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谷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卫建民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玉渊潭纪事

气象和人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我算是亲身体验了一次。

今年七月刚到,热浪就袭击北京城,简直使人窒息。热,是无法形容的。反正你在办公室很难坐稳了。

我们办公的地方,高树蔽天,绿荫匝地,本应有个小气候,但高温像一把刚烧开的水壶,连提梁上的塑料护层也烫手。既然人在寺里,我就学佛家的“境由心造”,在七月里想象清凉的湖泊,还有冰天雪地的南极什么的,企图用意志抗高温,促生产。不料,想象转化为实际行动,热浪把我推到了玉渊潭里。玉渊潭三个字,听起来就渗透出一股凉意。

我并没有逛公园的闲情。说来惭愧,居住北京近二十年,只很风雅地在玉渊潭看过一次樱花。“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我是冲着妁藤野先生》中的这两句话去看樱花的。结果,也许是“南橘北枳”的缘故吧,玉渊潭的樱花一点儿也不“烂漫”,还不如去门头沟看桃花。在七月的北京,我记起了玉渊潭,是要去游泳,去亲近水。骄陌似火,人就想到了水。这也是生存本能。

下班以后,我一出单位的门就脱掉衣服;学大街上的人,光着膀子,骑车呼啸而过,目标是玉渊潭。

进东门,玉渊潭里垂柳拂地,蝉声如雨,叫得人心发麻。出出进进的人流里,往往能看见几张在电视里见过的熟面孔。入,不论职业、不分贤愚,原来都挣扎在一个气温圈里,为热所逼呀。

我下水的位置,在东湖南端的水闸,这里水位最深,形成一个浓荫覆盖的水湾。常来此处游泳的人,都深谙水性,游必有方,不像东岸北岸边上密密麻麻的“水族”,只敢在浅处扑腾。

游泳,是我工作之余的一大爱好,风雨无阻。尤其在有月亮的晚上,你朝西游了很久,悠然转身,圆月爬上一抹柳荫,波光粼粼,有一种圣洁的美。原来北京还有如此干净的水域,真是相识恨晚了。我曾在一些公共游泳池和星级饭店的游泳池游泳,错以为那里的水干净,自到玉渊潭后,才知道最干净的水在这里。为什么城市公园里还能保留这样一片干净水?我分析,玉渊潭水源自西而东,沿途没有污染源。湖在老城外,躲开了城下无数排污管道的强暴,所以方能“洁身自好”。骑车每经甘雨桥,看到从玉渊潭流出来的水已发黑发臭,证明我的推断不差。

为避开暑日游泳者的高峰,我选择了夜晚。日子一长,在同一时间段游泳的人就产生了兄弟般的感情。在朦胧的夜色里,凭形体、声音,你就知道谁来了。慢慢,彼此通报姓名,工作单位,一个自发的游泳小团队就产生了。我曾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十几个在夜色里如期相遇的人,各自讲述各自的故事。一个个故事讲完了,人去湖静,月印潭心。

不管在哪里,我对奇人总好奇,有一位同我一个时间段下水的中年人,其志不在游泳,而在捕鱼。他天天下班而来,带着脚蹼、防水手电、水镜,还有鱼枪,潜水打鱼,几乎天天有收获。常对在水闸游泳的人说,他曾被电视剧剧组选中做特型演员,扮演“浪里白蛟”张顺,与阮氏兄弟水战。有天晚上,他打了一条七八斤重的鲤鱼,上岸后,众人欢呼,争相来看,他打开手电照着还发抖的鱼身。我也向前观看,发现鱼鳞的图案真美,从未见过的美。

夏日夜游时,我体力尚弱,却几次想冲锋向前,一气游到五孔桥。某晚夜深沉,湖中游人已散,闸上也无人,我下水后就朝五孔桥出发。这时,玉渊潭内阒无人语,游船码头洒下一道白光,我则人在湖心水深处。已游了四五十分钟,体力不支,到五孔桥已无望,不得已,拐向北岸。谁想撤退不久,身体碰到密封的水草,后退无路。水草已封死北岸。心慌意乱中,我又奋力回马,越过湖心,杀向南岸,哎呀!南岸也布满水草,堵住了我最后的退路。“我今天要死在玉渊潭吗?”手脚仍在摆动,体力正临极限。在严峻的考验里,我看清白光投射中的一串黑影,选择水草稀薄的区域,冲出封锁线。原来,黑影里并排拴着一排鸭形游船,我举臂搂住一只鸭脖,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稍息片刻,我登上船,跳过一个个船头,安全到达南岸。

秋天来了,水温下降。闸边的游泳团队,已有人退出,留下来的,我戏称是走过二万五千里,最终到达陕北的最坚强的人。但在寒冷的水里,最坚强的人也只游十几分钟,我却能游半小时以上。团队的人纷纷表扬我:“老卫,行啊!”有一晚,我游出很远,闸上的人以为我冻僵出事了,分头沿岸寻找,令我大为感动。

