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厉德馨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厉德馨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厉德馨曾任杭州市委书记,浙江日报社负责人。厉德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探路者之一,也是一位性格鲜明的改革者,他敢于提出对于改革的观点,其观点在当时颇具先进性,亦受到过不少争议。《厉德馨文集》从厉德馨生前写下的百万字文稿中,精选53篇,汇编成集,其中包括了大量他关于改革历程的回顾、对改革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内容推荐

厉德馨同志是一位性格鲜明的改革者,对浙江的改革开放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在金华任地委书记期间推行农业家庭承包制,带来了浙江农村改革形势很大的改观;担任杭州市委书记时,对杭州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为杭州的工业和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厉德馨文集》正是以厉德馨同志自己的文字,还原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从破冰初期的金衢早春到大潮迭起的钱塘岁月,真实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改革历程。他以他特有的经验、智慧、敏锐和勇气,生动诠释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事件认知,以其鲜明的个性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理想和事业的不懈追求。

《厉德馨文集》由红旗出版社发行。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改革亲历

我所亲历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金华农村改革大潮回眸

坚定不移地落实农业责任制

研究和确立新的农业发展战略

把个人承包制与社会化专业化密切结合起来

1983年是改革年

与上海同济大学六位老师的谈话

《墁塘之路》的代序

不遗余力绘钱塘

甘当苦力一一在全市党的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扶正祛邪是关键

企业的外部改革与内部改革同等重要一一与《工人日报》记者的谈话

齐心协力,实施杭州市的总体规划

对农村“马车型”产业结构的再认识一一在杭州市农村工作会议上时讲话

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一一“两会”期间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讲话

正确认识价格改革的必要性一一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领导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一在告别会议上的讲话

耕耘在杭州一一1983年~1988年杭州改革开放回望

第二部分:国是谏言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四化”建设

温州需要理解一一关于温州问题的考察报告

温州“姓社”“姓资”的争论应当终结

如何正确认识私营企业主

关于舟山调查的几个问题

改革开放呼唤真正的“东方大港”

“打粮食翻身仗”的提法应当改变

现在的建设重点.未来的经济中心一一论宁波的战略地位

试论水业“三化”

环湖绿地:跨世纪工程

第三部分:短笔论事

政府借债要有度

9.1%禾口7%

会议。节庆。名人.明星

求真务实 多做少吹

冷和热

领导干部要注意自己的定位

环湖绿地一定要“环湖”

该保护的坚决保护该拆掉的坚决拆掉

改革需要有适度的“震动”

反腐败要标本兼治

提倡“求真务实”

机构改革是头等大事

“挑刺”好,“从谏如流”也好

长盛不衰的楼外楼

饮茶与吸烟

第四部分:异域随想

空气和水

工资制度

鼓励消费

三个州政府

第五部分:谁与同行

《百货女人厉玲手记》序

《包产到户文存》序

《历史记住他》序

我与鲁冠球的交往

点评冯根生

沈爱琴确实是个宝

致谢

试读章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突破的。

我个人在土地改革以后的几十年中,始终同农村改革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对毛主席农业集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我从来深信不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本来的观念动摇了:农民、农村、农业,这是毛主席的看家本领,打败蒋介石主要靠的就是这个,但为什么解放后我们全党抓农业30年,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还是全面短缺?为什么农民终年劳动而不得温饱?

1981年,当时的农业部部长林乎加同志要到安徽考察农村改革,浙江省委决定由我随同考察。

那次我们重点考察凤阳县,也到了“大包干”发源地小岗村。在那里听到的和看到的东西,对我启发很大。那个长期穷得要命、年年外出讨饭的小岗村,包产到户一年就翻了身。凤阳花鼓有句词:“自从出了朱皇帝(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历史上从来没有解决的吃饭问题,“大包干”一年就解决了。

考察安徽后,我们又陪同林乎加同志在嘉兴、宁波、金华和杭州考察。经过这次考察,我认为,包产到户、“大包干”是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

