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他妈是被他爸抢来的,成吉思汗的老婆也曾被人用暴力抢走,他又靠暴力夺回。这一抢一夺多少反映出当时北国草原上那种强蛮的风气。夺妻斡难河
诃额仑原来嫁给蔑儿乞部落的人,夫妻相亲相爱。有一次也速该在斡难河边打猎,他看见前面一辆马车上坐着一男一女。那妇人体态丰满,容貌可人。也速该不禁心动。他仔细观察了那个女子留在车辙里的尿痕,脱口而出:“此女必生一贵子。”他赶紧回家,叫来兄弟两人,快马追那一男一女。车上妇人正是诃额仑,她看到三个大汉骑马飞驰而来,知道事情不妙,就对他丈夫赤烈都说:“你快逃吧,天下女人多得很,不要为我丢了性命。”言罢,脱下身上的衣服,交给丈夫留作纪念。正说着,也速该兄弟已越来越近。赤烈都明白双拳难敌四臂,只得挥泪骑马逃离。诃额仑被抢时,直哭得“波荡斡难河,声震林萌川”。就这样,诃额仑成了也速该的妻子。铁木真就是他们的长子。白鹰攫日月
铁术真九岁时,他父亲也速该带着电外出求亲,半路碰到一个名叫德薛禅的老人。老人对也速该说:“我昨晚梦见一只白鹰攫着日月,降落到我的手上。日月是我们所仰望崇拜的神灵,居然飞到我手上,这是何等的吉祥。你儿子双目如炬,面带红光,莫非正是应了这个梦。小女孛儿帖年方十岁,不知配得上郎君吗。”也速该入屋一看,孛儿帖果然长得不错,两人当场拍板结为亲家。也速该本要带着小夫妻一起回家。德薛禅说: “我已老了,女儿早晚是你家人,能否让铁木真在这里先做几年上门女婿?”也速该慨然允诺。
回家途中,也速该经过塔塔儿部落,进去喝了几口酒,吃了顿便饭,不料被仇人认出,暗中下了毒。回到家中,腹痛难忍,才知被人暗算,急忙叫人快招铁木真归来。铁木真赶回家中,父亲已含恨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孤儿寡母受尽欺凌。
破镜重圆
铁木真死里逃生后,历经艰险终于和母亲兄弟相会。不久,岳丈德薛禅也把女儿孛儿帖嫁了过来,还带来了丰厚的嫁妆。铁木真一家的日子才安宁了几天,不料祸从天降。一天凌晨,他们全家还在酣睡,突然被阵阵马蹄声惊醒。诃额仑知道事情不好,赶紧叫儿子上马快逃。侍女阿黑驾起牛车,孛儿帖躲人车帐内,两人沿着腾格里溪逃命。天亮时,迎面碰上一队骑兵,军士问,车上装着什么,阿黑道是羊毛。士兵挑开幕布一瞧,原来藏着一个漂亮的少妇。心中大喜,不由分说,抱上马疾驰而去。抢走孛儿帖的正是蔑儿乞部的人,当年也速该抢了这个部落的女人,如今他的媳妇也被对方抢走,正是一报还一报。
铁木真知道光凭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在这么多的敌对部落中生存下去的,于是他就去投靠父亲当年的盟友,克烈部的首领王罕。他把妻子珍贵的嫁妆黑貂皮袄献给王罕,并说:“当年你和我父亲结为盟友,现在你就等于是我的父亲。”王罕大喜,答应助他复仇,夺回爱妻。王罕又邀札木合一起发兵进攻蔑儿乞部。札木合是铁木真小时候的朋友,自然也乐于相助。于是他们共同发兵三万,一举消灭了蔑儿乞部。铁木真在逃奔的百姓中找不到妻子,急得大呼:“孛儿帖!孛儿帖!”《蒙古秘史》描写夫妻重逢时“猛相扶而相抱焉”。情景是十分感人的。
后来在铁木真由弱到强,横扫天下的过程中,孛儿帖起了极大的作用,两人夫唱妇随共同完成了惊天动地的事业。比辖而屠
铁木真一生约有五百后妃,五个皇后。皇后也遂和也速干是一对姐妹,她们也是成吉思汗的战利品。姐妹俩出身于塔塔儿部。铁木真有好几个前辈惨死在塔塔儿部人的手中,两个部落有着不共戴天的世仇。13世纪初,塔塔儿部在金兵的攻击下仓惶溃逃。铁木真趁机出兵一举歼灭其残部,掳掠了大批财物和俘虏。为了防止仇人东山再起,铁木真实施了“比辖而屠,屠而尽绝之”的残暴手段,将塔塔儿部凡是高过马车中轴的男人斩尽杀绝。塔塔儿部从此一蹶不振。
妹为姐媒
在俘获的塔塔儿部女子中,铁木真一眼看中了名叫也速干的姑娘。她长得十分俊俏,又非常乖巧,深得铁木真的宠爱。有一天,也速干对铁木真说:“你对我这么好,我为你做牛做马也心甘情愿。我有个姐姐名叫也遂,她长得比我更漂亮。她才真配做大汗的妃子呢。她出嫁不久,眼下战乱,不知流落何方。”铁木真闻言大喜道:“你姐如果真的比你更美,我可以派人去找。可她来后你能相容吗?”也速干说:“我情愿把妃子的位子让给她。”铁木真马上命令部下寻找也遂。
