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水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心钢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曹一木原本把金钱看得很淡,但刘小兰的到来忽然让他感到有钱真好,如果自己有大把大把的钱,就可以慷慨地帮助像刘小兰那样贫困的残疾人。有时看着他们带着无奈空洞的眼神到残联求助,他心里特难受。残疾人没有工作找不到钱,就意味着失去自信失去尊严。然而,当天下午,牛腩的出现,又让曹一木的想法有所动摇。

眼前的牛腩像一个酒肉和尚,圆溜溜的光脑袋红彤彤的油面孔满嘴喷着酒气,一件已不见颜色的衬衣上扣不搭下扣地半吊着,露出里面一截白白的肚腩。牛腩整条左腿没了,靠一个倒三角木拐杖撑着。他进门放着椅子不坐一屁股就坐在地上,“啪”的一声把拐杖重重放倒在地上。但凡使用拐杖的残疾人都是视拐杖为自己的腿,每坐下后会小心地把拐杖放好,唯有他例外。曹一木劝道:这里是办公室,你还是坐椅子吧。说着,弯下腰来扶牛腩。谁知牛腩身子特沉,曹一木腿脚也不便,大半天才把他扶起来坐好,随后又把那可怜的拐杖也扶起。

未等问话,牛腩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皱成一团的体检表乱舞着说:没法活了,没法活了,还不如一死了之!

半年前,曹一木第一次接待牛腩时他也是如此口吻一上来也是要死要活的。当时,曹一木刚负责这信访工作,听说牛腩嚷着要自杀紧张得不得了,生怕他弄出什么大事来,忙好生劝慰。牛腩一下找到了倾诉对象,拉着曹一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大倒特倒苦水。

牛腩原是一个拉煤的货车司机,老婆超漂亮超温柔(这是牛腩的原话),唯一不足就是结婚多年没有给他生下一儿半女。小两口商量着到福利院抱养了一个模样俊俏的小男孩,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谁知前年冬天,牛腩因酒后驾车酿成重大车祸,不仅把一个路人撞成植物人,自己也失去了一条左腿,最后倾家荡产还不够赔给伤者。从此,牛腩成天借酒消愁,老婆实在受不了,在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带着5岁的儿子偷偷跟一个煤老板跑了,再也不见踪影。

曹一木陪着掉了几滴眼泪,送牛腩出门时还塞给他100元。同事们知道后都笑曹一木心太软,因为牛腩像祥林嫂似的已把这故事讲了N遍,大家都耳熟能详了。为牛腩的事,残联可出了不少力,与民政部门协商为他办了低保,还资助几千元让他摆个摊卖点日杂,谁知那本钱全让他换酒喝了。同事们讲了牛腩的许多笑话数落了他的许多不是,归根结底一句话:烂泥巴糊不上壁。曹一木不以为然,相信牛腩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因为他有初中文化,也不算太残,扶持一下或许可以振作起来,便把他列为市肢残人协会重点帮扶对象。

那天,曹一木约上肢协的几名负责人提着油啊米的登门来看望牛腩。他们七拐八弯地寻到牛腩的家却是铁将军把门。这是一间不到十五平方米的瓦面平房,透过没有玻璃的木窗,只见里面废品店似的乱成一团,床上被子不叠蚊帐不挂,床下几只鞋子打着乱卦,一根粗长铁线横穿房间,上面挂着几件不知是洗还是没洗的衣服。靠窗的一角,摆了张歪了一条腿的小圆桌,乱堆着三五个没洗的菜盆饭碗爬满了黑苍蝇。更刺眼的是,桌子下面东倒西歪着十几个空酒瓶,一股股异味熏得让人掩鼻。

