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京辉编著的《孟京辉戏剧档案》共分:《新锐戏剧档案》和《先锋戏剧档案》两部书籍,二十年戏剧探索,两册典藏,七十部先锋大戏,纸上剧场,孟京辉给你有力量的戏剧档案。孟京辉是当前亚洲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他以独具个性的创造力,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不仅开拓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新局面,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孟京辉戏剧档案(共2册) |
分类 | |
作者 | 孟京辉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孟京辉编著的《孟京辉戏剧档案》共分:《新锐戏剧档案》和《先锋戏剧档案》两部书籍,二十年戏剧探索,两册典藏,七十部先锋大戏,纸上剧场,孟京辉给你有力量的戏剧档案。孟京辉是当前亚洲剧坛最具影响力的著名实验戏剧导演。现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他以独具个性的创造力,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不仅开拓了中国当代戏剧的新局面,而且已经成为一种值得瞩目的文化现象。 内容推荐 孟京辉编著的《孟京辉戏剧档案》编选的《新锐戏剧档案》与编著的《先锋戏剧档案》(增订版)两册套装。 《新锐戏剧档案》收录顾雷、何雨繁、黄盈、康赫、李建军、李凝、裴魁山、邵泽辉、赵川、赵淼等十位导演的作品,包括剧本、剧照、排练资料、演出说明书以及导演笔记、观众评论等等现场性、原初性资料。读者翻看本书,有纸上观剧的冲击与愉悦,更有深入把握一部戏生成过程的挑战。本书的制作形式也采取了与主题相称的新锐与突破。全书整体采用以纱布覆盖半完成精装书的形式,在线性时间之外,还另外给出了六个目录,以提供七种观看与进入书中四十二部剧作的不同方式。在不同阅读视角的转换中,读者当能明了新一代戏剧创作人的丰富性。七种乃至读者可以自行发现的更多种阅读方式,也象征了这一代戏剧人的创作尚在途中,远未完成。 《先锋戏剧档案》(增补版)增加了《臭虫》一剧的相关资料,更请孟京辉以读者与经历者的身份,于十年后翻看,随文增加当时情景的回忆、当下感受的提炼,以成档案之外的档案。从装帧形式而言,原书的版式与开本保留,周边另行放大,外用进口黑色触感特种纸包裹,以表现原有档案在十年之后,没有失去分量,反而日积月累,意欲挣脱包裹的动感。 此外,《孟京辉戏剧档案》还有孟京辉特意绘制的动画小人,以提供翻阅的乐趣。 目录 《新锐戏剧档案》 时间序列 1998 理性动物 1999 伪君子 2001 麦克白 2001 沃伊采克 2002 驯悍记 2003 告别无羁的长夜 2003 四川好人 2003 审问记 2005 38线游戏 2006 枣树 2007 掠夺 2007 未完待续 2007 海与阳伞 2008 达人未爱狂想曲 2008 2008罗密欧与朱丽叶 2008 西游记 2008 牺牲 2008 东游记 2008 8008 2008 采访记 2008 在变老之前远去 2008 鲁迅二零零八 2009 十个人的夜晚 2009 小社会 2009 太阳 弑 2009 时间的代价 2009 一出梦的戏剧 2009 泄密的心 2009 壹光年 2009 卤煮 2009 马前马前 2010 斯德哥尔摩冒险家 2010 在奥利亚克 2010 月光 2010 背叛 2010 回家 2010 受诱惑的女人 2010 bravo!