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腕柔情--撒切尔夫人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李柏槐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铁腕柔情——撒切尔夫人传》为英国现代史专家李柏槐先生的专著。它基于作者多年对撒切尔夫人的研究,参考大量国外相关资料、档案,不拘于政治成见,以中国人的方式和视角,生动翔实地讲述了撒切尔夫人动人的一生。它既不是国外传记的翻版,也不是国内跟风的草率之作。三十余万字,厚重扎实。无论普通读者还是历史研究者,都会从中深深受益。

内容推荐

最为厚重的撒切尔夫人中文传记,带你领略她领袖的铁腕和女性的柔情。

撒切尔夫人是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她纵横捭阖于国际、国内两个舞台,使昔日的“日不落帝国”重振雄威。李柏槐编著的《铁腕柔情——撒切尔夫人传》用二十多个章节,生动细致地介绍了她从一个“灰姑娘”直至成功登上权力顶峰,连任三届英国首相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也详述了她寂寞的晚年生活。此书史料丰厚,观点理性、分析独到,更辅以传主生平年表,集严肃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无论哪个领域的读者看罢此书,都会得到属于自己的收获。

目录

前言

1 简朴规矩的杂货商之女

2 热衷政治的求学时代

3 奔波生计的雇员生涯

4 崭露头角的议会议员

5 不受欢迎的内阁女大臣

6 孤注一掷的党魁竞选

7 自然坚定的反对党领袖

8 独断专行的新任首相

9 别具一格的初期外交

10 烽烟四起的唐宁街10号

11 备尝煎熬的马岛战争

12 信心十足的蝉联首相

13 驾轻就熟地应付危机

14 诱惑人心的民众资本主义

15 隐藏祸根的韦斯特兰风波

16 务实妥协地处理香港问题

17 纵横捭阖的世界大舞台

18 踌躇满志的三主唐宁街

19 病魔复发的社会经济

20 四面楚歌的内政局势

21 日渐孤立的外交困境

22 挥泪离职的铁夫人

23 寂寞孤独的晚年生活

24 结束语:论撒切尔主义

附录一:撒切尔年表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22 挥泪离职的“铁夫人”

保守党领袖的选举一般每年举行一次。撒切尔夫人自1975年当选为保守党领袖,到1989年间,党内从未有人向她提出过挑战,所以也就没有进行过领袖的选举。1989年,撒切尔夫人首次遇到了挑战。

1989年7月,杰弗里·豪被解除外交大臣职务;10月,财政大臣尼杰尔·劳森又愤而辞职。这引起了党内部分人对撒切尔夫人专横作风的更加不满。1989年12月,保守党内一个不知名的后座议员安特霍利·麦伊尔向撒切尔夫人的领袖地位提出挑战。根据1965年确定的保守党领袖的选举规则,任何一个候选人要获胜,必须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过半数以上的多数票,并领先对手15%以上的票数。否则将进行第二轮选举。在选举中,有投票权的仅限于议会中的保守党议员。麦伊尔清楚地知道,他不可能击败撒切尔夫人,赢得选举的胜利。麦伊尔解释道,保守党命运的危难处境使他坚信,撒切尔夫人已不再适宜担任党的领袖。他希望他的行为能够唤醒和鼓励党内其他更多的有识之士加入竞选之中,向撒切尔夫人发起挑战。选举共有374名保守党议员有资格投票。投票结果,撒切尔夫人获314票,麦伊尔获33票,另有24张废票,3张弃权票。麦伊尔挑战的失败结果是可以预知的,但这一挑战开始动摇撒切尔夫人的领袖地位。正如英国政治分析家玛尔科姆·彭列特所说,选举结果至少说明“作为领袖的撒切尔夫人没有得到全部的信任票,而且明确表达了要求她离职的意图。”

到1990年,随着英国经济形势的恶化,撒切尔夫人面临四面楚歌的内政局势,日渐孤立的外交困境。这导致了保守党在选民中的声望剧烈下滑,而工党的影响却与日俱增。这种状况使保守党内对撒切尔夫人不满的呼声更加高涨,更多的人担心撒切尔夫人继续执政,有可能影响保守党在下届大选中获胜的前景。1990年4月份一个周末的晚上,彼得·卡林顿邀请撒切尔夫人共进晚餐,卡林顿对撒切尔夫人说:“党希望你有尊严地离职,时间则由你自己来定。”撒切尔夫人非常清楚,彼得·卡林顿的话代表了党内一部分有影响力的成员的声音,但对撒切尔夫人而言,她不可能为了所谓的“尊严”而放弃权力,更何况是作为英国首相的权力。

