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教父经济学人——柳传志,不老的传奇——尹明善,从修表匠到“电缆大王”——蒋锡培,把互联网带人网商时代——马云,商海无涯细品味——郭凡生,永远的“爱国者”——冯军,永争第一——梁庆德父子,我有一个梦想——黄鸣,一个餐饮帝国的梦想——何永智,韩村河的骄傲——田雄,“中国北方最大水上人文景观”缔造者——黄福水,本书用最平实的语言,最真实的事例,讲述了上述11位中国经济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济风云人物列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丽英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企业教父经济学人——柳传志,不老的传奇——尹明善,从修表匠到“电缆大王”——蒋锡培,把互联网带人网商时代——马云,商海无涯细品味——郭凡生,永远的“爱国者”——冯军,永争第一——梁庆德父子,我有一个梦想——黄鸣,一个餐饮帝国的梦想——何永智,韩村河的骄傲——田雄,“中国北方最大水上人文景观”缔造者——黄福水,本书用最平实的语言,最真实的事例,讲述了上述11位中国经济风云人物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成功者的著作。以往,成功者总是被加上层层光环,但是本书作者认为,平实才是一个人生活的常态,企业家也不例外。所以,本书力求用最平实的语言,最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有关奋斗和奋斗的历程,也告诉我们成功是因为人性中闪光的品质,比如坚韧、勇敢、执著、诚信和责任,而不是因为其他。 目录 第一章 企业教父经济学人——柳传志 天降大任于斯人/2 从汉卡到微机/6 面对危机,要把自己的不足看清楚/8 整合与拆分,从南北掣肘到两眼治棋/10 用“集成分销”与戴尔较量/14 惊天并购,落子无悔/15 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17 功成身退后的二次创业/19 临危受命,风云再起/21 第二章 不老的传奇——尹明善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4 “未来的出色数学家”/26 乘风直上,鹤翔九天/28 做大“夕阳”产业/29 海外获利 民族英雄/31 造中国自主品牌汽车/32 政商双馨鞠躬尽瘁/34 任重道远肩负责任与使命/36 第三章 从修表匠到“电缆大王”——蒋锡培 弃文从商小小钟表匠/38 卖电缆赚第一桶金/41 顺时改制,万贯家资转归集体/43 与巨头并肩,自己也成为巨头/47 企业文化的“和”与“灵”/50 授人以渔,优先录用残疾员工/52 弄潮试水资本运营/54 第四章 把互联网带人网商时代——马云 自古英雄出少年/60 初识互联网,咒语挖金矿/62 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65 “每天缴税100万”/69 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71 第五章 商海无涯细品味——郭凡生 “反梯度理论”/76 “让知识拥有财富,以学习改变人生”/79 “中国模式”/89 第六章 永远的“爱国者”——冯军 逐梦清华园/94 叛逆的代价:身家220元/94 起点,只有2平方米/97 “村里”学历最高的推销员/98 冯五块,声名远播/100 “哑巴卖刀”:冯氏推销术/103 中华旗帜扛起来/105 “小太阳”的遗憾/107 走自主品牌之路/109 民族品牌国际化/111 做一个“爱国者”做的事/114 第七章 永争第一——梁庆德父子 鸿鹄之志,起于荒滩/117 成就微波炉霸业/119 面对洪灾,干就是硬道理!/121 挺进国际市场/123 规模制胜/125 “最大限度发挥潜能”/126 “努力,让顾客感动”/129 向白色家电领域扩张/130 子承父业,薪火相传/133 第八章 我有一个梦想——黄鸣 心中永不泯灭的梦想/139 忧患与责任/140 靠发明赚得第一桶金/141 自己动手试制太阳能/143 顺利度过“起步期”/145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146 宝剑锋从磨砺来/148 带着品牌走出国门/149 与西门子“同台”,借名车营销/150 “太阳王”在美国叫响/151 十年内把燃气、电热水器赶出市场/153 推动节能减排立法/154 掀起新能源革命/156 第九章 一个餐饮帝国的梦想——何永智 风,起于青藏之末/158 生命,要有自己的祈祷/162 翱翔,翅膀迎着风的使命/164 超越,梦寐以求的不懈追求/165 直面死亡,站着革命/169 特许经营,醒着的梦真美/173 洪崖洞,承载重庆文化历史的城市名片/176 一个餐饮帝国的梦想/177 新的翱翔/178 第十章 韩村河的骄傲——田雄 带领建筑队闯京城/180 以长远的眼光建设新农村/183 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185 生产PCCP管材,提升企业竞争力/187 善用人才,培养新农民/191 爱民敬老见真情/194 打造新的韩村河镇/197 第十一章 “中国北方最大水上人文景观”缔造者——黄福水 “一定要彻底改变郑各庄贫穷落后的面貌!”