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礼仪礼(足本典藏)/中华国学经典读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西周)周公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周公所著《周礼仪礼(足本典藏)/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分为《周礼》与《仪礼》两卷,《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原来的名称是《周官》(《史记.封禅书》),也称《周官经》,后称《周官礼》,又尊称《礼经》。它与《仪礼》、《礼记》号称“三礼”。“三礼”不仅反映了汉以前的制度、风俗、仪节、礼貌,而且也记录了儒家各派对于这些方面的设想。

《仪礼》原名《礼》,汉代人以其所讲为士所必习的礼节,又称为《士礼》;相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

内容推荐

周公所著《周礼仪礼(足本典藏)/中华国学经典读本》分为《周礼》与《仪礼》两卷。

《周礼》共六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科技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每篇篇名下先论该篇诸官职的总体职能和所属各职的名目和人员编制,然后分各职叙述。

《仪礼》晋人以其所讲不是礼的意义,而是具体仪式礼节,故称之为《仪礼》。这是一部记载古代礼制的著作。现今通行本共十七篇。

目录

周礼

 天官冢宰第一

 地官司徒第二

 春官宗伯第三

 夏官司马第四

 秋官司寇第五

 冬官考工记第六

仪礼

 士冠礼第一

 士昏礼第二

 士相见礼第三

 乡饮酒礼第四

 乡射礼第五

 燕礼第六

 大射仪第七

 聘礼第八

 公食大夫礼第九

 觐礼第十

 丧服第十一

 士丧礼第十二

 既夕礼第十三

 士虞礼第十四

 特牲馈食礼第十五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

 有司彻第十七

试读章节

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日不孝之刑,二日不睦之刑,三日不姻之刑,四日不弟之刑,五日不任之刑,六日不恤之刑,七日造言之刑,八日乱民⑥之刑。

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⑦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凡万民之不服教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听而断之;其附于刑者归于士。

[注释]

①土其地:土,通“度”。测量土地。②眚(sheng)礼:眚,通“省”,削减。这里指礼节从简。③县:通“悬”。④饬材:即太宰九职之五,百工饬化八材。⑤乡三物:乡大夫教导乡学的三种方法。⑥乱民:更造法度使民疑惑。⑦六乐:云门、成池、大韶、大夏、大灌、大武六种乐。

[译文]

凡是建立邦国,也要以土圭测影的方法测定其方位,划定其疆域。公爵的封地,其疆域是方五百里,当中的可耕之地占二分之一;侯爵的封地,其疆域是方四百里,当中的可耕之地占三分之一;伯爵的封地,其疆域是方三百里,当中的可耕之地占三分之一;子爵的封地,其疆域是方二百里,当中的可耕之地占四分之一;男爵的封地,其疆域是方百里,当中的可耕之地占四分之一。

凡是建立都鄙,也要为其划定地域,命令相关部门在其边界上挖沟筑墙种树。依据都鄙内的户数设立井、邑、丘、甸、县、都等行政单位进行管理。年年能种不需休耕的土地,每家分发一百亩;耕种一年就必须休耕一年的土地,每家分发二百亩;耕种一年就必须休耕二年的土地,每家分发三百亩。因此因地制宜地给人民分派职业,确定基层官员的职守,制定上交地税的法规,使上上下下的每个人都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上面建立邦国、都鄙的各种规定作为国家的土地法,汇报天子,颁布施行。

碰到荒年,实行十二条救荒的政策,以使人民团聚而不流离失所。第一条是贷给人民种子和食粮;第二条是减轻租税;第三条是对犯罪的人宽大处置;第四条是停息征调徭役;第五条是解除山泽的禁令,使民可以觅食;第六条是消除对市场的盘查;第七条是简化吉礼、嘉礼的礼节;第八条是简化丧礼、葬礼的礼节;第九条是把乐器储藏起来;第十条是节约婚礼花费,鼓励适龄男女婚嫁;第十一条是检查有没有应当祭祀的鬼神被漏掉了;第十二条是严惩盗贼。

平时,实行六条保护人民使之蕃息的政策,以使人民生活获得保障。第一条是爱护幼儿,第二条是敬老养老,第三条是救济鳏寡孤独,第四条是救助贫穷,第五条是优待残疾,第六条是对富人也平等相待,不苛刻索要。

实行六条旧俗以使人民安居乐业。第一条是建筑住房求其坚固实用,不求其华丽;第二条是同族的人去世,按照先祖居中,子孙按昭穆居左右的规矩葬在一块;第三条是和外婆家、妻子的娘家和睦相处;第四条是敬爱老师;第五条是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第六条是平民中的富人也不能穿戴出格的衣饰。

