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助读本”根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为了给青少年心理成长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让青少年朋友在认识自我、控制情绪、心理调适、自我激励、品性养成等方面做出改变,以适应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马枭编著的《走出自我伤害的误区》内容涵盖认识自我伤害、控制情绪、心理调适、自杀情绪调节与指导方法等。希望通过书中心灵故事的指导方法,让青少年从不良因素的影响中走出来,把他们引向更加广阔、真实、生动、丰富的社会,让他们在精彩的文章中感受人生、滋养心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心智健全、性格开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如今青少年的自我伤害行为正在增加,而他们常常以划伤和灼伤,甚至自杀等形式来伤害自己。马枭编著的《走出自我伤害的误区》采用循序渐进、全面的方法,来帮助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青少年群体走出自我伤害的漩涡,重新走上正常、健康的成长轨道。
几种常见的自我伤害行为
强迫性的自我伤害行为是重复的、而且通常是仪式化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一天通常出现好几次,这些行为包括拔毛癖、强迫性地抠皮肤、强迫性地咬指甲。
1.拔毛癖
拔毛癖是异常地、重复地拔毛发,这些毛发可以是身上任何部位的毛发。拔毛癖发作的年龄常见是在儿童或是青少年的阶段,但儿童早期发作的拔毛癖相关行为通常是良性的,而且不会越来越严重,同时很少会维持到青少年或成人时期。
在强迫性的自我伤害行为中,拔毛癖是到现在为止研究得最深入的一种疾病,而且也是到现在为止唯一一个在DSM疾病诊断系统中有单独诊断的疾病。它属于冲动控制疾患。所谓冲动控制疾患主要就是这些个案会呈现出的挡不住的一种冲动,最后为了满足这些冲动会采取一些行为。
具有拔毛癖的个体常常觉得这样的行为让自己很困扰,而且觉得这样的行为是一种对于自‘己生活的侵入,而不是一种令人感觉到愉快的冲动,有些时候可以成功地压制住,有些时候却又没有办法控制。这些个体常常描述当自己实施了这样的行为之后,会觉得松了一口气。个体描述的这种现象和强迫行为相当类似,虽然这些行为同时也具有冲动性的特质,但它具有高度的重复性,并具备了强迫症状的特质,再加上和强迫症有着最为接近的表现,所以我们把拔毛癖等这一类的行为,就放在强迫性的自我伤害行为的类别中。
拔毛癖可能会在极大压力和焦虑下恶化,但是也常常发生在没有活动或者是放松的状态,也可以发生在无聊的状态,也可以是因为感觉到某些负面情绪状态。这些个体最常拔的就是头发,也包括了眉毛、睫毛、胡须、腋毛、四肢的毛发,以及会阴的毛发。这些个体常想要隐藏自己拔毛的行为,当他们忍不住实施这些行为的时候会感觉到羞耻、没有自尊。拔毛癖可能造成身体不适,可能严重地干扰日常的活动,导致活动的范围极度受限,严重的个案甚至还有可能最后完全社交隔离。
2.强迫性地抠皮肤
强迫性地抠皮肤在皮肤科门诊相当常见,抠皮肤并不是一种过度的行为,而且最常见的是时好时坏,持续下去。如果成为习惯,也就是慢性地、广泛地抠皮肤,这时候就会造成个案严重的困扰、功能障碍,以及外观变形,到这个状态,就应该把它当做是疾病来看。
抠皮肤的后遗症包括了皮肤的感染和结疤,而且这样的行为也会伴随着明显的困扰以及功能影响。
3.强迫性地咬指甲
强迫性地咬指甲是非常常见的行为,但常常都不是良性的,在所有的年龄层当中都相当常见,儿童期较盛行,开始的年龄可以非常早,而达到高峰的年龄在10~18岁。对于轻微的咬指甲的行为,是否需要加以阻止仍有争议,所以研究大多放在严重的咬指甲行为上。 。
咬指甲的行为一旦成为习惯、慢性及广泛的行为时,就应该当成是病态了。这种行为可能造成各方面的影响,包括了严重的感染、下颚关节的功能异常、牙齿矫正的相关问题、永久的指甲根部伤害、指甲和手指的变形等。强迫性地拔掉指甲是咬指甲的另一个变形。这种行为造成的影响包括了疼痛、变形以及功能障碍,如手部功能障碍或者走路异常等。
4.杜瑞氏症候群
杜瑞氏症候群主要的特点是出现多重的运动和声音的抽搐动作,首次发病是在儿童的早期,而且最典型的病例出现在儿童身上。它兼具了运动和声音的急速抽搐动作,是重复性、刻板的运动或者是发出声音,而在出现此行为之前常常有逐渐升高的一股冲动,然后才做出此类行为。
这些个案身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行为,最常见的是撞击头部、用力敲打自己、打自己耳光、咬自己的舌头和嘴唇、抠自己的眼睛和捏自己。这些个案身上也可能出现因为自我伤害行为而产生严重的身体后遗症。自我伤害行为和智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和抽搐行为的严重性有关,并且和个案攻击、强迫的程度有关。当这些个案出现这些行为的时候,可能产生疼痛、功能的障碍以及处理上的困难。
P11-13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成长。”青少年正处于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时期,生理发展迅速,心理变化显著。在这一过渡时期,不少青少年的独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面对应急事件,时常会不知所措,甚至会感受到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有时还会自我伤害。如果这些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在情绪、行为等方面有异常表现,甚至罹患心理疾病。为此,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套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理念。
人格的完善与优化比智慧、能力的增长更为重要。素质教育虽然提倡很多年了,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各方面仍然只对青少年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提高更为重视,而对他们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优良性格的塑造相对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挖掘和发挥人的智慧潜能,不断地优化、完善人格,使人变成心理健全的人。
良好的心理与心态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并调节自己的心理与心态,是一门学问。
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远离悲观,远离自我伤害,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应对人生的一切困难,改变人生的现状,创造崭新的生活,真正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帮助青少年朋友正确面对自我伤害的行为,学会心理自助,促进个人的成长进步是该书的宗旨。
本书内容涵盖认识自我伤害、控制情绪、心理调适、自杀情绪调节与指导方法等。希望通过书中心灵故事的指导方法,让青少年从不良因素的影响中走出来,把他们引向更加广阔、真实、生动、丰富的社会,让他们在精彩的文章中感受人生、滋养心灵,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心理健康、心智健全、性格开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愿本书的每篇文章似暖暖春风在你的心田吹拂,让你的心灵获得全新的洗礼,在阅读中获得智慧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