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恰如灯下故人(谛听中国瓷器妙音)/幽雅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霍华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幽雅阅读丛书》包括中国的“瓷器”、“书法”、“国画”、“建筑”、“园林”、“家具”、“服饰”等多种,每种书都表达出独特的安逸氛围。但整套书之间,相互融合,通览过来,如江河流水,汇集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大海。

本书介绍了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可谓是一部高质量的俗雅共赏的文化读物。

内容推荐

原始青瓷的神秘,东汉六朝青瓷、黑瓷的古朴,隋唐白瓷的精美,宋代青瓷如玉般的釉色,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大气,明清官窑瓷的美轮美奂、民窑器的洒脱和外销陶瓷的奇妙……古陶瓷的世界是多么美妙,无论你是否接触过它,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心仪的一段。在这里,没有丝毫的占有欲,有的只是对历史趣闻的回顾,对精美古瓷的欣赏,对古人创造力的赞叹。谛听中国瓷器妙音,恰如面对灯下故人。

目录

无限天地在其间

飞翼带我去翱翔

佛门圣花开南朝

盘口壶与万寿尊

唐宋民窑留佳句

青瓷如玉彩瓷娇

金刚宝塔传佳话

携来世界曾游

瓷中骄子珐琅彩

三只瓷盘的遐想

天龙地黄铺宫瓷

吉祥如意自风流

瓷母的三羊开泰

最是难忘东巡时

也可以清心

想起了外销紫砂壶

《幽雅阅读丛书》策划人语

试读章节

唐宋民窑留佳句

中国古代民间,有不少兼装饰与实用于一器的艺术品,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却少有记载,唐代长沙窑瓷壶和宋、金磁州窑瓷枕就是这样的美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现在面对着这些先人的遗物来读无字书,从器物的口沿读到器底,再从器物的外壁看到器内,又从它本身的元素联想到它所处的时代,体验到古代人们的生活多么富有情趣,时时在感动之中。每天如果能有几十分钟,或者每周有半天一天,忘却身边的琐事,倘佯在这毫无各种利益冲突的美好世界中,只是欣赏它,揣摩它背后的那些故事,真是幸福。

在古陶瓷世界中,曾经有两个被遗忘的角落,一个是唐代长沙窑的青釉褐彩彩瓷,另一个是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彩瓷。在历史的长河里,它们曾经像一阵风似的吹过湘、晋、冀、豫的山川大地,虽然未在文人的笔下留下任何记载,但是并没有像风一样地飘走,而是沉淀下来,当它们在20世纪重见天日的时候,引起了世人的惊叹。

长沙窑瓷器中,有不少执壶上用褐彩诗词书写着五言诗句,其中有一首为我们揭开了长沙窑的时代之谜(图5—1)。诗这样写道:“后岁迎新岁,新天接旧天。元和十六载,长庆一千年。”这首诗平仄押韵,每每相对,“后岁”对“新天”,“迎新岁”对“接旧天”,“元和”对“长庆”,“十六载”对“一千年”。元和(805—820)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这把壶制于唐代元和16年(820),也就是元和年号结束的当年,不见于《全唐诗》的记载,但是一千余年后,这首诗又重现人间,难道真的应了“长庆一千年”的偈语?

另一件执壶上的五言绝句则可以在《全唐诗》中查到,这首诗也是用褐彩写的:“君生我未生,我生君与(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图5—2)这是一首干百年来广泛流传的情诗,在《全唐诗补编》和《全唐诗续拾》中,还有其他版本,并且比壶上的文字多了几句,接下来的几句是:“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诗中四次重复“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一句,以渲染难以言状的惆怅之情。在《全唐诗补编》中,这首诗的署名是“无名氏”,现在于长沙窑瓷壶上看到这首诗,真是有幸。也许这首诗就是唐诗编者采自瓷壶之上?窑工难道就是作者?不得而知。东晋时期梁祝化蝶的故事,美丽得不似人间,这首书写于瓷壶上的诗告诉我们,在唐代民间,这个故事仍广为流传。

