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是一场电影,那么在倒叙中,人们或许会看到一个名叫诺玛‘琼的小女孩儿。她面庞甜美,眼睛清澈明亮,穿着紧身衣,肩上有两只透明的翅膀。仿若从彼得·潘的世界中走出来的小人物。走在很高、很高的紧绷的绳索上,就像一个杂技演员,双臂张开,摇摇晃晃地向前移动。她似乎对自己很有信心,就像一个无意识的梦游者。但,她并不是在梦里,而是醒着的;镜头拉近:奇怪,这不是钢索,竟是一条正在空中危险地摇摆着的蚕丝线。一根如此纤弱的蚕丝如何禁得住一个小女孩儿凭空行走呢?小女孩儿向下看,朝下面的万丈深渊望去……
那里,有一处极为简陋的小房子,被神秘的电影导演揭开了房顶,感觉就像房地产公司的格子间。我们看到,房子里有一个女人,神情绝望,穿着家居服。床上凌乱不堪,床头柜上放了一瓶烈酒。女人身旁还有一个水手,他粗鄙地笑着,但是,我们却听不到任何笑声;水手还把手伸向了小女孩儿,要抓住她。他有一双畸形的长臂,而且,还在一直伸展着,直到触碰到了小女孩儿的脚。但是,小女孩儿毫不畏惧地继续向前移动,看着绳索的那一头,那是一面纽约某座摩天大楼的墙壁;此时,她把手臂伸出,趴靠在空中,就像趴在一个阳台上。在这深渊的底部,在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的人行道上,有一群人,以各种手势、动作乞求她,呼喊她,把手伸向了她。人群中伸出的所有手臂,都畸形地伸展开,越来越长,直到触碰到女孩儿的脚丫。他们喜欢她,呼喊着她,召唤着她。但是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张开的嘴巴,因为这是一部黑白的无声电影。
那,女孩儿从哪里下来?
此刻,电影里突然传出一个画外音。是小女孩儿发出来的,但她并未张开嘴巴:声音甜美并带有一点鼻音,成熟却未脱稚气,就像在乞求生活来引导她的步伐:
生活
你在我心中有两个模样,
常常。
我就停在那里。垂悬向下
像风中的蜘蛛网般坚韧:
但更多的时候,我在冰冷闪亮的白霜里,
散发出珍珠般的光芒,
拥有着斑斓的色彩,
就像我见过的一幅画。
啊,生活,你被扰得一团糟。
画外音朗诵的是玛丽莲·梦露的一首诗。到这里,再也不是倒叙。而是未来掠影。这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真实的生活,我们身处其中,就在这部书中。这本书后验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聪慧的、充满艺术气质的人物,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无法想象的,甚至那些传记作家和最为细心的评注家们也不曾想见。本书所收集的资料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别样的梦露,与往日她银幕上的形象不尽相同:除了休斯顿和哈撒韦等大导演根据梦露本身的特质打造的复杂角色外,她在银幕中占上风的形象,往往是一个金发碧眼且必须纯洁无瑕的尤物;或者,要具备聪慧的特质,但这种聪慧又不会干扰男人的智慧;梦露是一个迷人的女人,银幕里的她,也是风情万种的,生来就有吸引男人的魅力——她是每个男人梦寐以求的女人,尤其“当妻子不在家时”。
这本书,表现的是月亮女神的另一张面孔,但是,并没有抹杀梦露在电影屏幕上的女神形象。这是上天赐予梦露的神奇外衣,还赐予了她富于活力的灵魂。梦露的身体,在她生命的某些时刻,好像拎了个手提箱。她的身体里装载了一个智者和一个诗人的灵魂,这一点,谁都没有想到。如果梦露没有这样使她蜚声银幕的天使般的美貌,而只是一个相貌平凡的女人,她的故事又会是什么样呢?也许会在她活着的时候就出版了现今我们读到的这本书,可能就像两尔维娅·普拉斯那样自杀了。或许,也和西尔维娅·普拉斯自杀的原因如出一辙:因为她太聪明,太敏感了;那些太过于聪明和太过于敏感的人们往往比那些不那么聪明,稍有些迟钝的人承受着更多的痛苦,并且更倾向于自杀(这一观点得到了心理医生和统计数据的支持)。如果那些人不那么敏感,也不太聪明,就倾向于伤害别人,而那些过于聪明和敏感的人则倾向于伤害自己:这些太过于聪明和敏感的人,认识到了生活为我们作出选择或者允许我们作出选择的复杂性中所携带的大最风险,也意识到了我们存在的多重性,不仅仅是双重的,还是三重的,四重的,有一种存在的可能。
那些感受到了,并理解到了太多东两的人们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就是:我们也许可以是很多重的存在,但是生命是唯一的。它只允许我们有一种存在,就是他人眼中我们的样子。P7-9