邻居见几个残疾人来慰问牛腩感到诧异,怪笑着说:今天发饷,牛腩不在家,喂鸡去了。喂鸡?曹一木有些纳闷。那边传来爆笑声:不是喂小鸡,是喂发廊里的“大鸡”。

问了几个人,曹一木这才弄明白,牛腩每月靠200元低保费为生,每当发低保费那天,他都要到发廊里去泡泡。几个肢协负责人一听,抱怨道:残疾人这么多,怎么能选牛腩这样的人来扶持?曹一木尴尬得不知说什么好。  当晚十二点多,曹一木接到牛腩的电话,那边是断点续传的醉话,试图在解释着自己的荒唐,老婆跑了,大半年没碰女人啦,难道天天“打飞机”不成?低保只解决肚子的温饱,可“小弟弟”的温饱谁解决?曹一木听了他的话恨得直咬牙:你失去左腿丢了老婆孩子是你自作自受,没人欠你的。你有手有脚可以去工作自食其力,将来还可以娶老婆,谁像你拿着低保还嫖的?牛腩一再解释:我没嫖,打打波而已。我实在是太无聊太孤独太痛苦了,如果我有一份工作就不会这样了。

曹一木决定不理他。谁知他经常半夜三更喝醉酒后打来电话,曹一木被吵得不得安生,干脆关掉手机。

P9-11

书评(媒体评论)

书中的牛腩似乎像很久以前的我,作为一个残疾人,我渴望被关爱,曾经抱怨过社会的种种不公平,社会的黑暗。就像我们到一个黑暗的房间,拿着手电筒但总会抱怨房间黑暗得连手电筒的光都吞噬了,其实正是我的手电筒坏了,所以房间才会黑暗。

——袁琳伦(网络公司职员)

在普通人看来,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水滴》并没有大肆地渲染残疾人的苦难经历来搏取同情,也没有夸张表现残疾人的坚强不屈来鼓舞人心,而是平和诚恳地写出了大多数残疾人的生活常态和人生历程。

——廖春艳(韶关科技局文员)

《水滴》为各类残疾人雕塑群象,线条细腻、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斥着好些神话梦幻般的故事情节。作者将大道理融汇于人物的际遇,贯通在每个章节的进展中,读来亲切。

——甘草(盲人按摩师,作家)

在心钢小说中描述的残疾人群,虽然行为言谈不可回避地带着残疾阶层的烙印,但心钢从自己的认识论出发,回避了残疾人“身处底层、弱势群体”的天然意识,还有凡涉及残疾人就一定要苦斗成才、奋进不息、贵人相助的公认模式,而是坦然地面对有缺憾的命运和并不光明的种种人生,在他们中也有捣蛋的、不上进不争气的,成功者未必会事事俱佳,失落者也可能光华闪烁。

——荣笑雨(韶关市作协主席)

后记

平等与渴望

荣笑雨

1981年,我参加工作,单位有个同事是残疾人,这让我很担心,担心自己的大意可能会伤害她?担心自己选择与她交往的方式会不会不正确?我到底应该抱着特殊的同情、尊重、爱惜之心还是就把她当做和我一样刻意随便嬉笑怒骂的普通人呢?她希望的方式是什么?我的举止言谈会不会冒犯她的尊严?这种认识观念让我很长时间都无法摆脱忐忑与纠结,半年后才学会与之坦诚相处。后来还专门写了一篇以她为题材的小说。

二十多年后,我读着心钢长篇小说《水滴》的打印稿,这时的心钢已经在残联工作多年,因为平时来往密切,会经常去他工作的残联大楼,跟着也就认识了很多他身边的残疾朋友,《水滴》里的这个那个,很多我都能在现实的人群中找到熟悉的身影,平日里不管在哪相逢,都会有随意的寒暄或者热情的交谈,也就是在这些寒暄中,我才慢慢发觉我可以正常地认识他们的这个世界了。