有趣的是,有报道称,2005年5月间,河南汝南县马乡镇梁祝故里的梁祝墓前,蝴蝶多得触手可及,是农民们近年来体惜自然环境,少用农药,使它们恢复了生气?还是梁祝有感于盛世而重回人间?小精灵们顺着风势,成双成对地围着梁祝墓翩翩起舞,相互追旋,抚花弄蕊,美妙至极。

而更妙的是,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的敦煌话本《庐山远公话》中,也有一首恨相逢早迟的诗,不过讲述的是佛教因果报应的话题。诗是这样写的:“身生智未生,智生身已老,身恨智生迟,智恨身生早。”

远公即晋代高僧慧远。《庐山远公话》讲的是慧远在庐山的一段故事。慧远当年在江州庐山化城寺中,被劫持为贼首白庄的奴隶,后来无量圣贤在梦中告诉他,当朝宰相崔相公与贼首白庄前世都是商人。在前世的时候,由慧远作保,崔相公曾在贼首白庄那里借了五百贯文钱,后来相公未及偿还就去世了,慧远作为保人,还来不及替崔相公偿还,也去世了。轮回至今,白庄仍来找他,须当偿还。第二天,慧远便要求贼首白庄将自己卖给当今宰相崔相公为奴。成交后,白庄得了卖慧远的五百贯文钱,便回家乡去了。后来崔相公得知慧远为他卖身偿还宿债的事情,泪如雨下,自责不已。慧远此时对崔相公讲了所谓“身智二足”的道理,用的就是这首偈语诗。这个故事宣传的是佛教轮回思想,前世欠的债,今世也得还,以教导人们向善。后来有人在以上四句的后面,又补充了四句:“身智不相逢,曾经几度老。身智若相逢,即得成佛道。”偈诗一般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如果硬要解释的话,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解释:偈诗用了拟人的手法,身与智分别代表不可能相逢的前世和今生,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人们接受了前世、今世和来世的佛教思想,“身”与“智”就相逢了,就成就了佛道,这样的人是一定向善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永远不会老去,将在轮回中得到永生。由此,以劝导人们脱离生生死死的烦恼,消除对死亡的恐惧感。

慧远是以普渡众生为宗旨的大乘佛教净土宗的祖师。净土宗以“愿求往生极乐净土为宗旨”,这里称去世为往生。

《书·洪范》中有“五福之说”,在瓷器纹样中,以蝙蝠为谐音,有许多绘着五只蝙蝠的纹样(图5—3),表达人们对五福的向往。五福即一寿,二富,三康宁,四攸好德(向善),五考终命(善终)。这是说,人要长寿,到老了不必再为钱财奔波,要平安健康,要有好的德行,离开人世的时候,要安详而不痛苦。中国古人早就将在生前向善、摆脱生死的烦恼,在临终时能平静地离开人世作为人生的福气。

长沙窑瓷壶上的那首《我生君未生》的情诗和《庐山远公话》中“身生智未生”的偈诗,虽只有我、君和身、智两组字不同,但是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象。爱情和生死不仅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两大主题,说不尽亦道不明,也是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咏叹调,需要用一生的智慧去体察。

我们暂且不去追究这两首诗哪首书于前,哪首写于后,再来看看另外一个民窑,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上留下的“宋词”和“元曲”。

北宋大观二年(1108),位于现河北省石家庄地区的巨鹿古城因黄河泛滥被淹埋。沧海桑田,多少年后,此地又成为农田。古城被埋没的800多年后,1918年,农民们在耕地时挖出了成批的宋代瓷器和铁器,一座埋入地下800余年的宋代古城被发现了。那时,中国还没有专业科学考古,古董商们纷至沓来。巨鹿古城中出土了一些房舍和商铺。在房舍的土炕上,还有瓷枕,它们有的平放,有的竖置,一如当年。那时北方的民居中,炕往往占据卧室的一半地方。炕是用泥土盘做的,最外缘用一根约十余厘米宽的厚木板挡边,厚木板高出炕面,睡觉时,人们头枕在炕沿一方而卧。此次发现的大致有如意形和长方形两种瓷枕。如意形瓷枕的上部是一个桃形的凹面,下部是一个略呈长方形的柱体,厚木板中挖着相应的洞,柱体插在洞中(图5—4)。长方形枕平放在炕沿内侧,它的后面挡在木板的里侧,瓷枕可移动,不用时则被竖置在墙边。在巨鹿出土的民居里,瓷枕依然这样放着,人们由此而明了北宋瓷枕的用法;在瓷器店中,货架上也有许多瓷枕,它们还没有来得及卖出,就被洪水和泥沙湮埋了。

