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纳兰容若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泉凌波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一种生命,可以短暂,但绝不会黯淡;有一种爱,不能守候,却可以穿越时空再续前缘!一个生活在三百年前的人,用他的爱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缠绵悱恻的诗与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为谁而写?一生让纳兰容若最不堪重负的女子究竟是谁?泉凌波的《纳兰容若》为我们细细解读。

内容推荐

一生最让纳兰容若不堪重负的女子究竟是谁?他一生中的知己,究竟是谁?那位入宫的绝色表妹,是不是真有其人?人生若只如初见为谁而写?他是否是曹雪芹的灵感来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型?他和康熙帝,究竟是怎样的关系?让我们从《纳兰容若》一书中探寻到一切的秘密。

《纳兰容若》由泉凌波编写。

目录

楔 子

第一章 诞生 谁怜辛苦东阳瘦

 第一节 纳兰家世

 第二节 “性德”之名的由来

 第三节 幼有词才

第二章 初恋 一生一世一双人

 第一节 青梅竹马

 第二节 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原型

 第三节 宫墙柳、爱别离

 第四节 一次冲动的冒险

第三章 知己 知君何事泪纵横

 第一节 秋水轩唱和

 第二节 一见如故

 第三节 滔滔天下,知己是谁

 第四节 我是人间惆怅客

 第五节 爱情词之外的纳兰性德

 第六节 世外仙境渌水亭

 第七节 好友汇聚一堂

 第八节 一生至交顾贞观

第四章 婚姻 感卿珍重报流莺

 第一节 妻子卢氏

 第二节 妾室颜氏

 第三节 心有灵犀的红颜知己

第五章 仕途 不是人间富贵花

 第一节 随驾北巡

 第二节 一次秘密的军事行动

 第四节 江南好

 第四节 好友曹寅

第六章 情殇 一片伤心画不成

 第一节 爱妻亡故

 第二节 悼亡词

 第三节 着意佛法

 第四节 对爱妻的怀念

 第五节 续弦

第七章 离世 纳兰心事谁人知

 第一节 与梁佩兰合作词选

 第二节 最后的诗作

 第三节 纳兰死因

后记

试读章节

自隋唐开始的八股文考试,让古往今来数不清的千千万万读书人都一头栽了进去。考了一辈子的试,考到自发苍苍依旧是个童生的人,也不知有多少。连宋代文豪苏洵都曾发出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也就可想而知其难度了。

而纳兰性德与那些白头童生们相比,他已经是十分的幸运而且出众了。

年仅十八岁就中了举人,在其他人眼中,无疑是该羡慕与嫉妒的。

所以,连老天爷都觉得他太顺利了,该受点挫折,于是在纳兰性德十九岁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突然得了寒疾,结果没能参加那一年的殿试。

自然榜上无名。

在纳兰的一生当中,这大概可以算是他第一个小小的挫折了吧?

他没能参加那次殿试,待病好之后,是后悔呢还是并不以为意呢?从他淡泊名利的性格上来看,大概有很大的可能是后者。

但无论如何,纳兰性德并没有参加这一次的殿试,在其后的两年中,他一边研读一边还主持编撰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更编成了《渌水亭杂识》。

闲暇的时候,他依然继续着自己的诗词。

这一年,他写了几首《采桑子》,各有不同,其中一首,便是“冷香萦遍红桥梦,梦觉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喑损韶华,一缕茶烟透碧纱。”

不知为何,纳兰性德身在北京,可他的词,却总隐隐透着一股江南三月的气息,从他的词里,能看到的是江南的小桥流水、杨柳明月,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月夜下二十四桥氤氲的蒙蒙水气,婉转而又清新。

也许容若前生是自江南雨巷中翩然走来的少年公子,撑着伞,缓缓走过时光的流转。

在某一天夜里,他刚刚结束了今天的编撰工作,月上中天,府里的其他人早巳歇息了,他也吹灭了蜡烛,关上房门,朝向自己的寝室慢慢走去。

途中,经过蜿蜒曲折的长廊,穿过小巧精致的别院,在扶疏的花木中穿梭而过,分花拂柳间,花木深处,一缕淡淡的、虚无缥缈的香气就在夜色中缓缓地氤氲,一丝儿一丝儿地转进容若鼻尖。

那是不知何处飘来的一缕冷香,在这漆黑的深夜中仿佛是从梦境中飘散出来的一样,带着冷冷清清的味道。

那是谁的梦呢?

