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雪地书窗/读书风景文丛
分类
作者 葛筱强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阅读需要“境”——外在的环境,内在的心境。如能在书虫书痴们的熏染下,视读书为趣事,寻得思想的养料,进而达至光明通透的境界,岂不快哉!“读书风景文丛”即是这样一套引导读者与书结缘、与书友结缘的书话随笔集。

“读书风景文丛”第一辑合18个分册,作者大多是当今读书界较有名气的作家、书评人、媒体人,内容多为读书笔记、藏书题跋、文人逸事等。撇开丛书的知识性、趣味性不说,单是它传递的那种对书的尊敬,对书的痴迷,便构成了它的独特价值。相信它能引领读者朋友,感受阅读,领略书中无限风景。

本书为其中一册《雪地书窗》,由葛筱强编著。

内容推荐

《雪地书窗》是读书风景文丛之一。

《雪地书窗》辑录了北国乡村诗人,散文、书话作者葛筱强纯净而深沉的性灵文章。在远离现代生活,远离名利场的北地边陲,作者坚定地护着心中的一块净土,用耕读和写作筑就了一个心灵故乡。他是当今物欲世界存留有限的“纯正的读书种子”,作者潜心读书,博采众长,笔端流泻而出的文字让我们几乎可以触碰到他丰富的内心。

目录

第一辑 长短由之

说说谷林

我读彭程

我收藏的孙犁著作

一本让灵魂安静的书

我斋藏的签名本

爱书人的心灵之旅

秋水长天,书林寻梦

寂静的春天:一本呼唤人类良知的书

尘世生活的观察者

天有大美,放牧西藏

一本书,就是一片天际的云

第二辑 人缘与书缘

草原文明的薪火不灭

不可多得的《单独者》

关于左手的一些追思断想

隔海的诗缘

清新淡雅《草云集》

闲说《吴门烟花》

我斋藏的部分毛边签名本

苇岸的三本小书

探访上官缨

像蚂蚁一样勤勉的人

一脉书香出潜庐

昨日书香香满怀

枕前留梦有阿泉

在“碧绿与蔚蓝”中放马读书

有一段书缘书事,与盈水轩有关

金陵雁斋的书事灯影

诗歌世界里的审美人生

收藏伍立杨

纪事书林一小潜

一本诗歌地图与两个不眠之夜

永远的怀念

第三辑 书窗碎笔

冬夜读书

萧萧白杨林

白城购书小记

呼和浩特访书小记

浮生半世有书香

写完就扔的便条

诗边札记

清秋碎笔

诗体读书札记

第四辑 读书札记

读书札记

第五辑 附录

是真名士有真见识(伍立杨)

梦柳斋——葛筱强的“精神后厨”(张阿泉)

科尔沁草原一书灯(阿滢)

跋涉者的足迹(孙玉琳)

后记

试读章节

说说谷林

知道谷林先生,是通过张阿泉的散文书话集《躲在书籍的凉荫里》,谷林先生为此小书写了以信代替的跋语,短小精致,简净明了,与阿泉的文章相呼相应,互为珙璧。读《凉荫》一书,时为二○○一年深秋,北地有木叶落于挺拔的白杨林中,田野的稻谷一派丰收景象。

二○○二年盛夏,我赴呼和浩特远游,在阿泉的书斋,第一次看到谷林的《情趣·知识·襟怀》(三联书店出版的“读书文丛”之一),小书装帧简雅,内容精致。在与泉兄的闲谈中,感觉出他对此书珍爱有加,并说正在筹划编一本访谈式的关于谷林的小书,书名初拟为《有一道风景叫谷林》,还未最后敲定。

从此,我便开始留心查读谷林的文章和关于谷林的文章。谷林,原名劳祖德。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一九三七年起在银行和工商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在新华书店总管理处、文化部出版事业管理局继续任职会计。一九七五年调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历史文献的整理,一九八九年退休,二○○九年一月九日因心肺功能衰竭在北京辞世。除了上面提到的《情趣·知识·襟怀》和后来易名为《答客问》的两本书,老人生前,还出版有《书边杂写》《淡墨痕》《书简三叠》三书,以及用了十三年时间完成的二百三十万字点校本《郑孝胥日记》。