以往人们认为瓷枕很硬,都把它们归为冥器,巨鹿古城遗址被发现后,人们改变了这种看法,转而认为它们也是生活日用品。一件瓷枕上的五言诗也说明了夏日瓷枕的好处:“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忧堪昼寝,一枕最幽宜。”这首诗,使我们想到了宋代词人李清照那首著名的《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代上等瓷器的釉质如玉,有假玉器之称,诗中玉枕既指瓷枕,瓷枕上所书的“一枕最幽宜”是《醉花荫》的最好注解。现代许多人喜欢软枕头,不能想象瓷枕这样硬,古人是怎样享用的,但是,瓷枕确是我国古代民间度夏的实用寝具。

P48-54

序言

幽雅阅读

北京大学副校长 吴志攀

一杯清茶、一本好书,让神情安静,寻得好心情。

躁动的时代,要寻得身心安静,真不容易;加速周转的生活,要保持一副好心情,也很难。物质生活质量比以前提高了,精神生活质量呢?不一定随物质生活提高而同步增长。住房的面积大了,人的心胸不一定开阔。

保持一个好心情,不是可用钱买到的。即便有了好心情,也难以像食品那样冷藏保鲜。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高兴的方法:在北方春日温暖的阳光下,坐在山村的家门晒太阳;在城里街边的咖啡店,与朋友们相聚,天南地北聊聊;精心选一盘江南丝竹调,用高音质音响放出美妙乐曲;人都回家的周末,小孩子在忙功课,妻子边看报纸边看电视,我倒一杯清茶,看一本好书,享受幽雅阅读时光。

离家不远处,有一书店。店里的书的品位,比较适合学校教书者购买。现在的书,比我读大学时多多了;书的装帧,也比过去更讲究了;印书的用纸,比过去好像也白净了许多倍。能称得上好书者,却依然耒让人感觉到多。一般的书,是买回家的,好书是“淘”回家来的。

何谓要“淘”的好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之管见,书者,拿在手上,只需读过几行,便会感到平稳,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安详自在。好书者,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好心情保健的灵丹妙药。

在笔者案头上,有一本《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称得上好书。它是《幽雅阅读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中国台湾文人杨振良。杨先生祖籍广东平远,2004年猴年是他48岁的本命年。台湾没有经过大陆的“文革”,中国传统文化在杨先生这一代人知识与经验的积累中一直传承下来,没有中断,不需接续。

台湾东海岸的花莲,多年前我曾到访过那里:青山绿水,花香鸟鸣。作者在如此幽静的大自然中写作,中国文字的诗之意境,词之意趣,便融入到如画的自然中去了。初读这本书的简体字书稿,意绪不觉随着文字,被带到山幽水静之中。

策划这套书的杨书澜女士邀我作序,对我来说是一个机缘,步入这套精关的丛书之中,享受作者们用情感文字搭建的“幽雅阅读”想象空间。这套书包括中国的“瓷器”、“书法”、“国画”、“建筑”、“园林”、“家具”、“服饰”等多种,每种书都表达出独特的安逸氛围。但整套书之间,相互融合,通览过来,如江河流水,汇集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大海。

笔者不是中国艺术方面的专家,更不具东方美学专长,只是这类书籍不可救药的一位痴心读者。这类好书对于我,如鱼与水,鸟与林,树与土,云与天那样,在生活中,我如果离开东方艺术读物,便会感到窒息。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服饰、家具,小如“核舟记”之精微,细如纸张般景德镇薄胎瓷碗,久远如敦煌经卷上的唐墨的光泽,幽静如杭州杨公堤畔刘庄竹林中的读书楼,一切都充满着神秘与含蓄之美。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有不同于西方人的简约。中国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的文明源流,也有和谐的生活方式。西方人虽然在自然科学领域,在明清时代超过了中国。但是,他们在工业社会和后现代化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宗教而获得精神的安慰。中国人从古至今,不依靠宗教而在文化艺术中,获得精神安慰和灵魂升华。通过这些可物化可视觉的幽雅文化,并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这是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

