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
令你更具有亲和力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发现了“六度分离”理论。它源于一个“小世界现象”的假说,意思是任何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中间最多只隔着六个人,也就是说,只用六个人就可以把两个完全陌生的人联系在一起。米尔格兰姆招募了300名志愿者,请他们邮寄一封信函给一名股票经纪人。由于几乎可以肯定,信函不会直接寄到目的地,他就让志愿者把信函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并要求每一个转寄信函的人都发一封信给他本人,以追踪信件的去向。结果非常出人预料,有60多封信最终到达了目的地,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至多五个。换句话说,也就是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六个人。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想要让自己有所作为,都离不开同他人之间的交往。良好的沟通方法会让你变得更具有亲和力,使更多的人愿意与你成为朋友。可以说,出色的交往能力,是使你走向成功的助力器。
因此,我们一定要怀有积极、热情的心态,主动与别人交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从而促使别人给予我们帮助,为我们赢得更多获得发展和取得成功的机会。
不管在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说话和蔼可亲,做事情时表现和善的人,会更易赢得人们的喜爱。在大家眼里,怀有这种态度做事的人,往往都是值得信任的人,大家都愿意去结识他。在心理学上,这是一种用热情、亲和的心态与人交流的方法,也叫“亲和效应”。意思是说,人们在交往应酬里,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使他们相互接近,相互体谅。每个人都是如此,总是更容易和与自己性格、习性、讲究、打扮、语言交谈内容相近的人产生共鸣。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一步步来的。大家都知道,能与一个人认识比较容易,但要想让一个人愿意长期与你交往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如果你们有共同语言,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那么,让别人愿意与你长时间交往就不会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此,在与别人交往时,我们一定要具有亲和力,并找到与别人相近的地方,把别人牢牢吸引住。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与别人长期交往的机会。
鲁尼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年轻时他为自己赚了很多钱。由于年纪有些大了,虽然已经习惯了时髦的都市生活,但他j丕是更喜欢过平静的日子。为了放慢生活节奏,获得归属感,他决定搬到一个小乡镇里生活。他以为那里的人会更容易成为朋友,他可以同那里的人一起过安静的生活。可到了那里他才发现,事情并非像他想的那样,他感到自己好像并不受当地人的欢迎,为此他非常苦恼。为了找出原因,他找到了朋友,他的朋友指出,他的穿着和交谈方式让当地人觉得他是在装腔作势,高人一等。听完朋友的话后,鲁尼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确存在问题,于是他特意穿得很随意,在聊天时他主动与人谈论当地的事情,并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试着让自己更加容易接近。虽然开始的时候他感觉有些不舒服,觉得无论在穿着方面和语言方面都很不习惯,但是他发现,没过多久他就能和这里的人打成一片了,还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也充分体现了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以积极心态与人交流所产生的亲和力,对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好地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次,公司派杰森和两位同事一起陪同公司的两位重要客户去参加一个在外地举行的产品发布会。几人乘坐客车按时到达了发布会现场。可在乘车的路上杰森发现,两位客户始终都和自己的同事聊得非常开心;自己很想与客户搭话,可不知道为什么,客户总是愿意与自己的同事聊天,却不愿理他。 参加完发布会后,由于几人回去时的车票是第二天的,他们便一起去参加了客户一个朋友的酒会。酒会中,杰森的同事有说有笑,给客户讲他过去做过的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然而这些故事杰森在很早以前就都已经听过了,所有他显得有些厌烦。可他发现,酒会上的其他人包括两位客户却都听得很高兴,他们和:自己的同事一边喝酒一边高兴地畅谈着。杰森也喝着啤酒,盼着谁能够接近他。他感到受到了冷落、迷惑不解,因为他觉得,所有人都在围着他的同事转,而自己却独自处在角落里。
杰森之所以不能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让别人喜欢他,就是因为他缺少亲和力。他不能抓住别人的心理,导致自己无法融人当时的环境中,显得自己格格不入,因此才错失了与客户以及其他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的外表都反映了他的内心。你的衣着,你说话的方式,你的每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在告诉你周围的人,你是否友善,是否愿意与人交谈。假如你一副骄傲的表情,那么你周围的人就一定会觉得你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愿意和你交谈了,因为没有谁愿意同一个骄傲的人成为朋友。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研究叫心理定式现象,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心理定式是普遍存在的,每个人都存在这样的心理。那么什么是心理定式呢?举个例子更能容易让大家理解。大象是一种力量强大的动物,可驯象师却只需要一根竹竿就能把它牢牢地拴住。很多人难以理解,小小的竹竿怎能拴住力大无比的大象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原来,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就被拴在竹竿上面,由于当时它还很小,所以不管怎样挣扎,它都很难挣脱,最终小象便会形成一种观念:无论我怎样努力,都无法挣脱这根竹竿。渐渐地,虽然小象已经长大,它也有足够的力气挣脱竹竿,但它却不会再去做任何尝试了。
这种现象不光在动物身上发生,在人的心中也有在一定时间内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趋势。比如说,当一个人多次买彩票后都没有中奖,那么他就会说自己没有那种运气,以后也就不会再去尝试了。这也就说明了,一个人在其过去已有经验的影响下,心理通常会处于一种有准备的状态,从而对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带来一定的倾向性与专注性。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人们都有一种认识倾向,对于那种看起来比较亲近的人会更乐于亲近。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那些给人感觉很亲近的人更值得信任,所以他们更愿意与有亲和力的人交谈,更愿意与这样的人成为朋友。
因此,我们一定要以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主动热情地与人交谈,这样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具有亲和力,更加轻松地与人交流。
人际交往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是在人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也是人类的本质表现。人际交往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任何人或群体进行的交往,总是在为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而展开的,并通过语言、表隋、手势以及社会距离等来实现的。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善于沟通,建立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一个人孤军奋战,往往很难行走得顺利,我们必须联系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成功时,相互交流经验和快乐;在失败时相互倾诉和鼓励,从而创造辉煌的人生。
P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