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不是越多越好,少一点,是一种好处。
工作,少一点;吃,少一点;消费,少一点;佛经,少一点;速度,少一点……少一点,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少一点”(而不是“少很多”),听来没那么大牺牲,没那么不可能,所以比较容易活动起来。
本书介绍了“少一点”的历史、人物、方法、艺术及工作哲学,同时,还包括问卷调查及征文。少一点之后,才会有其他的可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少一点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网络与书编辑部 |
出版社 | 现代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凡是不是越多越好,少一点,是一种好处。 工作,少一点;吃,少一点;消费,少一点;佛经,少一点;速度,少一点……少一点,更是一种人生哲学。 “少一点”(而不是“少很多”),听来没那么大牺牲,没那么不可能,所以比较容易活动起来。 本书介绍了“少一点”的历史、人物、方法、艺术及工作哲学,同时,还包括问卷调查及征文。少一点之后,才会有其他的可能。 内容推荐 万事万物都有限度,过量的需求,对自己及整体环境都有害。要自“加法思想”的迷惑中脱身,不难,一切就从“少一点”开始。 本书介绍了“少一点”的历史、人物、方法、艺术及工作哲学,同时,还包括问卷调查及征文。读者将发现,“少一点”之后的减法生活,自己会更自由,世界也将更辽阔。 目录 PART 1 希望 【特别企划】 “台北应该少一点……”问卷调查 神啊!请给台北市少一点…… 神啊!请给我自己少一点…… “台北应该少一点……”问卷调查表 “少一点”的联想 听见黄莺歌唱——少说一点话 停一停——少忙一点点 铁血消费者——少一点理直气壮 失去星星的台北天空——霓虹灯少一点 心理测验——童话人物的“少一点” “少一点”的亲戚
PART 2 对照 自由挥霍,挥霍自由 谦卦与适可而止 地球的负担 奢华与虚华 Maps “少一点”的奇迹 PART 3 人物 Interview:郑松茂——微型的人生 “少一点”的代表人物 PART 4 美学 【专业中“少一点”的哲学】 在平静单纯中呈现深度的情感:张照堂(摄影家) 丢掉不属于你的杂念:朱铭(艺术家) 自然唱出感受到的东西:胡德夫(音乐家) 学的时候一大片,做的时候一条线:吴兴国(演员) 不要剥夺读者的想像乐趣:张妙如(图文创作者) 懂得脱下不适合的衣服:黄薇(时尚专家) 从过度设计到不太想设计:邱文杰(建筑师) 怀石料理不能忘了呈现食材的能力:郭宗坤(厨师) 【简约之美】 《去年在马伦巴》:静默与冻结的电影 《玉阶怨》:灵光的诗 《寒食帖》:人间不可得的书法 《容膝斋图》:恬静绘画 F=mg:深意公式 DNA:复杂简单的生命 Oasis Adam:情迷白T “无印”搪瓷良品:少得圆满的薄碗 行僧不苦:原木工艺 一个人的发呆下午 PART 5 方法 工作,少一点 吃,少一点 消费,少一点 理财的智慧 庄琬华 佛经,少一点 速度,少一点——快中有慢的阿姆斯特丹 关于“少一点”的50本书 编辑部 试读章节 一走出阿姆斯特丹车站,映人眼前的是一看似繁忙的大城市,电车徐徐在广场上开过,高大的荷兰人骑着脚踏车,仿佛只要慢踩两下,就可以从你眼前轻陕地溜滑而过,在街道的端点化成一个黑影而消失。走过广场,穿越马路时发现其实是走在跨越运河的桥梁,桥下的运河,坐满观光客的游艇缓缓开过,灿烂的阳光让冷峻低温的北国街道格外迷人。 绕着运河的悠闲城市 介绍阿姆斯特丹之前要先说一点这个城市的历史,在1200年前后,开始有人定居在河口一带,发展时还只是一个沼泽湿地的小渔村,为了防止海水的侵袭,使用地形的高度优势来防止海水侵犯,在小山丘上建筑家园;后来,为了防御敌人的掠夺而在内城大兴防御工事,最初城市的范围仅局限在内城的窄街狭巷之间,大约在1275年左右,这些由渔村聚落所构成的小镇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成为一个商业贸易城市。 