难道不是这样吗?看看这套书中介绍的中国家具,既可以使用,又可以作为观赏艺术,其中还有东西南北的民间故事。明代家具已成文物,不仅历史长,而且工艺造型独特。今天的仿制品,虽几可乱真,但在行家眼里,依然无法超越古代匠人的手艺。现代的人是用手做的,古代的人是用心做的。当今高档商品房小区。造出了假山和溪水,让居民在窗口或阳台上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但是,远在历史中的诗情画意是用精神感悟出来的意境,都市里的人难以重见。

现代中国人的服饰水平,有时也会超过巴黎。但是,超过了又怎样呢?日本人的服装设计据说已赶上法国,韩国人超过了意大利。但是,中国服装特有的和谐,内在的韵律,飘逸的衣袖,恬静的配色,难以用评论家的语言来解释,只能够“花欲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了自己的文化。年近花甲的韩国友人对笔者说,他解释中国的文化是“所有该有的东西都有的文化”,美国文化是“一些该有文化的东西却没有的文化”。笔者联想到这套《幽雅阅读丛书》,不就是对中国千年文化遗产的一种传播吗?感谢作者,也感谢编辑,更感谢留给我们丰富文化的祖先。

阅读好书,可以给你我一片幽雅安静的天地,还可以给你我一个好心情。

2004年12月8日于北大蓝旗营

后记

因台湾大学王晓波教授而认识了台湾问津堂书局的老板方守仁先生,那是2005年初。听王晓波教授讲,方守仁先生每年都要资助刊物《海峡评论》,我对方先生顿生敬意。当方先生在大陆的合作伙伴姜先生提出问津堂想在大陆开辟出版事业,希望我能帮忙时,虽自知能力和水平有限,但我还是很爽快地答应了。我同姜先生谈了大陆图书市场过剩与需求同时并存的现状,根据问津堂出版图书的特点,建议他们在大陆做成长着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文化人等图书市场。很快姜先生拿来一本问津堂在台湾出版的并已成为台湾大学生学习大学国文课的必读参考书——一《有趣的中国字》(即《幽雅阅读丛书》中的《水远山长——汉字清幽的意境》)一书,他希望以此书作为问津堂书局问津大陆图书市场的敲门砖。《有趣的中国字》是一本非常有品位的书,堪称精品之作。但是我认为一本书市场冲击力不够大,最好开发出系列产品。一来,线性产品易做成品牌;二来,产品互相影响,可尽可能地实现销售的最大化,如果策划和营销到位,不仅可以做成品牌,而且可以做成名牌。姜先生非常赞同,希望我来帮忙策划。这样在2003年初夏,我做好了“优雅阅读”、“典雅生活”、“闲雅休憩”三个系列图书的策划案。期间,有几家出版社都希望得到《有趣的中国字》一书在大陆的出版发行权,方先生最终把这本书交给了我。这时我已从市场部调到基础教育出版中心,2004年夏,我将并不属于我所在的编辑室选题方向的《幽雅阅读丛书》报了出版计划,室主任周雁翎对我网开一面,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下,这套书得以在北大出版社出版。

感谢丛书的作者,在教学和科研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成全我的策划。我很幸运,每当我的不同策划完成付诸实施时,总会有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境界、生命状态异常饱满的学者支持我、帮助我。也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使这套美丽的图文书按计划问世。

感谢吴志攀副校长在百忙之中为此套丛书作序并提议将“优雅”改为“幽雅”。吴校长在读完《幽雅阅读丛书》时近午夜,他给我打电话说:“我好久没有读过这样的书了,读完之后我的心是如此之静……”在那一刻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一位法学家的人文情怀。

我们平凡但可以崇高,我们世俗但可以高尚。做人要有一点境界、一点胸怀;做事要有一点理念、一点追求;生活要有一点品位、一点情调。宽容而不失原则,优雅而又谦和,过一种有韵味的生活。这是出版此套书的初衷。

杨书澜

2005年7月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3: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