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听厉以宁讲经济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郑权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经济学很枯燥?其实里面也有诗意画意!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给你讲述最有意思的经济学!

权威不失幽默,深刻不乏生动!

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骑得快车子反倒稳,慢就晃,停就倒。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有更多的岗位出现。

《听厉以宁讲经济》(作者郑权)告诉你:中国经济改革的失败可能是由于价格改革的失败,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必须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也就是企业改革的成功。

内容推荐

《听厉以宁讲经济》内容介绍:对于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厉以宁先生并没有一板一眼地用那些艰涩、枯燥的文字对它进行学术性的表达,而是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严谨幽默的语言方式,向大众解释了什么是经济学,我国目前的经济是什么样儿的,从而使读者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经济学的无限魅力及社会发展的完整历程。

《听厉以宁讲经济》的作者是郑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市场经济

 经济学的基础:人是自利的

 “投机”未必是一件坏事——需求、供给与市场均衡

 可口可乐替代百事可乐?——效用与边际效用

 “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上大学究竟让你亏了多少钱?——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与边际成本

 特殊途径得来的特权——寻租

 那些年,一起排队凭票购物——政府限价与短缺经济

 美国为何要从日本进口计算机?——比较优势

 为何“三个和尚没水吃”?——公共物品、外部性与产权界定

 “批条子”的方式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为市场经济正名

 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市场经济在中国

 体制转轨下“市长不好当了”——市场经济与国有经济

 “只有一个地球”——市场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金融、财政与宏观政策

 北京奥运会是赔了还是赚了?——经济水平的衡量指标及乘数效应

 天生为敌的孪生兄弟——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你敢把钱存到银行吗?——利率波动及其传导机制

 政府手中的金融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明天电脑的价格会下降吗?——理性预期与政府政策

 桑塔纳在中国为什么还那么贵?——关税保护与“入世”

 一种假象中的经济增长——泡沫经济

 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

 中国现阶段的就业问题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第三章 企业改革、管理与股份制

 IBM为什么不自己组装整机?——交易费用与企业的边界

 激励、信息、选择、决策——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

 别嫁给了只有一只手的光头!——不完全信息、不对称信息与逆向选择

 风险、保险与所有者——代理人问题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企业、创新与企业家

 规模经济与企业的兼并收购

 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

 深圳模式与TCL模式——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企业的产权改革

 企业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第四章 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

 为何都想追求高学历文凭?——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文凭竞争

 明星天价出场费凭什么?——工资差别

 人比人,气死人——福利的相对性

 是吃麦当劳还是吃肯德基?——最佳消费规模的确定

 不满意最小化原则——公共选择理论

 分饼的艺术——政策的公平与效率

 教育银行与私人办学——中国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鱼与渔的哲学——地区发展的差距与扶贫问题

附录 传记及著作概述

 厉以宁小传

 厉以宁学术著作概述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成本的概念想必谁都不会陌生,不就是要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等等支出的总和吗?但一旦将此概念细化,就未必人人都搞得清楚了。

首先说机会成本这个我们随时都会碰到却几乎从不在意的概念。所谓机会成本,经济学上就是指一项资源以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优用途上的价值所衡量的成本。这个定义太拗口,我们不妨举例来看一下。

以一个大学生为例,人们往往以为学费和食宿费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全部费用。但是经济学家就会思考得更加全面,他们会考虑到机会成本——如果他不是去上大学而是去工作并假定该学生的第二种最好选择是每年挣到10万元,那么这10万元就是他这段时间接受教育的机会成本,在计算这一学年的总经济成本时,必须加上他放弃的这笔收入。