/200 “不能再让农民过那种一有钱就盖房子的日子了!”/202 “让农民成为投资人,让大家一起致富!”/207 “好日子要未雨绸缪!”/208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209 “新农村建设要提升农民的素质”/212 高瞻远瞩,后天蓝图/212 致谢/217 试读章节 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方兴未艾,下海经商渐成潮流。许多敢于试水的人纷纷成了弄潮儿,柳传志的联想也应运而生。 柳传志1966年大学毕业,1970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做计算机。当时做计算机主要是为了标志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做完之后不是把它变成产品,进行批量生产销售出去,而是放在一边,接着再做第二台,技术人员写论文,提升职称,然后涨上很少的几块钱了事。从打倒“四人帮”之后,柳传志连续参加过三台机器的设计,也获得过三次奖,在大家都觉得顺理成章时,柳传志却觉得没有意义,因为这实际上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没有起到真正的帮助。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提出了关于科学院科技改革的做法。他建议把科学院的研究所分成两类,一类做基础性研究,主要是研究物理、数学等方面的内容;另一类做应用型研究,希望通过办企业把研究成果推向市场。当时几乎没有人敢做,柳传志却很想试试。 那一年柳传志40岁,正值“不惑之年”,很想去尝试这件事情,一方面希望能够体现和证明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就是看到太多的研究成果变成一篇篇论文束之高阁,“于国于家无益”。柳传志希望通过办企业,去尝试“高科技产业化”这件事。于是,他与十位同事一起走出学术象牙塔,在1984年以2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共同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也就是联想的前身。这一全新的开始,让在当时便有着超前理念的柳传志看到了机遇:“我自己本身感到是机遇来了,特别的兴奋,但那却只限于少部分人。” 柳传志的家原来就在计算所这一片的像自行车棚一样的房子里。中国当时,不管是科学院还是其他地方,大概从1966年“文化革命”之后就没盖过房子了。人不断增加,大家就这么挤着。一些比柳传志年龄大将近10岁的老科学家都一样挤在单砖砌的房子里,房上就是一层石棉瓦,冬天非常冷。 柳传志一家4口人就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房子里。为了解决空间的拥挤,当时家里所有人都学会了自己动手摆家具,所有的床、桌子全都是折叠的,白天把床折叠起来变成沙发,晚上就把桌子板凳折叠起来,再把床拉开。他们家最多的时候住过7个人,连岳父、岳母在内。他们在房间里拴绳晾衣服,下面就是做饭的锅,结果有一天,袜子就掉到了汤锅里。 创业是艰难的,因为当时不仅物质条件简陋——中科院提供给他们的办公场所是小小的传达室,在精神上也是一片茫然——这些刚刚走出象牙塔的知识分子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手中的20万元钱,也没有主营方向,只能学着别人的样子做买卖,什么能赚钱就卖什么,于是就免不了上当受骗,免不了要交些学费。 柳传志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便是资金紧缺:“资金问题是第一大问题。当时研究所给我投资了20万元钱,真的要做企业,比如开发产品就需要钱。很多人会认为20万如果拿到今天是一笔很多的钱,但买鸡蛋、猪肉的确能买更多,但要买我的生产工具电脑的话,当时电脑7万块一台,只能买3台,而且很不幸,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被人骗走了14万,所以当时资金很紧缺。” 1987年,原本身强力壮的柳传志开始出现身体不适,头晕、失眠等症状,甚至常常在夜里突然惊醒,医生诊断是美尼尔综合症,却无法解释病因。柳传志自己心里很清楚,这病是被吓出来的。原来,在联想业务初期曾经有一笔价值300万元的生意,柳传志和同事费尽千辛万苦从科学院借到了钱,然后将钱汇到深圳直接进口微机。 可钱汇过去了,微机却迟迟不见踪影。柳传志当时急红了眼,直飞深圳。那家公司负责人的家里却没人,他便守在门口整整一夜。柳传志坦言:“当时拿块砖头拍他脑袋的心都有……”300万元,对现在的联想来说可能只算得上九牛一毛,但在当时,对于柳传志却是太重要了,这笔钱甚至关系到联想的前途和命运。以至于当期待中的微机终于运到北京,柳传志因为过于兴奋而落下了直到今日还常常折磨他的后遗症。 在经过几番磕磕绊绊的摸索之后,他们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决定把计算机作为主要经营方向。1985年,柳传志和同事们’靠出卖劳动力、帮人查验、装配计算器等挣了70多万元,他们决定投资开发倪光南的联想式汉卡。