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原创儿童文学丛书》是由著名的儿童文学家、评论家谭旭东老师主编的一百本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它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作品的集体亮相。其中包括儿童散文、小说、童话、儿童诗,全书四色,有五千多幅精美插画,能满足当代儿童的成长需求和文学趣味,特别适合当代儿童阅读。它的出版将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面旗帜,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较高水平。
许泽夫所著的《乡村牧童》为丛书之一,散文集收录了作家创作的散文小品一百多篇,作者是一位中学一线的优秀教师,他的散文关注校园,关注孩子,关注心灵。他以散文篇幅短小,笔调细腻,文笔华美,可谓字字珠玑。
《乡村牧童》这部散文集收入作者许泽夫已发表的散文作品一百多篇,文风朴实,轻松幽默,充满深情,让你在悠扬的牧笛声中领略出作者对生活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眷恋、对人生的思考。
诗意的夜
黑鸟的翅膀遮住了日头,天暗下去了,村庄模糊一片,小河只听其声不见其形,地垄看不清了,地沟也看不清了。
父亲卸下犁,兴犹未尽,他拍拍牛的大脑袋,牵它上了芳草萋萋的岭上。
牛埋头勤奋地吃草,囫囵吞了下去。
父亲困了,上下眼皮打架,梦乡在呼唤他,但他不敢睡着。
父亲掏出纸烟,点着一次性打火机,火光照着他满脸沧桑,牛抬起头,久别重逢似地望着他,直到火光暗去。
烟火明明灭灭,像一只伏住不动的萤火虫。引领无数只萤火虫或从山垭,或从天的尽头,一只萤火虫接着是两只、三只、一百只、一千只……提着小灯,起起伏伏地赶来,漫山遍野地赶来,像是去赶超市。
父亲胸中涌动着一股激情,他想做诗,咳了口嗓子,没诵出来。
他望着家的方向,村头那盏油灯将回家的路照亮。
夸牛
稻田旁边是农舍。农舍旁边是石磨。石磨旁边是一头忙里偷闲的耕牛。
汉子修理木犁。牧童趴在石磨上写字做作业,他心不在焉,不时与牛嬉闹一番。
有路过的客人讨碗水喝,陌生的客人摘下草帽当扇子,一眼瞄住了牛,赞不绝口,他拍打着牛的脑门、背部、尾巴……拍一次夸一句,夸一句拍一次,手都拍红了。
汉子心花怒放,忙不迭地添水递烟,他如数家珍,道出一个个吃苦耐劳的故事。他说牛是他的长子,又听话又能干。
牛真的听得懂他们的对话,昂扬着头,冲着大片丰收在望的农田长唤。
水喝饱了,烟抽足了,赶路人道过谢又踏上行程。
牧童的脸上挂满阴云,他捡起地上的烟蒂,包在弹弓里,瞄准那头骄傲的大公牛……
借牛
开口借牛的,可是血滴滴的亲。
如果不是农事苦苦相逼,怎开这个口。
愿意借牛的,可是热辣辣的情。
如果不是亲情所困,怎点这个头。
天麻麻亮,父亲亲手给牛喂草饮水,梳洗着它的毛发,捡去皮毛上的鸡粪或草屑,不时拍拍牛的脑门,一遍又一遍叮嘱着什么,像说给牛听,又像是自言自语。牛听瞳了,连连晃动着脑袋。
一张陌生而又憨态可亲的面孔出现在家门口,又是递烟又是作揖,极尽谦恭。父亲全部收下,再三夸饰牛的个性,讲述注意事项。
鸡犬之声相闯,一冲之隔。
一走进邻村的田埂,牛得意地踏出了碎步,暖风与河水为它伴奏。
牛走亲戚了,从小到大从未走出过村界。
村庄近了,村口张望着几双期待的眼睛。
家乡远了,村口同样忽闪着几束牵挂的目光。
牛钻进桃林
一阵细无声的酥雨之后,三月的桃花说开就开了,站在枝头,风情万种,颤个不停。
全村少男少女的心也颤了。
牧牛的少男撒手牛绳,放任自流。一头牛知趣地钻进桃林。
少男随后寻进了桃林。
几声犬吠,铲秧草的少女,扔下小铲,紧走几步,猫进了桃林。
一串串笑声从桃林中传出来,所有的桃花都在笑。
整个山村都在笑。
整个春天都在笑。
不知过了多久,牛从桃林出来,满身沾有粉色的桃花。花儿仍是那么水灵,像是刚落到它身上的笑声。 P34-37
让儿童文学走进孩子心灵
近几年,随着儿童阅读推广的深入,加上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儿童课外阅读,儿童图书出版得以急速升温,儿童文学创作也越来越丰富,书店里摆放出越来越多精美的儿童图书。除了曹文轩、张之路、沈石溪、杨红樱等年龄比较大的一批作家仍在不断创作和出版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外,一大批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涌现出来,甚至在“90后”群体中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儿童文学素养的作者。我一直比较关注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图书出版,和很多作者打过交道,也常有一些报刊约我写一些介绍儿童文学状况的文章,还结识了很多年轻的作家,为许多新书写推荐语、序言和评论,对儿童文学心得多多。因此,我想,不能仅仅在书斋里做自己的事情,还应该为大家做点实在事。于是,我在专心于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介入图书出版,推荐一些优秀作家的作品,同时,自己也选编、翻译一些读物,还为孩子创作了一系列的童话、儿童散文和童诗作品。
