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文学5000年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黎娜//马立荣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编者精心遴选了近百个文学故事,内容包括文学流派、文学大师和文学作品等,以时间为线索,用轻快活泼的文字连缀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全书注重人文色彩和艺术理念的有机结合,全力营造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信息的多彩阅读空间,引领读者轻松步入神圣的文学殿堂,开始一段愉快的读书之旅。

内容推荐

本书力求通过一种全新的视角向读者展示中国文学。书中采用故事体的形式,将中华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娓娓道来,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100多位文学大师,300多篇传世佳作,148千字美文,全面展示5000年中华智慧;400余幅精美插图与文字有机结合,将中国文学全方位、立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愉快体验。

目录

绵绵之源 上古诗歌

开天辟地 上古创世神话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

“五千精妙” 《道德经》

宗师语录泽后世 《论语》

史学叙事传统的开山之作 《左传》

战国外交史料的汇编 《战国策》

万世逍遥 《庄子》

活然之气 孟子

汩罗江上万古风 屈原

富丽堂皇的大汉颂歌 汉赋

史家绝唱,无韵离骚 《史记》

民间俚曲 两汉乐府

“五言冠冕” 古诗十九首

慷慨悲凉的建安文学

隐逸文人团体 竹林七贤

慷慨的余晌 太康文学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山水方滋谢灵运

俊逸鲍参军

述“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 《搜神记》

最早的轶事小说《世说新语》

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 《文心雕龙》

格律诗的先声 永明体

“文章老更成” 庚信

吴侬小调与草原牧歌 南北朝民歌

“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唐四杰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张若虚与《春江花月夜》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孟浩然

七绝圣手 王昌龄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

金戈铁马,碧血丹心 高适和岑参

绝代诗仙 李白

“山登绝顶我为峰” 诗圣杜甫

郊寒岛瘦 孟郊与贾岛

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和柳宗元

“歌诗合为事而作” 元稹和白居易

骚之苗裔 天纵奇才 李贺

雄姿英发 纵横奥衍 杜牧

寄托深而措辞婉 李商隐

抒情时代的叙事插曲 唐代传奇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

奉旨填词 柳永

玩味人生的晏殊

韩、柳的步武者 欧阳修

来自江西的文豪 王安石和曾巩

铜板琵琶声中的千古风流 苏轼

蕴藉雅致 秦观

帘卷西风,词香满袖 李清照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

有大功于词苑的 辛弃疾

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姜夔

元杂剧的奠基人 关汉卿

古今至文,余香满口 《西厢记》

国事家事两不忘 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国演义》

与天地相始终的《水浒传》

中国小说史上的独特创造 《西游记》

家喻户晓的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

挑灯闲看《牡丹亭》

圆归市井的宣言 “三言二拍”

花妖狐魅的诗情 《聊斋志异》

不朽至情 《长生殿》

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桃花扇》

解剖世相的《儒林外史》

字字看来皆是血 曹雪芹与《红楼梦》

崩城染竹之哭 刘鹗与《老残游记》

清末社会诸相写真 吴沃尧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末世文人的叹息 李宝嘉与《官场现形记》

石破天惊的共和呼声 曾朴与《孽海花》

中国现代的民族魂 鲁迅

再生的凤凰 郭沫若

随时代“沉沦” 郁达夫

“新月”的诗情 徐志痊与闻一舅

剖析社会的大手笔 茅盾

把心交给读者 巴金

朱自清的“背影”

“人民艺术家” 老舍

“爱的哲学” 冰心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 《边城》

现代话剧的高峰 《雷雨》

土地的儿子 艾青

走进“围城”的钱钟书

为革命欢唱 当代文学十七年

寻觅与开拓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小说

麦田里的守望 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诗歌

中国文学大事年表

茅盾文学奖

试读章节

战国外交史料的汇编《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与行为的文章集,它是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游说之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它不作于一时,也不成于一手。战国时代,有人专门从事外交策略的研究,讲究如何揣摩人主观心理,运用纵横捭阖的手腕,约结与国,孤立和打击敌国,史称纵横家。他们对谈说之术非常重视,为了切磋说动人君的技艺,就不断收集资料,储以备用,有时并自行拟作,以资练习,《战国策》中的许多篇章是这样产生的。

《战国策》最终由西汉刘向辑录成书,书名也为他所定。汉成帝时,刘向受诏校录群书,《战国策》即其中之一。据刘向《战国策书录》,该书收集的文章,在他以前已以《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书名流传。他做的工作只是收集,按国别和大体时间排序并除去重复章节。刘向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分编,共33卷。

从春秋到战国,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兴的士阶层日益崛起,逐渐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战国策》,生动地记载了纵横家们的机智善辩、聪明智慧,并通过他们的言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重大活动。《战国策》以大量的事实展示了“士”的重要性,布衣之士左右天下局势的事迹被作者津津乐道,他们甚至在诸侯王公面前也毫不掩饰自己的锋芒。在《战国策·齐策》记载齐宣王重用王斗,王斗举荐五个人出任要职,结果齐国大治;《战国策‘燕策》记载燕昭王师事郭隗,招揽天下之士,结果燕国强大起来,联合五国讨伐齐国。