十月二十五日,水闸放水,水位下降,团队的人说:“明天来捉鱼。”二十六日是星期日,我照常穿上泳装去玉渊潭。天刚黑,灯光闪烁,一湖碧水已泄尽,湖中心只余一条小河,坡状的湖,暴露在人面前。果然不少人在捉鱼,湖凹里发出兴奋的呼叫。一些人穿胶皮衣裤,挥网捕捞;一些人弯腰在小河,像在赶早海。我忍不住,也脱掉衣服,走过湖泥,去小河捉鱼。手脚刚入水,鱼群就乱作一团,在手指间、腿脚间蹿跳。玉渊潭的鱼真多啊!我嘴衔一塑料袋,干脆蹲在小河里徐徐推进,连续在泥里按住了三条大鲶鱼!寸把长的小鱼,到手后我就放生了。捉鱼归来,仰卧床上,仿佛还有鱼从手指、腿上溜过。

玉渊潭在清代极盛,早为胜迹。但在现有的北京公园里,她最少旅游价值。不过,我就喜欢她那点野趣,那点少有历史负累的自然风光,还有不用一钱买的清风明月,一潭碧绿。P4-7

目录

自序

永远的“卓玛”

玉渊潭纪事

游船上的画家

神农溪漂流

我与古树

硬背词典当上学

没见过面的朋友

手·手工

与“鼠”同乐

写日记的心情

大白菜的联想

人脑议电脑

竹车座

我会唱“样板戏”也喜欢“同桌的你

胡同

秧歌

火车

防盗门

卢浮官的第一件艺术品

巴黎书简

巴黎地铁见闻

先贤祠速写

大英雄与小男孩——布鲁塞尔游记

北京小品

 总理正向我们走来

 病历

 春茶

 狼鳍鱼

 饭店里的玫瑰

 单身生活

 少林寺

 无题

 脐带

 石鼓

 影壁

 我看“夫妻井”

 北海冬景

 书房外的风景

 在海边

 蜜蜂飞在残菊上

 水仙

 柿子

 野味

弘一一二

文章道德 同天并老——缅怀冰心老人

悼念张中行先生

人必须先说很多话 然后保护静默——贺孙犁八十五岁华诞

犁歌远逝荷香乾坤——敬悼孙犁同志

我看《荷花淀》

悼念汪老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浅谈宗璞的创作

金庸的故事

黄宗英《平安家书》序

《大槐树画集》序

徐坤,又发现几个原型

谈一首读书诗

说不尽的周氏兄弟——读《鱼迅与周作人》

此中有真意

读“尔雅”说隐地

忘不了的才是真生命

读《李敖文集》

读《关系千万重》

读《雨丝风片》

读《(胡萝卜须》

“优秀的人总想把世界扫干净”

写到台先生就流泪

鸡窗夜静开书卷

《秋之颂》

公家发的书

一心读书

坐地买旧书

赠书必读

买《安徒生童话全集》记

三种读书人

一篇有人格光辉的散文

会意

编书人的书

对话剧说几句话

耕读传家

俄罗斯·语言·文学

热闹宫门口 冷落八道湾

多少与长短

我看生活空间

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

从“头”说起

十七八岁要有梦

满城争说刘罗锅

一心斋随笔

书边札记

蓝墨水红墨水

一封退稿信

三十年忘不了一段坡路

钱老已经回答

三晋纪闻

 洪洞有个马牧村

 佛国五台山

 天下无二裴

 附:马一村集资建校碑记

序言

今年的端午要放三天假。我利用假日,独坐办公室,校阅这本集子;同时,重温《卜居》《渔父》,以及闻一多先生有关端午、屈原的两篇文章,以为节日的私人纪念。

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十年前的旧作,散见于国内的报刊上;只有少量的作品,是近年发表的。集子名曰“陈谷”,是老实交代文章的发表年月,有如食品包装上印着“生产日期”;是书籍生产者的诚实告知。不过,我自信,十年前写下的作品,并不像易腐易烂的食物,被人扔在垃圾桶里。即使我不结集出版,这些文章还是散存在当初发表的报刊上,白纸黑字,沉睡在图书馆里,谁也抹不掉她们的存在。贮存在陶罐里的陈谷,如果播撒在土地上,有水,有光,就会有一片新绿。

十年来,我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梦想编一本有特色的杂志,对社会,对自己都有个交代。以工作态度评判——我每年年终给上级领导述职时都说——我问心无愧。但正如歌德说的:“一个人不能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我既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个人读书写作的时间就被压缩得很少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能力有限,只习惯于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只会拿起一件乐器演奏。幼年曾见一民间艺人:口中衔唢呐,鼻子眼塞哨子,双手敲鼓打锣,脚底下还踩动铜钹,一身而多任,摇头晃脑,自成一台戏。我除了惊奇外,自叹无能。所以,十几年来,我只出版过一本个人的集子,很少写新文章。

以我过去发表的文章数量计,除了这一本,我还可以再编两本;但近年写作渐少,对出书也看得淡了。现在出版的门槛太低,什么人都能出书,什么书也都能出版,甚至屡登畅销书榜。据说中国已成“出版大国”,正要走向“出版强国”,“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有什么意思呢!