在这个城市中有好几条环状的运河,早期开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也用来排水、灌溉与运输之用,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集中与成长,在十七世纪初,阿姆斯特丹又开发了三条住宅运河,以同心圆的方式建造,满足了当时的住宅需求,也建构了人民生活与运河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环绕在三大运河旁的周围土地兴盖了许多豪华的住宅,运河旁的景观替这个原本是拥挤的城市带来了典雅浪漫的气质,与无限延伸的辽阔视野。十八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已经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 即便运河现在已失去了它原来商业运输的重要性,但在交通运输及居住环境的需求上,运河仍有它不可取代的地位。对于现在蓬勃发展的观光产业来说,运河也成为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卖点。这也是到这个城市来的观光客的印象,不过,在这个城市中的生活者,却有着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感受。运河不只是给观光客搭船游城用的,对于城里人来说,夏日难得的暖风,也是他们在河上狂欢的大好时光,活动的高潮就是一堆人跳到河里到处乱游! 荷兰女王带头骑单车 在荷兰生活,最方便又便宜的交通工具是单车。回顾在二十世纪初,拥有一辆单车是个时髦又高级的享受。二次大战期间,德国占领军将荷兰的成年男子征召到德国境内做苦工,籽所有的单车都没收,当作德晕陕速打击部队的交通工具。荷兰有一个冷笑话是这样说的:当老一辈荷兰人看到德国人,第一句话就是“把我的单车还给我!” 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因应汽车文化的公路建设成为主流,但是自从七。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荷兰女王带头骑单车,提倡省能的生活方式,更让它成为一种全民运动。尤其,在一个像阿姆斯特丹这样的河岸城市里骑自行车,也是一种悠闲的享受。 在这个城市里想要拥有一辆单车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当你走在街上,羡慕别人有单车可骑,自己也想要买一辆,别担心,不用花多少时间,就可以在路边找到牵着一辆单车要便宜卖的人。如果你嫌他的单车不够炫,他干脆要你在路边随便选,任何一辆他都有办法打开大锁来卖给你……这些人就是毒瘾犯者,他们卖了单车立刻去买毒品享用。这个原因要从阿姆斯特丹特殊的文化说起。 这个城市是经过几百年发展而成的商业大都市,二十世纪出现的毒品与色情行业,已经在这个城市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红灯区,几条街上每天晚上充满人潮。政府对于大麻的开放态度,以及重视大盗忽略小偷的策略,让街上有许多有毒瘾的游民。那么,你买了偷来的单车,岂不是犯法吗?当然!荷兰人会建议你就算到店里买单车,也要索取收据并且随身携带,以免被原车主认出来报警处理。我有一位荷兰朋友,曾经在一年内陆续遗失九辆单车。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是,当他丢掉第八辆之后还去买了第九辆…… 尽管有很高的失窃率,荷兰人还是爱好单车,平均全国每人有一辆单车,而城市里每条道路都设有单车专用道。曾经出国旅游的读者可以回想一下,只要是充满单车专用道的城市,生活步调绝对快不起来,但是这种闲适的感觉,又不同于乡间那种仿佛时间暂停的缓慢,而是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有计划地创造出一个“快中有慢”的生活步调,提供城里人不同速度的选择。 步行者的天堂 基于如此的思维,当然也因为城市的空问有限,大部分的道路设计都以单车与行人为优先考量,在市区内开车非常不方便。荷兰人更率先发明车辆速度限制在时速30公里以下、人车共道的住宅区道路,这种道路让人车共存,不区分人行道与车道,并利用物理性的道路设计让车子减速慢行,不至于威胁到行人的安全与悠闲。 由于政府利用高额的税、保险、汽油等政策,让想要开汽车的人却步。汽车文化在当地并不风行,电车、公车、自行车构成这个城市的主要交通网络,没有小汽车横行的车道与停车场,省下来的空间完全提供给行人。