经过不断的改进、翻新版本,联想汉卡很快占领了市场,公司的名称“联想”就来自其第一个拳头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 1988年,联想汉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业初期,联想人通过办展会、做平面广告、门牌广告等多种方式对“计算所”品牌进行了塑造,而“诚信”成为当时的联想人所一贯坚持的理念。柳传志常说:“一个好的技术力量、好的适应价格、好的销售服务、去争取和赢得一个好的用户市场,这就是我们信誉的全部内容。”而这一时期“研究员站柜台”、“诚信对客户”等故事成为打造“计算所”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988年4月16日,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开创高科技外向型产业动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之所以选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则表明了联想人树立自己品牌的坚定信心。 联想最初的业务主要是负责在中国内地代理销售惠普(Hewlett-Packard)公司以及东芝(Toshiba)公司的计算机产品,但柳传志不甘于一直做这种“为人作嫁”的工作,一直在积极准备自己制造和销售PC的计划。当然在代理销售的过程中,联想也从这些外国公司中吸收了如何开发销售渠道的先进经验,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凭借这个销售网络,在后来的几年中联想自己制造的系列PC的销售量出现了稳步增长的趋势。 P2-5 序言 梦想推动脚步 回望改革开放的30年,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被讲述,有太多的人物值得被书写,有太多的足迹值得被追溯。 如果我们把时间追溯到改革开放之初,书中的主人公们皆与你我无异,都是一个个普通人。那时,柳传志在中科院做着没有市场化的计算机,一家四口挤在12平方米的宿舍;被错划为右派的尹明善刚刚得到平反,正在为工厂翻译大量的英语资料;高考落榜的蒋锡培刚刚在杭州摆起钟表修理摊;同在杭州的马云第三次高考失败,只好去做踩三轮车的工作;黄鸣刚刚考取华东石油学院,对太阳能还一无所知;郭凡生大学毕业不久,还没有写出“反梯度理论”;何永智则在小门面里做着她的小生意,甚至没有想到做餐饮……而30年后的今天,他们已经成为各自企业的领导者、引人注目的财智精英。那么我们不妨自问一下:假如易地而处,自己是否能像他们一样取得今天的成就? 时代无法复制,经验可以汲取。值得探究的是:是什么使他们从十亿国人中脱颖而出?是什么使他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是什么推动着他们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成功? 是梦想。 是的。在编辑这些记录着企业家奋斗足迹的来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重复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梦想。相信阅读完本书,您也会有相同的感触:是心中的梦想推动着他们的脚步,是对梦想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引导着他们走向了成功。 梦想就像那熊熊燃烧、永不熄灭的太阳,永远给予他们前进的力量,即使偶有乌云阴霾、狂风暴雨,他们也从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梦想推动脚步! 梦想为他们带来了成功与财富,当然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坎坷,但他们从未退缩过。 或许这就是他们的成功秘诀,就是他们的与众不同之处。人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也很少有人愿意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全部的努力,更难得有人以全部的努力来把一个伟大的梦想坚持10年、20年、30年乃至更长久,而他们做到了!他们的择善固执是如此令人感动,因为他们的执著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与社会效益,也为无数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树立了榜样。 有研究表明,中国未来的一百年,仍将是创业的一百年,在这个过程中,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给自己设定了怎样的目标?希望我们这本书能给读者带来一些答案,也希望我们这本书能给读者传达更多有关奋斗和人生拼搏的信息,帮助更多的人走向成功。 就像杰克·韦尔奇在《赢》的题记中写到的那样:“我把这本书献给那些热爱商业生活、渴望把事业做好的人,献给那些每天一醒来就期盼在事业和生活中取得成功的人。”这也是我们策划出版这本书的初衷。 最后,愿更多的人能够用梦想舞动人生,以品质创造未来! 编者 2010.1.1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