从青城返塞北的第二年,也就是二○○三年,我从网络书店邮购了辽教版《书边杂写》(列“书趣文丛”第一辑),明月清风中捧读数遍,深为老人的学识与文笔所折服。关于这本书,著名作家止庵早在一九九六年就写了一篇题为《慢慢读来》的评论。在此文篇末,他评价老人道:“回想这一二十年间的中国文章,一个总的趋向是谁都越来越喜欢说自己的话了,这自然是好事,但也就不免有粗率的流弊。大家都精致不可能,大家都不精致是很容易的。这时候竟然还有一位真正有文化的老人这么细致、这么讲究地写他的小品文字,《书边杂写》要算是我读到的最具文体之美的一本新书了。”这样的断语,对读书一向“精细严谨”、“挑剔有加”的止庵来说非常少见。并且,他还主动给谷林写了一封信,言辞谦虚,谷林回信后两人成为忘年交。止庵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对谷林的评价则更为决绝,“二十年来的中国文章,我只对两个人非常佩服,一是杨绛,一是谷林”(见止庵的《远书》)。这样的评价,当然有个人阅读的好恶与旨趣在,不可整齐划一,但毕竟是学人之间互相激赏的晴雨表,也足以证明谷林先生的文字魅力。二○○四年,阿泉问,谷林答,止庵编的访谈小集《答客问》即由止庵帮助联系出版,为书林添加绿叶的同时,也留下了一段可诵可传的佳话。我斋藏的这本小书的毛边本即从内蒙的泽则书友会邮购得来。

在细读了《答客问》之后,二○○五年,我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对谷林先生的仰慕,也作了一回“追星族”,写信给谷林老,表达了自己喜爱其作品的心情与读书心得,只为一吐衷曲,并未奢望老人会回信于我。但过了不久,我意外地收到老人的赠书一本,即岳麓书社二○○五年三月版的《淡墨痕》(“开卷文丛”之一种),在此书的扉页,谷林老题识简洁:“筱强同志惠存,谷林寄自北京,二○○五年四月”。这是谷林老继《情趣·知识·襟怀》和《书边杂写》之后的第三本读书随笔集,收入书中五十余篇读书札记,考证缜密,文字工整,行文稳健,实为读书界独特的一本高水平的读书札记。欣获此珍贵的签名本,在惊喜之余,我更加认真地拜读数晚,并就书中的两处疑问驰函谷林老。不多日,即收到谷林老的回函一通,仍是简扼的行文风格,细密的小字可一窥老人当年会计行当的风范。此函不长,映照了老人“从善如流”、“虚怀若谷”的疏朗心胸和“如渊似海”的知识底蕴,直为吾辈晚生后学的榜样,全文照录如下:

筱强兄:手教敬悉。足下阅读精细,承开示拙作印本多处谬误,感何可言!奉答如下:八五页、八七页两处“犹预”改为“犹豫”甚是,同书一三八页倒五行即作“犹豫”。按“豫”与“预”可通假(参见《辞海》中册二三一八页),但在同一册自宜统一写法,不当两歧。一四○页之“飘扬”显误,但在此篇中不能改,此篇标题《非读不可》是赞成止庵的意见,我们应该多多查字典,避免出差错,于是举出报刊中的两个例子来,(一个“飘扬过海”,一个“有稽可查”)接下去以调侃的语气建议原文作者查一查字典,就可自行纠正,我的文句有点开玩笑的味道,不够严肃。承教甚感,尚望时赐箴规也,此颂台豫。劳祖德上复。二○○五年五月二十二日。P3-5

序言

春节前,在天地出版社任职的一位朋友说,现在的书店纷纷倒闭了,但读书人依然不减,这种风气正是美好社会的种子,是不是找机会做一套关于读书的书?这几年,我一直在编《天涯读书周刊》电子杂志,也早想着出一套这样的书。甚至在一两年前就跟一家出版社商谈出这类书,作者就找了好些位,但限于市场太小众,出版社最终放弃了计划。说来,还是觉得对作者不住,便随时在寻找机缘出这样的书。