伟大的生活 2010 陌生人 2010 主义横行 2010 缺席 2010 被隐匿的风景 附录 尚需老老实实的做戏(顾雷) 附录 当下的戏剧生态和我们的文化选择(邵泽辉,黄盈) 附录 身体剧场(赵川) 附录 看《小社会》试演后薄小波与赵川的对话 附录 我独行,我偏离(康赫) 附录 部分新锐戏剧演职员表 后记 《新锐戏剧档案》编后记 《先锋戏剧档案》 1 本档案所收的剧本有 飞毛腿或无处藏身 思凡 拥挤 我爱××× 零档案 阿Q同志 风雨保尔·柯察金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恋爱的犀牛 2 本档案涉及的剧目有 犀牛、士兵的故事、大神布朗、哈姆雷特、升降机、飞毛腿或无处藏身、风景、黄与黑、秃头歌女、 等待戈多、罗慕路斯大帝、蜘蛛女之吻、面对面、思凡、阳台、安道尔、彼岸、与艾滋有关、拥挤、 我爱×××、零档案、放下你的鞭子·沃依采克、阿Q同志、爱情蚂蚁、倾述、保尔·柯察金、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的犀牛、臭虫 (涉及的形式百花齐放,或节目单,或剧照,或原始材料,按年代顺序排列,散见于各页) 3 本档案所收的附录有 访问林兆华 零档案:从诗到戏剧 关于“实验戏剧”的对话 实验戏剧和我们的选择 沈林与孟京辉的“戏剧双簧” 部分先锋戏剧演职员表 4 本档案另收有直原始材料若干 也尽量按年代先后顺序排列,请读者明察。 试读章节 《新锐戏剧档案》 首先让我赞美大家的伟大天才。 昨天看完第一场串排,毫无疑问,它更接近我们通常说的那个现实主义,并且是失去了细节的现实主义(我们抹掉了部分,但远不够彻底),因而,即使从现实主义的价值观来看,它也是难以成立的。根本问题肯定是人的状况问题,舞美灯光道具调度都只起辅助作用。实验剧场的形态已够抽象,舞美不需要作太多设置,道具我想了全用木头做,尺寸和形制与通常不一样。灯光主要解决便携空间问题,不宜再用它做别的,如简化表演等功能性设置。如果考虑节约费用不用追光,在第二场会出现风格化的灯效。人的状况问题出在哪些地方? 本子:这个本子里的所有人物本身是性格设定的。这是我现在的新要求,是给大家带来表演困难的最根本的问题所在。解决它的办法只能是我们大家边走我边改。 方向:我们要的是行为,声音行为,身体行为,而不是人物,性格刻划,情感表述。 表情:我不要赵氏孤儿式的表情风格,而要有一定的活跃度,但这种活跃度不再对情感变化起诠释作用。这样的诠释在小河小东杨一的表演中都出现了,应该拿掉。 矛盾:当我要求小河顽劣一点的时候,我要的是行为,而且是得到了抽象的行为,比如折手指骨那段,小河要做得顽劣,同时动作简化,不要杂乱。“让我睡觉你这狗娘养的畜生”这里小河后来加那个表情,那是对“狂犬病”的模仿,不能要,我们最多要一种对“狂犬病”的风格化戏仿,就像我后来要求小河用老头的腔调说:“酒是陈的香,这棍是老的臭。”如果小河本来是饰一个老头角色,那样说便是现实主义式的模仿。 声音:现在除了小河报数等几个地方作了风格化处理,几乎所有人声都带着性格诠释的痕迹。我对于声音的设想仍是要相当的活跃度,但不针对情感和性格。我们初次尝试舞台表演,都有一个模拟的本能,即使是村民。对于剃头佬,胡吗个和杨海崧都做得不错,胡的处理虽然也是性格化了的,但相比而言更接近我想要的东西。我要的是一个偏执的声音行为,而不是一个狂执的人物。韩煦在处理书记老婆的声音则是完完全全地进入了人物性格,而且是经过典型性虚拟化后的人物性格,所有这些应该坚决地全部换过来。 矛盾:足够的音量与性格。小东狠狠地说“蹲下!”,那么村长那个带强权恶意的性格就’出现。可如果他不狠狠地那样说,音量就会低很多。开始那个“还真有点响”,带有自语气质,一旦要表达“自语”,小东的声音就会降下来,这样接下去小河报数也没法作高调的风格化处理。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声音性格带偏。“还真有点响”把“真”和“响”往同一方向的高处拉或许是一个办法。 反应:对对方台词的反应,对物件的兴趣,对彼此的行为的反应,我们现在的大都顺应了情绪或性格的要求。我们要把这样的要求降到最低,让他们能了解人物间的基本关系大致剧情进展就行。