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我的祖父周立波)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周仰之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因《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而驰名中外的著名作家周立波是一个极具才情而又充满矛盾性格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革命、爱情、创作的漫长历程中历经了后人难以想象的悲剧和磨难,尤其他的婚恋、婚变,如出一辙,令人痛惜。而这一切,通过他的嫡孙女在本书中的描述,得到了感性而又真切的反映。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极具风格化的传记作品。因《暴风骤雨》、《山乡巨变》而驰名中外的著名作家周立波是一个极具才情而又充满矛盾性格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和他的同乡、领路人周扬一样,在革命、爱情、创作的漫长历程中历经了后人难以想象的悲剧和磨难,尤其他俩的婚恋、婚变,如出一辙,令人痛惜——而这一切,通过他的嫡孙女、已在美国生活二十多年的白领女性的描述,得到了感性而又真切的反映。在她那充满温情、不乏调侃甚至戏谑的叙述中,作者反思了祖父母那代人的理想与命运,读来有一种全新的感受,宛如走入一个如梦如幻而残酷无比的隔世时代。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美丽的益阳

第二章 定亲

第三章 学校生活

第四章 结婚

第五章 初到上海

第六章 路易的出生

第七章 牢里牢外

第八章 牢前,牢后

第九章 上海的辉煌

第十章 没有父亲的童年

第十一章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第十二章 文学的全能冠军

第十三章 “两个口号”的论争

第十四章 “两个口号”的论争之二

第十五章 太行之行Ⅰ

第十六章 太行之行Ⅱ

第十七章 走出益阳

第十八章 古城沅陵

第十九章 父母双全的孤儿

第二十章 新知书店

第二十一章 姚家姐妹

第二十二章 路途迢遥

第二十三章 圣地延安

第二十四章 少女林兰

第二十五章 女生指导

第二十六章 社会活动家

第二十七章 逃难去他乡

第二十八章 巍巍宝塔山

第二十九章 苦涩的果实

第三十章 万里征尘Ⅰ

第三十一章 万里征尘Ⅱ

第三十二章 值得期盼的父亲

第三十三章 少年寻亲记Ⅰ

第三十四章 少年寻亲记Ⅱ

第三十五章 暴风骤雨

第三十六章 文学事业的顶峰

第三十七章 换了人间

第三十八章 苏联之行

第三十九章 重逢不是团圆

第四十章 金色年华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二章 定亲

1

姚家在益阳不算大姓。离清溪村三华里的枫树山姚家湾也位于官道旁。我祖母的父亲名叫姚愈全,被我们称作姚家外公。姚家外公认得一些字,职业背景有些复杂。他挑过煤,种过公田,也当过店员,但大部分时间从事杀猪这个行业。他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好为姚姓家族守祠堂来换取免费的住房。姚家外公生了一子四女,一子生得方头大耳,相貌堂堂,小时备受父母姐妹的宠爱,长大后却只能继承杀猪祖业并早早地过世了,只留下了一个漂亮、跛脚的儿子。

这位舅外公还有二事可录:

一是他幼时备受宠爱,引得土匪来绑票,想不到竟是穷人的孩子,没有什么油水,只好把他放了。

二是我父亲幼时,每当周家请客,必请他当屠夫的舅舅来帮忙。姚舅舅只从后门出入,从不上桌吃饭,让我父亲极为不满。也由此可见周家比姚家社会和经济地位要高出很多。

奇就奇在贫穷的姚家外公却生了四个如花似玉,知书识礼的女儿,个个都嫁到高于自家出身的人家。可见女儿是可以改变本人成分的,儿子就不能。还有一奇是姚家外公本人也长得相当好看。他一生性情平和,与世无争,这一切都反映在他老年的相貌上。他虽是山野村夫却长了一副儒雅学者的样子。九十多岁时,白须飘飘的他在公园游玩,还被路人称奇,又被记者逮住照相。

