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美)贾雷德·戴蒙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极简人类进化史,帮你迅速了解人类的进化、情感、语言、种族、衰老、灾难与未来

美国科学院院士、普利策奖得主贾雷德·戴蒙德“人类大历史三部曲”之序曲,《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等皆由此书部分论述扩充而成。

人人都能读懂的简明版本,轻松化,问题化,排版也更加亲和、明朗,加入很多图表和事例,帮助读者理解。

特别适合作为学生和非专业读者的科学、历史入门读物。

内容推荐

《第三种黑猩猩(人类的身世与未来简明版)》是贾雷德·戴蒙德“人类大历史三部曲”的序曲,是一部追寻和预测人类兴衰史的通俗读物。书中认为,人类与世界上两类黑猩猩的基因相似程度达到了98%,因此人类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第三种黑猩猩”。但是人类对生死的理解,对语言、文化、艺术、农业的发展却使得人类有别于动物,这些特质推动人类建立社会,并实现政治、经济的发展,但是有些人类从动物祖先继承来的某些特质将会有可能最终造成人类社会的“自我毁灭”。

全书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生动地简述了几百万年的人类演化史,第二部分探究人类生死循环变化及哪些变化为人类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第三部分探讨人类最终异于动物的文化特征,不仅包括值得我们自豪的语言、艺术、农业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还有关于吸烟、酗酒、吸毒等人类的污点。第四部分探讨人类可能走向毁灭的两种特质:对外族的排斥及对环境的破坏。最后一部分呼吁人们意识到自己有别于动物、却极类似于动物的特质,扬善避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书为《第三种黑猩猩》的简明版,在完全保留其核心观点和论据的基础上,适当略去了部分晦涩难懂的论证,添加了一些通俗生动的例子,排版也更加亲和、明朗,希望将原书的观点用更简明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特别适合学生和非专业读者阅读。

目录

前言 我们何以为人?

第一部分 只是另一种大型哺乳动物

 第1章 有关三种黑猩猩的故事

 第2章 大飞跃

第二部分 奇妙的生命周期

 第3章 人类的性行为

 第4章 人类种族的起源

 第5章 我们为什么会衰老、死亡?

第三部分 人类的独特性

 第6章 语言的神秘

 第7章 艺术的动物起源

 第8章 或好或坏的农业

 第9章 我们为什么会吸烟、喝酒,还会服用有毒药物?

 第10章 拥挤世界中的孤独

第四部分 世界征服者

 第11章 最后的“第一次接触”

 第12章 意外的征服者

 第13章 黑皮肤与白皮肤

第五部分 一夜之间颠覆我们的文明发展

 第14章 从不曾出现过的黄金时代

 第15章 新世界的闪电战和感恩节

 第16章 第二团乌云

后记 一无所获,忘记一切?

术语表

试读章节

既然我们知道黑猩猩与我们的基因差异是如此的小,那么关于我们和猩猩的各自地位的观念也可能随时间而改变。可能发生转变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对待猩猩的方式,这就涉及了伦理问题——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问题。

将猩猩关在动物园中的笼子里进行展示,这是人们可以接受的共识,但是如果对人类做同样的事情,则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而且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一些人在参观动物园时对猩猩的兴趣,民众在保护野生猩猩的捐款上投入的可能会更少。一方面我们渴望在动物园内收养黑猩猩和其他猩猩,另一方面我们的知识提醒我们黑猩猩与人类是那么密切相关,我们该如何在两者之间平衡呢?

在黑猩猩身上进行药物实验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在不向人们说明利害并获得其同意的情况下,对人类进行实验是不道德的,或者说是错误的。那为什么在黑猩猩身上进行这样的实验就是可以的呢?如果我们说那是因为黑猩猩是动物,那么就我们的所作所为而言,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将它们视为与昆虫和细菌无异的,因为昆虫和细菌也是动物。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智力、社会组织,以及对疼痛的感受能力,那么很难在所有人类和所有动物之间划出一条全或无的明确界线。相反,我们在研究不同物种时应采取不同的伦理准则。对于现在用于药物研究的动物物种而言,如果说其中有一种动物让我们有理由要求停止所有施加于其身上的所有实验,那么这个物种一定就是黑猩猩。

令事情更加糟糕的是,用于研究的黑猩猩通常是在恶劣的条件下关押着。我所遇到的第一只用于研究的黑猩猩被注射了一种慢性的致命病毒。它被单独关在一个室内的笼子里,长达数年之久,而且在它死去之前没有获得任何可以玩耍的东西。另外,在捕捉研究用的黑猩猩的过程中,常常要杀死多只野外黑猩猩才能获得一只,而捕获的那一只通常是还在由它母亲正在照料着的幼崽。