在1990年10月中旬召开的保守党年会上,尽管撒切尔夫人信心十足地承诺将治理经济环境,通货膨胀很快就会降下来,经济形势很快就会好转,并且还提出了要实行教育培训券计划、增加中央补助学校数量等新的政策,但整个会议还是充满了疑虑。在年会上,出尽了风头的是前国防大臣迈克尔·赫塞尔廷,他积极活动,正在准备向撒切尔夫人的领袖地位发起有力的挑战,并且得到了保守党内相当一部分人的支持。在1990年10月下旬,保守党相继在东伯尔尼和布拉德福市的补缺选举中失利,这两个选区是保守党长期拥有优势的地区,而现在却被自由党和工党夺走;民意测验也形势不妙,工党大幅领先;这更加引起了保守党内的恐慌。

1990年10月28日在罗马举行的欧共体特别首脑会议给了撒切尔夫人致命一击。欧共体其它11个成员国一致商定,即使英国不参加,他们也要推进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及政治联盟计划。会议结束后,意大利总理安德烈奥蒂说,欧洲列车已经开动了,希望英国赶上来。意大利外长德米凯利斯甚至扬言,英国有两个选择:要么作出妥协,要么离开欧共体。罗马会议,使撒切尔夫人在欧洲陷于空前孤立,一旦欧共体抛弃了英国,英国人可能沦为欧洲二等公民。英国政界一些主张积极参与欧洲事务的人对此忧心如焚。而就在同时,内阁重臣杰弗里·豪在电视中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保守党政府实际上并不反对单一货币的原则,杰弗里·豪实质是在暗示保守党内部大多数人时拥护欧洲单一货币的,仅仅只有撒切尔夫人及其拥护者反对欧洲单一货币。1990年10月30日,撒切尔夫人在英国议会下院答辩时,猛烈抨击了罗马会议达成的欧洲货币联盟宣言,并且再次强调声明:“单一货币不是本届政府奉行的政策”。而面对反对党要求她对杰弗里·豪所说的话怎么解释时,她表示无法认可杰弗里·豪的言论,并带有讥讽的口气说杰弗里·豪是“一个大人物,需要(像尼尔·金诺克这样的)小人物来支持他”。撒切尔夫人说:“本届政府对英镑深信不疑”,她坚称:“如果有人要求我们放弃英镑,那我的回答是:不!不!不!”撒切尔夫人的态度,立即在英国政坛掀起了风波。1990年11月1日,亲撒切尔夫人的英国《太阳报》又以三个整版的篇幅就此问题对法国和欧共体进行大肆挞伐,这就更引起了英国政坛“欧洲派”人士的气愤,他们觉得再也无法容忍撒切尔夫人了。

首先站出来向撒切尔夫人发难的是老成持重的副首相兼下院领袖杰弗里·豪。杰弗里·豪在担任外交大臣期间,就常常在欧洲政策上与撒切尔夫人意见相悖。比如1988年6月,杰弗里·豪就公开发表谈话说:“英国和法国必须带头建立起北约组织的一根‘欧洲栋梁’…”,其目的是抵制美国对欧洲盟国的发号施令,这使美国人对此大为不悦。在1989年6月欧共体马德里首脑会议上,杰弗里·豪又与劳森合伙以辞职要挟撒切尔夫人,使撒切尔夫人当场下不了台,不得不作出了条件成熟时英镑加入欧洲汇率机制的承诺。事隔仅一个月,撒切尔夫人就向他算账了,在1989年7月的政府改组中,免去了他的外交大臣职务,调任有名无实的下议院领袖及副首相,实际上宣告了他未来的政治生涯前途暗淡了。杰弗里·豪对此耿耿于怀,1989年10月劳森辞职使撒切尔夫人处境尴尬,而他却对劳森的行为大加赞赏。在1990年10月中旬召开的保守党年会上,杰弗里·豪发表讲话就说:“一趟欧洲列车即将启动,虽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朝着欧洲货币联盟迈进的方向是确定的。英国要么争取主动去驾驶列车,要么就被抛在列车的后面。”