是的,正常。

我们一开始跟他们接触,无法避免地要有“他们是残疾人,我们要尊重他们同情他们”的先行观念,因为他们是相对脆弱敏感的群体,因而也就更容易受到伤害。一个文明社会的标志,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社会群体对残疾阶层的态度,人类社会和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我以为更多的不是生存智慧。而是道义,动物的生存法则必须剔除弱小,人类的进步法则必须让弱小受到同等待遇。换句话说,这种道义就是人的智慧。但这种道义这种智慧是指彼此在地平线上“平等相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俯视性的施舍,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卑躬祈求。  一个人缺少什么,就会特别渴望什么。在跟心钢交往中也认识不少残疾人,最先让我震撼的就是盲人对光线的向往,对“看见”的向往,他们完全可能拥有正常人都有的生活、工作、爱情、家庭,而最大的遗憾是他们看不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爱情,近在咫尺的生活只能让触觉来感知, “看见”成了一种梦想,这种本来是最简单的认知成了不可企及的高天流云,当“简单”都不可企及时,对“简单”的渴望就变成了焦虑,对设计家来说,越是简单的就越是上乘的美妙的,对“梦想”而言,越是简单的就越是难得的。爱情来了,他们拥抱爱情,却不知道爱情的模样,他们有加倍的拥抱、加倍的触摸、加倍的吸吮,加倍的珍惜,加倍的放在心里让她疼起来,心疼得不知自己该怎么办,这显然不是正常人能理解的。所以,当我在一本盲人写的小说里看到这种对爱情的心疼时,也踏实地跟着心疼起来,那是一种认识和理会后带来的心疼。这种认识让我对一个群体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观,从而又重新认识这个群体。

这个世界是不均衡的,也是不平等不公正的,文明对人、对社会提出平等公正的要求就因为看到了种种不平,把铲除不平作为文明进步的标志。因为在残联工作的缘故,心钢对市政设施中的无障碍建设部分特别敏感,外出看到了就会脱口而出“这里怎么没有无障碍标志?”或“这一点点都做了无障碍的考虑,周到。”他自己并不怎么需要使用这些设施,但他心里装着的不是他自己的方便,甚至也不仅仅是残联所代表的那个群体的方便,而是整个社会是不是均衡地考虑到了所有群体的利益。他并不主张残疾人时时处处要以残疾人自居,时时处处有怨天尤人的权利,而是主张无论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首先把自己当做一个“常人”,在社会意义上,谁都是也应该是个完整的人,至于伤残,那是个意外,是跟肾结石胆囊炎一样的意外。只有大家都站在同一级人行道上说话,彼此才没有压抑感,如果有人觉得自己就该站高一级或自甘站低一级,在心理出发点上就不正常。

在心钢小说中描述的残疾人群,虽然行为言谈不可回避地带着残疾阶层的烙印,但心钢从自己的认识论出发,当然地回避了残疾人“身处低层、弱势群体”的天然意识,还有逢涉及残疾人就一定要苦斗成才、一定要奋进不息、一定要贵人相助的公认模式,而是坦然地面对有缺憾的命运和并不光明的种种人生,在他们中也有捣蛋的,也有不上进不争气的,成功者未必会事事俱佳,失落者也可能光华闪烁。

小说的人物设计尽管是群像谱,但一点也不难看出乔花是作者很花心思塑造的形象,这是一个漂亮性感的盲女,一个有情有义有渴望的母性象征,言语不多的外表下藏着对幸福毅然决然的向往,可以受伤,不能受辱,可以身处底层,不可心灵低下,可以不求回报,不可有恩不报,她对曹一木的“以身相报”几乎是挖空了心思,她知道曹一木在清醒时会断然拒绝这种报答,她就制造了一个让曹一木在接受自己按摩后舒服享受的沉睡机会,再把自己“献出来”,在两年前阅读小说的第一稿时,我并不以为这是可以成立的,还跟朋友说起过这段华彩刻意了、牵强了。当今年第二次阅读时,其中的情节铺垫和感情逻辑显然被重新仔细梳理,顺了很多,有了“魅”气,有了可以相融的欲望,很多描写是很能诱惑阅读的,比如,乔花主张不要开灯,因为对她而言,开不开灯世界的颜色都是一样的,这是特殊身份的必然。但对阅读者来说,两个身心亢奋的年轻人处在黑暗的房间里,还能彼此闻到对方具有性别身份的气息,这时对他们之间的发展已经充满假设。而当他们之间的高潮情节居然是以一种让人不可想象的方式(曹一木沉睡中)发生时,几乎不由分说就掉进了这个激烈的陷阱,这个陷阱可以说就是作者最成功的阅读诱惑。