大家表演的时候从内部控制这些反应,相应的肢体、神态和眼神,简化肢体动作,降低对物件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对行动节奏的控制,对其作风格化处理。村长的收起镲转身走同时说“妈的不玩了”,书记从角落怒气冲冲走过来一把拉掉包中头上的黑布袋,现在。的处理都是我们要避免的。村长可以在收镲转身后两个大快步扔下镲,这样对后面踱步的风格化处理就容易了。而书记则要在拉掉包中脑袋上黑布袋前的动作节奏加以改变:在触到布袋时忽然出现停顿或是别的什么。我打算在星期天排练完后对第一场全部问题作逐一描述,并提出相应修正方案。本来我昨晚到今天早上做完这个,星期天全面重练是最理想的,但太多的事情抢去我的时间。星期六我想约美工去看旧货市场。看看有没有时间余下来,我把修正方案在星期六做出来。 一个伟大的日子。 星期五给了剧组所有成员第一场修正案后,当天的排练就有改观。星期五是第一次排第二场。人员不整,少了一半人。本想走第二场的三分之一,结果走完了整个第二场。星期六,我给PK14的主唱杨海崧打电话,叫他在对剃头匠的偏执声音行为的处理基础上,继续往前走,不要再处理口吃,而是把他的台词处理成有声音和节奏的障碍。昨天中午我在公共汽车上想到了一句口号,我想会给演员以帮助。那句口号是如此牛逼,演员们突然明白我要什么,也突然明白了他们要什么,我几乎都不需要多说什么,他们都会自动地跟我往同一个方向走。这个戏开始拥有自己的生命,它现在有了自己的心跳。昨天小河整整八分钟讲孙文波家鸟叫的故事,后来全体村民上场,全剧最难的调度顺利解决掉。一切如此出色。我突然感到自己像是做了十几年的导演,指导演员行动自由如同在纸上写字。 昨天本应重新开排,我在前一天临时决定剧组开会,这是第一次,恐怕也是最后一次。 王凡喝吐了,他的才华受到了束缚。我告诉他,我找他是因为他的才华,我给他限制是因为他的才华。昨天他挨个地问三个演员什么是“十五度,半”。 杨一依然让我担心。小河没问题。小东没什么问题。邢东是个悬念。海报被大家否掉。 昨天公共汽车上,我感到自己体力真正地开始下降了,我想着或许一会儿讨论至少晚上吃饭的时候又会恢复,事实也是如此。 我的体力:两边工作。每天挤公共汽车四个半小时。在美术馆小花园喝酒到三点半,跟比我大五个级别的邢东摔跤两次。星期三拎着凳子铁脚走—下午,星期四又拎着它走_上午。傍晚杨小滨女友从温州跑出来,小滨从美国遥控我要我帮她找房子。晚上去小河家过中秋,喝酒到两点半。星期五骑车带着铁脚走—下午,总算找到地方加高后去建材市场买油漆。星期六与小东韩煦去入艺做油漆,干到傍晚被剧场经理臭骂一顿,观众进场要不能闻到非环保的气’味。昨天继续油漆并开会啤酒白酒一起喝。 我的体力:像晓涛指责的那样,现在的状况是,表演,声音,舞美,灯光,道具,服装,我一人垄断了一切,根本不肯让工作变得更开放。 他们不知道,我开了一扇多么大的大门。如果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我的下一个作品中出现,那一定是因为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放和自由。那扇大门。 昨天小河说最初他想演包中,是因为那么多台词,他要能都背下来是多么牛逼,然后是对百分百模仿的好奇,现在,他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演员。 开始有太多的声音告诉我戏剧是什么不是什么。我的任务是尽快找到那个通道,让我和演员一起走向那扇大门的通道。只是在一个陌生的领域,我也暂时不清楚这个通道在哪儿。 林兆华从不恋战,他把握着交流的尺寸。他从不过问我们排练情况不是因为他多么信任我,而在于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我根本不会按照他的意思去办事,这是他最牛逼最令我敬佩的地方。关于剧本和舞台面貌我和他各有一次接触。一次是剧本草稿,一次是初次大串排。两次他都提了意见。