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闲敲棋子落灯花/读书风景文丛
分类
作者 潘小娴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读书风景文丛:闲敲棋子落灯花》由潘小娴著。在读书人的眼里,阅读的风景固然千姿百态,却也同样迷人。枕上诗书闲处好是一景,闲敲棋子落灯花也是一景。不过是随着季节有所变化罢了。

这书中的风景,看的多了,也就生发出一种向往,诗意也好,繁华也罢,到底是跟读书相关的人事,说来可能庸俗,却是反映了一种情怀,而这才是读书人的姿态。

内容推荐

阅读需要“境”——外在的环境,内在的心境。如能在书虫书痴们的熏染下,视读书为趣事,寻得思想的养料,进而达至光明通透的境界,岂不快哉!“读书风景文丛”即是这样一套引导读者与书结缘、与书友结缘的书话随笔集。

“读书风景文丛”第一辑合18个分册,作者大多是当今读书界较有名气的作家、书评人、媒体人,内容多为读书笔记、藏书题跋、文人逸事等。撇开丛书的知识性、趣味性不说,单是它传递的那种对书的尊敬,对书的痴迷,便构成了它的独特价值。

《读书风景文丛:闲敲棋子落灯花》为其中之一,《读书风景文丛:闲敲棋子落灯花》集合了潘小娴近年来的书话短文,轻松耐读,发人深省。相信它能引领读者朋友,感受阅读,领略书中无限风景。

目录

时光书

寻寻觅觅李清照

续写福尔摩斯

另类高罗佩

查令十字街84号

达·芬奇密码

鸡汤文字

粉丝做派

四手联弹

天荒地老

青春为何不可以另类

变脸

名人书潮

美人旧事

不疼不痒

另一种芬芳

宽容

守旧书香

绝对小孩

炫耀性消费

萍踪侠影

城色志

你的月亮他的星星

词不香艳誓不休

房子这根刺

花架子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一小时生活圈

艺术的人情味

经典与饭碗

美女当道

餐桌旁的时光最有趣

你看到了怎样的花

吆喝年代

煽情不要脸

生活鉴赏家

自娱自乐

不炫耀的情调

名人出镜

青春组合

可怕的童话

十全大补

在路上

加油站与诺贝尔奖得主

南非是个香馍馍

一只狗的旅行笔记

让人崩溃的旅游书

私写真

绚烂中的冷酷

伊斯坦布尔

遇见好城市

中产

想人非非

华美西风

植物化生存

汽车故事

恋恋葡萄酒

蒙娜丽莎

书店事

很时尚的方所书店

很小众的博尔赫斯

很学术的学而优

很小资的缺书店

很美味的BENSHOP

试读章节

寻寻觅觅李清照

先生是大学老师,讲授唐宋文学,他的藏书自然也是一派“唐风宋雨”。诸如:《全唐诗》、《全宋词》、《新唐书》、《宋史》、《唐才子传》、《唐诗纪事》、《词话丛编》、《河岳英灵集》、《花间集》、《词综》、《宋六十名家词》、《阳春白雪》、《疆村丛书》等等,这些书几乎都是竖排繁体版本,装帧大体也很古雅,土灰土灰地排成一片,虽不养眼,但却厚重。

说来很奇怪的是,虽然先生的书架里摆着那么多的“唐风宋雨”,可偏偏就没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仲闻先生校注本《李清照集校注》。这是一本竖排繁体的书,原本并不属于我热衷收藏的一类,但我却一直对这本竖排繁体的《李清照集校注》耿耿于怀。因为这是我的藏书中,经历最为戏剧性的一本书。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一天,我跟着表哥到广州文德路古旧书店淘书。那时我刚上大学,对古旧书籍并没多少印象,不过,我个人有点喜欢宋代才女李清照的词,于是就想买一本有关李清照的书。书店里有关李清照的书有好些版本,但我一眼就看上了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李清照集校注》。当时年仅十八岁的我并不知道今人辑注本中,以王仲闻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影响最大,更不清楚王仲闻先生的《李清照集校注》竟然是目前研读李清照作品最完善、最权威的本子,被誉为“古籍整理之典范”。我当时之所以看中王仲闻先生校注的这个版本,完全是因为封面封底都非常古雅,底色全是浅浅的灰黄色,散漫着淡淡的藤蔓枝条,还有大大的芭蕉叶,一看就让我忍不住想起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而更喜的是,此书的校注者王仲闻先生是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的次子,于是满心欢喜地买下。当时书店的店员告诉我说,这个竖排繁体版本的《李清照集校注》就剩这最后一本了。