我家的读书慧根和高颧骨来自刘老太太,而温顺、克己、好相貌应该是来自姚家外公。

2

周相公只从周老爷处继承了二十多亩地和数间房屋,自然资源不够养活日益壮大的一大家子人。周相公就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周相公自己当小学校长每月能带回家几块大洋。大儿子负责种全家的二十多亩地,二儿子送去镇上当学徒学做生意。刘姓太太所生的三儿子天分最高,负责读书。他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小每天让其吃一个鸡蛋。

说起鸡蛋我忍不住要发些议论。我父亲生长在抗日战争年代,营养不良,个子、体力都不如其父母。我生于困难时期,长于文革年代,也属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主儿。文革时,父亲一再向我母亲宣讲一个鸡蛋的家史,强调其惊人效果,强烈要求我母亲让我们姐弟每天有鸡蛋吃。我母亲想着有数的一点鸡蛋票,对父亲的空谈嗤之以鼻,当然我们也没有每天的鸡蛋吃。我的个头,身段,智力都不如祖父母,尤其是体力没法与他们比,老是觉得累而提不起劲来,现在再加营养也似乎只帮助发胖而无助于其他了。

周相公为每个儿子选择合适的媳妇也动了不少脑筋。他为刘姓太太唯一的儿子定下的媳妇是他前妻——姚姓太太弟弟的大女儿。谁说乡村没有政治家,这亲上加亲解决了多少可能的家庭矛盾?再加上姚家的大女儿姚芷青德容工貌样样出众,深得公婆欢心,让周相公夫妇起心要栽培这媳妇,这是到今天都是没有多少人能做到的。

前面已经说过了,姚家湾离清溪村不远。两个村子的孩子想必常常在一起玩。周相公早年习过武,刘姓太太个性强悍,生下的儿子身体健康,发育良好。加上每天一个鸡蛋的特殊营养,周绍仪长得比两个异母兄长及同村的其他孩子都高大,是个个性冲动,好动拳头的顽皮孩子,人称凤蛮子。定亲时,两个人还小,当姚家大小姐听说把自己许给了周家三少爷,大表反对,气愤地说:“凤蛮子凶得很,会打人,我不要嫁他!”

大人当然不会理会小女孩的抗议,婚是定了。小女孩也慢慢地长成了少女。在怀春少女的眼中,周家三少爷变得越来越不那么讨厌了。那小子长大后变得文静了。周相公和刘姓太太的秀才基因开始起作用,他变成了在学校年年考第一的高才生,并被送到省立第一中学去升学。照当时的算法,省中毕业就等同于中了秀才,已经超过周相公了。当然他们已不在一起玩闹,彼此只远远地观注着将要成为一生中伴侣的另一半。

姚家四美中的老四像个男孩似的,最为顽皮。每次看见准姐夫从省城回来,就大喊大叫地来报信。姚芷青害羞地躲进房子里又忍不住偷看穿着学生制服的高大的未来夫婿。四妹并不因此罢休,她还会跑到准姐夫面前骚扰,吵着要些零花钱。这些都由老年的祖母和四姨祖母对幼年的我绘声绘色的描述。于她们是一生难忘的记忆,于我也印象极其深刻。

3

姚芷青长得高挑、苗条、丰胸、细腰,背挺得笔直,身材照今天的眼光看好得没话说。她样貌端庄,周正,勤快不多言,做得一手好菜,针线活更是百里挑一。

有新思想的周相公对这个未来媳妇越看越爱,在把儿子送到省城读书的同时,又把这个未来媳妇和两个女儿一同送到县城的县立女子职业学校家政专业缝纫科学习。这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今天也不能不佩服周相公、我的太祖父的超前意识和对儿孙的深情厚爱。

……

P15-18

后记

我是一个在美国生活了差不多二十年,又在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工作了十来年的中年妇女。工作多年得心应手,一个女儿乖巧听话,高中都快毕业了。夫妻感情和睦,生活堪称美满。由于个性随和,交友广泛,业余生活也颇热闹。