我的收获在于,他提出意见的地方确实是剧本或舞台面貌出现问题的地方,但解决问题的方向我和他则是彻底的南辕北辙。 大框架已有。第一场修改后节奏已经出来,同时使后两场的节奏更明确。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细抠和合成。我担心的仍然是演员状态的起伏。我要求的活跃度会让他们的习惯性行为和自然反应时不时乘虚而入。林兆华看到的是他们表现最差的一次。问题在于他不能看到“平时”,观众更不能看到“平时”。戏剧在演出和观看中产生。P28-30 序言 《新锐戏剧档案》 1.又十年过去了,如果再编一本所谓的中国当代戏剧实验轨迹的书,我想就是这本《新锐戏剧档案》。新的,年轻的,有创意的,身体力行的,极端探寻的,心之向往的。重要的是有活力的,刚发生在你眼前的。 2.新一代的戏剧创作人还是以导演为主,他们在和以前不一样的戏剧生存环境下创作,成长,叫喊,妥协,做着他们力所能及和不能及的充满无形压力的事。体制的压迫性的消失,对手的模糊不清,渐趋发达的资本压抑和个性疯长之后的迷失,都让这一代的创作人有他们自己特别的东西。他们不再简单地为某个外来的戏剧观念狂热,不再强行要求观众进行审美上或此或彼的选择。他们运用多媒体打破叙事空间的单一与稳固,将舞台时间进行重复与折叠。他们将作品带出剧场,在更开放或被遮蔽的空间表演,有力地扩大了戏剧的内涵。他们以民主创作的方式把戏剧变成生活,让戏剧回到大众之中,也是靠近戏剧本质的有效尝试。 3.本书中所特别提及的这十位导演的创作,基本上代表了近十年有质量追求,有现场震撼,有内在魅力的活跃的不管不顾的甚至貌似有些唐突的舞台实践。我们可以通过所选的剧本、文字、图片、说明书和各种信息看到这一点,我喜欢沉浸在这么多样纷杂的碎片般的戏剧海洋里。多说一句,没有收入本书的青年导演王种,他的愤怒,他的执著,他对突破的饥渴,都让我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创作状态。 4.《新锐戏剧档案》还是突出了戏剧文本与戏剧的档案性,素材的选择上,侧重导演对戏剧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阐释。书中大量排练过程、演出现场的原始资料与描述,有助于读者深入把握一部戏的生成过程。线性时间的编排之外,我们另外给出了六个目录,以提供七种观看与进入这四十二部剧作的不同方式。在不同阅读视角的转换中,读者当能明了新一代戏剧创作人的丰富性。七种乃至读者可以自行发现的更多种阅读方式,也象征了这一代戏剧人的创作尚在途中,远未完成。 5.2010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期间,我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次对参加戏剧界的年轻导演的ABC观戏套餐菜单.抄下来算对本书的一个小小补充。 青戏节A套餐:熟男导演稳定型。a.《Bravo!伟大的生活》,黄盈导演,人艺剧场Ib.《鬼马电梯》,赵淼导演.蜂巢剧场;c.《背叛》.李建军导演,北大百年讲堂,d.《真相》,何雨繁导演,方家胡同黑方剧场。特点:丰满、多汁、婉约、犀利、演出十分钟就能把你搞定。 青戏节B套餐:疯狂导演愤怒型。a.《哈姆雷特机器》,王种导演.蜂巢剧场lb.《回家》,裴魁山导演,人艺实验剧场,c.《魂斗罗的牺牲》、阳宇蜂导演,东联工社。d.《受诱惑的女人》.康赫导演,东方先锋剧场;e.《璃琅村花》胡晓庆导演、国话小剧场。特点:放肆极端,挑战性,你爱懂不懂,懂了也白懂,有才华,我特欣赏。 青戏节c套餐:边角导演黑马型。a.《幻想。传奇》.张新新导演.方家胡同黑方剧场lb.《纳豆渣》俞露、张敏导演,国话小剧场,d.《慢的艺术》、毛尔南导演.人艺实验剧场。特点:可能喜欢,可能厌恨,俺也说不清.只有您知道。碰碰运气,咱也不带急的.妈的没准儿有惊喜i 6.书中剧照由寺田澈、李晏、刘阳、汤英敏、骆驼、杨波、无为等朋友拍摄并提供,在此致谢。必须感谢邵泽辉。