由于当时我对繁体竖排的读物并不是很适应,所以,看《李清照集校注》缓慢得很,至今还留存有些印象的,是觉得王仲闻先生对李清照词、诗、文的注释,引述了不少宋代的社会风俗和文物制度,比起那些唐诗宋词的鉴赏词典里的赏析文字有意思多了。还有,就是一些尚有争议的作品也尽辑集中。事隔多年,我只记得曾经看到王仲闻先生把李清照的《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列为“存疑之作”。在这之前,我还从没读过这首词。现在,知道它可能是李清照的作品,又写得那样细腻、忧伤,充满撩人的悲情美,赶紧读了N遍,背个熟透。

可是,当我看这本书大概只看了三分之一时,有一位师姐毕业论文要写李清照,便找我借《李清照集校注》作参考。虽然不舍得,但最后我还是把书借给了她。后来,我多次找师姐要回此书,但师姐总是说她还没写完论文。等到师姐毕业,这书最终也随师姐而去了。我买的第一本竖排繁体书就这样没了踪影,心里怪为遗憾的。和先生结婚以后,讲起这件事。先生告诉我一个老先生的高论:借书与人者,一痴;借书还人者,亦为一痴!——原来,我是一痴,而师姐却不想做一痴了。

后来,我也曾去过几次古籍书店寻找,但奇怪的是,再也没有找到1979年版的王仲闻先生校注本《李清照集校注》。

同样意想不到的是,我大学毕业后到一公司宣传部上班,有一天,领导叫我去帮忙整理一下阅览室里的图书和杂志,而我竟然就看到了《李清照集校注》,而且这个版本就是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仲闻先生校注的那个繁体竖排版本。书的封皮很新,一看借书卡,竟然从没人借过,当时我兴奋得满脸通红。不过,也实在闹不明白,一个公司的小阅览室怎么会买有这样的古典书籍?虽然我不太喜欢当时的工作,但这本书让我对公司陡添了些好感。后来,图书管理员告诉我说,公司阅览室小,很多书要处理掉了,这种古典旧书从来没人借过,你喜欢的话,就按原价买了去吧。我如获至宝,对管理员一谢再谢。

P3-5

序言

春节前,在天地出版社任职的一位朋友说,现在的书店纷纷倒闭了,但读书人依然不减,这种风气正是美好社会的种子,是不是找机会做一套关于读书的书?这几年,我一直在编《天涯读书周刊》电子杂志,也早想着出一套这样的书。甚至在一两年前就跟一家出版社商谈出这类书,作者就找了好些位,但限于市场太小众,出版社最终放弃了计划。说来,还是觉得对作者不住,便随时在寻找机缘出这样的书。

我的这位朋友是实在人,做出版多年,此前也有合作,对做读书的书,自然是一拍即合。我随后提出做年轻作者的书,如阿滢、王国华,在读书圈早已享有盛名;如理洵、黄岳年则在网上拥有众多的“粉丝”,虽然市场小一些,但在未来是值得期许的。相对来说,年纪大一点的这类作者,差不多都出过书了,出他们的书,固然市场有保证,但新鲜劲似乎不足了。我如此说。朋友说,就按你的意思办。

有了这一句话,我就大胆放心地去组稿,一下子约了二三十位作者,但有的觉得写的文章固然多,还不够出书的分量;还有的担心市场……几经筛选,终于确定了十八位作者。于是,这套名为“读书风景文丛”的书就顺势而出了。

我曾在微博上谈论这套书说,这里展现了不同作者的阅读趣味,去除了时髦,回归了阅读。实际上,书话类的书出到今天,我们也在思考,书话的未来,以及书话学的构想。现在,我们期望通过读书随笔的形式,让阅读变得更有趣一些。读书随笔,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另外,这样一套读书随笔,作者基本上是年轻一代,他们在当今的读书圈中还属于被忽略的一群民间读书人,但他们活跃于网络、报刊,影响非凡。这次呈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可能观点少了一点,但都在文字中有所表述了。而这,需要用心去发现。

确实,读书风景很美丽,但如果缺乏发现,可能看完一本书就扔,或者读书过于功利,就难以发现阅读之美了。安武林老师说,《读书如同玩核桃》。这是怎样的玩法?确也令人好奇。而王淼兄《左手新书,右手旧书》,这样的一种状态也足够迷人。如若《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话,其展现的也是《书中风骨》了。不管是《枕边书》,还是《信手拈书》,都是《与书为徒》的一种《书式生活》吧。

这读书风景,既有董桥的书城黄昏即事的韵致,也有读书生活的素描,就像卞之琳所说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不仅如此,透过这读书风景,我们看到的是读书人在浮躁的时代,依然心存美好,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这种精神所凸显的气息是优雅的,也是温暖的。

朱晓剑

二○一二年三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