纳兰性德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银白色的月亮高高悬挂在夜空中,柔柔的月光洒了下来,给寂静的院子镀上了一层银白色。院子里的花木在月光的照耀下,都像是笼了层银纱一般。

青石板的地面还微微有些湿润,那是不久前才下了一场小雨,润润的。空气中那淡淡的冷香也越加显得清新了,花木也更加青翠。

早晨就盛开了的桃花被雨水打掉了一些,还剩下一些在枝头上,继续颤颤巍巍地开放着,含羞带怯,在清冷的夜色里带来一丝儿娇俏的意味。月亮高挂在树梢之上,像一只妩媚的眼,静静地看着春雨过后的满树桃花,满庭落芳。

不知什么地方隐隐传来箜篌的乐声,若有若无,和着那股淡淡的冷香,浸着夜的冷清,在清新的空气中慢慢地、宛转地飘散着。

容若凝神听着,细细分辨,却听不出来是哪里传来的乐声。

也许是哪家的女子,在思念着离家的丈夫吧?

那若有若无的箜篌声里,或许寄托的,就是那痴情的女子苦苦等候的相思之情。

箜篌别后谁能鼓,肠断天涯。

纳兰性德静静地听了许久,也在院子里停留了很久。  那箜篌声不知何时缓缓地消失了,夜重新宁静下来。

容若这时才继续往前缓步走去。

走向自己的寝室。

室内,侍女们早已掌了灯,静候着公子回来。

窗边的几案上,一缕茶香幽幽地、婀娜地飘散,绕过几案,从碧青色的窗纱间透了出去,与窗外的夜色融为一体。

有时候我想,纳兰性德十九岁那年因急病而不能参加殿试,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件幸运的事情。至少,他能有几年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编撰书籍,吟哦诗词,而不是在官场中渐渐地消磨掉他天生的才华。

可是,这也只是后人的胡乱揣测罢了。

他当时到底是如何想的,如今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那年,容若不过十九岁。

十九岁,以现代人来说,大概还在教室里挥汗如雨,一门心思准备着各项考试的年纪;要不就是在玩着网游,聊着QQ,在网络上消磨着青春。

可容若的十九岁,已经在主持编撰《通志堂经解》与《渌水亭杂识》。

P12-14

序言

1655年,即清顺治十二年,一月十九日。

大雪落了好几天,把整座北京城都给笼上了一层银白色的幕帏,千里冰封,连紫禁城金黄色的屋顶也都被雪白的雪给覆盖住了,宫殿变得像是雪塑冰雕一般,褪去了往日的巍峨雄伟,带上了一些别样的晶莹洁白。

覆雪的屋顶蜿蜒着,从紫禁城一直延伸到四周的寻常民居上、花木上,在寂静的夜里勾勒出连绵起伏的曲线。

在这些被大雪覆盖住的屋顶下面,有一处寻常的宅子,和其他官员的宅子相比,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一样的青砖青瓦,一样三进三出的四合大院。

昨夜下了一夜的雪,雪珠儿拉拉扯扯连绵不断,直到快天亮的时候,才缓缓停了,雪光透了上来,乍一看,就像是已经天亮了一样。

天际开始有了一些光芒,蓝色琉璃般的曙色渐渐亮了起来,薄薄的,透明的,从雕花的窗棂间像是有生命似的钻到屋里,缝隙间隐隐有着一丝儿清冷之气,带着新雪的气息,缓缓飘散在屋内如春的暖意之中。

屋子里点着红泥火炉,炉中的红炭大部分都已被烧成了灰,只有些火星儿还间或一闪。绸帷低垂,把暖炉带来的暖意都给笼在了金装玉裹之中,一室皆春。

兴许是累了,仆役们要么斜靠在墙壁上,要么就低着头,都抵不住浓浓的睡意,在打着瞌睡。

描金绣纹的罗帐内,明珠夫人——英亲王第五女觉罗氏正沉沉地睡着,秀美的脸庞上还带着重重的憔悴之态,身旁,则躺着她刚出生还不满一天的孩子——纳兰性德。

对全家人来说,这个孩子的降生,代表着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的纳兰氏,有了正式的继承者!

