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言
第一节 目标任务
第二节 自然地理、经济及交通概况
一、自然地理概况
二、经济及交通概况
第三节 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第四节 项目工作概况
一、工作概况
二、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三、项目建制
第二章 地层
第一节 地层区划及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第二节 下元古界
第三节 长城系
一、赛图拉岩群(ChSz)
二、甜水海岩群(ChT)
第四节 蓟县系
一、桑株塔格岩群(JxS)
二、河岔口石英岩(Jxqx)
第五节 青白口系
第六节 震旦系
第七节 寒武系
第八节 奥陶系
第九节 志留系
第十节 石炭系
一、恰提尔群(C2Q)
二、康西瓦一苏巴什构造蛇绿混杂岩(C—Pvφ+v)
第十一节 二叠系
一、卡拉勒塔什群(PK)
二、红山湖组(P2 1 h)
三、黄羊岭群(PH)
四、再依勒克河组(P1一2z)
第十二节 三叠系
第十三节 白垩系
第十四节 古近系一新近系
一、阿克萨依湖组(N1a)
二、泉水沟组(N1 2q)
第十五节 第四系
一、中一上更新统(Qp23)
二、上更新统(Qp3al)
三、全新统(Qh)
第三章 岩浆岩
第一节 侵入岩
一、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
二、晚古生代构造岩浆带
三、中生代构造岩浆岩带
四、新生代构造岩浆岩带
第二节 火山岩
一、古元古代火山岩
二、长城纪火山岩
三、二叠纪火山岩
四、新生代火山岩
第三节 蛇绿岩
一、地质特征
二、岩石学特征
三、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四、构造环境及时代
第四节 脉岩
一、石英脉
二、伟晶岩脉
三、细晶岩脉
第四章 变质岩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变质岩类型
一、区域变质岩
二、动力变质岩类型
三、接触变质岩
第三节 原岩恢复
一、昆南及北羌塘地层分区变质地层原岩恢复
二、中昆南带地层分区变质原岩恢复
第四节 变质相带
一、区域变质相带划分
二、变质相带及其特征
第五节 变质作用与变质期次
一、吕梁期变质作用
二、晋宁期变质作用
三、加里东期~海西期变质作用
四、印支期变质作用
第五章 地质构造与构造发展史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与构造单元划分
一、区域构造背景
二、基本构造格架与构造单元的划分
第二节 各构造单元基本特征
一、西昆仑造山带
二、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一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
三、甜水海一北羌塘微陆块
第三节 新生代构造
一、断裂构造
二、地质地貌特征
三、冰川活动
第四节 构造变形演化序列
第五节 地质构造发展演化史
一、前震旦纪基底形成演化阶段
二、震旦纪至三叠纪原特提斯一古特提斯一特提斯多岛洋陆演化阶段
三、侏罗纪至第四纪陆内演化阶段
第六章 矿产与其他国土资源概况
第一节 矿产
一、矿产各论
二、成矿条件分析与找矿方向
第二节 其他国土资源概况
一、土地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旅游资源
第七章 青藏高原隆升与环境地质
第一节 高原隆升的时间
第二节 高原隆升的高度
一、黄土堆积的依据
二、古生物方面的依据
第三节 高原隆升的速率
第四节 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
一、青藏高原隆升的气候效应
二、青藏高原隆升的荒漠化效应
三、青藏高原隆升的生物效应
第五节 环境地质
一、崩塌
二、滑坡
三、泥石流
四、雪崩、热融滑塌
第八章 结束语
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地层古生物方面
二、岩石方面
三、构造方面
四、矿产方面
五、青藏高原隆升
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说明及图版
附件1:25万阿克萨依湖幅(144C001002)地质图及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