这本书的全部文献资料皆未曾公开出版。它揭示了梦露的美貌之下掩藏的复杂灵魂。这些从未发表过的文字不猥亵,不庸俗。它们是静谧的私密空间,是令人震惊的灵魂记录。她是一位站在街角的诗人,试图向路人吟诵自己的诗句,而路人只想扒光她的衣服。
——写于梦露离世50周年纪念
编者的话
蝴蝶芳尘 安东尼奥·塔布其
个人手记[1943年]
没有日期的诗作
黑色封面《笔记本》[1950年初]
另一本黑色封面《笔记本》[约1955年]
华道尔夫(waldorf-Astoria)酒店台头的便笺纸[1955年]
意大利文记事本[1955年或1956]
印有园畔酒店(Psrksde House)台头的便笺纸[1956年]
罗克斯伯里市(Roxbury)手记[1958年]
红色笔记本《火线》[1958年]
随感与札记
宴会杂记[1956年或1957年]
致李·斯特拉斯伯格和他妻子保拉的信
致霍恩伯格医生的信[1956年]
致格林森医生的信[1961年
书面访谈[1962年]
附录
几本梦露私人藏书
最满意的照片
葬礼致辞——李·斯特拉
玛丽莲·梦露生平
朋友与梦露
诺玛·琼·贝克(Norma Jeane Backer)出生于双子座。她说自己是双面体,“杰克和海德合二为一”。她艺名的两个起始字母强调了她的双重性(另外一个说法是她的艺名受到她掌纹的启发,她双手的掌心都有一个清晰的字母M)。1954年冬天,当她试图隐姓埋名逃离好莱坞的时候,在机场登机时选择的假名依然是泽尔塔·宗克(Zelda Zonk)。
毫无疑问,在她生前,媒体在制片公司的压力下创造了一个快乐、明丽的女性形象,让她看起来像一个懵懂天真的金发女郞。我们不免联想到也在《绅士爱美人》、《如何嫁给百富翁》、《七年之痒》这几部影片中的形象。这个人为的形象不欢迎任何不和谐音。忧郁的玛丽莲·梦露没有立足之地。偶像不应该有任何负面情绪。
但是,像所有的硬币一样,偶像也有两面。一面是阳光的,通透的,是招贴画女郞或惹火的金发美女。另一面属于月夜,一个追求完美的年轻女人,在追寻绝对的过程中,一次次对生命失望(事业,友谊,爱情)。“我觉得在我身上快乐的一面,也有忧伤的一面”,她在一次采访时说。
她的朋友马龙·白兰度准确地表达了听到她死讯时的惊愕,“所有人都停下工作。你可以在所有人脸上看到同一种表情,同一个想法:‘一个女人,有成功、荣誉、青春、金钱、美貌……她怎么可能自杀?’没有人能够理解。因为这些东西是所有人的梦想,没有人会相信生命对玛丽莲·梦露不重要,或者说她的生命在别处。”
偶像留下了成千上万张照片。她的形象被用于不同的场合。但是,这里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真诚和令人震惊的清晰。一个人们小认识的全新的梦露。
根据她的遗嘱,1962年去世后,她的私人物品由李·斯特拉斯伯格(Lee Strasberg)保管。后者于1982年去世,他的遗孀安娜·斯特拉斯伯格接管所有的遗物。多年以后,她在清理物品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满满两盒梦露的手稿。她有些茫然,便去征求斯坦利·布什塔尔(Stanley Buththal)的意见,从1980年以来,他一直是这家人的朋友。一年之后,在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市场开幕式前夕的晚宴上,斯坦利和出版人贝尔纳·柯芒(Bernard Comment)谈到这些手稿并询问他的看法。
这本书的历险记就这样开始了。
书中的文字尽可能根据时间顺序编排。在收录结集的过程中,印刷成红色的词语意味着经过编辑的修改,有时候只是简单地改正拼写错误,有时候补充词汇以使意思完整。有些片段位置凌乱。成文时自然需要重新安排顺序,可以视为某种诠释:这些都以红色的箭头标出(黑色的箭头是梦露自己所画)。
不排除在未来几年或几十年里,会出现其他的梦露的手稿。也许,她写过的东西远远多于本书的内容。但是,这是目前可以找到的全部手稿——演员笔记除外,其内容足以独立结集。无论如何,这些文字为我们揭示了这个年轻女人其他的方面,她并不满足于表像的游戏,追寻事情和生命的真相。
只有不熟悉她照片的人才会惊讶于这位好莱坞巨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这不仅仅体现在本书的照片上。(更何况,同时代的哪一位女星留下过那么多手捧书本的照片?)在1960年接受法国记者乔治·贝尔蒙(Georges Belmont)采访之际,梦露谈到她最初从影的经历,“在电影的首映式、记者招待会和酒会上从来没有我的身影。很简单:我在学校上课!我一直没能完成学业,后来我进了洛杉矶大学。晚上听课。白天就在剧组演些小角色赚生活费。我听文学史和美国历卡尔·史,读了很多名著。”她的书柜有四百多册藏书,经典名著(弥尔顿,陀思妥耶夫斯基,惠特曼)和当代作家的作品(海明威,贝克特,杰克·凯鲁亚克)都有。
