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蚊疫(纽约华人的中年情事)/港台暨海外华人作家原创长篇小说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章缘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章缘的《蚊疫》写的既不是相思病,也不是色情狂。中年人的情事,有那么点来日无多的感伤,也有那么点不堪回首的怅惘。但思前想后,总不脱一股谨小慎微的姿态。

书中有的片段可圈可点,有的片段稍嫌平板。故事最重要的象征就是书名所引涉的蚊疫。1999年,西尼罗蚊疫病毒侵入美国,在纽约造成恐慌,一时人人自危。这场虚惊提供章缘一个极佳角度去审视她笔下的男女“免疫力”如何。时疫是有传染性的,蔓延起来,常人不免。而情欲,尤其是积郁已久的情欲,又何尝不是如此?小说中的旷男怨女因此纷纷沾染了来得急,去得却不快的干系,欲剪还乱,直到尾声,还没有定局。

内容推荐

章缘的《蚊疫(纽约华人的中年情事)》描写两对中年夫妇的婚姻难题。人到中年,似乎事业、家庭、感情都有了峰回路转的可能,是危机,还是转机,但看个人的智慧与取舍。华人社会已非当年的寒素单纯。像章缘笔下的纽约新华埠,各色人等聚集,你来我往,所形成的风情与世故,其实不亚于上海或北京。他们事业有成,静极思变,于是有了种种有意及无意的牵扯与情思。

目录

序 爱在蚊疫蔓延时(王德威)

第一章 感染

第二章 蔓延

第三章 防治 

第四章 疫情

试读章节

1

欢迎大家收听侨音电台新闻。公共卫生官员证实,日前在纽约地区造成四人死亡、三十三人感染、一百六十二个病例的病毒,可能是“西尼罗病毒”。此种病毒以昆虫为带菌者,透过蚊虫叮咬,传染给人类。像这样透过蚊虫叮咬传染的疾病,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间,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其他所有疾病致命的总数。恶名昭彰的有黄热病和疟疾。西尼罗病毒原流行于非洲、中东和亚洲,这是首次在西半球出现。此病毒尚无疫苗,市政府已与专家开会。务必及

蚊疫?四十九岁的曾宝林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这样的文明世纪,世界最繁华的中心,以蚊子传染的病毒,仍可以置人于死地,而且没有疫苗可防范?他只知道,世纪交换时的绝症来自交媾、来自组织细胞的病变。而小小一只蚊子,扮演死亡使者的大任,这似乎是一则荒诞不经的笑话。何况,这里还有蚊子吗?

三年前夏天回嘉义楠崎乡,儿子正在期末考,太太品熙留在家里照顾。他独自一人飞回去。一出机场,就像走进一个大烤箱,叫了出租车,座椅都是烫的。车子颠颠簸簸走了两个小时,进家门时已全身湿透。一屋子的人,看见他都松了口气,“回来了,阿林回来了!”就等他这个长子回来。

阿爸躺在大厅地上,脸盖白布,身穿寿衣,大姐跪在一旁,拿块毛巾一面拭泪,一面驱赶如孝子般不断扑上来的绿头苍蝇。阿母沙哑的哭号声提醒了他,忘了从门外爬进来。

从火葬场回来,他瘫在门口的藤椅上,在昏昏欲睡的时差中,听到了陌生又熟悉的嗡嗡鸣声。那是儿时记忆里牢不可破的一部分,不知何时却已被淡忘。

嗡嗡声从橘子园方向往这里迫近,不一会儿几只蚊子已经降落在他脸部、颈背、手臂和脚上所有裸露的部位,好整以暇享用晚餐了。挥手打去,久未练习,怎么样都打不着。他着魔般不时全身一阵抖动,一会儿,身上各处奇痒无比,肿起大包。

阿母看了惊叹,怎么会这样,别人不叮,专叮你这个国外来的,肿成这样。小时候蚊子就偏爱他,但是不曾肿成这样。难道真是因为离家太久,抵抗力都没有了?