围绕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战国策》描写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上至诸侯王公,下至闾巷细民、三教九流,当然,最活跃的还是那些在历史舞台上纵横捭阖、任意驰骋的宏辩之士。作者在叙述他们的事迹时,往往集中笔墨叙写一个人的事迹,通过富于特征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同时,还使用大量的夸张、渲染和虚构等手法,造成酣畅淋漓的启示和铿锵有力的文章节奏,使得奇异曲折的情节与恢奇卓异的人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战国策》因其对战国时期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及谋臣策士们在此斗争中的折冲周旋有不少生动的记叙,可以作为史书来读。而作为一种文学创作,该书叙事记言,起伏跌宕,文笔极佳,其立论之法、夸饰之辞,及所用的许多寓言故事,都是脍炙人口的。秦汉的政论散文、汉代的辞赋都受到《战国策》艺术风格的影响;司马迁的《史记》描绘人物形象,也是在《战国策》基础上的向前发展。

万世逍遥《庄子》

关于《庄子》一书的作者,自司马迁开始,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应为庄子。庄子(前369~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代的人,较孟子稍晚。他曾做过蒙地漆园小吏,管理生产漆的工匠,‘任职不久即辞官。庄子一

生视仕途为草芥,不追逐官禄,因而他家境贫寒,一生穷困潦倒,除讲学、著述外,有时靠打草鞋维持生活,有时靠钓鱼糊口。他曾经向监河侯(官名)借过粮食,也曾经穿着粗布麻鞋见魏王。相传楚威王以厚金聘他做楚国的丞相,但他却坚辞不就,后来终于终身脱离仕途,过着隐居的生活。庄子蔑视权贵,鄙视吏禄,追求个人自由。他猛烈地抨击当时的社会,在文章中大声疾呼“圣人生而大盗起”,直接把矛头指向暴君,表现出对统治者和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和蔑视。庄子的思想与老子相近,推崇并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著书十余万言”,后被编成《庄子》一书。

《庄子》亦称《南华经》,根据汉代流传的古本,有52篇,内篇7,外篇28,杂篇14,解说3,共10余万字。但传世的郭象注本只有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这些是不是都是庄子的著作,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内篇》思想连贯,文风一致,是全书的核心,应当属于庄子的著作,《外篇》、(《杂篇》冗杂,有可能是庄子门徒或后学所作。

《内篇》是全书的核心,包括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道充符》、(《大宗师》、《应帝王》7篇,各篇各有中心思想,但又具内在联系,反映了庄子的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道德观、政治观和社会历史观。其中《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主旨是讲人应该如何才能适性解脱,达到逍遥自由的境界。庄子认为只有忘绝现实,超脱于物,才是真正的逍遥,人生种种苦恼和不自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待”、“有己”,而“逍遥”的境界是“无所待”的,即不依赖外在条件、它力的。

《庄子》使用了“寓言”、“重言”、“卮言”为主的表现形式。所谓“重言”,是借重古先圣哲或当时名人的话,或另造一些古代的“乌有先生”来谈道说法,让他们互相辩论,或褒或贬,没有一定之论。但在每一个场合的背后,却都隐藏着庄子自己的观点。“卮”是古代的漏斗,所谓“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漏斗的特点是空而无底,“卮言”隐喻没有成见的言语。通过这三种充满了暗示性的表现方式,《庄子》创造了一个超越时空、不辨古今,具有无限阐释可能性的艺术境界。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不但涉及哲学、人伦、政治,而且谈论美学、艺术、语言、生物、养生等方面。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寓言、小说的概念,创造了近200个寓言故事,开创了以虚构的手法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的写法。《庄子》对后世的政治影响也很复杂,历代知识分子崇尚其悲观厌世、自我陶醉的人生态度,而统治者也较多地取其消极面作为麻醉人民的工具。《庄子》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P22-25

序言

为了让读者轻松地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组织编写了这部图文版《中华文学5000年》,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采用故事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编者精心遴选了近百个文学故事,内容包括文学流派、文学大师和文学作品等,以时间为线索,用轻快活泼的文字连缀成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融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

2.利用版式设计和编写体例的巧妙结合,开辟“延伸阅读”、“文学辞典”和“推荐阅读”等栏目,对中国文学中出现的专业术语、文学现象等进行解释、总结和延伸,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通过较小的篇幅清晰而完整地阐述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情况。

3.在图文配合上,本书精选了400余幅与文字内容相契合的精美插图,包括经久流传的文学名著的书影、记录作家音容笑貌的画像与旧照、历代文学家留下的手稿墨迹、描绘大师诗文意境的艺术作品等,立体、直观地展示中国文学,拉近读者与经典和大师间的距离。

4.在版式设计上,注重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使读者不仅能直观地领略每一位大师、每一部佳作的风采,而且还能深刻感受到文学与艺术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更广阔的文化视野、审美感受和愉快体验。

本书无论体例编排还是整体设计,都注重人文色彩和艺术理念的有机结合,全力营造一个具有丰富文化信息的多彩阅读空间,引领读者轻松步入神圣的文学殿堂,开始一段愉快的读书之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3: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