后来,阿瑟·米勒也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他推荐的桑德堡(Carl Sandburg)的六卷本林肯传记让她爱不释手。但是,在认识米勒以前,在1952年,她就已经开始读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们知道梦露给了许多画家创作的灵感(达利,德库宁,沃霍尔)。她本人对绘画也同样充满兴趣,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绘画(波提切利),戈雅的作品,尤其是表现魔鬼的系列(“我很理解他,我们做过同样的梦,我从童年开始就做这样的梦。”),德加的舞女让她满眼惊喜,还有罗丹,她曾在大都会博物馆驻足欣赏上帝手中的人形怪物。
这些片段展示了一个有修养并不断自我丰富的梦露,她好奇,渴望理解(他人,世界,命运)和被理解。她用笔记记录下她的感情,思想和疑问。
有人会对其中的拼写错误表示惊讶,有些甚至难以发音。但是我们记得马塞尔·普鲁斯特(她在拍摄《爱巢》时阅读的作家)承认他对“拼写错误”给予极大的宽容,在一封信中,他甚至写过这样一句既意外又美丽的句子,“所有的拼写错误都是欲望的表达”……
今天公开的这些材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安娜·斯特拉斯伯格和她的儿子亚当、火卫将它们公诸于众,在本书的筹划过程中,他们只关注梦露的形象,想借这个契机让人们发现她不为人知的一面,没有任何商业的要求,只考虑文学性和艺术性。自始至终,我们怀着同样的愿望,幻想着出版一本能够让作者也满意的书。梦露曾经对一位记者表示,“李也许是继阿瑟之后,对我的生活改变得最多的人。这是我喜爱去演员工作室的原因。”也许,李·斯特拉斯伯格比其他人更能猜懂那个真实的她。
这里完全看不见死亡的阴影,梦露甚至规划好她遥远的未来。计划中,她希望能够扮演莎士比亚笔下所有的女性,从朱丽叶到麦克自夫人。她同样坚持再次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的想法,这一次,与马龙·白兰度合作。
有些文字会引起猜测和评论。但是,这些从未发表过的文字不猥亵,不庸俗。它们是静谧的私密空间,是令人震惊的灵魂记录。它丝毫无损梦露的神秘,反而只会增添它的质感。她是令人无法捕捉的星辰,带着强大的磁场,微微靠近便让一切失去方向。即使在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之一,依然是永不过时的参照。数不清的女星和流行歌星模仿她,把她当成绝对的模特,希望像她一样演出,希望拥有和她一样的嗓音。有许多献给她的歌曲。埃尔顿·约翰(Elton John)和博尼·托平(Bernie Taupin)这一首十分有名:
再见了。诺玛·琼……
挣不脱的孤独
是你最难演出的角色
好莱坞创造巨星
痛苦是你付出的代价
甚至在你离去的时候
媒体也不愿放过你
所有杂志如出一辙
玛丽莲死的时候赤身裸体。
在她的文字中,她比任何时候都鲜活。
斯坦利·布什塔尔
贝尔纳·柯芒
《玛丽莲·梦露私密手稿》收录了玛丽莲梦露16岁时第一次结婚后,直至36岁过世前夕的个人手稿,这些手稿包括诗歌、散文、课堂笔记、生活琐记、记录点滴心情或思考的随笔,以及危难时向最亲密的人发出的求救信。梦露的手稿被一页一页的翻开,一个鲜活的女子逐渐从文字中呈现眼前……
《玛丽莲·梦露私密手稿》的全部文献资料皆为首次刷版。它揭示了梦露的美貌之下掩藏的复杂灵魂。
从看到第一封信的时候,你便能感到梦露的贴近。在第一处拼错的单词和第一处划掉的句子中,你都能感受到真实的她就在那儿。本书由经雷、刘焰、李凯旋译。
芳魂已逝,半个世纪后却依然鲜活,原来我们从未曾真正了解她。
《玛丽莲·梦露私密手稿》的全部文献资料皆未曾公开出版。它揭示了梦露的美貌之下掩藏的复杂灵魂。
这些从未发表过的文字不猥亵,不庸俗。它们是静谧的私密空间,是令人震惊的灵魂记录。
她是一位站在街角的诗人,试图向路人吟诵自己的诗句,而路人只想扒光她的衣服。本书由经雷、刘焰、李凯旋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