每年两次的度假必有一次到亚洲不同的地区并最后回到中国老家。让女儿认同自己的亚裔背景以及解我思乡之情是这一次次旅行的主要目的。我也常常对在中国的朋友戏称:我对母国的唯一贡献便是消费在中国。

像流水一样平淡的生活起了波斓,二零零六年的春天,我的工作发生了一些危机。我处理危机的方式让周围的人和我自己大吃一惊,很不符合在美国大公司少数族裔女性员工的行为模式,神勇鲁莽到不像平时的我。

一天中午我和同公司的女友吃饭,告诉她我在上午季度汇报时的表现。自夸道:“想不到能在这样的压力下表现出勇气,第一次感觉到祖父的血在我的身上流。”说完这话我自己也很吃惊,为什么会提到祖父呢?朋友并不知道我的祖父是谁。

祖父周立波过世已近三十年,如今的年轻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连我自己也很少想起他及他那一代的其他长辈们,我们毕竟生活在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曾带女儿去过祖父在益阳老家的纪念馆,瞻仰过在益阳回龙山上的祖父的雕像,但是很少对女儿说起祖父的事情。在美国生长的女儿只知道她的曾外祖父很会写文章,以前是中国极富盛名的作家。她有时也会奇怪为什么她的数学好而写作吃力,遗憾文学的遗传因子没有传给她。

春天事件后我休了十八年第一次的长假回到中国,第一次有时间帮忙处理家族遗留下来的问题,对祖辈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回忆起了好多我小时已知的故事。

以我中年的阅历回望祖辈们的青年时代,不由我对他们年轻时的勇气感佩,为他们的精彩生活喝彩,对他们,特别是女性长辈们的不幸命运扼腕痛惜,对他们所处的时代起了研究之心。盖棺论定三十年,他们的观点,行为有很多不被现在的时代认同之处,但他们对生活的真诚仍然深深地感动了我,他们年轻时真诚地寻找理想,拼命地为理想而奋斗,历经艰辛取得辉煌的成就,也经历悲伤失望,他们中有些人到了晚年还能不惜否定自己,反思个人和事业的成败得失,让我敬佩感动不已,让我不由得跟着他们的思绪走过漫长的历史,让我兴起了解并写下这段历史的冲动。

十几年的商场生活养成了我计算投资报酬率的习惯,花时间写这样一本书怎么算也是风险太大。中文二十年不写已经很生疏了,文法恐怕都不大通了。第一天打字,辛苦了四个小时才打了两百多字,实在叫人沮丧。

从小就是乖宝宝,努力在各种环境中做到最好而且得到不错回报的我,第一次服从自己的冲动,任性地做起了想做的事,写下了这本书。虽然困难重重,但也为我带来了享受,让我感受到了思辩的乐趣,写作的欢愉。按理我不应该对祖辈的生活妄加评点,但既然任性就任性到底,也就不时地加上我对祖辈生活的感想,评点。

按说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自己多过写给别人看,但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也希望得到认同。既然发表了,就希望有入会喜欢它,有人或许能从几十年前的生活中得到启发。更多的希望是我讲的故事有人爱听,我的文字能带给人阅读的快感和享受。

我的祖辈非常勇敢,他们真诚地思索,生活,一点也不知道几十年后的今天有我这么一个孙子辈在仔细地审视他们生活中的成败得失。我不算是个勇敢的人,是他们的勇气带我走过了他们不平凡的一生。

这本小书的完成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必然性是我是个爱讲故事的人,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到了老年无所事事的时候多半会拿起笔来说些陈年老事消磨时光。

