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可怜天下父母心”,所有的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爱与呵护,给予孩子最优越的成长、成才环境,使孩子成为一个充满幸福感的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并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与呵护,他们对自己的父母并不是很满意。
一位学者为寻找答案对孩子们做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让这位学者大为惊讶,几乎所有被调查的孩子都撇嘴说:“不,我没觉着谁爱我。”
学者循善诱导,对孩子们说:“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们洗衣、做饭、照顾你们,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是很爱你们的……”孩子们不以为然地说:“那算什么呀!他们应该的。我以后做了家长也会这样。”
学者又问孩子:“那么你们什么时候会感到他们是爱你们的呢?”
“我帮妈妈买醋,她看我没打碎瓶子,就说,闺女能帮妈妈干活了……我特高兴,那会儿,我知道她是爱我的。”翘辫女孩说。
“我爸爸下班回来,我给他倒了一杯水,因为我们刚在幼儿园里学了一首歌,歌里说的是给妈妈倒水,可我妈妈还没有回来呢,我就先给爸爸倒了。爸爸只说了一句‘好孩子’……我就非常低高兴。从那次起,我知道他是爱我的。”光头小男孩说。
“我给奶奶耳朵上夹了一朵花,要是别人,她才不让呢,马上就得揪下来。可我插的花,奶奶一直戴着,见着人就说:‘看,这是我孙女打扮我呢……’我知道她是最爱我的……”另一个女孩说。
,怎样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怎样才能成为孩子最需要的父母呢?答案似乎已经很明确,首先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们的爱,其次还要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与需要,在孩子需要父母时,可以提供及时的爱与支持。
在生活的细节中,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孩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父母,真正地给予孩子需要的爱与支持呢?一般说来,孩子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应具有下列特性:
1.夫妻感情融洽、争吵少
理想的父母不会在孩子面前争吵打架、说脏话、批评他人、不会命令指挥、从不以身作则。夫妻感情融洽,能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与气氛,让孩子视家庭为生活的保障与避风港。爱将全家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有了爱,生命才显得伟大;有了爱,生活才有意义。
2.和蔼可亲不打骂
一般的父母仍存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等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养孩子从严,才能培养出有礼教的孩子。殊不知,打骂的教育足以培养出阳奉阴违的孩子,孩子表面上服从父母,其实是口服心不服。
经常被打骂的孩子容易脾气暴躁,有攻击行为出现。孩子犯错之后,父母要教给孩子的是如何辨别是非对错的思考能力,而不是怒骂责罚的情绪发泄。孩子希望父母能容许孩子偶尔犯错的数量,并给孩子将功补过的机会。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一位小朋友在谈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父母时这样说:“我心目中理想的家长应该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家长。父母在单位努力工作,我们在学校也会努力学习;父母和邻居友好相处,我们在学校也会团结同学;父母温和体贴,我们也知道关心他人;父母遇事不急不躁,我们也能学会处世冷静;父母谈吐幽默、智慧大度,我们也能学会开朗活泼,学有所长。现在学校正在开展素质教育,今后社会上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我们希望自己拥有良好的成绩、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所以也希望家长能够经常带我们跑步、打球,看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经常带我们参加公益活动,和我们一起看课外读物,我们就一定会有巨大的进步,给父母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总之,身教胜于言教,爸爸妈妈给我们带个好头,做个榜样。这就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爸爸妈妈。”
4.经常陪孩子玩
由于父母忙着赚钱,经常疏忽孩子,认为只要孩子不出重大差错即可。理想的父母懂得随时抽空陪孩子玩,因为陪孩子玩不但可以联络感情,培养亲情,并可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增进亲子间的沟通。此处,在玩的过程中可了解孩子的心事、想法,有助于了解孩子。陪孩子玩还可发展出共同的兴趣,陶冶孩子的心性,协助孩子发挥自主性、增强创造能力、增进想像力。
5.不要在他人面前说孩子的缺点
虽然孩子的缺点不少,但父母应给孩子适当的自尊心,避免在他人面前谈孩子的缺点,批评孩子的不是,让孩子在他人面前下不了台,丧失自尊心。
6.不要逼孩子吃饭
孩子不吃饭虽然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但理想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生理状况,视孩子的生理状况合理安排饮食,不要勉强孩子把饭吃完,造成亲子间关系紧张。
7.不要剥夺孩子做事的机会
只要是孩子能力范围可及的事,尽量由孩子自己动手完成,除非孩子需要父母帮忙,否则不要事事代劳,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与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时,除了验收成果之外,更不要忘了给予称赞和鼓励。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