在具体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译实践中,我发现,中外儿童文学作品种类繁多,特别是今天的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有爱心的爸爸、妈妈、教师都积极参与写作,用文字和孩子对话,用真诚的行动融进童心世界,感动了很多小读者,让人颇受鼓舞。我觉得,就当下大多数儿童来说,他们最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条件,未来一代的精神成长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关怀和人格的引导,因此这套百部原创儿童文学丛书的出版意义重大。青年出版人张海君是我的好友,去年,我们合作编选了一套“最贴近孩子的童话读本”(共20册),在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了小读者的广泛好评。加盟的作家绝大部分是青年人,是近年来活跃于各少儿报刊的优秀作者,其中有的还获得过各种儿童文学和儿童图书奖。虽然有的作者是第一次出书,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都很强。今年,我们再次联手,推出百部儿童文学原创佳作、新作,目的就是要继续推动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课外阅读向前发展,向读者展示:中国儿童文学领域里,除了有很多知名老作家的作品外,还有很多有价值也很鲜活的年轻作者的新作品。同时,让广大作家认识到自身的文化价值,感受到写作的意义。更希望通过这套书的出版,优化儿童文学的生态。
目前的儿童文学出版存在一些很严重的问题:一是所谓名作家的作品被重复出版,这既浪费了出版资源,也对读者不负责任。我曾经看到一位作家的同一部作品,同时在好几家出版社出版,这虽然不是作家的错,但重复出版既不符合常理,也有悖于出版法规。二是外国儿童文学的引进有些疯狂,书店里摆满了外国儿童读物,这其实是在过度崇尚外国文化。虽然我们的孩子喝多了洋奶粉,但营养不一定就好,阅读还是要多元化,中外营养都兼顾,才可能更健康。三是出版社为了节约成本,在很多儿童图书制作上不用心,使得一些读物有粗制滥造的现象。这也是对读者的不负责任。当然,最可怕的是,现在不少儿童文学作品,矫揉造作,是一种“伪童心”写作,作家假装孩子的角色,捏着鼻子模仿孩子的口气说话,缺乏真情实感,读完后,让人感到离孩子的世界太远,甚至背离了童心世界。这些问题,如果不引起重视,一定会影响到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会伤害成长中的生命。
前些日,我应邀去台湾、汕头、揭阳、桂林和南宁做讲座时,就收到了几位妈妈给我的字条,她们问了这样几个问题:如何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什么样的儿童图书是好书?中外儿童文学有什么差异?她们问的这些问题很有深度,也很难一下回答得好。我当时只是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不过,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看出,妈妈们很期待孩子的心灵世界能得到优秀的儿童文学的滋养。那么,儿童文学如何走进孩子的心灵?这是儿童文学作家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很多儿童文学读者很看重的问题。尤其是家长和老师们,他们都期待儿童文学能够真正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他们对儿童文学怀着莫大的信任和关切。
以我的创作、编译和研究的经验,儿童文学一定要深刻感悟童心世界,对童年生命有深度的解读,才可能贴近儿童的心灵,才能感动今天的孩子。没有爱心,没有智慧,缺乏美感的文字,即使故事再讨巧,语言再花哨,也很难让读者有所回味,有所感悟,有所收获。美好的儿童文学包括的元素,一定包含了爱、关怀、悲悯、同情、理解、友谊、善意、宽容等很多情感的因素,一定有很新鲜的修辞,有很动人的形象,有很美好的想象,有富有趣味的情节或引人深思的结局。好的小说、童话是编出来的,但编的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技术。精美的诗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没有温暖的心灵空间,是无法容纳美好的事物进驻的。
很感谢加盟这套原创儿童文学图书的作家们,你们用真诚美好的心和富有智慧的文字编织了一幅幅迷人的图画。相信读过这套书的朋友,一定能够从这些新鲜的作品里,得到许多艺术和思想的启发,感受到儿童文学的价值和阅读的乐趣。
谭旭东
2012年初夏阳光明媚之晨,写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