而尚在沉睡中的孩子,完全不知自己已经降生到一个与皇室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天皇贵胄之家,从此富贵荣华,繁花似锦;更不知在今后的岁月中,他的名字,总会与“词”联系在一起。且被后人们赞为“满清第一词人”。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在他短短的三十一年人生之中,他家世显赫,他仕途亨通,他名满天下;而他更有着爱他的妻子,仰慕他的小妾,还有才貌双全至死不渝的情人,心意相通的朋友。对历朝历代怀才不遇最终郁郁而亡的无数人来说,他已经算得十分的幸运,简直就像是上苍的宠儿,来到这人间,体验一番红尘颠倒、人世沧桑。

也许正因为是如此吧,上苍终究舍不得让自己的宠儿离开太久,只不过匆匆三十年,就再度把他召回了自己的身边,留下一些隐隐约约的传说,在风中耳语着,述说着他与那几位女子缠绵悱恻的爱情,与知己相濡以沫的友情,还有他内心不为人知的痛苦——

不是人间富贵花,却奈何生在富贵家!

他流传至今的349首词,清丽哀婉,仿佛能挑动人心中最深处的那根弦,颤动不已。

人生若只如初见。

王国维有评——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后记

《红楼梦》与纳兰容若的渊源

清乾隆十五年的时候,穷困潦倒的曹雪芹带着他一生的心血之著《石头记》,回到了北京,开始了“批阅十栽,增删五次”的漫长过程,后来,《石头记》改名叫做《红楼梦》,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过世已近两百五十年的曹雪芹,也许万万没有想到,在他身后,《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竟是如此的深入人心,成为人们心目中永恒的艺术形象!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林黛玉……还有贾宝玉。

当《红楼梦》一书问世之后,大臣和砷把此书进呈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看完后掩卷而道:“此乃为明珠家事作也。”

明珠,是康熙年间著名的大臣,而他的儿子,便是被称作“满清第一词人”的纳兰性德。

在当时,很多人都纷纷考证,《红楼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艺术原型会不会就是纳兰性德呢?

清朝的经学大家俞樾曾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写道:“《红楼梦》一书,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明珠子名成德,字容若。”

联想到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与纳兰性德本是至交好友,这样的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也许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家事、自己的经历,还有从父辈们口中听到的明珠家的家事,都融合在一起,写进了小说之中,也把那位“满清第一才子”的影子,写进了贾宝玉的身上。

“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林黛玉终究还是未能和贾宝玉白头偕老,就像有些人,有些事,注定要与你错身而过,在等待中慢慢苍白了容颜,只留下一段破碎的回忆,还有最深切的情意,在时光中悄然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天意弄人,一转身,也许便是一生。

时间回到康熙二十四年(1685)。

那一年的年末,回到江南的沈宛万万没有想到,当初她离开京城,离开那位自己深爱着的男子,竟然会就此成了永诀,天上人间,肝肠寸断。

往事如烟,一幕幕出现在她的眼前。

他是当朝权相的公子,前途无量;他是名满天下的天才词人,丰神俊朗;而他更是自己最深爱的男人——纳兰性德。

沈宛至今都还能清清楚楚地回想起自己与他的第一次见面。

那是在顾贞观举办的一次宴会上,邀请的宾客都是当时颇有名气的文坛大家,文人相聚,自然,那宴席也从骨子里透出了文雅。

那天,她穿着一身淡绿色的衣裙,颜色淡雅,怀抱琵琶,坐在那儿浅吟低唱,直到顾贞观过来,微笑着说要为她介绍一人。

纳兰性德便是这样,一下子撞入了她的双眸里,从此刻骨铭心。

那时候,他像一株遗世独立的兰花,就那样静悄悄地站在众人之中,虽无言语,但却叫人看了便移不开目光去,仿佛那银白色的月光都笼罩在了他的身上一般,竟有股隐隐的光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沈宛知道,眼前的男人,他的才华也如这皎洁的月光一般,带着不容忽视的天才,横空而降,席卷了大江南北。