偶然性是我还没有到老年,必须做能够做的事情都不少,写作的冲动这时跑出来实在是有点不是时候,冲动能够冒出头来并坚持下去要感谢的人很多。

舅舅徐叔华和表弟徐英都是剧作家,和他们一次偶然的谈话引起了我第一次的写作冲动,和徐英后来的几次深谈让我在保留多年习惯的理性思维之外也自由地带出了自己感性的一面。弟弟周牧之是我一辈子的当然反对派,我们不见时想念,见面就起争执的习惯吓坏了弟妹之外也让不少的朋友吃惊,他第一次读这本书稿时就哭肿了眼睛,第二次看时一夜打了十来个电话谈感想的强烈反应让我有通过了最严厉的批评家检验的成就感。

父亲受我的诱惑一步一步放开心怀,把内心最隐秘的感情毫无保留地坦露出来。对艾洛伯伯我不敢像对父亲一样逼迫,但他老人家一开始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没有包袱,让我们相谈甚欢。顾襄叔叔对我关爱有加,一见如故。如果有机会和温文尔雅的顾襄叔叔对谈,深入探讨我们对中国对世界,对文化对世俗,对家庭对男女的相同或不同的看法,一定是很愉快和有意思的事情。

母亲大人是文学家的儿媳妇和老婆,受文学和文学家所累不轻。近年来虽然对我本人的生活态度和状态满意,但对我人到中年想起一出是一出、忽然写起文章来似乎不以为然,只是出于对已成年子女的尊重没有说出来,但是她几十年包括文革中对家中老相片的精心整理是这本小书的精华所在。三年来和他们二老就这本书和下一步的写作计划的不断的交谈中似乎让母亲改变了对写作的态度,她年轻时对文学的热情也时时在和我的交谈中闪现,她甚至开始催促我说:“要写就要快一点。”

感谢所有给我的文章提过各种建议和意见的朋友们、专家们。你们所有的意见我都认真思考过了,你们对这本小书的关爱让它有了长足的成长。有些地方也许没有照你们的意思改动,但对我今后的文字会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感谢我在美国的、全部是技术或商业背景的朋友们对我写作的没有保留的支持,你们一口气把我的书看完连厕所也不上的夸张劲头是我写作的动力。在我有生之年一定要把你们生命中的悲欢离合、执着追求、思绪感悟用文字记录下来,作为和你们共度美好人生的回报。

感谢我在中国的,多半是文学艺术工作者的朋友们对我写作有意或无意的鼓励和支持。多年来你们对我的明示暗示,让我不知不觉间把书写放进了人生要做的事情中去,慢慢地有了些安排计划。

感谢好友黄克俭、感谢好友刘武,没有已经忙得不可开交的你们的热心和行动力,这些文字也许还在我的电脑里睡觉,最多也只会在朋友的小圈子里辗转流传。感谢前辈舒章先生,你的帮助和老外交家细腻的工作作风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女儿自告奋勇地要把我的书翻译成英文,有艺术和数学天分而很不喜欢写文章的你口气大大地计划只用一个月,每天工作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把我写了两年之久的文字翻译成英文,让我啼笑皆非。转念一想,我把老爸老妈和他们那一辈人翻来覆去想了一辈子,写不了说不出的故事轻易写下来,何尝不引起他们复杂的思绪?到头来他们还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了我。既然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儿有了这个心,我就陪她一个月试试,看到底这小、r头能走多远?

感谢老公听了我一辈子的故事,在没有任何比较的情况下认定我是个会讲故事人,还诬蔑我除了故事说得好以外其他的本事都属一般,把我几十年打理家庭的功劳苦劳一笔抹煞。但你对我写作的过程和结果都不闻不问,偶尔有点意见要是不想听取的话也能很轻易地搪塞,这种优质金主的好态度希望你一直保持。

感谢团结出版社和团结出版社梁光玉副社长对这本书两年来的关注,等待我这个杂务缠身又慢吞吞的业余写手完成书写。虽然不是很愿意,梁社长后来还是同意我暂时只写到五十年代的做法。作为第一次书写的人,实在是非常荣幸能够和这样的出版社和出版人合作。

感谢这本小书未来的读者,从现在开始这本书就属于你们了,你们的阅读将会带给它新的生命。

周仰之

2009年11月10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5: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