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罪与罚/耿译世界名著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陀思妥耶夫斯基编著的《罪与罚》比较全面地显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关于“刻画人的心灵深处的奥秘”的特点。作者始终让人物处在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通过人物悲剧性的内心冲突揭示人物性格,同时作者对幻觉、梦魇和变态心理的刻画也极为出色。小说中,由于作者着力拓宽人物的心理结构,情节结构相对地处于从属地位。尽管作品中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遭遇令人同情,凶杀事件扣人心弦,但它们都只是“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的组成部分。正因为这样,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以前所未有的幅度和深度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心理小说,它的发表标志着陀思妥耶夫斯基艺术风格的成熟。小说以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广泛地描写了俄国城市贫民走投无路的悲惨境遇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

内容推荐

《罪与罚》是奠定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得世界性声誉的代表作。《罪与罚》创作于1866年,当时正是俄国农奴制度改革后社会急剧动荡的年代,民众在崩溃的农奴制和急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双重压迫下,贫困交加,饥寒交迫。小说描写了贫困的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毒害,再加上情绪的紧张、焦躁,对社会充满了怨恨。后来,为生计所迫,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在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挣扎后,拉斯柯尼科夫邂逅了拥有圣洁灵魂的少女索尼娅——这个为了不幸的家庭而沦落风尘的妓女,最终成为他走向赎罪之路并获得新生的曙光……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尾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在七月初一个酷热的晚上,有一位住在s城的年轻人,从他租来的房间里出来,懒洋洋地一直向着K桥的方向走去,看上去好像正在好思考着什么。

他在下楼时,很敏捷地避开了女房东的视线。他所住的房间是在一座五层高楼的屋顶下面,这间房与其说是住人的,倒不如说很像一个衣柜。那个每天供给他食宿和仆人的女房东住在他的下一层楼,他每次出去时,必须经过她的厨房,厨房的门总是开着的。他每次经过这里时,心里总会有一种不快的,惧怕的情绪,使他不好意思地皱起眉头。因为他欠着女房东的房租,所以有点害怕见到她!

这倒不是因为他自卑和下贱的缘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开始变得烦躁不安起来,似乎犯了疑心病。他不仅害怕看见女房东,就是朋友或者其他人他都怕看见。显然他是被穷困压得透不过气来,但是最近关于他自己的窘迫已经不再成为他的负担,对于社会上一些重要的事情也很漠然;他一切想实现的愿望早就消失殆尽了。实际上,他一点也不害怕女房东,不管她怎样蓄意跟他作对。只是在下楼时,与其被拦在楼梯上,被迫去听她那婆婆妈妈的、毫无意义的废话,以及被她纠缠着索要房租费、威迫和怨言,而自己又无法去应付,不得不想方设法来搪塞、道歉、说谎,倒不如像一只猫般地跳下楼梯,溜了出去。

可是这天晚上,他走出街坊时,他却明显地感到十分恐惧。

瓷器“我想去做那样一件事,却被这些无聊的小事所牵制了,”他想着,脸上露出一副奇怪的笑脸。“唔……对啦,人可以掌握一切,可是如果胆子太小,就什么事也做不成……这是一句名言。我真想知道,世入最怕的是些什么。他们最害怕的是迈出第一步,讲出自己的新见解……但我因为只会不停地说,因此一点事儿都不曾干。也许我什么都不能干,所以我才不停地说空话吧。最近一个月内,我在自己的屋子里一连躺了好几天,想着一些……简直是想入非非。我为什么现在要向那边去?那件事我能做吗?事情很重要吗?一点也不。这不过是异想天开,和自己开玩笑罢了;儿戏,不错,就是一个儿戏。”

街道上格外的热:既没有一点风,又极其嚣杂,那些粉屑灰尘、棚架、瓦块,老是环绕着他,加上那彼得堡的臭气熏蒸,在炎热的夏天,都市中人,关于这种臭气,都是很受惯了的——这一切的一切都足以使这个已经怠倦之极的年轻人的神经上加倍地受着苦痛。那些小酒店在这边星罗棋布着,各处蒸发出来的难耐的臭气,以及他时刻碰见的醉汉,(虽然这是个工作日)这幅使人们难耐的酸苦的图画便作成了。这个年轻人倾刻间便在和善的颜面上深深地露出一种厌烦的神色。于此附带地说明一句,这位年轻人生得十分俊秀,他高过一般人的平均高度,风格既挺拔,骨肉也匀称,而且还拥有着美丽的、漆黑的瞳子,以及乌黝的、棕黄色的美发!他渐渐地走进了沉思的境界,确切地说,他已神游物外了;他虽是踱着慢步,可是对于旁边的东西无意观赏,而且也没有去观察的必要。他有时会不知不觉地自语着,同方才所讲的那些自白的一类的言语。这时,他就感觉到他的理想时常矛盾极了,他身体瘦弱得很;而且有几天他还挨着饥饿呢!

