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也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他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和他雄心勃勃的野心开创了人生的传奇:从著名的哈佛大学退学,到创立微软,再到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并连续数年占据世界首富的位置,成为所有追梦人的榜样。
比尔·盖茨是世界财富第一人,他到底有何胸襟,有何智慧,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本书从比尔·盖茨的退休和裸捐谈起,通过他对人生态度、价值观和金钱观的阐述,看到了他平凡而真实的一面,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爱恨情仇。本书通过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为读者开启了一扇洞察比尔·盖茨人生智慧的窗口。从而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什么是管理,什么是企业的支柱,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诠释大智、大勇的真正涵义。
是什么成就了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他究竟擅长什么?他是怎样成就微软帝国的,又是怎样在世界首富的位置上霸占了那么多年?在他事业最巅峰的时刻,他急流勇退,从帝国的位置上退了出来,并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了慈善事业,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财富观?这一切,注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比尔·盖茨一丝一缕的剖析,真正了解他的思想精髓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从他的事迹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选择是人生的必修课
选择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人终生的必修课。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没有敢于放弃的心理是不行的。项羽敢于破釜沉舟,才有了以一当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结果;王羲之敢于放弃高官,才有了放浪形骸的举止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一代书法;陶渊明敢于放弃五斗米的俸禄,才有了归隐南山、遁世蛰居的惬意;孙中山有了敢于放弃做秀才的理想,才有了做大总统的结果;比尔·盖茨敢于放弃学业,才有了做微软总裁的结果。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反而多了一份潇洒,多了一份自信,也多了一份收获。
敢于选择,勇于放弃,是人生的一大智慧。比尔·盖茨哈佛休学,这是世人皆知的故事。他虽放弃了学位,却并没有放弃人生的责任——创建公司、实现梦想,那时的比尔·盖茨已经立下了让计算机傻瓜化的理想,一个改变全人类生活方式的诺言。
佛家有言:“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比尔·盖茨放弃学业而选择创办微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比尔·盖茨在湖滨中学学习时就是一个电脑迷,经常无心上其他课,每天都泡在计算机中心。从8年级开始,他就和同学一起帮人设计简单的电脑程序,以此赚取零用钱。比尔·盖茨的好朋友保罗·艾伦(后来和比尔·盖茨一起创立了微软公司)回忆说:“我们当时经常一直干到三更半夜,我们爱死了电脑软件的工作,那时候我们玩得真开心。”
1973年,比尔·盖茨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普林斯敦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入学许可。比尔·盖茨选择了哈佛。原因很简单,在哈佛立校三百多年来,一直是美国顶尖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的摇篮。有数不清的精英在哈佛锻炼成才:7位美国总统、12位副总统、33位普利特奖获得者、3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数十位跨国公司总裁、十几位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及众多的国会议员,在全美的500家最大财团中2/3的决策经理毕业于哈佛商学院……
然而,比尔·盖茨一进大学自尊心便受到重大的打击。他发现周围所有同学都和他一样聪明。西雅图的神童,在这里只是最普通的一个。可是在哈佛大学,盖茨仍就没有改变他中学时的习惯。在喜欢的科目上不知疲倦,对不喜欢的科目不屑理会,很少参加学校的活动。所以,在大一的时候比尔·盖茨的总成绩只是个B。虽然他的入学考试中数学得了无可非议的800分,但这依然使他十分的沮丧。
1975年5月,比尔·盖茨想退学并希望能和好友艾伦一起创办一个软件公司,由于父母的极力反对,比尔·盖茨没能马上退学。比尔·盖茨的母亲还专门安排当地一位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斯托姆与盖茨交谈,劝说他打消开公司的念头,继续他在哈佛的学业。
