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集权与裂变(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胡敏//马学强
出版社 上海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落发为僧,栖身寺庙

元代末年,群雄纷起。经过刘福通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扫荡,元王朝名存实亡。北方先后崛起了察罕帖木儿等地主武装,他们集中力量镇压农民起义军。等到农民军基本被击败后,他们又互相争权夺利。这时,在南方活跃着的几支起义部队,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其中,由朱元璋领导的一支部队,引人注目。

朱元璋,濠州(今安徽风阳)人,祖籍江苏沛县。父亲朱五四是一位本分老实的农民,一生辛勤劳作,仍过着贫困的生活。朱元璋念过几个月的私塾,认识几个字,因家境贫苦,被迫辍学,去给地主放牛。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些明代的开国功臣,都是当年朱元璋放牧时的伙伴。朱元璋从小就很有胆识,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所以,在同伴中颇有威信。

元至正四年(1344),朱元璋十七岁,淮北大旱,赤日似火。随后,又是蝗灾、瘟疫。接踵而来的灾难,弄得淮北一带人烟寥落,饥民遍野,满目凄凉。朱元璋的父母与大哥因瘟疫相继去世,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朱元璋把三位亲人的遗体用破衣衫一裹,草草掩埋。走投无路的朱元璋,为了生存,只好剃了光头,去皇觉寺当和尚。

在皇觉寺,朱元璋除了扫地,兼做一些杂活,虽然很累,总算还有口饭吃。可是,这样的日子也不能长久。因为是灾年,来寺院当和尚的很多,寺里的供给发生了困难。于是,皇觉寺的住持就打发僧众云游,化缘度日。朱元璋也加入了化缘行列,又过了三四年的游方僧生活。

投奔义军,身人行伍

云游化缘,敲着木鱼,山栖野宿,使朱元璋备尝艰辛,同时,也让他深切地了解了百姓的疾苦。这期间,他走遍了淮西、豫南,熟悉了当地的山川地形,这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极有好处。而淮西一带,当时正值彭莹玉等人在那里宣传弥勒教,进行秘密活动,朱元璋对此也有所耳闻。这段经历既锻炼了他深沉机警的性格,也让他沾染上游民的习气。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回到了皇觉寺。三年后,红巾军起义爆发了。

当地的郭子兴等人起兵响应红巾军领袖韩林儿,濠州城内刀光剑影,声势很大。虽身居佛门清净之地,但见过世面的朱元璋内心也不平静,他不断打听外面的形势,关注事态的发展。一天,儿时的朋友汤和派人捎来口信,让他前去投军,此时,汤和已在郭子兴的军中当了军官。几经思量,朱元璋毅然离开皇觉寺,去濠州投奔郭子兴,那年他二十五岁。

朱元璋起初只是一名小兵,但他作战勇敢,为人仗义,很快被郭子兴看中,收为亲兵,不久又将义女马氏许配给他。做了郭元帅的女婿,朱元璋在军中的地位就与众不同了。自谋发展,任用贤人

当时,濠州城内共有五位元帅,彼此不服气,时常闹矛盾。他们打下濠州不久,便不思进取,只知争权夺利,不去扩展壮大。朱元璋心内明白,郭子兴、彭大、赵均用这些人都没有多大远见,成不了大事,于是,暗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不久,朱元璋奉命回老家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去招募兵士,小时候的放牛伙伴徐达、周德兴和乡里的许多青年都来报名。(这些人后来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先后成为朱元璋的得力将帅。)没有几天,朱元璋就招募到七百人,带到濠州,郭子兴异常高兴,提升朱元璋为总管。这时的朱元璋已不想呆在濠州城,他立志要去外面闯荡,扩大地盘。在征得郭子兴的同意后,朱元璋带着徐达等贴身兵士离开濠州。

P32-33

书评(媒体评论)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能产生共鸣、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总策划: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

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含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述历史,面对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修明

目录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著名学者解析中华历史如何与现代读者对话,现代人如何走进历史深处

专家导言

明史专家谈其对明代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1368年至1644年

强盛与危机:一个令人扼腕的王朝

〇〇一 从和尚到元帅

朱元璋投奔红巾军

〇〇二 朱升献策

朱升建议强固后方,积蓄实力,韬光养晦

〇〇三 鄱阳湖水战

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

〇〇四 围攻张士诚

朱元璋围攻张士诚

〇〇五 传奇谋士刘伯温

朱元璋十分器重刘基

〇〇六 明太祖开国

朱元璋登帝位,定国号为明

〇〇七 为人仁厚的马皇后

马皇后关心百姓疾苦

〇〇八 凤阳乞丐

凤阳人身背花鼓走四方

〇〇九 朱元璋诛杀功臣

朱元璋向功臣们开刀

〇一〇 胡惟庸案

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〇一一 蓝党大狱

太祖第二次大规模诛杀功臣

〇一二 锦衣卫

锦衣卫是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之一

〇一三 封王建藩

朱元璋分封诸王,建立藩国

〇一四 建文帝被迫退位

建文帝谋划并着手削藩

〇一五 燕王靖难”

朱棣取代建文帝,当上皇帝

〇一六 灭十族”与瓜蔓抄”

