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列佛游记(插图本珍藏版)/世界文学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斯威夫特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格列佛游记(插图本珍藏版)》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小说以格列佛船长的口吻叙述了周游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嘶”国的经历。作者以神奇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寓言的笔法、对英国政体进行了批判,尤其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作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内容推荐

《格列佛游记(插图本珍藏版)》是英国杰出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他以一个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口吻叙述了在航海时遇难、漂流到几个奇异国度的经历。在“小人国”中格列佛俨然就是一个巨人,他一只手就能托起几十个小人,撒泡尿就可以将皇后寝宫的大火扑灭,为了运送他,“小人国”竟动用了几千匹马!而在“大人国”中,格列佛却变成了一个小人,他被人们装在口袋里当做宠物一样饲养,到处卖艺;在生活中则遇到了各种想象不到的麻烦,与老鼠搏斗、从猴子手中逃生……幻想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这部《格列佛游记(插图本珍藏版)》的最大特点。

目录

译序

格列佛船长给自己表亲辛浦生的一封信

出版者致读者

第一部 利立浦特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二部 布罗卜丁奈格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三部 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奈格和日本之旅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四部 慧嘶马国游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试读章节

我虽然想写一本专著来描述这个帝国的一切,但也乐意先介绍一个大概的情况来满足我那些读者的好奇心。由于当地人的身高一般不到六英寸,所以其他动物、植物和树木的大小均可按这个比例进行推算。比如说最高大的牛马也不过四五英寸高,绵羊大约为一英寸半,鹅也只有麻雀那么大,其余的便依次往下推,直到最小的物种,我几乎是看不见的了。不过大自然使利立浦特人的眼睛已经熟知他们眼前的一切东西。他们能看清楚东西,只是不会太远。我很高兴有一次见一位厨师在一只还不及普通苍蝇大小的百灵鸟身上捋毛,也曾看到一位年轻姑娘拿着一根细得看不见的丝线在穿一枚小得看不见的针。这些足以说明他们对近处的物体有着十分敏锐的视力。他们那儿最高的树大约为七英尺,我指的是皇家御花园中的那几棵,我伸出攒着的拳头刚好能够着它们的顶端。蔬菜一类的东西也可按此比列推算出来,就让读者诸君自己去想像吧。

由于他们的学术历经了若干代,各门学科都已十分发达,现在也不用我多说了。不过他们的书写方式很特别,写起字来既不像欧洲人那样从左向右,也不同于阿拉伯人那样从右到左,更不像中国人那样自上而下,又不同卡斯卡吉人那样由下而上,却是从纸的一角斜着写到另一角,和英国的太太小姐们一个样子。

他们埋葬死人时是将死者的头直接朝下,因为他们信服这么一种说法,那就是一万一千个月之后死去人都会复活。到那时地球(他们以为是扁平的)会上下颠倒过来。按如此埋法,等死人复活时就会稳稳当当地站立着了。他们中有学问的人也承认这种说法荒诞可笑,但为了随俗,这种做法仍旧沿用着。

这个帝国的有些法律和风俗也怪奇特的,若不是它们与我亲爱的祖国法律和风俗完全相反的话,我还真想替他们说几句辩解的话。但愿我们也能执行这样的法律。我首先要说的是有关告密者的法律。凡是背叛国家的罪行在此均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但是如果被告能在开审时辩明自己清白无罪,原告就会被立即处死,落得可耻的下场;同时无辜的被告还可从原告的财产和土地中获得四项赔偿:损失的时间、经历的危险、监禁的痛苦以及辩护费用。假如原告的财产不够赔偿,那么费用的大头由皇家负担。皇帝还要公开对被告赐予恩典,同时向全城颁发告示,宣布被告无罪。