也就在这时,一个机遇从天而降。当时我担任浙江省委副秘书长,8月初,中共浙江省委两位主要领导铁瑛和李丰平同志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愿不愿意到金华去当地委书记。

当时我一下子回答不出来,那年我57岁,身患老慢支肺气肿,而且我长期当助手,现在让我离开安定的家庭去当快乐的单身汉,并且要独当一面,我有点顾虑。

但我转念一想,地委书记是一个相当有实践机会的岗位,说不定可以把我原来对农村改革的种种思考付诸实践,原来都是纸上谈兵,现在有机会真刀实枪。当时省委副书记崔健和常委王家扬也支持我去金华,所以第二天我就上报省委:我愿意去试试。

8月26日,我动身到金华,立马开始调查研究。9月1日,省委书记铁瑛到金华,我向他汇报时提出,停止纠正包产到户,不再和群众“顶牛”,召开一次大会,公开讲明生产责任制的多种形式,把选择权交给群众。在省委书记铁瑛的支持下,9月18日,金华地委召开几百人参加的全区公社党委书记大会。

大会一开始,就安排7个实行包产到户取得农业丰收的先进典型介绍经验,现场一下子轰动了:过去的批判对象,怎么变成了今天的先进典型?有的恍然大悟,知道地委当真要干了;有的觉得不可思议,难道风向变了?

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演说。上午讲4小时,下午讲3小时,7个小时的演讲,大家聚精会神,听而不厌。人们拿小本子记录,我告诉他们,“你们都不用记录,会后把稿子发给你们”。我讲这个话,一是告诉大家别费那个劲,二是告诉他们我讲话是算数的。听众看我手里也没有讲稿,只是一本小本本翻来翻去,以为我脑子灵,记忆力强,其实这篇演说稿在我脑子里已经酝酿了两年多了,从1979年开始,我就不断收集这方面资料,也做了很多调查,很多论点、论据和表述方式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滚瓜烂熟。

在这个讲话中,我讲了30年农村改革的经验教训,历数了人民公社“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种种弊端,大家听了都觉得言之有理;同时,我又全面地阐述了各种形式的责任制的内涵和利弊,强调把责任制的选择权真正交给社员;此外,我还着重讲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这个讲话和会议开始介绍的7个典型一结合,与会者便明白了会议的主题。

在小组讨论中,我们派出很多同志去听,并告诉他们:好话、坏话都听,都要汇报,不准打折扣。我得到的反馈是大多数人赞成。他们知道,群众大多数是拥护包产、包干到户的,再跟群众“顶牛”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包产、包干到户,势在必行。他们反映:“以前听上面的不准搞,听群众的一定要搞,干部夹在中间,‘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工作越来越难做。上面一会儿要放,一会儿要收,干部只好当‘小炉匠’,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下好了,上下一致了,我们工作也好做了,日子也好过了。”但也有许多干部不赞成,而且很反感:“辛辛苦苦30年,一下退到五一年(指1951年)。”意思是几十年的工作都白干了。更有甚者,他们责问:地委这样讲,省委是什么态度,出了问题谁承担责任?还说:这不是“分田单干”是什么?中国小农经济搞了几千年,农民富裕了没有?表现得很气愤,很理直气壮。

我对这种反映很满意。在会议结束前,我们一再说明:想通了就干,出了问题责任由地委负责;意见不同的暂时可以不干,地委不强求一致,不做硬性规定,不会因此处罚什么人。当时,兰溪和武义的县委书记表示还要再看看,我就说,可以,我们等你们。

会议结束了,全地区组织上万名干部到农村去,宣讲会议精神,宣讲地委文件,一下子干柴遇到烈火,改革大潮的效果,用“立竿见影”来形容绝不过分。

1982年的金华地区(包括现在的金华、衢州两市),粮食总产量由50亿斤一下子跳到了60亿斤。一年增产10亿斤,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1年的前30多年问,全区基本上是平均每10年增加10亿斤粮食。改革以后,真正是一年等于10年。包产到户使农民种田有了自主权,家庭有了经营权,因而劳动热情高涨,这让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制度比管理、比思想教育更具威力。P3-5