欧共体罗马会议的结果及撒切尔夫人的态度,使杰弗里·豪觉得再也不能容忍了。杰弗里·豪于1990年11月1日晚6点到唐宁街10号首相府,向撒切尔夫人递交了长达4页的辞呈,说他不赞成首相的欧洲政策立场,无意再违心地留在内阁。撒切尔夫人对此毫无心理准备,闻言不禁大吃一惊。两人“商谈”了30分钟后,她以“难受多于愤怒”的心情接受了杰弗里·豪的辞呈。后来撒切尔夫人回忆此事时,她谈到:“不管怎么说,杰弗里·豪反对我并最终辞职都是迟早的事,我和他之间不只是政策上有分歧,甚至个人之间也已经产生了厌恶和反感,……在内阁里,他现在已经成了一大阻力;在党内,他是积怨的焦点;在全国范围内,他是造成分裂的根源。最重要的是,我们发现现在已经无法再相互容忍对方了。”1990年11月2日,撒切尔夫人对内阁进行了改组,原教育大臣约翰·麦格雷戈继任杰弗里·豪下院领袖的职务。原卫生大臣肯尼思·克拉克调任教育大臣,原外交副大臣威廉·沃尔德格雷夫进入内阁就任卫生大臣。副首相一职空缺。

杰弗里·豪的辞职,在英国政坛掀起了巨大的波浪,保守党内躁动不安。许多保守党人把目光投向了迈克尔·赫塞尔廷,因为这正是他等待的爬上党的领袖位置的千载难逢的良机。他自1985年韦斯特兰风波中与撒切尔夫人闹翻,被逼辞职以来,身为后座议员,但心中时时都想推翻撒切尔夫人,取而代之。他几年来四处奔走,参加各种集会,发表演讲,著书立说,阐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策主张。据透露,他为这种暗地里的竞选活动已开销数十万英镑。杰弗里·豪辞职后,他便开始在保守党议员中积极游说,看看他成功的把握如何。因为这对他来说事关重大,如挑战失败,他将身败名裂,还要落个分裂党的罪名。他获知杰弗里·豪辞职的消息后,1990年11月3日,赫塞尔廷在给他的选区的保守党协会主席的一封信中写道:“管理和领导一个民主的政党的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那些真正支持我们党的善意的偏见,……只有这样,最终我们托利党人才会清楚我们的位置。我们必须与我们的欧洲伙伴一道去奔向未来。”赫塞尔廷的这封信被普遍认为是对撒切尔夫人的领袖地位的明确挑战,第二天英国各大主要媒体都报道了这一消息,并且在新的民意测验中,工党从总体上领先保守党21个百分点。但在1990年11月6日,赫塞尔廷又公开声明,他支持撒切尔夫人继续担任党的领袖和首相,并希望支持她赢得下届大选,他对此充满了信心。赫塞尔廷这种近乎自相矛盾的行为,反映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也说明他确实老奸巨滑。

撒切尔夫人为了阻止党内阴谋活动的进一步升级,在1990年11月6日召见了保守党后座议员委员会主席克兰利·翁斯洛,两人经过商谈决定,保守党领袖竞选候选人提名截止日期为11月15日,五天后的11月20日将进行第一轮投票。之所以做出如此决定,其意图就是使赫塞尔廷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组织竞选活动,阻止赫塞尔廷的挑战。

1990年11月12日晚,撒切尔夫人在伦敦市政厅的晚宴上发表演讲。她先就国际形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海湾危机正在升级,她说,如果萨达姆·侯赛因不从科威特撤军,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她的本意是想表达出在这种危急的时刻,她继续留任首相的重要性,希望人们继续支持她。殊不知,她的这一讲话,第二天引起了全球股市暴跌,反而加重了她的不幸局面。在谈到国内问题时,她表示,通货膨胀很快就会降下来,经济形势即将好转。在谈到对她的领袖地位可能出现的挑战时,她用板球赛作比喻,她说:“我站在球场的界线上,虽然拥有投球的有利条件,为了避免人们怀疑它,我将不会躲避投球手,也不会打守球,也不会玩时间。投球手的目的是尽力去击球,并赢得比赛。这才是我的性格。”这说明撒切尔夫人还是很镇定并充满信心的。