他们把欺诈看得比偷窃更为严重,因此犯欺诈罪的人很少有不判死刑的。他们认为一个人只要小心谨慎,提高警惕,再加上一点常识,就足以防备自己的东西被盗,不过老实的人们如何防范的了老奸巨猾之流。既然人们需要进行买卖,信用交易,如果我们纵容欺诈的行为,或对此不加以相应的法律制裁,那么诚实的生意人就会倒霉,流氓无赖反倒大获其利。我记得有一回我曾在国王面前替一个骗取了主人一大笔钱财的犯人说情。那人奉主人之命去收款,收齐后竟携款潜逃。我对皇帝说,这只不过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希望陛下减轻对他的惩罚。皇帝觉得我太荒谬,竟会将最能加重其罪行的理由提出来替他开脱。说实话我当时真是无言以对,只好支支吾吾地说,各国都有自己不同的习俗。应该承认,我那时确实很难为情。

虽然我们把赏与罚看作是政府行使职权的两个枢纽,但除了在利立浦特之外,我还未见过有哪一个国家能真正实行这一原则。不论是谁只要能证明自己在七十三个月内一直严守本国法律,便可以享有一定的特权,并按其地位和生活状况的不同,从专门拨出用于此项的基金中,领取相应的一笔款子,同时还获得“斯尼尔普尔”或“守法者”的称号,只是这种称号不能传给后代。我告诉他们,我们那儿的法律只有惩罚没有奖赏,他们认为这是我们政策方面的一大缺陷。因此他们在法庭上的正义女神雕像有六只眼睛,前有两只,后有两只,左右还各有一只,以此表不她的正义谨慎。女神的右手拿着一袋金子,袋口是开着的,左手握一柄宝剑,剑在鞘中,由此可见她更喜欢奖赏而不是惩罚。

在任用人才方面,他们更注重优良的品德而非卓越的才干。在他们看来,既然人类必须要有政府,那么人类的普通才干就足以胜任各种职务了;再说上天从来就没有把公共事务的管理弄得非常神秘,仿佛只有少数几个天才才搞得懂似的,而这样的天才在一个时代里也很难出现三个。相反,他们认为人人都能具备真诚、正义、节制等等美德,大家只需实践这些美德,加上经验和为善之心,就都可为国效力,不过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是若一个人没有德行,他们认为,那么才能再高也难以实现,任何事务都万万不可交给这类有才无德的家伙去办。如果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因为无知而犯错,怎么也不会像那些存心贪污腐败的人那样,给社会利益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也正因他们本事大、手段高,能够加倍地营私舞弊,同时还会巧妙地掩饰自己的腐败行径。

同样,不相信上帝的人也不能出任公职。利立浦特人都认为,既然国君们声称是上帝的代表,他所任用的人竟不承认他所仰仗的权威真是再荒唐不过了。

读者应该明白,我谈到的这些法律以及下面所涉及的都是这个国家原先的制度,而不是后来而出现的那些臭名昭著的腐败政治,由于人类中的堕落天性,他们已经陷入了腐败之中。读者要清楚,那些凭借在绳上跳舞而获取高位,或在御杖上下跳跃爬行以赢得恩宠和荣誉勋章等卑劣行为,最初均是由当今皇上的祖父而开始的,随着党派之争愈演愈烈,这些劣迹便逐渐发展到如今不可收拾的地步。

他们认为忘恩负义应判死罪,我们在书上也读到过,有的国家就有这样的法律。他们的理由是:那些以怨报德的人应该是人类的公敌,这些人对恩人都要恩将仇报,对人类便会更加恶毒,根本不配活在世上。

他们关于父母和子女间的一些观念也和我们的完全不同。男女结合顺乎伟大的自然法则,为的是传宗接代,因此利立浦特人也得有这种结合关系。他们认为,和别的动物一样,男女结合的动机是出于性欲,而父母对子女的爱护也是出于同样的自然法则。根据这些道理,他们根本不承认,因为孩子是父亲的种子,或者是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上,就应该对父母尽什么义务。假若仔细想一想人生的悲惨,那么生儿育女本身也没有什么好处,做父母的也本没有想到要生儿育女,相恋到结合,他们的心思还用在别的上面。根据这些和其他类似的理由,他们认为最不应该让父母亲来教育自己的亲生儿女。因此他们在每一个城镇都办有公共学校,做父母的,除了村民和劳工外,都必须把已满二十个月大的儿女送到学校接受培养和教育,他们被认为已具备了一定的受教育条件。学校也分了好几种,以适应不同层次和性别。学校里有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训练孩子们养成一种与其父母亲地位相符合且又能符合他们自身能力及爱好的生活方式。我先谈谈男校的情况,接着再谈女校。P32-34