美国没有蚊子?阿母问。好像没有,他说。真的?阿母拿了一截蚊香过来,搁在藤椅边。她的嘴唇焦裂脱皮,眼皮布满恸哭后微血管破裂的红点,愣愣看着前方,橘园的方向。你阿爸每天都坐在这里,坐在这个椅子,看他的橘子园。阿母悠悠地说,在这里抽烟,抽烟蚊子就不来。

虽然点了蚊香,肥黑的蚊子还是不要命似的扑上来,从阿爸的橘子园深处,一只又一只,飞过来。他想到过去一年,成弟多少次催他回家。他把脸遮住,让蚊子吃个饱。  暖风徐徐的九月,曾宝林的丰田在越岛大道上以五十五里的速度往前,刻意留在中线道,让其他车呼呼从左右超越。他把车窗摇下来,空气中有河水的腥味。

曾宝林任职的图书馆,离新华埠法拉盛很近,沿着长岛高速公路往西一路即达,是最快捷的路线。但是这大半年来,曾宝林总是在接壤皇后区时向北拐去,接上越岛大道。越岛大道一面山林,一面傍河。冬日大雪时,白雪皑皑扭曲的黑色枝干,挣扎着往天上戳去,蓝灰色的水摊开像一幅巨大的塑料布,冷冷反照冬日薄光。在一次长岛公路大塞车时,他向北绕路上了这条大道,那奇异的冬日景色看来心有戚戚焉,当时他刚办好离婚手续。以后,他总是刻意绕路,在这幅图画里走一遭,想着什么时候把它画下来。

曾宝林从小喜欢画图,大学时在美术社一待四年,炭笔素描和水彩写生,也许在行家眼中算不上什么,可是这曾是他最喜欢做的事之一。来到美国后,读书、结婚生子和工作,不知不觉中把画笔给抛下了,像抛下其他年少嗜好一样。越岛大道的景色,像在长剑上使劲一弹,嗡嗡一阵响,震动了曾宝林心中潜藏的绘画爱好,他又微微感到那种捕捉形象和颜色的冲动。

现在是长夏之末,天气不冷不热。这里没有台湾九月常见的秋老虎。大道边的树林长得十分茂密,人目清凉,河水映着无云蓝天和日照,波光粼粼,白帆点点,有钱有闲的人正在享受夏日的尾巴。

别人都在享受人生,只有他越活越无趣。曾宝林以眼角余光不无羡慕的看着河上。他生着两道剑眉,微微上扬清薄俊气的单眼皮,像是北方来的人,在那个年代的中国台湾,北方暗示着教养和文化,跟他那终年在南台湾橘园劳动的父母划出界线。

二十来岁到美国。发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包括了吊梢眼这项。手指在眼梢斜斜一比,说的就是华人,他还真有点愤愤不平。怎么自己成了刻板印象的最佳证明了。所有华人不管圆眼细目,跟老外站在一起,个个都被比成了细细的斜眼。他也弄不清楚自己的不平,是因为被刻板化,还是因为他的独特被其他华人淹没了。

在美国一待二十几年,原本清瘦的个子,增了点膘,更像北方人,脸上线条松了,单眼皮上陷条细沟,眉心带点苦味,不笑时,老让人以为他心里不痛快,可是眼角还是上扬。能变的都变了,不能变的永远变不了。

……

P1-4

序言

序 爱在蚊疫蔓延时(王德威)

在海外的华文文坛,女性作家的实力一向有目共睹。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旅美的严歌苓及旅英的虹影,各以她们的小说赢得注目。严歌苓及虹影来自大陆,她们笔下的浮生情事,历史动荡,丰富多姿,极能引人人胜。然而她们刻意营造故事,穿插高潮,也时有过犹不及之虞。相形之下,具有台湾背景的作者,如在法国的郑宝娟,在美国的章缘,则显现了不同的叙事、取材策略。她们以家常,以人生细微面的描写见长。这也许反映了她们所承袭的台湾女性文学传统;但更重要的,她们蛰居海外多年,看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了。平淡中见功夫,是她们的特色。