那是连上天都会忍不住嫉妒的才华。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沈宛是他的知音,自然也读得懂,更是明白,什么都明白。

即使在一起过了快乐的大半年,她终究没有能真真正正地走进纳兰性德的心里!

是的,沈宛知道,他的心里一直装着的,是亡妻卢氏,那已经深深地浸入了他的骨血里,谁也不能分开。  也许还有……那位据说进了宫的小表妹吧?

沈宛想起来,以前曾听人隐隐约约说过,他年少之时曾有一位青梅竹马的表妹,那绝色的少女,最终还是被送进了皇宫,从此隔着高高的宫墙,相思相望不相亲。

多么凄美的佳话呀!

可是……故事里的主角,一位是他,而另外的一位,却不是自已。

永远都不是自己了……

天人相隔,已经造就了他与她永恒的诀别,回想起昔日相处的点点滴滴,如今,竞都成了最最酸楚的回忆,那么甜美,却那么的残忍!

此生,她只记得自己是沈宛,是纳兰性德的女人,再没有其他。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有时候我想,对于纳兰性德,现代的人总是不吝于用最美好的词语去形容他的吧?

这样一位浊世翩翩佳公子,才华洋溢,没理由不被我们报以最美好的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还原着他的形象。

我们都是这样小心翼翼地钟爱着他,宝贝着他的。

多少人如是。

早已过世的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想必也是对纳兰性德钟爱有加的。

在他代表作之一的《七剑下天山》中,梁羽生是这样介绍纳兰性德:

“纳兰容若才华绝代,闻名于全国,康熙皇帝非常宠爱他,不论到什么地方巡游都命他随行。但说也奇怪,纳兰容若虽然出身在贵族家庭,却是生性不喜拘束,爱好交游,他最讨厌宫廷中的刻板生活,却又不能摆脱,因此郁郁不欢,在贵族的血管中流着叛逆的血液。后世研究‘红学’的人,有的说《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便是纳兰容若的影子,其言虽未免附会,但也不无道理。”

张丹枫可以算是梁羽生笔下颇受钟爱的人物了,这位《萍踪侠影录》里面的男主角,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家世显赫,确实很有些纳兰性德的影子。但是,似乎梁老对纳兰性德的喜爱,并未因为写了张丹枫这个人物有所减少,反倒是觉得并不能表现出纳兰的全貌,所以在《七剑下天山》中,干脆让纳兰性德直接出场了。虽然不是主角,却在小说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这位俊朗的贵族少男,才情非凡,该是多少少女芳心暗许的白马王子?然而,他却更像一阵忧伤的风,在词学的天空中轻啸而过,带着清新的气息,然后缓缓拂进人们的心里,留下一缕文字的清香。

有多少人,在看到纳兰词的第一眼,就被他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情真意切打动了呢?

又有多少人,在轻声读着“当时只道是寻常”、“人生若只如初见”……这些句子的时候,那颗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麻木了的心,又逐渐地柔软起来,回想起那些真实的、几乎快被我们所遗忘了的纯真的感情。

生命永远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千帆过后,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也随着时光的流转,像一个幽幽的梦,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属于他们的印记,让我们能够穿越时间,去感受他们的爱恨情仇,感受着他们悲伤与欢喜。

“而今才道当时错”。

情深不寿,所谓“自古才高命不济”,纳兰性德虽然并不曾像柳永那般“一生赢得是凄凉”,也不曾如李后主一样“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但他在这个人世间,只待了短短的三十一年,便匆匆而去。

也许人间终非他的归处,所以才会在辗转了红尘之后,他依旧是“人间惆怅客”,更非“人间富贵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