序言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一七二六年该书在英国首次出版时,受到读者们的普遍欢迎,一周之内销售一空;三周内售出一万册。并在短短的两年内译成法文、荷兰语和德文。英国著名小说家乔治·奥威尔在短暂的一生中多次重读这部作品,并称它为最值得保存的六部作品之一。

这本书最受人们称道和评论家们瞩目的一点在于它对时事的针砭。斯威夫特主要抨击了当时政坛和学术界一些丑陋的现象。书中的很多情节都在影射作者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的政治讽喻,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及当时政坛的情况。

一七一零年到一七一四年斯威夫特出任以罗伯特·哈利(后为牛津伯爵)和亨利·圣约翰(后来的维斯康特·宝林不罗克)为首的托利党政府的公共关系官员,发表了大量的抨击辉格党的文章。他赞成托利党要求结束“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的计划,并发表《联盟军的行为》,为托利党签订结束战争的和约营造舆论声势。斯威夫特为此成为最受尊敬的公民,贵族和内阁大臣们纷纷向他献媚。一七一四年,安娜女王去世,托利党垮台。辉格党执政后,迫害前任的托利党官员们,成立了秘密委员会调查他们在“和平”停战计划中的活动,牛津和宝林不罗克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一七二二年斯威夫特的朋友爱特伯瑞涉嫌参与“雅克伯密谋”受到审讯,囚禁狱中。斯威夫特本人也随时面临着被迫害的危险。

所有的这些政治事件都成为《格列佛游记》中讽喻的话题。格列佛在利立浦特的经历很大程度上就是影射牛津和宝林不罗克一七一四年前后的经历和遭遇。格列佛在海战中取得胜利从而结束了利立浦特国和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法国)之间的战争。并通过非正规的途径(指宝林不罗克和法国秘密协商一事),格列佛扑灭了一场大火(指西班牙王位继位之战)。格列佛本应受到利立浦特国人的感谢,却因为技术不合法和为布莱夫斯库提出太宽厚的条件而遭到弹劾(指宝林不罗克因为签署和平协议遭到指控)。而格列佛逃到布莱夫斯库帝国暗指宝林不罗克逃往法国。

在第三部中,讲述了用分析粪便构成来侦察推翻政府的阴谋诡计的设想和用字母破译法来解析信件,作为指控犯罪嫌疑人的证据的故事,以此来影射对爱特伯瑞主教的审判。虽然采用的讽喻手法令人震惊和作呕,但是隐含的道德力量使故事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斯威夫特曾在爱尔兰的拉勒库当教区牧师,后来又在都柏林圣帕特里克任教长之职。不管这是否出于他个人的意愿,但是他后来却是全心全意投入了爱尔兰反对英格兰压迫的斗争中。他撰写了许多宣传册号召爱尔兰人民保卫自己的利益和尊严,反抗英国政府的压迫,他是爱尔兰人民心中的英雄。

在《格列佛游记》第三部中,作者通过描绘勒普塔国地面城市和乡间的颓败、荒芜的景象讽喻都柏林和爱尔兰农业的衰败;有关林大力诺城的反叛活动及国王最终所做的妥协指代的也许是一七二二年的反伍德运动(详见正文注释)。

斯威夫特倡导科学要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他之所以对当代的科学进行辛辣的讽刺,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则在于他认为科学家们的行为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荒唐成分在内。所以在《格列佛游记》中才安插了从黄瓜中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成食物、用蜘蛛丝纺线做衣、废除语言用实物交流的种种荒唐的研究。斯威夫特再次用离奇、甚至令人作呕的情节讽喻学究们的愚蠢可笑。而在批驳这种臆想科学在实际生活中造成的危害方面,斯威夫特叙述的口吻是沉重的,少了调侃的味道。