至于汽车的使用者,则提供各种替代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租车系统,还发展出点券系统,只要购买一定数量的点券,就可以随时到各地的加盟车行取车、用车、还车,增加使用的诱因与便利性。 减少了汽车数量的同时,四通八达的电车成了另一个替代的交通工具。在街上看到搭电车的人也很轻松,两三节车厢连在一起的电车在路边一停,大家鱼贯上车,好像也没有人急着要检票。但是当临检的小队,一行五六人,也同样一派轻松地同时从不同的车门上电车时,在原本闲适望着窗外的乘客之间,就会出现一丝焦躁的气氛。因为,如果有人逃票被逮,不论是出现激情拉扯或是认衰缴罚款,都是平静生活中的小插曲。而这让对凡事都保持距离的都市人,表面上假装不关心,心里却其实有点期待。 对老人友善的环境 也许,在北国冷峻的低温中,藏在厚外套的城市人,其实是很热情的? 根据住在城里的荷兰朋友说,荷兰什么都好,就是天气太冷。不过,以台湾人的标准来看荷兰人,觉得人也满冷的。不过他们这种冷,其实是基于个人的尊重。假使你自己一个人在马路拉着几袋很重的行李,不会有人主动过来协助,但是如果你跟路过的人开口,原本若无其事擦身而过的陌生人,会立刻动手帮忙。P119-122 序言 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我有过连续一星期的梦魇。 那是期中考时节,头一次面对大学考试的压力,加上同一栋宿舍里又有一位同学在寝室里上吊身亡,种种因素混合在一起,使得梦魇有许多种可以附加的来由。 梦魇的感觉是,睡梦之中,突然,你感到有人重重地压住了你的全身。你挣扎着想起来,但是全身动弹不得。你感到全身寒毛倒竖,耳边似乎有呼呼的风声,你想作声,但一声不得。 这样挣扎了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你不知道。你知道的是:当你全身终于得以活动之后,抬起头来看看闹钟,时针指着半夜三点钟,不多一步也不少一步。如此很规律地来一天,停一天。单打双不打。 刚开始的时候,免不了恐惧。 但后来,恐惧没有了,只剩下相当的不耐烦。一个考试期间需要充分睡眠却不得,到了三点钟就要被吵醒的人的不耐烦。 不耐烦的人,自力救济,碰上第三还是第四次之后倒也有了一条解决之道。 我逐渐发现,当你感到被压住而动弹不得的时候,想要一下子挣脱是不可能的。而梦魇令人恐惧的,正是你越要用全身之力去挣扎,却越是无能为力。 我的解决之道,是从小处活动起来。 当梦魇袭来的时候,被压住就被压住吧,别慌,先不要管它。我先活动一下右手(或左手)的小指。从右手小指的第一个关节起。第一个关节能活动一下,就能再活动一下第二个。整个小指能活动之后,就再动一动隔邻的无名指。无名指能活动之后,就再活动一下中指。中指之后,再食指。再大拇指。再整只右手。再右小臂。再整个右臂。等整个右臂可以活动之后,就可以很自然地翻个身。这时要坐起来,或者继续入睡,就随你了。 后来我就再没什么梦魇。或者说,会了这个方法,大部分类似的经验都被我化解了。有机会,我也向很多人推介了这个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不免碰上梦魇。 或是在半夜的睡眠中,或是在日常的起居中。或是身体上的。或是工作上的。或是财务上的。或是爱情上的。 你越是想对一件事情使力,却越是动弹不得,甚至更加恶化,那就是梦魇。 对付梦魇,不能用大力。不能多一点力气,只能少一点力气。任何角度,都只能少一点,而不能多一点。 少一点,有点像是从右手最后一根小指的第一个关节开始。 今天是个“加法思想”当道的时代。什么事情,都多一点才好。或者说,即使主观上不想再多了,但是客观上还是不由自主地多起来。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们这一次做“少一点”的题目,有人问我,是不是相当于要谈极简主义? 看起来有点像,但也应该很不同。 对一个生活里已经被“加法思想”缠身或加身,进退不得的人来说,一下子要“极简主义”是很难的。那有点像是要他一下子卸下千斤重担,或是从梦魇中一下子翻身坐起。 他要脱困的唯一之道,是“少一点”的思路。 只有在他被困住的那个因素上,他想到现在应该先“少一点”,他才会想出,以及看出后续的其他方向。 “少一点”(而不是“少很多”),听来没那么大牺牲,没那么不可能,所以比较容易活动起来。 少一点之后,才会有其他的可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