章缘以《更衣室的女人》见知台湾及美国文坛,之后的《大水之夜》表现了她再接再厉的决心。章缘的作品初以女性角度观照人生,对情欲流转诡谲幽微处,颇有体会。到了新作《蚊疫》(原名《疫》),她已经能扩大她的有情观点,不只写女性,也写男女之间的欲望交错;推而广之,她更有意白描上世纪九十年代旅美华人社会的众生相。《蚊疫》是章缘的第一部长篇,开阖之间.颇见经营的苦心。初试身手,成绩已算是极难能可贵。

《蚊疫》描写两对中年夫妇的婚姻难题。人到中年,似乎事业、家庭、感情都有了峰回路转的可能,是危机,还是转机,但看个人的智慧与取舍。华人社会已非当年的寒素单纯。像章缘笔下的纽约新华埠,各色人等聚集,你来我往,所形成的风情与世故,其实不亚于中国台北或上海或中国香港。她笔下的角色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计算机专家,有的是文化专业人士。他们事业有成,静极思变,于是有了种种有意及无意的脱轨行为。

这样的情节,坦白说,不算新鲜。多年前的於梨华就凭海外华人的悲欢纪事从《又见棕榈、又见棕搁》到《考验》,享誉一时。但如前所述,章缘这一型的作者并不以编织故事取胜。她所专注的,毋宁是又一个世代海外华人如何面对人生转折,寻求安顿的方式。如果於梨华所描写的人物还有一种游子过客、去国离乡的身世之感,章缘的人物则在曼哈顿,在法拉盛,在长岛活得理所当然起来。但这其实增加了她写作的难度。面对这么一群“直把他乡作故乡”的男男女女,她必须降低姿态,实事求是地描写他们怎样穿衣吃饭、上班下班,偷情通奸,小奸小坏。日光底下无新事,四海都是中国人。

我以为就平常写不平常,章缘的《蚊疫》中有的片段可圈可点,有的片段稍嫌平板。故事最重要的象征就是书名所引涉的蚊疫。1999年,西尼罗蚊疫病毒侵入美国,在纽约造成恐慌,一时人人自危。这场虚惊提供章缘一个极佳角度去审视她笔下的男女“免疫力”如何。时疫是有传染性的,蔓延起来,常人不免。而情欲,尤其是积郁已久的情欲,又何尝不是如此?小说中的旷男怨女因此纷纷沾染了来得急,去得却不快的干系,欲剪还乱,直到尾声,还没有定局。

以病喻情,当然是小说常见的主题。章缘的《蚊疫》写的既不是相思病,也不是色情狂。中年人的情事,有那么点来日无多的感伤,也有那么点不堪回首的怅惘。但思前想后,总不脱一股谨小慎微的姿态。小说所分的四章,各以“感染”、“蔓延”、“防治”、“痰隋”为名,看得出章缘诊断、检讨“疫”的慧心。但我以为《蚊疫》还是写得太小心。那神秘的西尼罗病毒在书的前半部惊鸿一瞥,之后就逐渐退为背景。想象中,这病毒不论如何无关痛痒,它应该更让我们这群角色借题发挥,成为挥之不去的执念。换句话说,由蚊疫所引起的一种危险而浪漫的“病态”,在小说中只点到为止——真像被蚊子咬了一下似的——而迅速就被“防治”了,读来觉得搔到痒处,却不够过瘾。

这是章缘的两难。写平常里的不平常,她游走在细火慢炖的现实人生,以及隐于其下、一触即发的躁动不安问。她“发明”了一只又一只的蚊子,或是文字,嗡嗡地搅扰太平盛世,突然让人人自危起来。但小说中的危机感还嫌太清楚,太有迹可寻。这倒使我怀念章缘在《更衣室的女人》中,那样处理情欲的不可捉摸;或《大水之夜》中,那样创造情欲(及权力)的诡秘寓言。话说回来,作为章缘的第一部长篇,《蚊疫》处处显示她经营场景、调度人物以及叙事的能力。长篇小说的操作绝不似短篇一般,想来章缘现在应该了然于心了。有了《蚊疫》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她应如自序所言,“可以安心进入中年”做个成熟的小说家。《蚊疫》写得有心,也极其用心,我因此极为乐意推荐这本小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