就在撒切尔夫人发表演讲的第二天,1990年11月13日,杰弗里·豪再次投放了一枚政治重磅炸弹,震撼了英国政坛。这一天,他在议会下院解释他辞职的原因时,指责撒切尔夫人破坏内阁的安定。尤其谴责了撒切尔夫人的欧洲政策,说这是导致英国经济形势恶化的重要原因。杰弗里·豪也用板球赛作比喻说,撒切尔夫人之前关于欧洲货币单位的评论拆了财政大臣和英格兰银行行长的台:“这就像是把本队的第一个击球手派到击球区,当球被投出的那一瞬间,这些击球手才发现自己的球拍在比赛前已经被本队队长弄断了。”他接着说:“我自己被忠诚这两个字困扰了这么多年了,现在是其他人也许该考虑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他最后呼吁政府大臣和议员把国家的利益摆在对首相撒切尔夫人的忠诚之上。杰弗里·豪是何等之人,他从1975年进入保守党影子内阁起,在撒切尔夫人手下已效劳15年之久,为撒切尔政府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一直被认为对撒切尔夫人忠心耿耿,且言行谨慎,没有脾气,有“死绵羊”的称号。这样一位老臣在议会里的这番激烈言辞,使议员们备感惊愕,加剧了对撒切尔夫人的信任危机。国防大臣汤姆·金坦率地说:“对一个挑战者来说,现在时机并不坏。”

杰弗里·豪在下院发表震撼性的演说后,迈克尔·赫寨尔廷审时度势,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了。他对他的一位支持者吐露说:“好!我将挑战,为什么不呢?”1990年11月14日上午,赫塞尔廷发表正式声明,宣布参加将于11月20日举行的保守党领袖竞选。他说,撒切尔夫人在欧洲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已使她“不能保持一个团结的内阁”,副首相杰弗里·豪最近的辞职,以及他自己和财政大臣劳森的辞职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还说,民意对“人头税”的不满,保守党最近在补缺选举中连连失利,这些表明,不更换领袖,将危及下届大选保守党获胜的前景。他强调说,他挑战的目的是为阻止工党政府上台。他声称,他目前已得到超过100多名议员的支持。他说:“我现在比撒切尔夫人有更好的机会领导保守党取得第四次大选的胜利,以避免工党可能上台这一最大的灾难。”

赫塞尔廷发表声明以后,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竞选活动。他组成了以马蒂斯为首的竞选班子,对保守党议员展开了游说活动,并不时传出支持赫塞尔廷的议员在不断增加的消息,其竞选声势日盛一日。赫塞尔廷每天对记者发表数次谈话,有时还亲自撰写文章。电视广播讲演、各大报刊的专访文章铺天盖地,叫人目不暇接。赫塞尔廷集中在公众反对的人头税制上攻击撒切尔夫人,并许诺说,他成为首相后将立即改变这一政策。他还提出,教育开支将从地方政府转归为国家政府负担。甚而,他许诺将建立一个比撒切尔夫人执政更加开放的政府。

而撒切尔夫人一边则听不到什么声音。她组织一个以前国防大臣乔治·扬格为首的竞选班子,主要成员有约翰·莫尔、迈克尔·乔普林、彼得·莫里森、马克·伦诺克斯·博伊德。但这个班子纯是仓促上阵,准备得极不充分,所以竞选活动马马虎虎,似乎是撒切尔夫人胜券在握,根本用不着大张旗鼓地进行竞选活动。他们在游说保守党议员中,“每当接触他们时,便许下这样愚蠢的诺言:‘你知道,她是会改变的。’……得到的回答不外两类,一是,已经太迟了;一是,不,她不会的。”而且在游说过程中,态度又极其傲慢,正如爱德华·皮尔斯所描述的:“马克·伦诺克斯·博伊德是个阴郁的人,喜欢夸夸其谈。他像一个越转越慢的牙医钻孔机一样,带着一副难以接近,盛气凌人和漫不经心的神气,这特别容易激怒那些神经质和容易改变主意的选民。”撒切尔夫人后来回忆这一过程时,也谈到她并没有精心组织竞选活动,她说:“对于已经担任十一年首相、十五年党魁的我来说,如果表现得还像第一次参加党魁竞选时那样,那简直太可笑了。保守党的议员们都了解我,也知道我以往的功绩和信仰。如果我没有让他们信服,那么我现在也没有太多事情可以拿来说服他们了。作为首相,我可以展现自己的魅力并倾听别人的意见,但是面对一个对人头税感到担心的议员,我现在不能令人信服地告诉他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并打算取消整个计划;更何况我也从来没有打算这么做。因此,我在拉选票方面能做得事情确实非常有限。”

