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遇见未来的旅行/地平线未来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葛磊
出版社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葛磊的作品《遇见未来的旅行/地平线未来丛书》:

旅行是一面镜子,你邂逅的风景,

遇见的人,发生的故事,

都会折射出真实的自己,

你渐渐就明白,自己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未来的路该怎么前行。

请热情地相信未来,热情地追求未来,热情地去尝试没有尝试过的,热情地去经历没有经历过的,热情地面对摔打和跌倒,热情地在一切风霜雨雪之后,依然选择在路上。这样的自己,值得拥有一个美好、温馨的未来。

内容推荐

葛磊的作品《遇见未来的旅行/地平线未来丛书》用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的旅行经历和感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旅行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未来。

目录

第一章 渴望

 1.上学路上

 2.不敢相信的未来

 3.远方

第二 章出发

 1.第一次冲动

 2.800公里的独行

 3.灵与肉的淬变

第三章 信仰

 1.遗世独立西海固

 2.从西藏到西藏

第四章 传统

 1.一觉七日古徽州

 2.乡望凤凰

第五章 包容

 1.加拿大的奇幻旅行

 2.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

 3.天堂何处

第六章 善意

 1.云南深处有人家

 2.柬埔寨的微笑

 3.父与子

 4.海上奇观

 5.推着妈妈去旅行

第七章 梦想

 1.去埃及记

 2.单车环岛梦

第八章 选择

 1.山殇

 2.我的选择

 谁也无法真正回到从前

试读章节

谁也无法否认,我们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安。

对于年轻人来说,谈论梦想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买栋房子才能给自己带来“归属感”,总是削尖了脑袋寻找成功的捷径,实用主义比任何时候都广泛流行,碎片化的感官愉悦渐渐取代了况味持久的精神满足……

看上去,我们越来越富足了,但这种不安一点也没有消减。

那么多的人,被这个时代推搡着往前走,却不知要走向何处。那么多的人,每天都是在过重样的生活,今天和昨天看不出太大的不同。那么多的人,咬紧牙关只是为了维持现实生活的秩序,他们没有勇气打破这微妙的平衡。那么多的人,在日常生活的城墙之外,听到战马的嚣叫,看到刀戈的寒光,可他终究难以体会那种征服的快乐。那么多的人,察觉不到青春的稀有,对他们来说,生命似乎是静态的,当偶尔有一天回望的时候,又惊觉时光匆忙,人生蹉跎。

我有一个朋友,叫曹晟康,在十来岁的时候,因为车祸双目失明,他像很多盲人一样,做了一名按摩师。

这是一条“理所应当”的道路,盲人当按摩师,看上去没有任何不妥。

但曹晟康不甘心,他发了一个誓:“既然我看不到这个世界,那就让这个世界看到我。”

他选择了旅行,作为让世界观察他的方式。他从家里出发,带着一根盲杖。他越走越远,走到了越南,走到了柬埔寨,走到了泰国,后来,又走到了印度、尼泊尔,再后来,他去到了美国、澳大利亚,甚至欧洲。就在我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他正在太平洋上的某个岛屿继续着他的旅程。

有一次出发去欧洲前,他来找我,他说自己整理好了所有以往旅行的录音、视频,托付给我和另一个朋友,万一,万一他回不来了,让我们帮忙整理出他的故事,好让更多的人听到。

你无法想象旅行对他来说有多艰难,我曾经试图想象,他站在异国的街头,面对全然陌生的、黑暗的世界,如何有勇气迈出脚步。也许,他的每一步,都是在“向死而生”,哪怕下一步真的是死亡,现在的这一步,也不会有丝毫的遗憾和后悔。

我们常会看见梦想破碎了,目标落空了,但我们不能停止渴望——你悄悄憧憬过的未来,你人生的最大秘密,都藏身于你内心的渴望里。

1

上学路上

我出生在河南的一处农村,爷爷奶奶都是农民,据说我出生的那天,爷爷正在田间锄作,烈日当头,他仰面朝天跪在了麦田里。

很快地,我们的麦田被越来越多的楼房包围起来,我的爸爸,做过出租车司机和水管工,在中国,很多年轻人都有着这样的出身——城市化对时代和空间都进行着改造,很多人的乡村变成了城乡结合部,而当城乡结合部彻底变成城市的时候,这些人遗失了土地,却仍然没有找到适应城市这个庞然大物的生存技巧,他们的后代,普遍从事着街边小贩、出租车司机等职业,或者离乡打工。

