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
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有个杞国人,他总是担心有一天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没有地方安身。
这件事儿困扰着他,让他吃不香,睡不安。
后来,他的一位朋友知道了他的情况,担心他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特意前往去劝说他:“天,都是由一些积聚的气体形成。这些气体无处不在,不管你是在干什么,都是在天际间活动,没必要担心天会塌下来。”
听了这话,杞国人仍然心有余悸地问:“如果天是一些积聚的气体,那天上的星星、月亮、太阳会不会掉下来呢?”
这个朋友继续说道:“星星、月亮、太阳也都只是一些会发光的气团,就算掉了下来,也伤不了人。”
可是杞国人还是很忧虑,他又问道:“如果地陷下去了呢?又该如何呢?”
他的朋友又说:“地,是由一些石块堆积而成,四面八方都是石块,到处都是石块。就像你现在所踩的地上,都是由石块堆积而成,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杞国人听了朋友的这一番开导之后,终于不再担心了,心情豁然开朗。他的朋友看到他不再为这些无端的事情发愁,感到很欣慰。
当时,有位楚国的思想家名叫长卢子,在听说了这个故事后,很不以为然,评价道:“那些彩虹呀,云雾呀,风雨呀,以四季不断地变换所积聚的气体共同构成了天;而山川呀,河海呀,金木火石呀,这些东西堆积起来共同构成了地。既然知道天是由积气构成,地是由积块构成,怎么就能断定天地不会变化呢?依我看,天地其实就是宇宙间的一个物体,但它在有形之物中又是最大的一种,其本身并未终结,难以穷尽,因此人们对这件事儿本身就很难认识,这都是很自然的。杞国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确实想得太远了,但是他的朋友认为天不会塌、地不会陷的说法也不对。天与地不可能永远不会坏,有朝一日它真的要坏了,人们肯定会担心这个问题。”
对于这场争论,战国时的郑人列御寇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说天与地会坏,是荒谬的;说天与地不会坏,也是荒谬的。天地之间到底会不会坏,我们目前尚不知。但是,说天地会坏是一种见解,说天地不会坏也是一种见解。这就像活人不知道死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死者也不知道活人的情形;未来不晓得过去,过去也无法预测未来。既然如此,天地到底会不会坏,我们何必担心呢?”
而如今,如果我们用今天的科学常识来看待天和地,可以断言,那个杞国人和他的朋友以及长卢子和列御寇的观点都有偏颇。但是这个故事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启示:对于一个时代所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人们不应陷入盲目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还是豁达一些好。
读后感悟
这则寓言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要满怀抱负,开阔心胸和视野,认真学习和工作,以实现远大的理想。(P4-6)
好书必然是能启迪人性和给人以精神滋养的。因此,我特别关注每一本名著中所传递的宝贵人生经验和成长智慧。希望本书能成为同学们喜爱阅读、乐于接受、可资引用的课外读物,能够给同学们带去知识和智慧,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纪连海
序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因浮躁而充斥“浅阅读”的环境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们,他们对读书的认识,正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体验式阅读”“快餐式阅读”“图片式阅读”等阅读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
在公众场所,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妈妈,别再给我买这些没用的图书了,给我买个1Pad就足够了,在那上面阅读既方便又快速。再说了,现在是高科技时代,我才不要看那些纸质书呢。”听到孩子们的央求,大多数父母下意识地就遂了孩子的愿,放下手中原本选定的图书。如此可见,孩子们真正的书本阅读退化到了何种程度!
中国是一个图书出版大国,但我们的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更别说阅读了。如何进一步激发和扩大阅读兴趣,不仅事关中国能否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转变,更关系到全民族的文化素养。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因为不读书,有人说中国人现在已经进入“笨蛋时代”:没有常识的谣言,愣是有人信;长生不老的药方,愣是有人买。“人傻钱多”的歪理也开始成为当下很多人的正解,这与我们从前提倡的“知识就是力量”恰好相悖。在这种形势之下,如何让青少年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前提下,学习好的文化知识,能够有效地深层次地阅读一些优秀的图书作品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由一批资深教育专家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编辑出版的“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系列图书,就是一套目前很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经典课外读物。全书遵循从“基础”到“拓展”,体现层级深入的理念,展现精神成长的过程,关注阅读对青少年的精神塑造及人生成长的影响,将素质培养作为核心编辑理念。本书系所选内容篇目也均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或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考试试题中常见的世界文学名著。同时,在体例设置上,编辑对每本书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独到的评析、介绍,用通俗明快的语言文字,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远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广大青少年对文学的爱好和阅读,了解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中学生的必修课。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系列图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未来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纪连海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们大都来源于生活,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阅读它们有利于我们获取生活的经验,掌握学习的技能。由筱彤编写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插图版)(精)/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一书所选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大体涵盖了上至春秋战国下至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诸多内容,主要是阐明道理,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教人生活的哲理和智慧;讽刺现实及人性的弱点,劝善惩恶,给人以警醒;讲述学习态度和方法,给人以借鉴意义。
丛书所选书目为教育部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定读本,由《百家讲坛》名师纪连海携30位名家、名师全程导读,在阅读的同时还配有:权威注释、英语学习馆、好句赏析、拓展阅读、语文必考点自测等辅助延伸性阅读。小读者通过高效的深层次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文学修养,迈上人生重要基石的更高阶梯。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鉴于青少年不易读懂中国古代寓言的原文,编著者筱彤在《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插图版)(精)/新课标无障碍经典阅读》一书中特精选中国历代流传较广的寓言,根据原文精神改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为突出寓言主旨,增强故事性、生动性,对原著一些细节稍有增删,配以形象生动的彩画;还为每个故事悉心创设对话形式的精当点拨,从而使文字叙述、彩画和寓意点拨三者相得益彰,颇具可读性,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地领会寓意的精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