每年的(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全天下的臣民宣布教典,其方法是把写有教典的木板悬挂到王宫大门的双阙上面,让万民观看,十天之后再把它收藏起来。然后就在全天下推行教典,让诸候、公卿大夫和百官根据教典教导其领导下的人民。在六乡之中,命令五家编为一比,使比中各家彼此连保;五比编为一闾,使闾中各家在碰到事情时能够互相托付;五间编为一族,使族中各家有了丧葬之事能够互相帮忙;五族编为一党,使党中各家在遭遇凶祸时能够互相救助;五党编为一州,使州中各家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能够互相救济;五州编为一乡,使乡中各家都彼此尊敬贤能之人。

在全天下颁布十二种职业,使人民全有活干。第一种职业是栽种五谷,第二种职业是栽种瓜果蔬菜,第三种职业是开发山林川泽的资源,第四种职业是养殖鸟兽,第五种职业是对珍珠、象牙、玉料、石料、木料、金属、兽革、鸟羽进行加工并制成成品,第六种职业是繁荣市场和流通货物,第七种职业是缫丝绩麻、织造布帛,第八种职业是采摘野生果木的果实,第九种职业是流动打工,第十种职业是学习道德和技术,第十一种职业是继承祖传的谋生本事,第十二种职业是像府、史、胥、徒那样到官府为公家服务。

以乡学中的三门课程教导万民,对于成绩优异被推选为贤者、能者的乡民,举办乡饮酒礼来表示对其尊敬。第一门课程是六种道德,其具体内容是智、仁、圣、义、忠、和;第二门课程是六种善行,其详细内容是孝、友、睦、姻、任、恤;第三种课程是六种技术,其详细内容是礼、乐、射、驭、书、数。

以适用于乡中的八种刑罚纠察万民:第一种是对不孝敬父母者的刑罚,第二种是待族人不睦者的刑罚,第三种是待亲戚不亲者的刑罚,第四种是对不敬爱师长者的刑罚,第五种是对朋友不讲诚信者的刑罚,第六种是对不体恤贫困者的刑罚,第七种是对造谣惑众者的刑罚,第八种是对私自改变事物的既定名称、用旁门左道破坏政令者的刑罚。

用五礼来预防万民的侈靡虚伪,教育他们事事都要做得恰如其分;用六乐来制止万民的感情用事,教育他们时时都要做到心平气和。凡人民之中有不服从教导而发生民事纠纷者,大司徒就要会同当地的治民之官一起审理和判决;如果有违反刑律的,那就要移送至司法部门审理。

P49-P51

序言

我国儒家向有以“礼”治天下的纲领,“礼”是其学说的核心。它的中心内容和基本原则,就是充分承认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的亲疏、尊卑、长幼分异的合理性,并且强调各阶层都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因为重礼,便希望拿礼来包罗万象,不仅仅是社会风俗习惯、宗教仪式等,还包括政治制度。同时,儒家治世、处事皆报以人世的积极态度,既不脱离实际,又不拘泥于实际,而能将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于是便有了这么一部展示现实制度与政治理想的杰作——《周礼》。

《周礼》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它原来的名称是《周官》(《史记.封禅书》),也称《周官经》,后称《周官礼》,又尊称《礼经》。它与《仪礼》、《礼记》号称“三礼”。“三礼”不仅反映了汉以前的制度、风俗、仪节、礼貌,而且也记录了儒家各派对于这些方面的设想。

关于《周礼》真伪和成书年代问题,历史上一直有争议。

《周礼》共六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法律、科技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每篇篇名下先论该篇诸官职的总体职能和所属各职的名目和人员编制,然后分各职叙述。

《周礼》书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既有儒家政治理想成分,也有法家的法制精神,也涉及理财之道等。但汉儒马融、郑玄等把它视作儒家典籍,备加推崇。《周礼》内容上虽不尽属儒家,却长期以儒家重要经典的名义得以传播,影响很大。西汉末,王莽改制,西魏宇文泰用苏绰、卢辨等改革官职,以及北宋王安石变法等,都以《周礼》为理论根据。《周礼》也是研究先秦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制度的重要文献,尤其对考察古代官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仪礼原名《礼》,汉代人以其所讲为士所必习的礼节,又称为《士礼》;相对《礼记》而言,又叫《礼经》。晋人以其所讲不是礼的意义,而是具体仪式礼节,故称之为《仪礼》。这是一部记载古代礼制的著作。现今通行本共十七篇。

关于《仪礼》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历来存有争论。旧题为周公撰,更多人认为此书原作为周公,而定于孔子。也有人根据书中丧葬制度,结合出土器物进行研究,认为成书当在战国前期至中叶间。对于此书的性质,一般认为主要记载周代的仪礼制度。

《仪礼》一书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各朝礼典的制定,大多以《仪礼》为重要依据而加增添。从魏晋以迄清末,礼制介入法制,各王朝的法典都以儒家礼制为立法依据,《仪礼》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极为深远。

书中记载的古代礼制材料,对我们研究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面貌以及古代政治、宗教等方面问题,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编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