又如一家公司购买了一座楼作为公司总部,但是他们使用不了如此多的面积。如果将多余的房子出租,那么每平方米每月可获得100元,这就是使使用面积闲置的机会成本;再比如政府拥有大面积荒地,在考虑是否将部分土地改造为国家公园时,政府需要把土地的机会成本计算进去,因为土地还可以用于植树或者放牧,不管土地的第二种最佳使用方式是什么,其价值就是建造公园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还可以帮我们理解一些平时颇为荒谬的想法。大家可能在电视或其他媒体上都或多或少对监狱有些了解,犯人坐牢不仅有地方住,三餐免费,而且有电视看,有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场所可以去,这种日子也“不赖”嘛!但要是让你到监狱里去住上一年半载又如何?你恐怕一天也不想进去。其实这个时候,你就下意识地运用了机会成本的分析方法。坐牢确实省去了你吃、住、玩的费用,但是如果不坐牢的话,你每天工作还可以挣上更多的钱,更重要的是,一旦坐牢你就失去了人身自由,有人宁愿罚款而不愿被拘留,所谓“花钱买自由”,就是因为自由也值钱;此外,一旦坐牢肯定会对自己的人格、尊严、名誉、地位以及原有的社会关系等带来损害,这些则不是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的损失了。

类似“坐牢”这样的事情几乎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决策,但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我们在若干选择中做出决策,那时再忽略机会成本就是不明智的了。

再说沉没成本,从字面上我们大致可以猜出,沉没成本就是付出之后再也无法收回的成本。的确如此,如果你花了10元钱买了一张电影票,电影约两个小时,但你才看了半个小时,便发现电影其实一点都不好看,于是你开始考虑是不是要离开电影院。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就该忽略那10元钱,因为它就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还是继续看下去,它都收不回来了。此时你倒是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度过余下的一个半小时,并且注意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我们生活中也时常经历这样的事情,拿买电脑来说,你花8000元买了一台新电脑,还没来得及高兴,一个星期之后生产商就宣布一种功能更强、性能更好的新型电脑只卖6000元,并宣称消费者可以用刚购买的机器去换一台新的,只不过还要加付1000元。此时的你肯定是火冒三丈,新电脑几乎还没用就损失好几千元钱!你很可能决定这一年内再也不买新机器了,至少等投资收回一部分再说。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明智,毕竟已经付出的8000元是沉没成本,再也收不回了。你此时需要权衡的是新型电脑的新功能是否值1000元,如果值就加钱去换,不值就不换。

最后说一下边际成本,它与边际收益紧密相连,分别指选择多增加一点某物而导致的额外成本和好处。这个概念其实我们更加不陌生,因为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到。在决策时,我们并不难决定到底做不做某事,而是多做些还是少做些的问题。比如你已经决定了要买房子,那么难题在于买多大的,要装修到何种程度;国家也不需要考虑是否要拥有军队,问题在于军队的规模多大是合适的。  如果你在3天假期内出去旅游,旅馆住宿费是每天150元,旅游花销200元,食品费与在家里一样,那么你在决定是出去3天还是2天时就要对第3天的边际成本150元住宿费和200元旅游花销共350元——和因多出去一天所得到的快乐相比较。

又比如你到麦当劳或者肯德基去吃快餐,小杯可乐3元一杯,中杯5元,大杯6元,从小杯到中杯的边际成本是2元,从中杯到大杯的边际成本是1元,这样你在考虑买小杯还是中杯时,就要衡量中杯比小杯增加的量是否值2元;类似地,在考虑是否买大杯时,就要衡量它比中杯增加的量是否值1元。

对以上三个概念的了解可能会使你产生这样的感觉——经济学并不神秘。的确如此,经济学不过是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归纳,并换个思维角度来看待而已。机会成本、沉没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经济学家系统考虑各种可替代性选择的关键概念。P15-17

序言

在中国当代经济学界,有这么一位学者:他是著作等身、蜚声海内外的大师,却又几十年如一日坚守讲台培育英才;他身居高位,影响着中国的经济政策,却又平易近人、事必躬亲;他提出了举世闻名的“股份制”,推进了中国股份制的改革,却又甘居斗室书斋埋头学术。他就是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倡导中国股份制的第一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正是这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以其百折不回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开辟出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厉以宁是中国经济界嗅觉敏锐的先行者。他一直以思想超前著称,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大谈价格改革的时候,他就提出了企业改革才是真正的出路;1987年的时候人们热衷于承包制,他却说股份制才能够解决根本的问题;90年代初他又表示,在很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失业问题比抑制通货膨胀更为重要。他总是能以一个经济学家的敏锐嗅觉,发觉即将到来的经济趋势和社会问题。同时他又是一个有良知、敢说话的学者,他认为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应该时刻同社会的实践相结合,同时就应该说真话,说实话,供决策者参考。