上小学的时候,从家里到学校是一段不远不近的路,路上会经过青葱的麦田,小伙伴们排成一队,走路都是蹦跳着。等到秋天,大地金黄,空气里散发着粮食的味道。麦田里有很多秘密,比如田埂上的荠菜,可以变成好吃的蒸菜;零星的狗尾巴草,被我们编成了小兔子;一种浑身是刺的小果实(后来听说学名叫苍耳子),很容易粘在头发上,常常被拿来搞恶作剧;还有一种紫色的小葡萄形状的果实,女生们常常用来染指甲。(P3-P5)

序言

2015年,在河北正定县。小小的城,三步两步就是唐宋的庙宇和佛塔。街不宽,吹糖人的,写书法的,用糖稀画龙凤蝴蝶的,也不叫卖,自顾自创作,引人围观。阳光慵懒,满城的人都似是闲人。梁思成和林徽因也来过正定,他们见到了隆兴寺的轮经藏,他们越过没有地板的梯台,再上到大半没有地板的楼上,发现藏殿上部精巧的构架,与宋代奇书《营造法式》的记载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高兴到发狂。因为梁林在古建筑领域的威望,他们曾经勘查过的古迹,新中国成立后陆续被政府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免于浩劫,这些优美的建筑在时光的急流和旋涡中幸存了下来。

2012年,在英国伯恩茅斯的一处公园。草坪油绿,大树遮天蔽日,各种可爱的动物雕塑散落在湖畔和树丛中,因为邻近海边,空气中饱含着水分,呼吸起来连喉管都是甜美惬意的。一个三十出头的大姐,开着装满树叶的拖拉机从身边驶过,她脸上带着笑容,不是为迎合任何人而笑,是内心的幸福太多,不小心就在面颊上溢了出来。我猜测,她的家就在附近,家里可能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她下了班就可以回家操办一顿丰盛的晚餐,而在公园里当清洁工,收入不错,工作环境更是漂亮得没的说,有什么会让她不快乐?

2006年,在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这里是全世界最令人惊叹的地方之一,《博物馆奇妙夜》让这里的恐龙骨骼、人物蜡像、猴子标本都成了电影明星。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在最高的那个大厅里,空中悬浮着一条巨大的蓝鲸,一群幼儿园的孩子们席地而坐,听可爱的女老师讲海洋的故事,脸上满是惊叹欢喜的神情。美国所有的博物馆对孩子们都是免费的,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无数个窗口可以观察这个世界最棒的事物——航天飞机、油画、雕塑、古埃及的神庙、热带植物——并从中找到自己的梦想,无论这梦想是科学家,还是消防员。

这三次旅行,都让我联想起了未来。

正定让我看到未来和过去的联系,伯恩茅斯让我看到未来就是每一个幸福的当下,纽约让我看到未来正在发生。

这本书的名字叫《遇见未来的旅行》,坦白说,旅行并不能让人变成预言家,但旅行和未来之间的确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你有机会从旅行中获得窥探未来的一个窗口,或者启迪你思考未来的一个片刻。

大学时代,我和同学去龙庆峡爬山,山不高,我们很轻易地登上了山顶,整个平原就匍匐在我们的视野之下。那一天,天空是明朗的瓦蓝色,云层压得很低,就像是飘浮在湖水之上的蒲公英。那时,我人生第一次注意到了云的影子。

它贴着大地飘浮着,掠过丛林和田野,掠过人群和车辆,它所掠过的地方,是一片没有阳光的地带。身在阳光下的人,并不知道云的影子将要把他笼罩,而云的影子所笼罩的人,也并不知道阳光即将普照。

我在那一刻,也似乎关照到了自己的人生。我身处何地?我去向何处?希望在何处生发?绝望在何处终结?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谁在主宰我的生活?……

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局限眭的世界。

第一个局限性来自空间。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有限的圈子里,大多时候,我们面对的是认识的人,是熟悉的事物,是已经烂熟于心的规则,甚至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认为这就是全世界。

第二个局限性来自时间。对孩子们来说,长大是一件很神秘的事,对年轻人来说,那些成功的故事总是看起来遥不可及。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怀念过去,以及处理无穷尽的当下的琐碎生活,或者一厢情愿地沉浸在对未来的幻想里,很少有机会去认真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微妙关系。