P304-309

序言

伦敦时间2013年4月17日上午,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一场仅次于国葬的军事荣誉礼仪葬礼在这里举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其丈夫菲利普亲王、现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健在的英国历任前首相、英国全体内阁成员、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和国际机构代表二千三百余人,以及数十万的伦敦市民齐聚于此,来送别英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领袖、一位伟大的首相和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就是玛格丽特·撒切尔,又称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的女首相。她从1979年5月开始担任英国政府首相,三度蝉联,到1990年11月辞去首相职务,执政时间长达十一年六个月二十四天之久。在英国历史上,除第一任首相罗伯特·渥尔波1721年至1742年在位二十一年;19世纪赫伯特·阿斯奎思于1812年至1827年连任三届首相职务;她是此后一百六十年间唯一获此殊荣的英国首相。

撒切尔夫人的政策强硬,作风专断,行事别具一格。国内反对党骂她是“吃人的恶魔”;前苏联塔斯社称她为“铁夫人”、“西方世界的邪恶巫婆”;法国前总统德斯坦以轻蔑的口吻说:“一个杂货商之女成了一国之主,岂不是咄咄怪事!”但她以独具个性的魅力赢得了其他英国政治家望尘莫及的声誉。美国前总统里根把她看作是“一位其政策和领导都受到尊敬的领袖”;法国《巴黎竞赛》杂志称她为“西方世界的勇气之母”;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说:“她有勇气,敢于维护自己的信念。”波兰前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赞誉她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她的主张和风格被称为“撒切尔主义”,影响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及其以后的英国和世界,甚至有人将1997年至2007年英国工党政府首相托尼·布莱尔的政策主张称为“布莱切尔主义”。

2013年4月8日早晨,撒切尔夫人在伦敦丽兹酒店里平静去世,终年八十七岁。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她对撒切尔夫人的辞世感到悲痛。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发表声明说:“我们失去一位伟大的领袖、一位伟大的首相和一位伟大的英国人。”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说,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撒切尔夫人是“自由的战士”和“妇女的榜样”。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夫人在担任英国首相十一年问,对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声明中说,撒切尔夫人作为多年的英国首相,给现代英国留下烙印,“她是那个时代世界政治舞台上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加拿大总理哈珀发表声明,称全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对撒切尔夫人去世表示悲痛,并称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及国际政坛上的卓越人物和坚强领导人。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发表声明说,撒切尔夫人曾是一位杰出的人物,是同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欧洲领导人之一。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发表声明称,撒切尔夫人毫无疑问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说,撒切尔夫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她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远见和领导力。英国首相官邸、英国议会和白金汉宫等建筑物当天纷纷降半旗志哀,人们在推特、脸谱等社交网站上留言回顾撒切尔夫人的一生,不少民众在撒切尔夫人生前伦敦住所前放置鲜花来纪念她。撒切尔夫人虽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她留下的思想和影响将是永恒的。

1996年,我撰写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于1997年7月出版。当时,我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对撒切尔夫人一生全面系统的回顾,分析“撒切尔主义”在英国的成功和失败,以期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这段历史,从中获得某些启迪。十多年过去了,世易时移,我们再回头审视撒切尔夫人的一生,教益或许更多。撒切尔夫人逝世后,我又受人民文学出版社之约,修订再版这部书。在本次修订中,主要参考了撒切尔夫人自传《唐宁街岁月》、《通往权力之路》(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版),根据撒切尔夫人个人的回忆,对原书一些错漏进行了校订和补充。另外在本次修订中,补写了“务实妥协地处理香港问题”、“寂寞孤独的晚年生活”两章内容,使该书内容更为完整。

在本书的写作和修订过程中,我吸取了国内外大量研究撒切尔夫人的成果,借鉴了有关著作、论文、报纸和网络文献资料,未一一注明,在此深表谢意。另外,在修订过程中,我的同事和研究生、我的家人以及朋友、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致谢。限于水平和时间的仓促,舛误疏漏之处,恳请专家、同仁和广大读者指正。

最后,谨以此书献给那些曾经关爱和帮助过我以及所有富有爱心的人们!

李柏槐

2013年6月于成都市锦江·东湖花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6:3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