厉以宁又是一个踏踏实实甘于坐冷板凳的学者。他有着渊博的知识、显赫的地位,他的弟子“桃李满天下”并且很多都身处要职,他本可以用这些给自己谋求无尽的财富和荣誉,但他却没有,他总是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坚持在三尺讲台,甘守书斋里埋头学术的寂寞。尽管他已居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高位,但他对自己本人的描述却常常是——“我首先是一名教师”,他曾把自己的经历简单地总结为“读书、教书、写书”,把“教书”当做一个最重要的中间环节。因此,尽管他的事务繁忙,却始终还是把讲课放在了第一位,也正因如此他在学生中间更受欢迎了。这些年来他先后演讲过多少次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他的讲座是北大的第二课堂,每次开讲座的时候,人都是坐得满满的,连讲台上都坐满了学生,有本校的也有外校慕名而来的;有在读的,也有已经工作又回校“充电”的。风风雨雨几十年,厉以宁的讲座成了北大课堂上一道永不褪色的风景线,而厉以宁也在这三尺讲台上从风华正茂的年轻学者讲成了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

厉以宁是中国经济学界的泰斗,是经济领域学富五车的专家学者。但一个学者能够学有所成并不是最幸运的,最幸运的是能够学有所用,就如千里马,生能日行千里并非最大的幸事,最大的幸事是能遇到伯乐,扬威奋蹄一展风采。厉以宁就是这样一匹幸运的千里马,他不但学有所成,被学界所认同,更幸运的是他学有所用,理论成果能被采用成为国策,造福于人民。正如厉以宁所说,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事业中最好的阶段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此时改革的步伐加快了,一些主要观点和主张被认同了,比如“股份制是公有制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民营经济,等等。对于一个学者来说也许最高的奖赏已无过于此。正如厉以宁本人说的:“一个经济学家,当他多年的研究成果终于被决策机关采纳而变成国家政策的时候,那种欣慰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厉以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谓不大。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往往就会把中国股份制改革和他联系在一起。更多的人说,没有厉以宁的股份制理论,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股份制改革;还有人说,厉以宁一席话,可以震动中国的证券市场,影响“熊”、“牛”的大决斗,动摇股市涨跌。然而,若因此就仅仅将厉以宁看做是一个经济学家那就错了,深入他的生活,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厉以宁。当今,不知道厉以宁是著名经济学家的人恐怕不多,而知道厉以宁还是一位真正诗人的恐怕极少。平时除了做经济方面的研究、撰写经济学著作之外,厉以宁还爱好即兴赋诗填词,或直抒胸臆,或感怀伤情,可以说厉以宁是一位具有诗人气质的经济学家。细看他的诗词,你会发现每一首都清新自然,没有刻意的雕琢,更没有繁复的典故堆砌。他说:“我从不奉命而作,所有的都是有感而发。”2000年11月,适逢厉以宁年届七十,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师生们为他举行了题为“经济学家的诗情画意”的厉以宁诗词研讨会,历届弟子们从国内外各地纷纷赶来为他祝寿。这一天,厉以宁即兴朗诵了他的一首《破阵子·七十感怀》:“往日悲歌非梦,平生执著追寻。纵说琼楼难有路,盼到来年又胜今,好诗莫自吟。纸上应留墨迹,书山总有知音。处世长存宽厚意,行事惟求无愧心,笑游桃李林。”

一句“处世长存宽厚意,行事惟求无愧心,笑游桃李林”道尽了厉以宁一生的行事准则和学术宗旨。从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一个宽厚仁德、为人和蔼,又操守坚定,敢讲实话,敢吐实情的长者形象。这就是厉以宁:一个心忧天下,经世济民,却又能甘守书斋的学者;一个身居高位、事务繁杂,却又能躬身执教的师长。

书评(媒体评论)

骑自行车的人都知道,骑得快车子反倒稳,慢就晃,停就倒。因此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有更多的岗位出现。

中国经济改革的失败可能是由于价格改革的失败,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必须取决于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也就是企业改革的成功。

——厉以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5: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