然而,药物研究者之所以用黑猩猩来进行实验,正是因为它们在基因上与我们极为相似。相比在任何其他物种身上进行实验,在黑猩猩身上进行的实验能为提升药物治疗效果提供极大的帮助。现在,研究者们在利用囚禁的黑猩猩研究某些疾病。面对那些可能因这些疾病而丧生的孩子的父母,我们该如何向他们解释他们的孩子还不如黑猩猩重要?从根本上讲,不只是这些科学家,我们大众本身也不得不做出这些可怕的抉择。而我们对人类和猩猩的态度将会影响我们的决定。和大猩猩、黑猩猩、人类之间有着3.6%的差异。这些发现表明长臂猿和红毛猩猩在很久以前就同猿类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发生了分化。今天,长臂猿和红毛猩猩只在东南亚有出现。相反,大猩猩和黑猩猩只在非洲有发现,而那里正是最早期的人类的家园。在猿类中,最亲近的两个物种是两类黑猩猩,即普通的黑猩猩和波诺波猿,它们的DNA有99.3%是相同的。

那么人类呢?我们的DNA与大猩猩之间有着大约2.3%的差异,与两种黑猩猩之间都有着大约1.6%的差异。这也就是说我们的DNA与黑猩猩这一我们最亲近的现存亲戚之间有着98.4%的共同之处。换个角度说,黑猩猩最亲近的亲戚并不是大猩猩,而是人类。

经过对灵长类动物的校正后,分子钟表明大猩猩从黑猩猩和人类这一分支中分化出去是在大约1000万年前。人类祖先同黑猩猩分开演化大概是在’700万年前,换句话说,人类在自己的道路上进行演化的历程已经有’700万年了。我们同黑猩猩之间的基因距离要比两种长臂猿之间的差异(2.2%)还要小。以鸟类世界为例,红眼绿鹃和白眼绿鹃都是鸣禽,都属于同一个属,或者说是紧密相邻的物种分类,但它们的基因有着2.9%的差异,比我们和黑猩猩之间的差异要大得多。按照基因距离的理论观点,人类、普通黑猩猩和波诺波猿应该划归到同一个属。从这个角度看,人类是黑猩猩物种下的第三个分支。

P12-P14

序言

诚然,人类与所有动物相比均有所不同,但人类自身也是一种动物—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这种不一致性是我们人类身上最具魅力的特点。可是,这种不一致性意味着什么,又是如何产生的,对此我们仍然不甚了解。

就某一方面而言,我们与所有非人的物种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界线,因此我们将它们称之为“动物”,并将它们与我们区别开来。我们通常认为,蜈蚣、黑猩猩、蛤蜊这些物种有着我们所不具有的动物特征,或者说我们有着它们所不具备的人类特征。这些人类特征既包括借助语言的交流、欣赏艺术、制作复杂的工具和穿衣服,也包括某些黑暗面的特征,比如大量地屠杀我们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物种。

另一方面,我们又有着与其他动物一样的身体构造、分子成分和基因。早在18世纪,研究解剖学(关于人体构造的学科)的科学家就发现人类与黑猩猩的构造十分相似,而黑猩猩只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动物。我们现在把黑猩猩又细分为两个分支:一种是通常说的黑猩猩,另一种是倭黑猩猩,有时也被称为侏儒黑猩猩。然而,如果有一位外星人科学家,他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将人类也划归至黑猩猩这个物种的行列,作为其中的第三个分支。事实上,地球上的科学家已经认识到,我们人类与另外两种黑猩猩有着至少98%的相同基因构造。

我们与黑猩猩之间只有很小的基因差异。但是,这细微的基因差异必然承载着某种重要特征,才能使得人类成为独一无二的物种。不过所有的这些差异,几乎是在我们整个基因谱系发展史上最近一段时间内才产生的。就在最近几万年的时间里,我们人类这个物种身上才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些特征,使得人类变得独特而又娇贵。本书就是要进一步地展示我们人类是如何发展出这些特征,以及为什么会发展这些特征。这些特征既有优良的,也有不好的—有语言、艺术和我们的生命周期,也有足以摧毁我们种族自身和其他物种的能力。

本书是如何诞生的

我的个人兴趣和成长背景推动我写作了这本书。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梦想着将来当一名医生。然而在我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年里,这个目标逐渐改变了—我想当一名医学研究者。我学习的是生理学,它是研究生命系统如何运作的学科,这样的生命系统囊括了从细胞到动物的所有生物。随后,我到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医学院任教,并从事相关研究。

但是,我还有着其他感兴趣的领域。自从7岁起,我就喜欢观察鸟类,而且幸运的是我就读的学校让我有机会沉浸到语言学和历史学的氛围里。因而我并不想将我的余生都只用在生理学领域,巧的是后来我获得了一次到新几内亚高地消夏的机会。那是位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一个热带大岛,此次旅行的目的就是观测当地鸟类筑巢的成功率。然而这个计划破灭了,因为在丛林里我连一个鸟巢也找不到,但是这趟旅行却满足了我对冒险和鸟类观察的渴求,而且还是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最原始荒凉的一个地方。

