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适应场合法
我们的着装一定要与自己所在的公司氛围以及与客户见面的场合相适应,才能够强化自己在客户心目中的专业形象。有些公司的风格比较严谨,要求员工身着职业装,作为其中的一员就不能够穿着随意地去工作。而我们在为一些大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难免会接触不同的场合,这个时候就更加要求我们穿着适合这种场合的服装和装饰。
服务业中,得体的着装会为服务工作增色,它不仅是个人素质、修养和品位的体现,还表现出服务人员对工作的重视、对客户的尊敬,也是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安娜是一家网络公司的初级职员,她的职位是销售代表。和她的同事们一样,不管是从着装、工作和公司聚会以及活跃气氛等方面的表现来看,她都显得很低调。可是,她那条从大学时代就蜷缩在整个右手臂上的纹身,以及左鼻孔上挂着的鼻环还是令她很容易被大家认出来。说实话,她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同时也喜欢这种能彰显自己个性的工作氛围。所有这一切都在那一天结束了。安娜所在的公司因为风险投资失败需要裁员,安娜被列入第一批裁员名单。公司为什么选了她?原因很简单,虽然同事们很赞赏她独特的个人风格,但是老板却不得不在安娜和其他行事保守的同时间进行选择,留下那些给公司拉来潜在客户的职员。
3.完善礼仪法
当然,一个完美的着装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完美的礼仪与之相配合,也会将自己在与客户见面前3秒建立起来的完美形象毁坏殆尽。
在服务礼仪中,有一个字和一个词最重要。
这一个字就是“请”字:不论在欧美国家,还是在我们中国,日常生活中“请”字不绝于耳。当一个人需要别人帮忙时,总是“请”字开路;当要从人群中穿过时,要说“请让开一下”;当坐汽车嫌空气闷热时,要说“请把窗户开一下”;当乘车要在中途下时,要说“请停一下车”,而我们在服务中这个“请”字应用的就更多了。当客户上下火车时,作为乘务员要对乘客说:“请出示您的车票。”在机场,作为海关人员要对客户说:“请出示您的护照。”在饭店,作为服务员要对客户说:“请稍等”,“请买单”。在旅店,作为招待员会对客户说:“请办理住店手续。”在商店,作为营业员会对客户说:“请走好,欢迎再次光临。”可见这个“请”应用的范围有多么地广泛。总之,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何人何事,只要你需要别人帮忙时,就必须先说“请”。
“请”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姿态。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请”时,这个人已经将“尊贵”和“显赫”给了另一个人,将谦恭的姿态表现了出来,被“请”的人将非常乐意为“请”字后面的行为努力,因为他体会到了“尊重”和“恭维”。所以,从事服务行业的你,请多用“请”这个美好的词语来表达你对对方行为的希望和要求,也许你所有的愿望将可以如愿以偿。
而一个词则是“谢谢”。
“谢谢”别人的好心帮助是文明的标志,社会的规范,更是感恩的一种具体表现。能够说好“谢谢”的人是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有一则笑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7岁的小彬手里拿着一支雪糕兴冲冲地跑来,对爸爸说:“小张叔叔给我买的。”
爸爸说:“你说谢谢了吗?”
小彬说:“没有呀。”
爸爸说:“真没有礼貌,快去,对小张叔叔说声谢谢!”
过了不久,小彬回来了。
“谢了,但已经没有用了。”小彬回答说。 “为什么?”
“小张叔叔说不用谢。”
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在对客户服务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在不同程度上就是这个小彬。他们在这方面主要有两个缺憾:
一是认为没必要说“谢谢”;
二是确实不会说“谢谢”。
这两种情况,前者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后者是技术能力上的问题,但都会对服务造成不良的后果,必须予以改变。
“谢谢”就是对别人的帮助自己在言辞上的一种情感回报,实际上是对客户支持自己工作的一种感恩。“谢谢”有下列几种功能:一是表达自我情感,人们在接受别人的善意言行后,都会产生一种感激之情,情动于衷,发乎言辞;二是强化对方的好感,人际关系学认为: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的善意行为必然引起另一方的酬谢,而这种酬谢又将进一步使对方产生好感,并发出新的善意行为;三是调节双方距离。
服务人员在说“谢谢”时要注意以下问题:说“谢谢”的最大要领是要真诚,言为心声。所以,应该在语言行为的表现上下功夫,做到声情并茂,表情恰当。
综合了以上的观点,实际上所谓完美服务需要的好形象,就是一个符合自己身份、适应所在场合、再加上适度服务礼仪综合全面的表现。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