至于衣服,不用说是很褴褛的了,套上他那样的破衣在街道上走,谁都会脸红的。但在这城市的那一区域,任你怎样简陋的衣服穿在身上谁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概是和柴草市集接近吧,有些不三不四的买卖,和狡猾的市侩,还有工人们,往往在彼得堡中心的街头巷尾团团的集合着,形形色色,各类奇怪的人物全有,你看了准会觉得愕然的。在这年轻人的内心,却有着如此多的怨恨和轻蔑,所以尽管他有时也像年轻一样害怕人家议论,但他在大街上却毫不在乎自己的破衣。当然,有时碰见熟人或者老同学,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是的,不论何时,他都不愿碰见他们……然而,就在这时,有一个酒鬼不知道什么缘故,坐在一辆由一匹高头大马拉着的大车上,被拉到什么地方去,当他一路赶车前去时,突然对他叫喊着:“喂,朋友,你这个戴德国帽的!”他竭力的叫喊,并用手指着他——这个年轻人木然地站着,抖颤地握牢了自己的帽子。这是从齐默曼帽店买来的高圆帽,可是已陈旧不堪,而且污染、褪色、歪歪扭扭,简直不像一顶帽子。但他倒并不觉得是羞耻,不过是给另一种和畏惧相似的情绪所抓牢而已。

“是的,”他在错乱中自语着,“我早知道它是不堪入目的了!嗯,这样不起眼的东西,微不足道的小细节,是可以破坏整个的策略的。呀,我的呢帽使人太注目了……它真是一桩可恼、可笑的……穿着破的衣服自然应该搭着一只小帽,不管怎样陈旧的小帽,只要不是这个怪物。谁要是戴这种帽子,谁便很快就会被人发现,让人给牢牢记住……原因就在这儿,人家牢记着,就给他们一些记号了。做这种事情的人该尽量地去减少旁人的注视……这种小细节,倒是事关全局的。唔,事情虽如此不值得计较,可常会破坏了一切事情呢……”

他不必走许多路,心里也就明白他离开自己所住的房子有多远:估计是七百三十步。有一次,他在梦境中已经数得很正确了。关于这些梦境,他并不怎么相信,完全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玩弄自己罢了。现在过了一个月后,他对它们便有点不同,他在自言自语中虽常讥讽着自己的懦弱和寡断,可是他已经不由自主地习惯了把这种“荒唐的”梦境当成一件正在实施的事情,尽管他对自己能否办得到没有自信。现在他企图着去实施他的策略,因此越往前走,心里就越是忐忑不安起来。

他怀着一颗沉郁的心和一种神经的颤动,走近了一座高大的房子,一边朝着运河,一边是对着街坊。它是租赁给各种劳动者的——裁缝、小铁匠、厨娘、形形色色的德国人、自食其力的妇女、小官吏,等等。这所房子中的两个庭院和两扇大门,平时总是不断地有人往来。可是这位年轻人悄悄走过右边的门,走上楼去,很幸运的没有碰到一个人!那条后楼梯,阴暗而且狭窄,但他却知道该怎么走,好像对他来说已经是一条熟道了。他喜欢这样的情景:因为在如此幽暗的地方,可不必提心吊胆的害怕着什么。P2-5

序言

出版缘起

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的题为《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时提到:“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人文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我们这一代人也读了很多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作品。我年轻时就读过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巨匠的作品,让我感受到俄罗斯文学的魅力……”

事实也恰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俄国文学名著对现当代中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从19世纪末开始,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俄罗斯文学巨匠的作品就不断被介绍到中国来。鲁迅先生在读了这些俄罗斯大文豪的作品之后,认为中国读者通过俄罗斯文学“看见了被压迫者的灵魂的酸辛的挣扎”,并把俄罗斯文学视为“导师和朋友”。除了鲁迅,其他诸如郭沫若、巴金、茅盾等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也都是俄罗斯文学的翻译者和积极推广者。

耿济之对于俄罗斯文学名著的翻译,无疑是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成就也是最辉煌的。耿济之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翻译大家,还是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罗斯文学巨匠的研究者,是沟通中俄文化交流的外交家,被誉为“中俄文化交流的使者”。耿济之先生从1918年开始发表第一篇译作《克莱采尔奏鸣曲》(托尔斯泰著),到1947年他去世前翻译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们》(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和《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高尔基著),在这短短的30年中,他翻译了世界上28位著名作家的90部名著,共有七八百万字,其中大多数是俄罗斯作家的名著。

2006年,俄罗斯作家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俄罗斯当代著名的作家拉斯普京在回顾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历史时说:“中国人真正‘阅读俄罗斯’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我们要记住两位最早也是最杰出‘阅读俄罗斯’的中国人——瞿秋白和耿济之,他俩是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北京俄文专修馆的同窗。表达出来,如果不说优于,至少也丝毫不逊于英语。”

基于以上的这些因素,同时也为了满足读者渴望阅读耿译世界文学名著的需求,我们将民国时期出版(目前已经是绝版)的耿译俄罗斯名著系列进行了重新整理,并再次付梓发行,以飧读者。

本书以耿济之1931年的译稿为底本。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校者在尽量保持耿译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原译中的个别错字、人名、地名、称谓等进行校改。其余的内容,我们都尽量保持了原译风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27:25