夺妻杀夫
兵卒很快就找到了躲在森林里的也遂,她丈夫一看寡不敌众,就逃跑了。铁木真见也遂果然是个绝色美女,大喜过望。
P133-135
现代人对历史的感悟,能产生共鸣、能感到激动的文学样式是什么?是故事,是蕴涵在故事里的或欣喜或悲切或高亢或低回的场面。这些经典场面令人感慨唏嘘,荡气回肠。记住了一个故事,也就记住了一段历史。故事是一个民族深沉的集体记忆,容易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它使读者在随着故事里主人公的命运起伏跌宕之时,不知不觉地与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了“亲密接触”。
——总策划: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何承伟
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含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裁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含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述历史,面对未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修明
出版说明
梦想与追求——为广大读者编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历史百科全书
一位从事出版工作30年的资深编辑对出版创新的领悟和尝试
总序
现代人与历史
著名学者解析中华历史如何与现代读者对话,现代人如何走进历史深处
专家导言
元史专家谈其对辽西夏金元历史的最具心得的研究精华
把中国历史的秀美景致尽收眼底
本书导读示意图
前言
916年至1234年
从金戈铁马到灰飞烟灭——辽西夏金
〇〇一 辽太祖刀下留弟
兄弟相残史不绝书,谁还顾念手足之情?
〇〇二 韩延徽两度仕辽
太祖慧眼识人,人材去而复来
〇〇三 小山压大山
哥哥客死他乡,太宗潸然泪下
〇〇四 断腕皇后与长孙的较量
耍手腕,皇后断腕,怎奈偏爱之子不保业
〇〇五 二帝被弑
睡王好饮又好杀,死于非命理该当
〇〇六 大奸乙辛
道宗愚蠢杀妻害子,乙辛奸诈权高震主
〇〇七 天祚帝亡国
祸尽忠臣罚不明,养成外患嗟何及!
〇〇八 不为王霸非英雄
英雄当称王,锦衣玉食岂是男子汉的志向?
〇〇九 任得敬分国
大臣得志便猖狂,敢与皇帝分天下
〇一〇 蒙古灭夏
附蒙抗金,联金抗蒙,弱国无外交
〇一一 西夏王国之谜
西夏灭亡后这个民族上哪儿去了?
〇一二 神秘的西夏文字
乍视字皆可识,熟视无一字可识。
〇一三 函普解怨
白山黑水,英雄辈出
〇一四 金世祖胆略过人
临危不惧,料事如神
〇一五 阿骨打反辽
“金不变不坏。”于是阿骨打立国号为金
〇一六 皇位舍我其谁
平生三大志向:独裁、称霸、嗜淫
〇一七 海陵残害宗室
欲清除异己,先拿宗室开刀
〇一八 嗜淫天下无匹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
〇一九 暴君骂和尚
人具有双重性,暴君也不例外
〇二〇 杨伯雄自比魏徵
杨伯雄自比魏徵,但海陵岂是唐太宗
〇二一 南侵踏上不归路
本欲立马吴山,结果身死异乡
〇二二 贤妻乌林答氏
追念前妻,二十九年后位虚设
〇二三 李石多谋
李石嫉恶不畏权势,贼官闻之无不悚然
〇二四 完颜昂以酒自晦
装疯卖傻,韬光养晦,完颜昂位至三公
〇二五 石琚知人善任
知人最为难事,石琚独具慧眼
〇二六 章宗六亲不认
对皇上的失礼可能会埋下致死的祸根
〇二七 李妃妙对
二人土上坐,孤月日边明
〇二八 章宗绝后
章宗精明一世,难免失算一时
〇二九 权臣擅杀
权臣相互倾杀,蒙古军的马蹄声已日益逼近了
〇三〇 中都失陷
中都沦陷,大金帝国的末日已屈指可数了
〇三一 别字宰相
别字宰相使繁华的京都几乎变成凄凉的坟场
〇三二 卖国破家
崔立降蒙,老婆家产仍被蒙兵一掠而空
〇三三 哀宗的悲哀
“只恨祖宗传国百年,至我而绝。”
〇三四 神射郭虾?