过去十年,他是优秀的戏剧创作者,也是出色的戏剧组织者,本书的编选同样得到了他独到的建议与无私的协助。必须感谢本书编辑李宏伟细密的耐心和沉稳的毅力,他让这本书厚重而有趣,丰富而有一种力量。还要感谢老朋友蒋艳的漂亮感性的设计,我为她所有的想法感到激动。另外,她家的顶楼花园非常美。 孟京辉 2011年8月26日 后记 《先锋戏剧档案》 1989年,我们一群朋友聚在中央戏剧学院简陋、混乱的学生宿舍里,有人听着歌儿,有人用煤油炉煮大白菜,有人用泥巴做舞台模型,有人搂着女朋友说梦话。我们正在争论搞先锋戏剧值不值得,有没有未来。结论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就要搞戏剧!我们就要改变戏剧! 说实在的,十年前的戏剧不能让我们满意,也不能表达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那时候我们一穷二白,没有钱没有空间没有发言权,只有年轻、躁动、勇气、欲望、狂想和等待。之后,我们不断把自己的意志发泄征劳动中,不断把自己的理想书写在舞台上,下定了一切能下的决心,排除了所有能排除的困难,遭受了想到和没想到的各种打击,到了1999年岁末,当我和沈林、赵海、戈大立、陈建斌、李乃文、杨婷、周迅、赵寰宇等人排演《盗版浮士德》的时候,我发现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 十年过去了,我们确实改变了戏剧。 记得1991年我们举办了_一个“实验演出季”,《飞毛腿或无处藏身》在中央戏剧学院一间寒冷的小教室里演出时,观众只有三四十人;到了1998年《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连演三十场,观众人数三万六千多人;1999年,《恋爱的犀牛》在夏天最炎热的日子里演出四十场,场场爆满。我们改变了戏剧,并让它影响了更多人的生活。 先锋戏剧,实验戏剧,前卫戏剧,多么美好的名字!多么值得骄傲的创造过程!多么令人振奋的现实理想! 早就想以90年代的原创剧本为主,编一本记录先锋实验戏剧创作过程的书,其目的是展示近十年来中国年轻戏剧创作者的舞台成果,凸显戏剧发展实验创新之必要和必然。我编选此书的原则是所选剧本都是90年代中国大陆的、原创的、在舞台上演出过的、有先锋实验性的、有影响力的、甚至有点极端的剧本。 友人杨葵在协助编辑此书的时候提出以档案为贯穿形式,使原本杂乱无章的原始材料有了头绪。我们努力保持先锋戏剧的原始状态,不加修饰地呈现给读者,因此就没有将当时或现在的任何评论文章收入此书。 需要说明的几点如下: 1,此书所列人名、剧名前后有不统一的地方,是因为所搜集的原始材料本身就没有一致性。诸如哈姆雷特或哈姆莱特、夏立新或夏力心、蔡军或蔡尚君,等等,为了保持档案性质,在编辑过程中未作统一。 2,《阿Q同志》有两个,一个是舞台脚本,一个是剧本提纲,是创作过程的两个不同呈现,我故意把两样作品放在一起,其实二者没什么必然联系,但看上去颇有意思。 3,于坚出色的诗作《零档案》我必须把它算在剧本之列。《零档案》1994年在北京电影学院小剧场内部排演了一场,由牟森导演,连我在内的观众只有7人,之后该剧便在世界各地艺术节巡回演出,反响强烈,是实验戏剧不可不记的一笔。 4,“戏剧双簧”是我和沈林博士1996年至1997年间发表在《戏剧电影报》上的专栏文章,代表了我们对实验戏剧的思索。 5,“附录”中的演职员表完全按原节目单的顺序排列。 6,本书中的所谓档案编号,只是一个噱头,为的是加强形式感,没有特别意义。 7,本书所选照片由戴小中、李晏、王晓溪、蔡尚君、卢北峰、苗苗等多位朋友拍摄提供,在此致谢。 在这里我特向为中国戏剧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的年轻剧作家们致敬,他们是:刁奕男、张献、孟京辉、黄金罡、王小力、史航、于坚、黄纪苏、廖一梅。 孟京辉 99.12.2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