序言

厉玲同志为她的父亲出文集,要我作序。我虽然希望她另外考虑更合适的人选,但结果还是接受了。

厉德馨同志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改革者。他对浙江的改革开放作出过重要贡献。

他在金华任地委书记,大刀阔斧、井然有序地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继袁芳烈同志“违背领导意志”在温州率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在金华衢州这样一个面积广大的地区推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带来了浙江农村改革形势很大的改观。

他的改革精神也使他在担任杭州市委书记时,对杭州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起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方面,为杭州市的民营经济和制造业的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今日人们讨论杭州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认为有两点杭州比有些城市相对做得更好。其一是城市建设更好地体现了立足于人民的思想。杭州市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保护、修复和建设许多景点,全部开放,免收门票,对市民和外地来的人都是一样。其二是杭州的城市建设方针,较好地处理了旧城与新城以及保护、改造和发展的关系。这一点虽然主要是后来人的努力,但是城市建设以人民为立足点的指导思想,则在厉德馨时就很明确,之后一脉相承下来。他当时提出“还(西)湖于民”,包括刘庄、汪庄等高级宾馆在内,都向普通百姓开放。厉德馨直至离休后,还为一些重要景点变成了企业家的会所招致一般市民游览困难,而多次表示遗憾。

厉德馨同志在工作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他在金华敢于大刀阔斧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益于做了细致深入的调查研究,心中有底气和勇气,不为当时某些似是而非的意见所左右。我曾直接听过他在干部大会上一次关于改革的动员报告,一讲几个小时,全无空话套话,都拿一手材料和调查引伸出来的结论说话。听众挤满会场内外,鸦雀无声。他在金华时还对农业走专业化、社会化道路问题做过调查,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厉德馨同志身上,改革精神和务实精神是相连相通、互为因果的。他既对改革充满激情和力量,又不尚空谈,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厉德馨同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敢于担当,肯为县市和部属挑担子,扶正祛邪,支持和重用求真务实、勇于与歪风邪气作斗争的干部。这一精神在当时感染和影响了不少干部。我省原金华地区在改革初期涌现出一批优秀领导干部,如董朝才等同志,后来为全省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与厉德馨也有一定的关系。

斯人已去,厉德馨同志的高尚品质显现在他过去的讲话、文章和人们的记忆中。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资源,也是当前推进改革深化,需要大力弘扬的。《厉德馨文集》的出版,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在这里,我谨向读者献言,概括地说说我脑子里的厉德馨同志。同时,也向厉玲和汇编这本文集的李丹、吴晓波等同志表示谢意,感谢他们做了一件有利改革的大好事。

书评(媒体评论)

厉德馨同志是一个l生格十分鲜明的改革者,他对浙江的改革开放作出过重要贡献。他在金华任地委书记期间推行农业家庭承包制,带来了浙江农村改革形势很大的改观;担任杭州市委书记时,对杭州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起了重要作用,为杭州的工业和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在厉德馨身上,改革精神和务实精神是相连相通、互为因果的。他既对改革充满激情和力量,又不尚空谈,而是脚踏实地身体力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原浙江省省长沈祖伦

这是一部还原本色的历史,从破冰初期的金衢早春到大潮迭起的钱塘岁月,真实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改革历程。这是一本现身解读的教材,作者以其特有的经验、智慧、敏锐和勇气,生动诠释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认知。这是一曲荡涤心灵的正气歌,光明磊落,坦荡胸怀,以其鲜明的个性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理想和事业的不懈追求。今天我们读它,不仅是慎终追远,更是为了继往开来。

——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

崇敬厉老,纯粹是出于自己真切的工作体验。1984年3月,钱塘江边“外国人止步”的牌子,挡住了第一个要进万向的美国客商。时任杭州市委书记的厉德馨同志“拍板”放行,由此,也就打开了万向走出萧山,走进国际市场的大门。是非经过不知难。回想起来,那是改革的胆识和智慧。

——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4 6: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