“老爷本来有一个磨坊,离别墅不到半英里远,靠一条大河的流水运转,供老爷一家和他众多的佃户使用绰绰有余。大约七年前。有一群规划师来找他,提出毁掉那个磨坊,在山腰上重建一个,在长长的山脊上开凿一条大运河用来储存水,再用发动机和管道输送水供磨坊使用;因为高处的风可以吹动水,因而更利于水的流动;又因为水是从斜坡上流下,和航道水平的河流相比,只需一半的水流就能带动磨坊的运转。他说,当时和朝廷的关系不太融洽,又迫于朋友们的压力,就接受了这项建议;雇用了一百个劳工干了两年,工程失败,规划师们都走掉了,把一切的过失都推卸到他的身上,从那以后,经常抨击他。他们还在其他人的田产上做实验,也都是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除了针砭科学和政坛方面的弊端外,《格列佛游记》中最闪光的一点是关于人性的看法。作者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人性的特点。在第一部“利立浦特”中,采用了居高临下的视角,用巨人的眼光俯视人类的荒唐渺小。利立浦特人为了自己微不足道的野心抱负,不惜牺牲人类美好的情感,他们诡计多端、残酷无情。在第二部“布罗卜丁奈格”中,从小矮人的角度仰视人类的粗俗和铁石心肠:布罗卜丁奈格人令人作呕的体味、举止和习惯;他们的刑法残暴;由于没有社会责任感,彼此之间的关系冷漠;他们对待格列佛十分粗暴,毫无体恤之情;国王和王后也把他当成开心的玩物豢养。在第三部“勒普塔、贝尔尼巴比、格拉布答布卓布、拉格奈格和日本之旅”中,作者以平常的心态平视人类的疯狂和邪恶的本性:理性被滥用,从事无谓的智力游戏或用来剥削压榨百姓;在格拉布答布卓布,展现在格列佛面前的是人类的罪恶史,其中充满了诈骗和罪恶,人性随着历史的前进一步步地堕落,走向深渊。在第四部“慧嘶马国”中,作者从理性动物慧嘶马的角度审视人类:人类在它们眼里和肮脏、邪恶、淫荡、愚蠢的野胡是一丘之貉;而且因为受了些理性的熏陶,变得比野胡更可恶。

这四幅描绘人性的图画,在色彩上呈逐渐暗淡的趋势,这又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格列佛对人性幻想破灭的过程。在故事的开端部分,格列佛还是一个乐观、单纯的人,以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因此在利立浦特国所见到的种种阴谋令他着实吃惊。而从慧嘶马国返回英国后,他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偏执狂,满脑子是人类的邪恶,无法再看到个体身上再现的美德,他对慧嘶马的忠诚成了一种病态的狂热,他的生活因而成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笑话,格列佛本人也最终成了作者斯威夫特无情嘲讽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斯威夫特不是格列佛。现实生活中的斯威夫特虽然憎恨人类的丑恶、政府各部门的腐败,但却真诚地热爱那些道德高尚的个体。他也不像格列佛那样纯粹以理性作为衡量人的标准,并因此而憎恨、厌恶、鄙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斯威夫特对人是宽容大度的,因为他从不指望人是完全理性的动物。在斯威夫特眼里,人虽不是理性的动物,但人是可以运用理性的动物。

《格列佛游记》另一个独特的地方表现在组织结构的多重性。卷首部分的结构像小说,有一个真实的主人公,他在讲述自己的冒险旅行。乍一看,像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但是很快,冒险的历程就显得过于荒诞,超出了小说对情节真实性的要求。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属于模仿游记故事的题材,讲述一系列滑稽、可笑而且虚幻、不真实的经历;但斯威夫特却又在尽力再现当时游记题材的真实性。作为一部游记,它中间还有许多乌托邦的思想,慧嘶马国就是乌托邦理想主义思想的再现。而且在游记中作者采用了拉伯雷常用的讽刺技巧,用轻快的笔调对当代的科学家和政客们进行辛辣的嘲讽,揭示人类的劣根性。所以说这部游记既是游记,又是针砭时事、再现乌托邦理想的讽喻文学。其中揭示的许多现象仍是现今社会的一种真实写照;对人性的探讨就更值得当代人去反思了。

本书中的书信部分和第一、二部由王林翻译;第三、四部由史晓丽翻译。译文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史晓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