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当某件事很难,具有挑战性时,反而雄心勃勃,不达目的不罢休;当一件事太容易时,反而觉得无味,没劲,不愿去做。如果足球赛没规则,对方不遇到严密的防守,一射必中,谁还会深夜爬起来看世界杯?年轻时,我给报刊投稿,屡退屡投,乐此不疲,当一篇千字文终于刊发在大报名刊上时,兴奋不可名状;走在长安街上,昂首阔步,仿佛是英雄凯旋。自我感觉好极了!更不用说,出版一本个人的专集,我会有多大的喜悦!

写到这里,我还得交代:这本集子,十年前本就该出版,也碰到了出版的机会,但还是“因故”错过了。那些年,我工作清闲,写得多,已薄有文名,湖南一家出版社的编辑打电话,说要出我一本集子,我漫应之曰:“那好呀!”这位编辑只是电话约稿,并没来北京找我,事情就搁起了。也是在那段时间,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的刘淑文大姐,专门打电话来,要我编一本集子,曾她当责编,在“百花”出版。淑文大姐在《散文》杂志工作时,亲手编发过我的第一篇习作,她写的采用通知函,我至今还保存着。现在,她主动给我约书稿,证明她当初的作者后来表现不俗,值得出一本集子。我赶紧剪剪贴贴,编辑成册,将书稿寄出。隔了不长的时间,淑文大姐写信来,开始就说:“建民我对不起你呀!你的书,领导说散文随笔出的太多,不能再出了。建民我真对不起你!”我慌忙回信说:“您给我约稿,我已该感谢了;领导的考虑是对的。”人要有自知之明。我的书稿被婉拒,原因有二:一、我没有很大的名望和地位;二、我的书卖不出多少,不会给出版社带来经济效益,甚至会赔钱。我是出版界中人,最应该理解这种事。在此之前,这家出版社的谢大光兄,已经给我约过一部书稿——是我的第一本习作。大光兄是出版社的副总编辑,他的出版理念是:“百花”要出版散文作者的第一本集子。我的习作当然幼稚,但都在大报名刊发表过,应该说达到了出版标准,更符合他的出版理念。书稿顺利编排,出版社的校对科已过一校,单等下厂;但一放几年,就是出不来,也没有明确答复。我该知趣,免得出版社和朋友为难,就把校样要回来,锁在文件柜里,长期封存,看都不愿再看。

像我这样的业余作者,兴头上来,就情绪高涨,热血沸腾;兴头过去,就索然寡味,懒得打理。十几年来不愿再写文章出书,上述也是内因之一,不完全是工作忙乱的外因。

我无兴趣再出书的理由,还有一条就是:我写的都是些闲文,没有实际的用处;既不能助青年才俊考公务员,又不能让病人“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更不敢说有经国济世的大用。传说梁漱溟先生抗战时自香港北上,坐在木船上,忽起风浪,同行者都怕遇到危险,梁先生镇定自若,说,中华民族要复兴,还等着他的三本书哩,书还没写完,他绝不会死。自负如梁先生,认为他的书能救国救民;今天的著作家,谁敢如此期许?

然而,在朋友的提醒和督促下,我还是在今年的端午节读完了这本集子的校样,并交付出版。面对良己_的旧作,我并不感到脸红;在校阅过程中,我甚至因其中的几篇感动,仿佛恢复了写作的自信。晚年托尔斯泰每有新作,常仰卧躺椅,闭上眼睛,请人朗读,读罢,托尔斯泰自言自语:“这老头儿是谁?他写得真好呀!”谁也不敢比附托翁,但我重读自己十几年前认真写下的文章,也有类似的老天真。呵呵。

少强老弟帮我收拾旧稿,扬之水先生挥汗题写书名,蔡立国先生设计封面,很为这本集子壮门面;我怎么能不感谢呢!

二〇一〇年端午节

内容推荐

《陈谷集》是卫建民先生的作品集,包括:“玉渊潭纪事”、“写日记的心情”、“人脑议电脑”、“饭店里的玫瑰”、“北海冬景”、“野味”、“金庸的故事”、“此中有真意”等。

卫先生文笔很好,用语考究,在这部《陈谷集》中还包括不少回忆性文字,包括孙犁、钟叔河等,对现当代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编辑推荐

《陈谷集》是卫建民先生的作品集。卫建民的散文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洞察人生,感悟哲理,以从容的笔调道来,语言淡雅隽永。其中对文化名人的描写和读书随笔能够把握人与文的精髓,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修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