在第一次新几内亚之行后,我拓展出第二事业——关注鸟类、进化以及生物地理学。我曾多次返回新几内亚及邻近的其他太平洋岛屿,以便继续我的鸟类研究。由于我目睹了人类的活动对我所喜爱的丛林和鸟类产生的破坏,我逐渐参与到保护行动中,帮助政府设计国家公园以保护生态系统和动植物。

最终,我发现单纯研究鸟类的演化和灭绝是困难的,有必要先去理解所有物种中最为有趣的一个物种的演化和可能发生的灭绝过程,这个物种就是包括你、我和地球上每个人在内的智人,或者说是现代人。本书就是这一探索的成果。本书先讲述了几百万年前我们的起源,最后提出了对于我们未来的一些思考,以及我们从过去历史中所能学习到的一些经验。

构建伟大蓝图

关于我们如何发展为人类的故事长达数百万年,而且它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观点。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我既结合了我自身的经验和我曾经受训的学科知识,还吸收了考古学、动物学等其他领域的科学成果。书中内容涉及不同的领域,既有研究古代疾病的古生物病理学,也有研究化石植物的古植物学。

正如你们所见,我的学术背景先是解剖学和生理学,尔后转向鸟类研究,尤其是它们的生态—指的是鸟类与其周围其他物种以及所处环境的互动情况。作为一个生物地理学家,我还对地理和生物之间的关系感兴趣。生物地理学家会这样提问:为什么有些物种分布在世界的几乎每个角落,而另一些生物只生活于一棵树上。正如你在本书中所见,生物地理学将在我们物种发展史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我还是一名演化生物学家。这意味着我会以演化的视角看待动植物,而演化则指的是关于地球上生命随时间改变的历程—伴随着新物种的出现和旧物种的灭绝。(在第4章中,你将会读到这是如何发生的。)在本书中,我将使用演化生物学的理论框架来研究探讨人类的特征和行为。

以一种新的方式看待我们自身

当以一个科学家的视角看待事物时,可以看到很多事物不同于日常生活所见的一面。以人们如何相互吸引这个问题为例,你在一个人身上发现的魅力点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其数量可以同世界上的人口数量相比。

但对于一个演化生物学家而言,这个问题则有着另一层含义。因为我们将人类物种视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假定影响人类行为的作用力与影响其他生物的作用力是同一种。就像我在第3章中说明的,通过研究鸟类、鼠类和猿类的择偶行为模式,我们期望学到我们自身行为的一些知识。

按照进化论的原则,成功有效的特征和行为可以让亲代产出最大数量的子代,而那些子代最终又会产出它们自己的后代,将亲代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人们所做的每件事情,演化生物学都可以提供完整的解释或者唯一的解释。可以明确的是,当将我们自身看作是生命演化历史中的一部分时,我们对自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如果我们能以看待其他物种的方式看待我们自身这个物种,那么对于那些看似困惑或神秘的人类行为,或者使我们感到不适的人类行为,我们就会有种新的理解。这是一种让我们对自己更为熟悉的方式,而且对自身知识的探求正是人类身上极具人性化的特征。

后记

本书主题的选择是基于我们在过去300万年的发展而定的,并且考虑到我们现在处于危险的边缘——我们所有的文明成就可能毁于旦夕之间。

我们的祖先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差异,首先体现在粗糙石头工具的制造,大概是于250万年前的非洲出现。虽然工具使用逐渐变成后续我们生活中寻常而重要的环节,但这并未使得我们这个物种的发展产生大的飞跃。

在接下来的150万年中,我们依然只是停留在非洲。大约100万年前,我们扩张到了欧亚大陆的温带地区。这使得我们成为三种黑猩猩中分布最广泛的一支,但是依然还没有狮子分布的广泛。在10万年前,至少是这个时间,尼安德特人学会了使用火,但是就某些方面而言我们依然只不过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而已。并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我们发展出了艺术、建筑,又或是其他什么高科技。也没有人能知道我们是否发展出了语言、药物依赖,或者现有的择偶习惯和生命周期。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大约在6万年前,欧洲突然出现了大飞跃的迹象,与此同时,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类——智人从非洲来到了这里。艺术自此开始显现,同时在有着各种专项用途的工具支撑之下,技术也发展开来。

人类文化开始在时空维度上展现出差异性发展。无论是什么引发了大跃进,那一定只是源于我们基因中十分微小的一部分。我们与黑猩猩之间只存在1.6%的基因差异,而且这种体现在行为上的差异的大部分是早在大飞跃之前就形成的。对此种现象我能给出的最佳推测,就是当我们具备语言能力时才触发了大飞跃。