在串故事的人物曹一木背后,一开始就有一个现代生活的影子,他有一位很有话缘的网友“花泪”,这缕信息若隐若现,透露的是现代生活递交过来的公平触须,在谁也没见过谁的世界里,有一种隐约的平等,我们会自然地以为这道触须的后面仅仅是一缕散不开的标志性气息。不料这缕气息最后竟成为一条神秘的线索,一直躲在后面的网友“花泪”以真名“华蕾”现身、以团圆的方式现身、以爱情的方式现身,故事突然从层叠的焦虑变得温暖、欣慰,这时才明白,这条线索才是作者的理想,这个场面才是常态的渴望,两个隔着雾霭的人拨开朦胧,把手握在了一起,这不就是我们都希望的么?人必须从自己潜藏的角落走进可视的舞台,这才是应有的生活。对谁都一样。对平等的渴望首先是能坦然地面对自己,坦然才会带来平等。

心钢也是这样坦然面对自己的。因为出生时器械伤害,他行动说话都不方便,出行时(尤其是下山、下楼时)如有需要,他会大方地说声“扶我一下”,吃饭时会跟身边的人说“帮我夹点那个……”。尽管知情者大都会主动留意这种“搀扶”,但难免会有大意疏忽的时候,但当我们面对心钢的坦然时,我们也坦然起来。这让我觉得生活的正常。

是的,正常。  正常地认识生活是生活的必须,但有时偏偏就做不到,或者你身处谬误中还以为自己正常,这大概是因为一开始的认识观就是错的。在斯宾诺莎的方法论体系里,观念先于方法,观念决定方法,错误的观念带来错误的方法,错误的方法必将错误地认识世界。

很庆幸,我能正常地认识这个世界。正常地认识有乔花、有曹一木、有班固的世界,也像乔花、曹一木、班固那样以“我”才有的独特方式认识世界,像乔花那样,即便是“有没有灯光都一样”的世界,不一样也有温暖和光明吗?

儿时听过一首儿歌,旋律套用的是陕北秧歌,歌里唱着“跛子要跳舞,瞎子要看戏,聋子要听收音机”,虽然有种不知天高地厚的不恭,也披露了一种残疾心理对正常生活的对应渴望。这种渴望也就是对平等世界的渴望。

目录

第一章 网聊·接访·跳桥秀

第二章 相亲·投河·按摩班

第三章 教授·培训·尴尬夜

第四章 捐款·慕残·摘麦穗

第五章 短信·离婚·工伤者

第六章 捡钱·收藏·生日夜

第七章 偷师·自闭·精神病

第八章 追债·失恋·石灰岩

第九章 思思·打架·女人花

第十章 调解·自杀·星空夜

第十一章 彩票·摩的·狗吞月

第十二章 唱K·求爱·脑瘫儿

第十三章 现身·相知·三角铁

第十四章 苏醒·结婚·白血病

第十五章 喜宴·洪水·失踪者

后记 平等与渴望(代跋)

内容推荐

《水滴》是一部描写当代残疾人生存状况和情感生活的长篇小说,以独特视角刻画了残疾人群体。如盲人李明强、乔花,聋人神飞,肢残人鱼羊、阿蓝等。他们敢爱敢恨,就像看似柔弱的“水滴”般坚强快乐地活着,集体创造着“水滴石穿”的现实版神话。打破了以往同类作品“自强不息”的老套路,告诉人们残疾人不是“超人”,他们的心灵智慧与普通人一样生猛鲜活……

《水滴》由王心钢编著。

编辑推荐

王心钢编著的这本《水滴》的故事开始,肢残人牛腩要玩“跳桥秀”;而肢残人刘姐为儿子考上大学而四处筹集学费;民工阿蓝则为讨要工伤血汗钱而到处上访;护士鱼羊被男友抛弃仍痴心不改;聋人神飞则从深山里领来了一位失学的残疾女孩;更尴尬的是,盲人乔花为感恩竟然要以身相许。残联干部、残疾人作家曹一木一下子被卷入这诸多矛盾的漩涡中,他只能与神秘网友“花泪”神聊,以缓解压力。然而,旧的矛盾未解,新的矛盾又生。乔花遭人毒打,表妹郁闷自杀,鱼羊的爱情也陷入两难选择, 而被称为“水中飞鱼”的神飞在洪水中救人却失踪了,曹一木那神秘的网友却意外地成为他的新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