方孝孺、景清宁死不愿归附朱棣

〇一七 成祖削藩

朱棣着手削夺藩王

〇一八 夏原吉江南治水

夏原吉疏浚河道,治理水患

〇一九三 保太监下西洋

郑和七次率船队下西洋

〇二〇 迁都北京

明成祖迁都北京

〇二一 成祖五次北征

明成祖五次亲率大军北征

〇二二 解缙遇害

有才能的解缙得罪了皇帝被活埋

〇二三 唐赛儿起义

唐赛儿组织白莲教,聚众起义

〇二四 高煦叛乱

朱高煦图谋夺取皇位,宣宗亲征

〇二五 科举取士

实施南北分省取士”

〇二六 况钟治苏

况钟被苏州百姓称为况青天”

〇二七 仁宣之治

仁、宣两朝勤于守成,纳谏尊贤

〇二八 三杨”辅政

三杨”历仕五朝,共辅朝政

〇二九 宦官王振专权

宦官王振肆意弄权

〇三〇 土木之变

英宗成为瓦剌的俘虏

〇三一 英宗被俘

瓦剌挟持英宗,明守将不为所动

〇三二 北京保卫战

于谦率领京城军民与瓦剌军展开战斗

〇三三 南宫复辟

一些朝臣重新拥立英宗

〇三四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两袖清风

〇三五 曹、石乱政

石亨、曹吉祥相互勾结,图谋叛乱

〇三六 传奉官

传奉官”比比皆是

〇三七 天下只知汪太监

宪宗宠信宦官汪直,设立西厂

〇三八 弘治中兴

孝宗用贤纳谏,政治清明

〇三九 程敏政泄露试卷案

科举案涉及程敏政、唐寅等名士

〇四〇 武宗与八虎”

武宗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〇四一 刘瑾浊乱朝政

太监刘瑾擅权乱政,杨一清用计除之

〇四二 刘六、刘七起义

刘六、刘七兄弟聚众起义

〇四三 江彬用事

佞臣江彬大肆弄权乱政

〇四四 宸濠之乱

宁王朱宸濠起兵叛乱

〇四五 王阳明创立心学”

王阳明的学说风靡一时

〇四六 大礼议事件

世宗与朝臣在权威与正统问题上展开争斗

〇四七 世宗崇信道教

世宗推崇道教,迷信方术

〇四八 奸臣严嵩

严氏父子独断专行,结党营私

〇四九 庚戌之变

鞑靼进扰京师

〇五〇 俺答封贡

明朝封贡俺答及册封三娘子

〇五一 争贡之役

日本诸道争贡

〇五二 朱纨闽浙抗倭

朱纨全力剿倭,却遭陷害

〇五三 王江泾大捷

张经在王江泾大败倭寇

〇五四 胡宗宪诱斩王直

胡宗宪设计抓捕了海盗王直

〇五五 戚老虎”与戚家军”

戚继光 招募训练戚家军”

〇五六 抗倭名将俞大猷

俞大猷长年坚持抗倭斗争

〇五七 范钦创建天一阁

范钦建造藏书楼天一阁

聚焦: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

1368年至1644年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典故索引

关键词索引

序言

历史与现代人有什么关系?历史对现代人有什么用?这并非每一个现代人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过去的早就过去了。以往的一切早已灰飞云散,至多只留下遗迹和记载。时光不能倒流。要知道过去干什么?历史无用的混沌和蒙昧,不是个别现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更易对远离现实的历史轻视、淡漠。对历史无知而不以为然的人,不在少数。不能简单地指责这种现象。一旦通过有效途径缩短了现代人和历史的距离,人们就会从生动形象的历史中取得理性的感悟,领悟历史的哲理,开发睿智,从而加深对现代社会文明的认识,使现代人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一个新的层次。那时。人们就会有一个共识:历史和现代是承续的。历史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历史和现代人是不可分的。

祖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人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不像埃及、丽河流域、印度文明或中断或转移或淹没)。她虽然历尽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巾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中国的历史学家从孔子、左丘明、司马迁开始,持续不断地以一种不辜负民族的坚韧精神,把中华民族放在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巾,将感悟到的一切,记录在史册上。以一笔有独特美感并凝结高超智慧的精神财富。绵延不绝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从而成就了中华民族及其创造的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巾华文明的创造和中国历史的记载是不可分的。中国历史是兼容时空又超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有形和无形的载体。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追溯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唯有从历史的经验与哲理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和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强调人的素质,但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却未必很清楚。我认为,人文素质应该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以文史哲为丰体的人文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往往又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重视外语、电脑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偏向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这种素质教育应当起步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信心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离不开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立志报效祖国和中华民族,并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文化血脉上发展起来的十三亿中国人和五千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部应承担这样的责任。

了解祖国的历史,可以从简明的历史教科书人手,也可以从浩瀚的史籍中深究。关键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这里提供的是一本图文并茂用故事形式编写的中国历史。中国有一本几乎家喻户晓、发行量达几百万册的出版物:《故事会》。这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名牌刊物,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涵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哉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括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溯历史,面对未来。它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国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以期为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们相信,凝聚了几十位学者和编者多年努力的这部书,一定会为这种贡献尽其绵薄之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内容推荐

胡敏、马学强著刘修明主编的《集权与裂变(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讲述了: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朝代,它处于封建社会发展的转折时代,在许多领域内,都充满了转制和变革的因素,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矛盾激烈,斗争波澜壮阔、错综复杂,但就在这种永无休止的相互撞击中,偶尔闪耀出使以前各代为之褪色的火花。

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岁月,从14世纪到17世纪,跨越了数个世纪,这正是西方各国动荡与变革的阶段。明朝也随着时代的脉搏在跳动,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方面,都有令人称道的成绩。

编辑推荐

胡敏、马学强著刘修明主编的《集权与裂变(1368年至1644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4: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