄龄等编撰的《晋书》、南朝沈约撰写的《宋书》、南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唐朝姚思廉撰写的《梁书》和《陈书》、北齐魏收撰写的《魏书》、唐朝李百药撰写的《北齐书》、唐朝令狐德棻编撰的《周书》、李延寿撰写的《南史》和《北史》、唐朝魏徵主编的《隋书》、后晋刘晌等编撰的《旧唐书》、宋朝欧阳修、宋祁等编纂的《新唐书》、宋朝薛居正等编纂的《旧五代史》、宋朝欧阳修撰写的《新五代史》、元朝脱脱等人编纂的《宋史》《辽史》《金史》、明朝宋濂等编纂的《元史》、清朝张廷玉等编撰的《明史》、近人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全套史书总共三千五百零六卷,四千余万字,为我国古代史籍中的鸿篇巨制。
为了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连贯的了解,本书把记载清朝历史的,体裁又与“二十四史”相同的《清史稿》选译一篇,作为第二十五史。各史所选以“本纪”“列传”为主,选取各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或知名人物的专篇。目的在于让读者对传主的事迹,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有相对完整的认识。
“二十五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止于宣统三年清朝灭亡之时。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都是断代史。这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资料,在历史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二十五史”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学著作,其中的《史记》曾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面对卷帙浩繁的历史典籍,文字古奥,为方便阅读我们精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传记,供广大读者阅读。有西汉初年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投笔从戎的东汉名将班超、“贞观之治”的缔造者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精忠报国的岳飞、明朝中后期的改革家张居正等。这些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他们的经历和经验教训是值得现代人借鉴的。
本书不录各史原文,只收译文。译文使用书面语言。既不掺杂大白话,也避免半文半白。尽力做到文字通俗、流畅、简练。原文中的地名、官名、称谓,在译文中直接移用,不加翻译。另外本书配有版画插图,图文对应。
历史是一面镜子,为读者拨开历史的云雾,从先民处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从祖先的智慧中吸取光芒,为自己所用。
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温家宝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