箭矢发尽,他带着心爱的弓箭跳进大火殉国
〇三五 忠烈殉国
临危一死报君恩
〇三六 老来留得诗千首
金人的诗文成就不高,但元好问却是例外
聚焦:916年至1234年的中国
916年至1368年的社会生活、历史文化百科
人物索引
典故索引
关键词索引
历史与现代人有什么关系?历史对现代人有什么用?这并非每一个现代人都能正确回答的问题。
过去的早就过去了。以往的一切早已灰飞云散,至多只留下遗迹和记载。时光不能倒流。要知道过去干什么?历史无用的混沌和蒙昧,不是个别现象。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更易对远离现实的历史轻视、淡漠。对历史无知而不以为然的人,不在少数。不能简单地指责这种现象。一旦通过有效途径缩短了现代人和历史的距离,人们就会从生动形象的历史中取得理性的感悟,领悟历史的哲理,开发睿智,从而加深对现代社会文明的认识,使现代人的认识和实践达到一个新的层次。那时。人们就会有一个共识:历史和现代是承续的。历史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历史和现代人是不可分的。
祖国的历史是一部生动的、博人精深的启迪心智的教科书。中国历史是独树一帜的东方文明史。承载中华文明的中国历史,在她形成发展的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不像埃及、丽河流域、印度文明或中断或转移或淹没)。她虽然历尽坎坷,备尝艰辛,却始终以昂首挺立的不屈姿态,耸立在亚洲的东方。即使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对巾华文明一个多世纪的强烈冲击和重重劫难,也没有使曾创造过辉煌的中华文明沉沦,反而更勃发了新的生机。中国的历史学家从孔子、左丘明、司马迁开始,持续不断地以一种不辜负民族的坚韧精神,把中华民族放在辉煌与挫折、统一与分裂、前进与倒退、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邪恶的对立统一的辩证过程巾,将感悟到的一切,记录在史册上。以一笔有独特美感并凝结高超智慧的精神财富。绵延不绝地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从而成就了中华民族及其创造的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巾华文明的创造和中国历史的记载是不可分的。中国历史是兼容时空又超越时空的中华文明有形和无形的载体。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历史的经验是前人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生命的代价)才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包蕴着发人深思的哲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理智地面对将来.就应当自觉地追溯历史。现代人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感受历史启迪现实的无穷魅力。唯有从历史的经验与哲理感知杂乱纷纭的现实,才能体会历史智慧的美感和简洁感。
这种由历史引发的智慧、魅力和美感,对丰富一个人的生命内涵,提升人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强调人的素质,但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却未必很清楚。我认为,人文素质应该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涵。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是由他所属的民族几千年文化创造的基因,积淀在他的血液和灵魂中形成的。以文史哲为丰体的人文教育,对人的素质提高具有特别的价值。而中国历史往往又是文史哲三位一体的糅合和载体。只重视外语、电脑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偏向应引起重视并加以纠正。这种素质教育应当起步于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对祖国的热爱,民族自信心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都离不开对祖国历史的了解。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立志报效祖国和中华民族,并以他们的不断传承和新的创造,继续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共同文化血脉上发展起来的十三亿中国人和五千万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应有这样的共识,部应承担这样的责任。
了解祖国的历史,可以从简明的历史教科书人手,也可以从浩瀚的史籍中深究。关键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这里提供的是一本图文并茂用故事形式编写的中国历史。中国有一本几乎家喻户晓、发行量达几百万册的出版物:《故事会》。这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名牌刊物,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何承伟先生从几十年编辑的成功实践中。提出了这样一部以图文并茂的故事形式并包涵巨大信息量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的设想。在众多学者的参与和合作下,成就了这样一部新体哉的中国通史《话说中国》。它生动形象、别开生面的编写方式,使包括老中青在内的现代中国人,都可以轻快地从这部书中进入中国历史宏伟的殿堂,从中启迪心智,增加知识,开拓眼界,追溯历史,面对未来。它把传统的教育和未来的展望,有机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当代中国人顺应悠久古老的中国文明融注世界发展的现代潮流,以期为世界的文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们相信,凝聚了几十位学者和编者多年努力的这部书,一定会为这种贡献尽其绵薄之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程郁、张和声著刘修明主编的《金戈铁马(916年至1368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讲述了:公元10—14世纪中期,在中国历史上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辽、西夏、金、元政权,分别是由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辽、西夏与北宋,金、西夏与南宋,先后鼎立。蒙古兴起,灭金和南宋,建立元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这段历史在人类文明史上铸下了铁血斑斑的印痕。
元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版图之广,为以前历代王朝所未有,实际上为后来清朝版图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一件特别值得重视的大事。这一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比起前代来也有新的发展。
程郁、张和声著刘修明主编的《金戈铁马(916年至1368年的中国故事上下)/话说中国》是一部以当前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新成果为底蕴,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方式,配以大量精美文物照片编辑而成的新体裁中国通史类读物。在每一页上,与图文相配,插有一则历史文化百科知识卡片和中外历史大事记、历史知识的考题,组成为一部信息量巨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通俗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