我的这位朋友是实在人,做出版多年,此前也有合作,对做读书的书,自然是一拍即合。我随后提出做年轻作者的书,如阿滢、王国华,在读书圈早已享有盛名;如理洵、黄岳年则在网上拥有众多的“粉丝”,虽然市场小一些,但在未来是值得期许的。相对来说,年纪大一点的这类作者,差不多都出过书了,出他们的书,固然市场有保证,但新鲜劲似乎不足了。我如此说。朋友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有了这一句话,我就大胆放心地去组稿,一下子约了二三十位作者,但有的觉得写的文章固然多,还不够出书的分量;还有的担心市场……几经筛选,终于确定了十八位作者。于是,这套名为“读书风景文丛”的书就顺势而出了。

我曾在微博上谈论这套书说,这里展现了不同作者的阅读趣味,去除了时髦,回归了阅读。实际上,书话类的书出到今天,我们也在思考,书话的未来,以及书话学的构想。现在,我们期望通过读书随笔的形式,让阅读变得更有趣一些。读书随笔,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另外,这样一套读书随笔,作者基本上是年轻一代,他们在当今的读书圈中还属于被忽略的一群民间读书人,但他们活跃于网络、报刊,影响非凡。这次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可能观点少了一点,但都在文字中有所表述了。而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确实,读书风景很美丽,但如果缺乏发现,可能看完一本书就扔,或者读书过于功利,就难以发现阅读之美了。安武林老师说,《读书如同玩核桃》。这是怎样的玩法?确也令人好奇。而王淼兄《左手新书,右手旧书》,这样的一种状态也足够迷人。如若《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其展现的也是《书中风骨》了。不管是《枕边书》,还是《信手拈书》,都是《与书为徒》的一种《书式生活》吧。

这读书风景,既有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的韵致,也有读书生活的素描,就像卞之琳所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不仅如此,透过这读书风景,我们看到的是读书人在浮躁的时代,依然心存美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所凸显的气息是优雅的,也是温暖的。

朱晓剑

二○一二年三月

后记

我常和自己的朋友说,生于北中国确乎为一件美好的事情。特别于我这个喜欢四季分明的人,更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这样的地方,能够让我与万物一起,伴着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物候轮回静静地成长、成熟,生命的脚印也慢慢地由青涩而放达,由浑朴而明思。我总觉得,无论是之于万物,还是之于人生,若一味地热烈奔放,抑或一味地枯索萧瑟,则未免太单调乏味了。作为一个热爱生命、热爱阅读的人来说,四季之中,我最爱空气干冽、冰雪充塞的寒冬了。在寂寞旷远的寒夜,窗外是无边的雪色,月光落下来,挥洒着淡定博雅、空谷足音般的朗朗清澈。于此境中,持卷而读,或卧于床榻,或斜于躺椅,或抱臂于环廊之中,或缩足于氤氲书房之内,此中之乐,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清友张阿泉君,最是书林中风雅别致之人,与我同好,尤喜雪地里的书窗生活。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深情地写道:“冬天正是读书天。北国的冬季多雪,下雪的日子是极美的日子,人们绝少出门,整个假期全是你自己的。外面满地晶莹,映得屋内分外敞亮,晚间差不多不用点灯。盘腿坐在火炕上,斜倚窗台,就着从窗玻璃透进来的明明雪光,读吧,任心读去,没有人会打扰你。”人之一生,历尽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对于“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我来说,人生最大的快慰就是雪地书窗下的畅游了。而我之于书海畅游,如山野村夫暴走于大野,不分文史,“无论魏晋”,饕餮古典,沉湎现代,不一而足。阅读之余,不免有拉拉杂杂的思想的碎屑,零落地记下来,如秋叶,积在一起,拢成一帙,就成了这册薄薄的小书,计分“长短由之”、“人缘与书缘”、“书窗碎笔”、“读书札记”、“附录”五辑,皆我读书读自然读生活之心得之语,或友人读我之鞭策之言。我之语,深浅不一,文白交叠,实为读书生活的实录,虽尚显稚嫩,但烟火之气在,也就心安了。友之言,赞赏鼓励有加,于我,则是继续“书生活”的良药也,铭感。

最后,感谢锦官城中的作家朱晓剑先生,策划这套书话丛书,令我忝列其中,叨陪末座。无他,我今冬的雪地书窗,又增一人间的温暖和亮色了。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于塞北梦柳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