这些最早的现代人既承载了高贵的品质,也表现出两种不良品质,而那是我们现代各种问题的潜在根源。一个是我们倾向于彼此之间大规模屠杀,另一个是我们倾向于破坏我们的环境和资源基础。如果说在其他恒星系统中自我毁灭的种子也会与高级文明的兴起紧密关联,那么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任何飞碟来造访过我们。

在最近一次的冰河时代末期,也就是l万年前,我们文明的崛起速度才开始加快。我们占据了美洲,同时很多大型哺乳动物从那些大陆上消失了。很快农业兴起了。几千年后,第一种文字出现了。我们早期的文字记录呈现了我们的进步和创造性,但也表明药物依赖和种族灭绝早已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栖息地的破坏开始危及很多社会的发展。第一批到达波利尼西亚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人类造成了物种的大量灭绝。从那时起,有了文字记录的历史已经能够详细地展现我们的起起伏伏。

自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我们就有了将全人类顷刻间毁灭的手段。即使我们并没有无意中给自己一个快速了结,但是饥饿、污染及破坏性的技术仍在逐渐增长,农田、海洋中的食物储备以及其他自然资源都在逐渐减少。自然环境吸收消化废物的能力却正在减弱。当有更多的人具备更强的力量去劫掠更少的资源时,有些东西必须放弃。

什么事很有可能发生呢?

有很多原因使得我们不得不去担忧最坏的情况。即使所有的人类在明天都灭绝了,我们的环境因为已经伤痕累累,还是会继续恶化上几十年。有很多登记在册的物种都可以算是“行尸走肉”了——还有个体存在,但是该物种现存的数量已经太少了以至于难以实现数量增长。

无论我们从自己过去的自我毁灭行为中学习到了什么,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没有必要限制我们的人口数量增长或停止环境破坏,他们真的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有些人参与到这场破坏环境的行动中是出于利益,有的是因为无知。还有更多的人是急切谋求当下的生存,并没有多少心思考虑将来的事情。所有这些事实似乎都意味着破坏是难以阻止的,而我们人类也只是行尸走肉了,我们的未来同另外两种黑猩猩几乎是一样的灰暗。

阿瑟·维希曼(Anhur Wichmann)是一名荷兰探险家兼教授,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句话表达了这种悲观论调。在目睹了探险家在新几内亚不断犯下同样的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苦难和伤亡之后,维希曼认为将来的探险家会继续犯下同样的错误。他写道:“一无所获,忘记一切!”

但我认为我们的处境并非完全没有希望。我们是唯一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的物种,那么我们也完全有能力解决它们。我们也是唯一可以从本物种的其他成员身上汲取经验教训的物种,无论其他成员是生活在遥远的地方还是遥远的过去。在这些充满希望的信号之中,还有着很多现实可行的避免灾难的方法,例如限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生态,或者采取其他环境保护措施。以上这些事情,已经有很多国家在开展实施了。

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意识正在逐渐增长。很多国家都已经在控制它们的人口增长速度。种族灭绝虽然没有消失,但是通信技术的传播至少可以减少我们的仇外心理,让我们尽可能不去将未曾谋面的人视为下等人或者是与我们有很大不同的人。当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引爆时,我只有7岁。我记得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会感觉到核毁灭可能一触即发。但是自从原子弹落下之后,这种风险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也是我们值得对未来抱有期待的原因之一。

我们并不需要等待研发出什么新技术才去解决我们的问题。我们只需要有更多的国家行动起来,将一些国家已经在做的事情进一步推动。而且普通民众并非无所作为。近些年来,民众团体在防止物种灭绝这件事上做出了不小贡献。商业捕鲸和猎杀大型猫科动物获取皮毛就是带有危害性的两种活动,正因为公众态度的改变才使得这两种活动的数量得到极大遏制。  我知道我们在面临严重的问题和未知的未来,但是我还是相对乐观的,尤其是可以看到维希曼的悲观预测并没有成真。自从他的观点提出后,再次造访新几内亚的探险者汲取了历史教训,避免了再犯前人的错误。

对于我们的未来而言,更合适的一条格言可能是出自奥托.冯·俾斯麦,他是在欧洲政坛驰骋几十年的一位德国政治家。尽管他看到人类犯了很多错误,做了很多蠢事,俾斯麦依然坚信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他记录下了自己的一生,并把自己的传记送给“(我的)孩子和子孙,希望他们对过去有更多的认识,为未来提供更多的借鉴”。

这也正是我想向我的小儿子和他的后代所要传达的精神。如果我们能从我所追溯的这些历史中有所领悟,我们的未来可能就会比另外两种黑猩猩更加光明。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6: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