然而,比尔·盖茨认为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到来,这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机会。他还用极富激情的语言描绘了未来远景。斯托姆被打动了,衷心地说:“任何一个对电子学略有所知的人,都应该明白这确实存在,并且新纪元确已开启。”有了斯托姆的鼓励和指点,比尔·盖茨退学的念头更坚定了。虽然他直到1977年初才真正办理退学手续,但当时他的心早飞走了。对他来说,这所名牌大学已经只是一个负担,而不是助跑器。
两个月后,盖茨与艾伦合作创建微软公司,公司的名称来源于在与密特斯公司签约准备合同文本时,无意识写下的这样一一句话:“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为做微型软件(MicroSoft)而工作。”这个微软的公司名号让比尔·盖茨很是得意了一把。微软公司成立时,比尔·盖茨正好20岁。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往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见什么要什么,想什么要什么,被事物所迷的心态不是人生最本质的意义,更不是最明智的选择。那些试图抓住身边每一个机遇从不放过的人是辛苦的。事实上,它不但不能使你真正拥有,反而会加重你心灵的负担,缩小自由的空问,以致后来被形形色色的诱惑所迷失方向。
应该说比尔·盖茨果断的退学这件事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才决定的。盖茨敏感地意识到,计算机的发展太快了,等大学毕业之后他可能就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热爱的只有他的电脑,只有在电脑前他才觉得自己是伟大的,只有在电脑前他才感觉得到自己的价值,对于这个还有点孩子气的年轻人,电脑意味着他全部的事业。他的敢于选择,勇于放弃,为他开创软件王国的霸业拉开了序幕。
当然,放弃的过程是痛苦的。人的天性犹如野草,规矩和知识犹如一把锄头,放弃的精神则是利斧与铁铧。我们放弃了自由,收获的却是饱满和喜悦。如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对前途我们该做出怎样的选择呢?鱼和熊掌的道理至简至易,生活的难题却是难以分辨何为熊掌何为鱼。既然分不清,就该果断地放弃其中的一种,不管它是鱼还是熊掌。如果不懂得放弃,那么到时候恐怕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熊掌,还包括鱼。所以,选择错了没有关系,只要有鱼在,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况且鱼和熊掌在价值上也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条鱼当然比不上一只熊掌,十条鱼,一百条鱼,一千条鱼呢?如果我们不再想熊掌,专心致志于鱼,那么收获鱼和收获熊掌又有何区别呢?
在失去熊掌的时候,我们可以向隅而泣一阵子,也可以悲伤地寝食难安。但一定要记住,哭过之后,看看鱼还在不在。如果擦干眼泪之后发现鱼也不在了,那才是最大的悲哀。所以,在失掉了熊掌之后,便集中精力去拿属于自己的鱼,别在奢望熊掌——那已经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人生智慧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比尔·盖茨便是深刻理解到了这一点,所以虽然过程有点痛苦,但是他仍然果断地放弃了哈佛的学业,才成就了今天的微软。
P6-8
提起比尔·盖茨和微软公司,想必很多人已经耳熟能详。20岁时创办微软,31岁时成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他在1997年时,就拥有个人资产510亿美元,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他创造的财富比传统的汽车大王、石油大王、钢铁大王和金融寡头在200多年时间里创造的家族财富还要多。按1995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算,比尔·盖茨的财富相当于全世界总额的1/365,介乎第38位的委内瑞拉和第39位希腊之间,胜过乌克兰和葡萄牙以下的上百个中小国家。比尔·盖茨可谓富可敌国,假如他是一个国家,他将是地球上第39个最富有的国家。
无疑,盖茨是电脑天才,是管理天才。在商业史上,从来没有哪位创业家像比尔·盖茨一样,那么年轻就如此成功,也从来没有人像他一样,用那么快的速度不但使自己霸占了首富的位置那么多年,也使那么多的人成为了富翁。他以自己卓越的经营智慧而名噪天下,他的创业经历成为世界各大学校工商管理的范例。然而,比尔·盖茨也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他却凭借自己无与伦比的智慧和他雄心勃勃的野心开创了人生的传奇:从著名的哈佛大学退学,到创立微软,再到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并连续数年占据世界首富的位置,成为所有追梦人的榜样。
那么,是什么成就了比尔·盖茨?比尔·盖茨又有什么与众不同?他究竟擅长什么?他是怎样成就微软帝国的,又是怎样在世界首富的位置上霸占了那么多年?在他事业最巅峰的时刻,他急流勇退,从帝国的位置上退了出来,并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了慈善事业,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财富观?这一切,注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比尔·盖茨一丝一缕的剖析,真正了解他的思想精髓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从他的事迹中寻找人生的真谛。
正如人们所说,不管你崇拜他也好,憎恨他也罢,你都无法漠视他,而这正是比尔·盖茨的魅力。
编者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