第三个局限性来自知识。,生有涯,知无涯,与这个世界打交道越深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的贫乏。当然,最可怕的不是知识有限,而是失去了学习的能力。

第四个局限性来自自以为是。我们太习惯于,或者不自觉地会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审视这个世界,会带着答案去参与沟通,这让我们很难接近“真相”。我们经历的一切,听到的一切,学习的一切,创造的一切,塑造了今天的“我”,但也让这个“我”和大多数的人产生了距离。

旅行,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打破这种局限性。旅行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同的人的过程,当然,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认识、反思和沉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能够勾画出一个关于未来的相对清晰的轮廓。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一个朋友发了条微信,说在去丽江的路上看到了双环彩虹。她的惊喜感染了很多人,她说:“天堂并不遥远。”

是啊,在抵达未来的路上,除了不恐惧,除了出发,除了学习和成长,除了忍耐和坚持,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相信。

我们相信的未来,它终将到来。

葛磊

2015年10月16日

后记

谁也无法真正回到从前

希特勒曾叫嚣,要把华沙彻底毁灭。

二战中,华沙作为德军战区,经历了无数次空袭,一语成谶,千年古城真的沦为了废墟。

战后,苏联要求华沙建成一个社会主义新城,而市民集会,要求华沙恢复原本的样子。市民的意志胜利了,听到华沙重建的消息,30万流散海外的波兰人回国,投人家园的重建。

轰炸初期,华沙大学建筑系的师生,奔走于全城各历史建筑,绘制出图纸,藏于山洞。华沙重建时,这些图纸成为新城的蓝本。而市民们争相捐献出老照片,或凭着记忆作画,彼此印证,一点一点勾勒出街巷里弄的原貌。

华沙的重建,创造了举世震惊的华沙速度,这座复建的“新”城,被联合国破例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华沙人以这项旷世的工程,寄望城市恢复荣誉,寄望生活重回正轨,寄望国家走向强盛。

我坐在老城的集市广场,鸽子偶尔掠过屋顶,麻雀在水池中洗澡,白胡子的老头不紧不慢地奏响手风琴,咖啡馆的遮阳伞旁,雏菊和鸢尾花开得正艳。秋日的午后,一切那么祥和,似乎所有的伤痛都已被治愈。

当走进一家教堂时,我向上张望,屋顶已经有了裂痕,柱子上也有,墙壁上也有。战后的重建,大多以水泥替代石材作为建筑原料,又没有充裕的建设周期,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房子,到底只是看上去一模一样。

历史是无法复原的,华沙已经是人类疗治战争伤痕的最成功案例,可华沙被摧毁的不仅是建筑,很多微妙的细节与氛围,在硝烟中毁坏殆尽。残酷地讲,谁也无法真正回到从前。

华沙城有一座在我看来特别丑陋的建筑,叫文化科学宫。这是苏联在战后援建的,很威严,很气派,但与华沙的气质格格不入。它迄今仍保持着华沙的第一高度,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时时刻刻提醒着华沙,谁也回不到从前。

华沙令人感到寂静,即便身边都是奔跑的孩子,弹琴的青年,即便在人群中行走,在广场上闲坐,仍然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寂静。或者,因为太执着于过去,华沙很难让我联想起未来。

在中国的青春电影中,我们常常会看见一些频繁出现的镜头,逆光,有路灯的小路,初吻,出轨,似乎所有人的青春围绕着恋爱与失恋展开。

而西方的青春电影,从《毕业生》开始,主题不外乎两个,一是热情奔放,对未来充满好奇心,还有一个是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与传统抗争,创业失败,误人歧途,甚至于吸毒、堕胎。

我们的青春已经开始衰老了,因为青春的主题变成了“怀旧”。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吗?”网络上流传的这条老太太说的话,让很多年轻人红了脸。

无论生活已经给了我们什么,别去抱怨,也别太得意,因为那些唾手可得的东西与我们自己无关。

我最亲爱的朋友们,请热情地相信未来,热情地追求未来,热情地去尝试没有尝试过的,热情地去经历没有经历过的,热情地面对摔打和跌倒,热情地在一切风霜雨雪之后,依然选择在路上。这样的自己,值得拥有一个美好、温馨的未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2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